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论文

考试周叫我过儿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考试周叫我过儿”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论文(共13篇),欢迎参阅。

篇1: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论文

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应用中的优势

(一)引起兴趣,激发幼儿学习欲望

学习兴趣是吸引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一把钥匙。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3~6岁的学前儿童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不稳定,并伴随情感进行,传统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的最主要动力,而多媒体技术通过使用图片、文字、声音、影象等不同形式来向幼儿展示所需掌握的信息,创设生动的情景,迅速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入到教师预设的课堂情景中来,从而刺激幼儿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二)直观形象,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

3—6岁的幼儿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还不够,因此对其进行的知识讲授大部分还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为主。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也可以将幼儿不熟悉或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形象的展现在幼儿面前,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以科学领域的研究雪花的教学为例,对于南方的幼儿来说,很难见到下雪的情景,所以单纯用语言来讲无法令幼儿体会和理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易突破。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该课程,将下雪的情景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会让幼儿更好的了解雪的外观和特性,更快的突破重难点。

(三)操作灵活,增强师生互动

学前教育的教师经常会制作一些教具来辅助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加深幼儿的理解,但在课堂中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所展示的图片比较小,不能保证班上所有的幼儿都看得到。;有些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用教具来展现。但是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以后,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答。目前幼儿园比较常用的是电子白板,它具有灵活的操作界面,显示屏上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师需要迅速调出,图像的放大、缩小、音频的前进与后退,都可以手动实现。同时,对于一些课内的练习,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电子白板上完成,这样的教学方式,令教师的讲解更加形象直观,也令教师、幼儿、多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加丰富。

二、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部分幼儿教师缺乏必要的多媒体教学技能

随着现代多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及幼儿园重视多媒体教学,但是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幼儿园的设备越来越新、越来越先进,但是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却令人堪忧,有的幼儿园甚至忽视了这一现象,于是,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园教室配备了完善的多媒体设备,但却长期搁置不用。虽然现在大部分幼儿教师都经过职前和职后的培训,但多数也仅限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简单的基本操作,无法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所以,幼儿园应该重视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开展相关讲座,保证所有一线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冲突

多媒体在教学中集图片、文字、声音、影象等为一体,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更易于组织教学,因此受到很多幼儿园教师的.青睐。但我们在实践中却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在课堂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资源,甚至将教学简单的理解为“看课件”。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在有些幼儿园基本已经被弃用,教师的讲解越来越少,师生间的互动仅限于来看课件,幼儿缺乏亲身体验的机会,而这些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优势所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缺乏有效结合是当前学前教育多媒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并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比如,对于教学目标来说,实现情感目标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因为多媒体可以为同学们创造生动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情;而传统教学可以以实现技能目标为主,比如通过练习认识10以内的数字;针对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示那些令人无法直观感受的知识内容,这是多媒体的优势,而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给幼儿提供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总而言之,我们就是要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两者更好的融合,实现学前的教育目标,帮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与经验。

篇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优势教育论文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优势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模式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独特区域性这两个特点又决定了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大量地图、图表、资料背景、对比分析、纵横联系等等方面知识的交叉,多媒体技术则为地理课堂提供了极佳的交流通道,它改变了地理教学中传统模式,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增添了课堂教学魅力,作为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好多媒体的优势。

【关键词】:地理学科特点; 多媒体技术优势

【正文】:

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空间性、综合性强,每章节都有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必须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和运用能力。而在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地理学科应用的优势。

一、 地理课的学科特点

(一)地理学科具有整体性

地理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地理景观的变化,而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二)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

地理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等等信息;其次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三)地理学科具有动态性

现存的地理事物是由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组成的。学习地理就要求我们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这也是地理学科独特的地理思维培养的方向。

二、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特点。

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图文声像并茂,并能够突出要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二)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

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参与机会,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三)多媒体技术具有可重复性。

这种可重复性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真实情景展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还具有针对性。

多媒体技术让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优势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优势,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关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我们常常会告诉学生: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之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大洲。生硬的课本理论远离了学生的客观体验,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这个漂移的过程。板块是如何漂移的,是如何逐渐形成现有规模的,就会变得清晰,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

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难以直接体验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地理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说: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知道南极地的别名“白色沙漠”“风库”,在北极有庞然的北极熊,在南极有绅士的企鹅,但是这些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平时的课堂只能通过语言和图片理解。但是多媒体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看到难以直接观察、接触到的各种地理生物环境。师生在地理课堂中共同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帮助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弥补知识结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技术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区域地理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展视云南独特的建筑、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景象。它的民族风情之美,使学生在欣赏少数民族文化与热带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底蕴的不断传承。有些知识是在课堂之外得到的,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价值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协作工具,结合课内的知识的同时,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找更多地理奥秘。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地图具有形象、空间感、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白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的讲授,要求学生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的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地区。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良好的地理识图能力,空间感的培养。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他们海峡、运河的名字,一点实用性都没有。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好,但是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现外运航线(中东地区与美国、日本、欧洲石油运输的轨迹),知识点变得更直观,更真实,学生也易于理解。

钱学森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地理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它不仅能反映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方法,它还能要求考虑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并从中进行探索,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具有课堂教学魅力。

篇3:浅析多媒体技术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本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注意的问题及潜在的忧患,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多媒体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将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或者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的实验、动态变化的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强化对学生的眼、耳、脑、手等感觉器官的刺激,使他们的情绪兴奋起来,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一种爱数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

篇4: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增加课堂密度,从而有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有助于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

作 者:孙晋芳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篇5:多媒体技术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媒体应用的认知和技术手段进行梳理和总结,对现代影像技术、影像投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结合影像技术、灯光技术、数控机电一体装置等技术手段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计和归纳多媒体在会展空间中对人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方式和手段,以及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及品牌的影响。

关键词:交互体验;品牌权威;信息传播;社会及市场效应

多媒体技术应用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交互式多媒体(interactivemultimedia)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加入了交互功能,通过交互行为并以多种感官来呈现信息,受众不仅可以看得到、听得到还可以触摸到、感觉到、闻到而且还可以与之相互作用,它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是一种崭新的媒介形式。展示设计与信息媒体的发展相辅相成,展示的根本宗旨是信息传递,会展活动既是服务性产业,又是信息性产业,商业展示的核心理念是突出和提升品牌形象,品牌的内涵和产品的内容又决定了展示设计的形式。随着材料科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展示设计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变,服务对象由“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先”,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声光控制等,都优先在展示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互动式多媒体技术,在“以人为先”的展示设计领域得到了最大的扩展和应用。这种新的视觉传播模式使得视觉传播的形式呈现多元化,信息量也得到极大的释放,把有限的空间形态变成无限的虚拟时空。而展示设计正是运用了这样的信息技术把各种信息资料进行重构,也就是把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光影等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再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处理重组,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设计,使多种信息资源经过设计处理后互动传递。从历年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举办的大型国际车展,到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从游戏产业、电子行业到家电产品展览会,这些体现着新型技术和优化品牌的展会里,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交互多媒体设计理念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博物馆展示、专卖店商业空间展示以及会展空间设计等主要的展示空间设计,南京博物院根据文物藏品的特点,在原有历史馆、艺术馆基础上,增加特展馆、数字馆、民国馆和非遗馆。其中数字馆的展示内容多数以多媒体展示为主;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以“城市、人、环境、发展”的展示主题,综合运用图片、模型、触摸屏、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了上海城市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0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德国馆的“动力之源”展览大厅、沙特阿拉伯馆中世界上最大的3DIMAX影院、西班牙馆的巨大婴儿等等,每个国家都在以高新科技设备为依托,从新奇创新的角度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多媒体对会展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展空间造型及内容的革新

1会展空间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在会展设计中的运用不断增多,会展空间的表达方式及表达内容都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建筑与新科技是每个时代尖端技术的代表,因此会展主体的空间形态跟随着每个时期建筑风格与建筑技术的变革而展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商业会展的前身――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举办,陈列大厅是用预制铸铁梁柱装配结构、外覆大面积玻璃建成的,以当时的新建筑、新材料为着眼点,被称为“水晶宫”,主要展示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展品的展示形式仍然是以单纯的商品陈列出现;但二战以后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有了自己的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200座不同建筑也从不同的角度印证这其主题在各个方面的体现,尤其突出的是飞利浦馆,当时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将它的造型设计表达成一架冲天的飞机,展示内容主要是音乐和画作等艺术作品,但在展示形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通过四百多个扬声器播放音乐,并且放映一系列的图像,图像与音乐是不同步的。但却让约一万五六千参观者获得了深刻的且完全不同的感受。在这次博览会中,建筑技术和建筑哲学仍然是展会形态的主体表达语言,但声音与图像的结合却成为日后展览会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之后的1962年美国西雅图博览会、1970年日本大坂博览会、1985年日本筑波世界博览会中,充气式建筑技术、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张拉膜结构、生态建筑等新的建筑形式与技术支撑着许多形态奇异、材质新颖的展示空间形态。并出现了以电影手法展示信息的表现形式,直到今天,大大小小的博览会中,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会展空间的表达不仅限于建筑风格与技术的展现,而是更多的突出品牌的树立、企业理念的表达、信息视觉传达的最大化等针对不同内容及主题的表现方式。这种空间形态的变化实际上承载着设计理念的转变,多媒体的介入让受众从被动的看和听转变为主动的观察、思考甚至身临其境的体验。

2树立市场尖端品牌

多媒体的介入让更多的尖端产品得到会展品牌表达的艺术化形式,国际车展、国际电子产品展览、医疗及建筑材料等产品的展示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达到更加生动、准确且高效的信息传达。18,第一次国际车展在巴黎的一个公园举行,大约14万名游客前来参观,232辆汽车往返在巴黎与凡尔赛之间,汽车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从那以后,汽车车展在各地蓬勃发展。目前,德国法兰克福车展、美国底特律车展、瑞士日内瓦车展、法国巴黎车展和日本东京车展被誉为当今五大国际车展。从传统车展的以新车型展示为主,到今天概念车与光电显示技术、交互技术、多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图形以及多媒体展现技术的结合,从而产生的全息投影展示技术,让车以360°立体式的呈现在大家面前,通过电子翻书系统性的介绍该车的性能与属性,辅助一台电子签名的互动设备,可以让人们表达参观后的观点和看法,甚至直接进入现场订购渠道。这无疑让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及强大科技背景的品牌通过这种震撼的展示方式拉开与市场其它等级品牌的差距,树立起自己的市场权威。

二、商品展示形式的变化

1信息展示与体验化服务相结合

展品信息的接受方式不仅可以通过看和听,即展台、展架、展板、动画及影片等展示载体去体验,还可以通过感觉、操作、甚至通过个体行为所产生的反馈等方式进行体验,人机互动技术让受众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接受到展品的信息,并通过试用体验加深对展品的后续应用有所了解,这种仿真技术尤其体现在如车展及三维科技产品等产品类别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飞行模拟器就出现了,尝试使乘坐者获得飞行的的感觉体验,计算机及成像技术推动了这项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通过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的虚拟空间,让体验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角度感受到真实的使用状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原本这项技术在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广泛使用于培训宇航员及军事环节的演练,尖端品牌的车展、房展、材料展示中,这项技术让观众感受深刻。

2对空间平面的运用更为灵活

传统的展品信息传播着眼于对展板的编排,而多媒体技术的推进让现代会展设计中,对电子屏幕的运用变得普遍,将整个空间界面看成一个可以灵活穿插电子显示屏界面的版式界面,让展会的平面展示内容变得灵活而生动,大量的文字及图片信息不仅可以通过静态的版面体现,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流动表现。

三、对信息传播的深远影响

在会展中借助多媒体的互动形式为信息传播带来更为深远的社会及市场效应,很多大型企业及展会的主办方着眼于世界范围,将全球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动物及物种保护问题、可持续能源应用问题、碳排放问题等等作为展示及展览的主题,通过互动的方式强化人们的全球意识,在宣传品牌及知识的同时,让受众群得到更深层次的思考,不断的尝试去影响或引导大众对这些全球问题的关注频率及关注力度。年世博会上,冰岛馆的展示主题为“纯能源-健康生活”,主要体现冰岛在工业和旅游业方面进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展馆内大面积运用投影技术,共装有8个投影仪,全方位展现冰岛的美丽景色与城市生活。反映了冰岛人与孕育冰岛的大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同时也反映了冰岛人利用水利、地热等天然无污染能源的智慧。也警示着参观者对于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关注。

四、结语

今天的展示设计已从一个边缘设计学科发展成一个综合设计学科,数字化技术发展使展示空间的表现力日益丰富。这些以推动文化传播、构建展览与观众间的互动关系为目的展示空间设计,围绕展示主题运用各种媒介技术设计的情境,激励观众身心参与展览,将观众的参观过程变成了一个在体验中探索、发现和思考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

篇6:多媒体技术论文

摘要: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论述,分析高中物理课堂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才能实现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物理;课件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结合,将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进行演示的如宏观方面、微观方面、变化速度极快的或者变化速度极慢的物理实验过程展现出来,打破空间领域和时间对实验的限制,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直观的文字、图片展现,增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旨在对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进行研究。

1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高中物理学科具有的明显特点是较高的抽象性和缜密的逻辑性,其中很多的原理、概念、公式、反应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将抽象的知识转为具象,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故而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结合水到渠成。下面就来论述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的、图文并茂的知识。下面就来论述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必要性。首先,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整合符合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复杂的高中物理知识往往让他们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如电磁感应、万有引力等。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对实验的理解也是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的一大难关。对于实验来说,实验现象都是即时存在的,如果学生的理解不能紧跟着实验现象的话,那么在实验现象结束之后,再想重现当时的实验想象就会增加耗费。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物理实验即时性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的实验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大屏幕让学生观看。如果遇到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拖拽鼠标,重新为学生播放;等到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记忆中的步骤开展,遇到不会或者弄不清的地方时,再打开视频让学生观看,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的重要性将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整合起来,对高中生的物理知识充实十分重要。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1)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仍旧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好奇心较强,对于教师枯燥的、长篇大论的知识讲解来说,他们更喜欢新鲜的,能够调动他们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知识讲解方法。将高中物理知识以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等元素,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共同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增强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2)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高中物理课堂教师教学重点突出,层次感分明。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这一重要的关卡,每一天的学习节奏都很紧张,因此没有很多的时间用来记忆大量的知识,记忆重点、学习重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将重点的知识写下来,在讲解的时候着重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3)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科不同于历史、政治等文科性的学科,它不侧重于学生的背诵,而是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那么要想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就需要对知识的多加练习。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多是选择在自习课上,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这种方法不能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物理课堂的授课,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点时配上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吸收。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使用并不是永远都在发挥正面的作用,消极方面的影响是当前引发人们对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的思考的一大主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多媒体课件制作粗糙,不合理元素比比皆是在某些教师的观念里,尤其是公职教师中居多,仅仅把多媒体课件当成是自己教学的工具,是吸引学生兴趣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备课时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从网上直接下载课件,或者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胡乱地堆砌到课件上,毫无章法和顺序,讲课时随性而至,学生学习一头雾水,最终导致多媒体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无法发挥出来。有些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课件的新奇化,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够精美、够新奇,就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爱上高中物理,提高物理成绩。因此,这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选择一些动态的图片、图案穿插在各张幻灯片中,如旋转的小灯、跳动的闹钟、追击的动物等,在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动态图案吸引,导致注意力不在教师的讲解上,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3实现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

综合上文提到的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整合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整合高中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不能忽略课本的重要作用课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长期使用幻灯片快节奏地展现知识点,会让学生出现走马观花的感觉,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课本应当是教师授课的基石,教师的教学应当围绕课本展开,正确处理课本和多媒体课件的关系。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实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尤其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许安涛.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障碍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33).

[2]吴从喜.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3]付典泽.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挖掘课程资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1).

[4]朱琴.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03).

[5]许勇.浅谈农村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措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5).

[多媒体技术论文]

篇7:有关多媒体技术论文

多媒体技术论文

摘 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其次,在区域分析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播放功能.指出用扩充的关系数据模型作为多媒体数据模型较适宜;多媒体功能的实现则取决于多媒体数据的格式是否为RIFF格式以及对多媒体数据的应用要求.最后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多媒体技术简介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 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 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 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 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 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 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 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 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

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 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 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 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多媒体技术论文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 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小结: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

(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

(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 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 (1): 19~21

2 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3 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和方法.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149

4 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趋势.测绘通报,, (6): 29~30

5 吴廷俊,韦路. 多媒体技术与全球文化整合[J ] .

[有关多媒体技术论文]

篇8:多媒体技术在医学解剖中的优势注意问题教育学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在医学解剖的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暴露出了不足之处。在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中, 多媒体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医学解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解剖中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医学解剖; 教学改革;

1 传统医学解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医学解剖教学中, 教师大多是利用一些教学辅助的工具, 比如挂图、标本等, 通过在课堂上的板书来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形式过于单一, 且这些辅助用具都是重复的使用, 很多教具都已经十分老旧, 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1]。学生们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感到枯燥甚至厌烦, 在课堂上提不起任何兴趣, 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大班制的医学解剖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对一些标本或者挂图进行讲解时, 所传达的范围较近, 后排的学生因为看不清教具的展示而不乏理解课堂的内容。且这些标本或者挂图每次讲课之前, 都需要教师随身携带, 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1.2 课程内容抽象, 理解力不深

医学解剖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 有些问题和知识点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且医学解剖课程的实践很强, 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 也是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 理论知识为辅的。传统的医学解剖教学中, 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受到尸源的影响, 大部分医学院的实践解剖课程直接对真正的尸体进行解剖操作的机会很少, 多数的内容还是要在理论课堂上进行的。在进行医学解剖理论课的学习中, 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教具进行讲解的。学生通过对一些图片和人体模型的认识, 来尽量对解剖的过程进行理解。这个思维过程变得抽象, 需要对学生的思路活跃,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行。尤其是人体内的复杂的血管神经, 学生很难通过平面的图形进行理解和想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增加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难度, 最终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深。

1.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医学解剖教学课程, 教学手法单一。在课堂上, 教师只是利用教具和板书进行单纯的讲解,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课堂上的互动, 导致课堂的氛围不高,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积极性。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情况把握不足, 没有很好的掌握课堂的节凑, 学生对课堂内容无法有效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下的自学上, 这样就完全丧失了课堂教学的意义。

篇9:多媒体技术在医学解剖中的优势注意问题教育学论文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运用到了高等教学的课堂上。提升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十年规划的目标, 同时也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其优势。多媒体技术作为目前做普遍的教学设备, 教师和学生都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多媒体技术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新鲜的元素, 极大的改善了课堂的效果[2]。

2.1 多媒体课件展示, 内容生动形象

多媒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设备和显示屏幕构成,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 通常只需要用计算机连接投影仪就可完成。在多媒体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课件的展示。在医学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展示一些形象的图片, 还可以展示视频资料以及3D动画等内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3D动画来进行解剖知识的学习, 内容上十分生动形象, 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十分有帮助的。除此之外, 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师摆脱对传统教具的依赖, 甚至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 可以省去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 大大的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清晰的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可以使整个教室的学生都能够有效接受教师的课程讲解。

2.2 互联网大数据库支撑, 内容新颖

在医学解剖教学中, 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同时,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 教师还可以进行大量的课外拓展内容。只要计算机连接上互联网, 就可以接入互联网大数据库, 教师可以搜索和下载最新的医学知识, 将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医学解剖案例来展示给学生, 或者运用一些优秀的解剖类的模拟视频, 制作成教学课件, 再通过投影仪对学生进行演示, 并且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仅可以使学生觉得课程内容新鲜有趣, 活跃了课堂的整体气氛, 也是学生对解剖知识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

2.3 教学内容实时共享, 便于复习查阅

多媒体技术下的解剖课程教学, 教师主要是利用电子版的课件进行讲解。教师制作的课件是整个课本的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 对课程的理解十分有帮助。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学习组, 将课件分享给所有的学生, 使学生都能够下载使用。学生在课下对课件的进一步学习, 能够更好的对教师的课上内容进行回忆, 对于课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做一个有效的复习, 这样, 才能使学生对专业课程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 学生还可以集思广益, 通过自身对课本的理解对教师的课件内容提出一些建议, 使教师对课件的制作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对教师以后的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

3 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解剖课程中的应用对教学十分有帮助, 极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但是对于多媒体教学毕竟是一个教学辅助设备, 不能产生过度的依赖。所以, 在进行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换的过程中, 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教师们注意。

3.1 突出教师主体位置

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医学解剖教学中, 多媒体的技术发挥出了突出的作用。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过分依赖, 在课堂上几乎完全抛弃了手书内容的讲解, 只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甚至, 有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观看, 自己口头讲解的内容都很少。多媒体的教学内容首先是依托课本的, 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手段, 使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能够进行掌握, 而不是单纯的去观看一些教学视频而已。在教学模式的转换中, 切不可仅仅为了转换而转换, 要看到新鲜教学模式下产生的优势, 取得的成果, 才是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

3.2 提升课件制作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课件的制作, 要想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就要加强对课件的制作能力。首先, 教师要对医学解剖教学的课本进行一个全面的掌握, 提炼出课本内容的重点掌握的`要求。其次, 教师还应对计算机一些相关的操作软件进行掌握, 还有一些图片、视频和声音的处理软件, 也有有一定的基础操作能力。这样, 在进行课件制作的过程中, 才能够把一些先进的有趣的想法付诸实践, 使自己制作的课件更加生动形象。良好的课件能力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 若是只是简单的进行课本的内容的展示, 就完全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3.3 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医学解剖学的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 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了解和学习到最先进的医学解剖知识, 同时, 也可以了解目前世界医学领域还存在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教学内容的影响下, 学生能够对医学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 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学生在医学的领域学习中, 既依托于课堂知识, 又不拘泥于课堂知识, 勇于发散思维, 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将医学作为自身的终身事业去追求[4]。

4 结语

多媒体在医学解剖学中能够达到一个突出的效果, 是与医学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在医学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中, 多媒体教学成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 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敢于接受新鲜的思想和事物。信息化时代下的社会日新月异, 现代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进步性, 医学解剖学的教师同时也应该与时俱进, 使医学解剖学的教学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谭予星, 郭海旺.解剖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 9 (17) :120-121.

[2]方伟, 姜哲, 赵晶, 等.多媒体技术在护理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 , 41 (8) :798-799.

[3]张运海.解剖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 (36) :7115.

[4]杨元元.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7 (12) :79-82.

篇10: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会计多媒体教学是众向所趋.本文结合会计教学实践活动,从多媒体教学模式简介,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发挥会计多媒体教学优势作用的主要措施等方面作了探讨.

作 者:张小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职教中心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会计   教学   课件  

篇11: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摘 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面向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随着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迈入教学领域,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电化教学的主力军,将会在教学中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计算机和交互式白板辅助教学,给数学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以往不易讲清的数学概念,适当使用教学课件,帮助创设教学情景,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教学; 教学改革; 交互式

Multimedia advantage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Li Zhi-gang

Abstract: The spee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tudents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educational reform based on new trends.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that students learn mathematics content, should help students to actively observe, experiment, speculation, verification, mathematical reasoning and exchange activitie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expressions to be different to meet the diverse learning needs. With the computer an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in the field, this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as the main force of power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n the teaching role.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an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to provide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Difficult to make clear to the past, mathematical concepts, the appropriate use of courseware to help create teaching situations, it is easy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ultimedia; assisted i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Interactive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面向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广和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迈入了教学领域,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电化教学的主力军,将会在教学中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与数学教学结合,不仅代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一次革新,建立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现代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在课堂里传授的数学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但我们的学生是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青少年,教师往往很难体察一个初学者在接触一个新概念、新知识可能产生的种种错误和误解,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学生的客观实际,从而产生教和学的矛盾。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错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既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又缺乏供学生发现探索的良好环境,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情况。教师讲得“苦”,学生学得“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这样也就很难“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势必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原有的教育、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从传统的教学媒介物:黑板、粉笔演变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和交互式白板向学生提供高清晰度的富于动画效果的彩色图象,实现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与传统教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数学的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教学方法因之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决定了长期以来教学方法的单调划一。如何协调教学活动和数象抽象性间的联系呢?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丰富而动感的图象、图形,展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数学世界,恍如变数学为游戏天地,生动、直观、形象,改变学生心目中的对于数学抽象、枯燥的定位。活泼有趣的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促成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程序调动,借此形成演示情境,向学生展示各种现实中的数学现象与数学应用,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各种概念公式的内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变抽象复杂为具体简单,让学生借此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这与过去单凭教师一张嘴来调度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路,无疑增添了一位形象教学的得力助手。例如在讲三角函数周期性时,辅以屏幕上动态曲线的演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这样说,计算机的辅助,为启发式教学注入新活力。对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兴奋状态,产生了情境效应。对教学主导作用的老师来说,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在搭配、布局、材料上的优势,精选范例,组织材料,使教学准备阶段日趋和谐统一。多媒体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单位时间内的容量增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理解和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计算机和交互式白板辅助教学,给数学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以往不易讲清的数学概念,适当使用教学课件,帮助创设教学情景,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之一。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以立体几何为例,作为从公理出发的纯演绎系统,在现有教学模式下,一般学生很容易用静止的观点去剖析空间图形的几何性质,而计算机的参与教学,提供给学生相当数量的感性材料,更方便引导学生观察空间图形的变换规律,把空间想象力引入动态世界。又比如,高中数学中的三角部分有关公式比较多,公式应用的方式和时机也有很多变化,学生每每学到综合利用三角公式去化简、求值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为了让他们弄清公式间的关系,理顺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上《三角函数的求值和化简》一课时,我用Powerpoint 和Authorware把公式形成网络,并对每一组公式设置一个按钮,按照它们发生的顺序,一一提问并展现给学生,最终形成一个公式的网状结构,使学生对公式的相互关系一目了然,这样记起来,省时准确,一旦忘记,还可以由其中的一个原始公式进行推导。同时,因为每一组公式都设置一个按钮,在解题中需要时,点击即可显示出来,这样就提高了每一组公式出现的频率,使学生记忆公式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素质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就数学来说,一个很突出的方面是应用意识的培养。长时期以来,为了应对高考,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大搞“题型教学”,将学生深埋于“题海”之中,而偏离了学习数学的初衷――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使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下降。同时,目前学校教育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机会去参与有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计算机的“视频功能”把“现实生活”搬进了课堂,反复播放各种场景,让学生在不同的现实场景中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尽管这些现实场景由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但学生遇到类似的实际问题时,很容易把课堂用计算机模拟训练的实践能力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改革前景一片光明

实践证明,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传统的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法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有极大的潜力,它是现代教学形式的一般表现,它不仅能通过声、光、图象、色彩的多种表现形式;同时在课堂上适时地使用白板的遮罩功能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用文字拉幕、页面快照等功能来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利用电子白板中前置、后置、对象移动、翻转、透明度等功能来诠释教学中的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先进教学形式的使用,会自然地调动起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掌握科学知识以及现代化设备的愿望。这是对学生追求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素质的一种培养。计算机和交互式白板辅助教学,为数学教学开创了新天地,当然计算机和交互式白板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取代师生间的交流,不能取代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合理地运用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将会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广阔的天地,为培养学生数学的各种能力提供更多的条件。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06-03

篇12: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1高中数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思考、观察,可以学到数学定理、数学规律,并得到一些结论。但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理、规律或结论,学生不易理解也难以接受。如果把讲解数学知识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多媒体平台实现数学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合。

2高中数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1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

虽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分清主次,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

2.2运用多媒体技术要适可而止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但多媒体技术不是使用的越多越好,过多的知识量不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要适可而止,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保证学生正常吸收即可,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3要使多数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容易使教学过程加快,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知识接受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确保学生理解吸收,以免因知识堆积降低学习效果。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3.1多媒体能把抽象复杂的图形形象地展现出来

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较难,此时如果用多媒体教学则会更加直观形象。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几何图形,形象地表达图形的内部几何关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圆台、圆柱、圆锥等旋转体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展示图像变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上述旋转体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2应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建立习题库,把习题库中的试题分成若干个难度等级,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可以从习题库中随机抽取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解答,完成后由系统自动判断正误,并给出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使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之外的练习。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高中数学教学注入强大的活力,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篇13: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1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接受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如设计教学软件时,可以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锻炼机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课程,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人机互动,也可以有效改变教师单一的讲解、枯燥的练习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精确性很强,而且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如何使数学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数学知识一般通过画图、板书、语言和动作等手段,有时也会利用挂图、模型、实物或实验等手段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教学效果。但这些教学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即只能静态地演示,不能动态地表达,比如不能展示立体图形的内部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可以直观地演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变化过程,如立体图形圆台、圆柱、圆锥分别是由直角梯形、矩形、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旋转形成,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动态的演示过程,很多难以理解的抽象数学知识就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易懂了。

3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经常有画图、板书、操作演示等环节,这都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有时还因此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等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把需要的图形、板书和要演示的内容预先制成课件,在教学时再逐步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上述教学环节所占用的课堂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作图,再配以文字说明,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作图过程,更快地掌握作图方法和技巧,并且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4运用多媒体要适度

虽然多媒体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而不能用其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适可而止,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总之,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节省课堂时间,使抽象的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