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喜欢夏天的小号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喜欢夏天的小号”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共13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活动能力,即个体运用已有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思想、新发现和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与个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及社会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真正贯彻素质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发展创造力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即指有创见的思维,它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应具有独特性、灵活性、敏锐性、突发性等特点,还应是多种思维的结晶,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的统一,也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对于西方国家流行多年的“头脑风暴法”我们暂缓作出判断和评价,而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供许多解答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创造性思维的上述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对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运用挂图、投影、录像及CAI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相近、相关及相反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

例如,对应激性与适应性的比较,对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作用的比较,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对呆小症与侏儒症的症状及成因的比较,对几种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比较,对保护色与警戒色、拟态的比较等等。要培养学生进行归纳、综合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用一题多解、集思广益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个人具有的创造力能否得以实现,很大程序上依赖于其是否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优良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和释放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学习探究活动产生一种内在的爱好,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有助于激发创造性。

例如在进行“性别决定”的教学时,先给学生提供英国北部有个女儿村,该村妇女所生的孩子全为女孩,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会积极探索生男生女的奥秘。在学习了教材中关于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的知识后,再回顾女儿村的情况,请学生分析原因,学生考虑到了可能含Y染色体的精子失去了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含Y染色体的精子丧失了机会呢?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可能的原因,最后教师解释:该女儿村的产生是因为该村附近有个废锌矿,男人们饮用了含有大量锌、镉离子的水,影响了含Y染色体精子的运动能力。 2、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犯的错误要有宽容精神,鼓励学生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想象和论证。另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测验,要尽量避免评价性,应以诊断性为主。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第斯多惠曾经指出:“就学生学习课业、掌握知识而言,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他思考、代替他学习,他必须自己获得一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要有对科学的怀疑精神,赞扬学生的首创性。例如在进行“植物生长素的运输”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到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既有横向运输,又有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从植物的形态上端向形态下端运输的方式。此时,可鼓励学生怀疑:教师讲的一定对吗?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错误尝试,最终得到了正确的实验方案。

三、创造性环境的创设

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思想,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创造气氛。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尽量采用启发式,注重引导学生举例,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追求和主动探索。

例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教师在实验课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及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什么要采用0.3g/ml?用0.1g/ml、0.2g/ml、0.4g/ml或0.5g/ml,将会产生什么结果?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蔗糖进行这一实验?如果用0.7g/ml的尿素溶液、0.1g/ml的硝酸钾溶液、0.5g/ml的酒精溶液进行此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实验课时,给学生准备了相应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并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创造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更应该注重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在开发自己的创造性的过程中,就会更理解学生的创造性,更能鼓励学生创造,并能从中找到培养学生的适宜的创造性方法。

篇2: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

问题的提出

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和强调人的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毛泽东同志曾反复强调,采用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培养人的首创精神;邓小平同志号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次强调要培养勇于开拓进娶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这些都说明,把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我们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是不容忽视的。初中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因此,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创造性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创造力开发培养的目标

根据生物学科及教材情况,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在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有知识培养目标,也要有明确的创造力培养目标。

如在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他们具备一旦认为有价值就一定奋力去做,不怕困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授新课时,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寻根究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创造力开发培养的途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行创造力培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

(1)设疑激趣 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哺乳动物时介绍“鲸为什么要集体自杀?”讲植物的叶时介绍“植物为什么吃荤?”讲激素调节时讲“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2小时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2)直观激趣 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讲蝗虫的口器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蝗虫的取食动作领悟咀嚼式口器的概念;再通过录像将蝗虫口器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化小为大,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情境激趣 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猫头鹰时给学生讲述猫头鹰夜间捕鼠的小故事,当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猫头鹰适于捕鼠的结构特点,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核心是主体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创造力。具体做法如下:

(1)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 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总结鸟纲特征时我便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再如,教材中出现了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有时讨论会陷入困境,但学生经历了一番研究和思考,思维得到了发展,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有时学生可能产生争论,思维得到从发散到集中的训练。“条件反射的建立”这一难点,我就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突破的。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勇气。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

(2)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猜想 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习具有探究的性质。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古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授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种子为什么会萌发?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细胞怎样分裂?等等,从中都可引出丰富的猜想。初中学生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正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了创造性思维。为此,我常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3)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授课当中,我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课上,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喜欢自己独立完成实验,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

此外,我还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组织生物兴趣小组。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让他们自己动脑设计,亲自观察记录,调查统计,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撰写的“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等多篇论文在盛市青少年创造发明科学讨论会和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中获奖。在尝试到成功的愉悦后,同学们会更加努力学习和研究。茅以升曾经说过:“小论文孕育着大论文,小发明孕育着大发明。”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力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这仅仅是“近利”,我想,真正的收获是在几年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书橱”,而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型的人才。

篇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学生智力,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①激励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

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③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篇4: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的基础,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对语文的迫切需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学生智力,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激励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有一次,六年级最后一学期语文教学一单元“咏梅”时,笔者在黑板上斜着画了一条线,请同学想象?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有的说,一只猴子看见这条线,把它当作一根长长的竹竿,用它打下槟榔树上的槟榔;一只蚂蚁看见这条线,把它看着是一座跨海大桥,沿着这座大桥到达大海的彼岸;有的说是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暴风雨就要来了;有的说是医生手中的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用它给脑瘤患者切除毒瘤。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此刻笔者非常激动,发现如今的学生是这样有才,想象是那样丰富。后面学生们干脆自己站起来抢着说:它是一座友谊的长桥,把我们和世界连在了一起。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太好了,笔者趁机说:同学们这些美好的想象如果能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就是一首首美妙的好诗吗?现在大家先写,看谁写得更好。放学后交来了49首小诗。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到:我要做:友谊的使者,把抗震救灾精神,向世界传遍;把这条洁白的哈达,献给人民的总理;把它献给英勇的'子弟兵。看后,笔者惊叹不已,孩子不是很有智慧吗?老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造的火花。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获得多种设想和答案。我在一次作文教学中,看图作文:假文盲。围绕这个题目,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从母子上车处→站队的人物→展开联想。联想一:从母子上车处,为什么站着那么多男同胞。联想二:母子俩瑟瑟发抖的样子,反映出了社会的丑恶。联想三:这种视而不见的丑恶现象,不正是我们坚决唾弃的吗?如我们身边有无数垃圾,纸屑随风乱舞,却无人稍微弯腰拾捡……这样从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有来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学生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

②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己所用。

③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④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造,无限的追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培养出大批具有着创造能力的英才。

篇5:素描教学中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素描教学中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在高职美术教学改革中,美术素描教学应坚持以写实造型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的培养为主,同时培养学生多种造型方法和造型意识,教会学生自我开发潜能和创造力的方法,形成学生学会、会学、会应用的“三会”能力。

关键词:开发潜能和创造力;素描教学;教学改革

在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一直是教学基础课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低年级圆满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位美术教师所必须解决的。

当前,高职美术教学已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但是,受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美术的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轻视基础素描教学,学习西方现代艺术(如行为艺术)等,导致师生认识上的混乱。第二类是素描教法上的陈旧观念,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重新树立学生正确的美术思想,确立素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敬业思想和知识能力的问题,其次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素描教学作为美术的基本语言是有其必然性的。美术,是美化生活之术。术就是技术。既然是技术,就应强调技法表现能力的培养。基础素描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当今,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以传统教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应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在高职美术教学改革中,美术素描教学应坚持以写实造型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的培养为主,同时培养学生多种造型方法和造型意识,教会学生自我开发潜能和创造力的方法,形成学生学会、会学、会应用的“三会”能力。

在素描教学中,如何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是从以下方面做起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绘画意识

“兴趣”是第一任教师。学生在学素描的过程中,没有兴趣的支撑,就会变成无动力的机械性,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缺乏想象和创造力,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学生只有了解了素描在美术学习中重要的基础作用,才能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才能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在素描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造型的准确性、优美感与其基础表现能力同教学要求之间明显的矛盾,也正是这一矛盾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首先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但是,信心不是凭空形成的,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要让学生知道艺术大师也是经过刻苦的基础训练和长期的社会艺术实践,才取得了伟大的艺术成就的,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绘画的过程就像写日记,是一种生活的记录,是一种情感与经验的积累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再通过科学而严谨的训练,就会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

二、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在绘画语言中,技能是表达思想的武器,如何使学生的技法表现能力很快地提高呢?更新教育观念,灵活运用教法,深入了解学情,加强教师敬业精神是必由之路。在教学中,学情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学情的复杂多变是需要教师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基础、意识、造型理解能力等等因素使学情更为复杂。主要应解决好两类学生的学习问题:对造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采用自我练为主的方法。具体的作法是:在保证完成课堂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临摹一些具有个性的优秀作品,并将自已临摹的得失写成自我品评文字,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艺术修养。对于造型能力较差学生的训练,仍采用写生与临摹相结合的方法,但是,临摹的方法和难度应适合学生基础能力,可采用局部突破的方法和九宫格的精确临摹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经过以上训练有望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不同表现手段的认识,加强造型意识训练

首先,在素描写生作业完成后,学生可根据写生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现代主义的某种表现方法进行刨编。这样就使学生“一个面孔”的作业丰富起来了,就能使学生充分表现个性爱好,发掘自己的潜能。其次,在素描写生训练中结合以泥塑的写生和临摹。这可以加强学生对整体空间关系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触摸”的方式下强化其对形象的理解,逐步形成良好造型意识,提高造型能力。

美术教学过程,应该是课堂练习、课后自学、课后辅导、课外活动等各方面有机的结合。环环相扣,使学生学习具有连续性和科学性,才能逐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核心,不然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只能是“画匠”,而不会成为有创造性思想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艺术工作者。所以,在美术教学的各方面都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从而使我们的教学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完成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篇6: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到来。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①。基于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在其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往的理论研究和教改经验表明,只要我们遵循创造力培养规律,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本文拟对物理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提几点拙见。

一、创造力的内涵界定及其相关研究

(一)创造及创造力的内涵

有人将创造活动分为两类,即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是以人类历史为参照产生具有新颖性、独创性思维产品的活动,而类创造是指以活动主体的历史为参考产生了新颖的、从未有过的思维产品的活动。同时认为类创造与真创造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应该看到创造不等于异想天开,胡思乱想,所以创造活动必然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因此,人们得出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创造力定义: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②。其中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可以是概念如“动能”的提出,也可以是理论如广义相对论的提出等。显然产品的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的大小将成为判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的标准。

(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创造性活动的实质是思维进行问题解决并得到新颖、独特的思维产品的过程。约翰・杜威将该过程分为五个步骤:1.感受问题;2.确定和界说问题;3.提出种种可能的解决方法;4.推断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结果;5.接受其中一种解决方法。华莱士在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如何从事创造活动进行考察后,提出了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四步程序:1.准备;2.酝酿;3.明朗;4.验证。我们发现,虽然创造过程的描述众说纷纭,但其实质大同小异。

(三)创造力的主要成份

创造力的主要成份是想象和思维,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想象在创造性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当人们遇到较难的从未见过的问题时,如不能很快得出思路,便会提出种种假设,并对假设进行评价,如果评价满意就进行验证,进行辐合加工,否则继续提出假设。这一思维过程便是吉尔福持创造力理论的核心部分。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创造力与智力。创造力概念提出以后,人们就在不断地探索创造力与智力之间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创造力与智力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关性,即创造力高者其智商一定较高,而智商高者创造力不一定高,也就是说较高智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五)创造人格的研究。人们对创造性人才的人格分析表明创造人格的培养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创造性人格大致可概括为:1.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2.情感丰富、富有幽默感;3.勇敢甘愿冒险;4.坚持不懈、百折不挠;5.独立性强;6.自信勤奋进取心强;7.自我意识发展迅速;8.一丝不苟。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十年如一日坚毅不拔的探索精神和对物理世界的痴迷,焦耳不会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如果没有对物理现象的浓厚兴趣和勇于创新、充满自信的进取精神,爱因斯坦也无法提出广义相对论。

二、物理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一)激发创造动机、培养创造意识

创造动机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只有学生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进行创造活动的要求和欲望,才能真正调动其心智能量进行创造活动。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联系学习内容介绍科技发展前景。如讲静电时,教师可以介绍静电除尘、静电灭菌以及静电处理污水等技术的进展与前景;学习物质结构时我们可以介绍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陶瓷材料棒打成结,利用隧道扫描显微镜我们能观察到物质的原子,并可以随意移动其中某个原子;学习光学时,我们可以介绍激光测距技术使我们精确地测出了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激光制导技术可以利用激光束指引导弹的飞行方向从而提高命中率,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

2.设计问题情境、提供创造机遇。我们已往的教学对学生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是否牢固地记住了教师所教的知识,是否能熟练地运用教师所教的方法、按老师预设的范式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新颖、“古怪”的问题或没有按“常规”方法解决问题时,常常得不到教师的鼓励,甚至遭到批评,以致于这种求新、求异、独立思考的动机逐渐消失殆尽。在教学中教师要力争给学生尽量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提出不同见解、新颖的问题和别具一格的解题方法,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动机。

3.建立兴趣小组、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可以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制作光控窗帘、声控开关、音乐卡片、航模、无尘黑板擦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作简易实验装置等。实践证明这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小发明、小创造的成果使学生体会到创造不再神秘莫测,不再是只有“天才”、专家才能做的事,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动机。

(二)传授“高效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已有知识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原材料,是创造力产生的基石。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高质量的可供远距离灵活迁移的知识、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创造性活动才更容易进行。为了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我们认为至少要做到如下几点。

1.认知结构的内容合理。首先,要具有足够数量的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即下位知识和上位知识。只有这样,上位知识才能更加形象、生动,有利于记忆和运用,下位知识才更加系统有组织。如力的概念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抽象,但当学生头脑中具有了42人与地球之间通过万有引力相互吸引,两个静电荷通过库仑力相互作用、桌面上的书与桌面通过弹力相互作用后,力的概念便不再抽象难懂,而一些具体知识也更加系统了。其次,既要具有“是什么”的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又要具有“怎么办”的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第三,要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机械地记定义、定理、原理、题型、解法…,然后便幻想学生能具有多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孰不知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那只能是奢望。

2.认知结构的组织要合理。高效知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具有合理的结构、能形成网络和系统。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注意从大处着眼从知识之间的联系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力。当然,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的合理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问题的解决是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远距离灵活迁移便构成了创造问题的解决。可见具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知识对于创造性问题解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高效”的知识,麦克斯韦不会提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牛顿无法提出牛顿三定律、爱因斯坦也不能创立广义相对论。

(三)重视智力的开发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

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集中的注意力、牢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和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中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创造力来讲尤为重要,被称为创造力的两大认识支柱。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像力,他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列宁说:”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像力法拉第不会提出”力管“的概念、凯库勒无法发现”苯环“结构。物理教学中灵活多样地运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等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习惯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造力开发的核心。创造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进行着发散和辐合两种操作,对于创造性问题解决来讲两种思维缺一不可。而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辐合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发散思维能力与辐合思维能力的协同开发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切入点。传统的教学对辐合思维的训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要增强学生发散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独立思考的精神,遇到问题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不拘泥于已有的范例和模式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一题多解、只给题设让学生尽量多地推测结论的方法都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创造力的发展水平是个体素质的综合体现,除以上因素外还要受到智力方式、个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为篇辐所限不再赘述。

篇7: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崇仁小学  张世明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美术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这里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增强创作欲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兴趣,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成了各学科的当务之急。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增强其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同时,作为教师要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录音、录像、幻灯片、影片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有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这种欲望,创造性思维便极易随之萌发。

二、诱发想象,发挥创造性

想象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一旦张开想象的翅膀,便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在形象思维的天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师要通过精炼而艺术的语言,生动又直观的教学及创设好的艺术氛围,积极诱发学生大胆想象,包括对美术创作的内容、开象、色彩等的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作品就缺乏学生自己的特色。

三、鼓励求异,保护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范画及时优秀作品的欣赏,对于作画大都心中有数。但是,许多学生喜欢“依样葫芦”,尽管有些学生表现得还相当不错,但就作品而言缺乏创造性、缺少个性。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应多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突破定势思维的影响,突破范画等的约束,敢于独群蹊径,与众不同(当然,适量的临摹练习在美术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有的学生作品显得幼稚、荒诞或丑陋,但这恰恰是他们的创新意识的流露,有的说不定还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应及时予以保护和激励,切不可挖苦,讽刺学生或将这“一棒子打死”,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加强指导,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并非毫无约束的自由发展,创造力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及学生的不断努力。就指导而言,第一,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鉴赏及艺术感染,提高艺术

[1] [2]

篇8: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必须根据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开发课程资源,丰富作文题材,激发创造动机

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作文题材要符合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以充分激发学生创造的需要和动机。

我们知道,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许多子系统,诸如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的系统,心理能力训练的系统,思想内容积蓄的系统以及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在这些子系统中,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是起主导作用的系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从哲学角度看,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属于手段和形式的范畴,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活动,它属于动机和内容的范畴。动机决定手段,内容决定形式。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因此,在小学各个阶段教学生哪些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首先不是决定于语言文字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而是决定于学生从事哪一类语言活动,发展哪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

小学阶段可以分为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由于主导活动不同,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其有较明显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的活动和游戏活动,也从事简单的劳动和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带综合性的认识,并掌握最简单的学习工具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复述教材和看图作文,而应该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听广播、看电视,阅读儿童报刊、童话故事和浅显的科普作品,参加各种自我服务劳动,兴趣小组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地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变化的一般知识,初步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在此阶段,讲童话故事、写童话体习作最能激励学生的作文动机。通过丰富的想象,儿童把自己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玩具和文具人格化,并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描绘它们的所作所为,用夸张的手法去展开故事的情节,以充分表现自己的价值观念思想感情。

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也从事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对周围世界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遵守《小学生守则》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生活领域的知识,充实他们的常用词汇,一是要加强习作和各科教学的联系,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认真积累在语文阅读、自然常识、音乐、美术等科目和课外活动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专门名词,二是进行专门设计的观察习作(也称素描习作),即以实物、音乐、表演、图画、语言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激起儿童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形成表达的愿望。

高年级学生除了系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和校外活动,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为了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教师要经常根据形势确定一些带有综合性的教学主题,或者随机确定一些主题。前者可以相对稳定,如“热爱故乡”“绿化校园”等,也可以随形势确定,如“庆祝北京申奥成功”“迎接世界杯环境保护日”等。要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在活动中主动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学写各类记实作文,同时恰当地进行想象作文。

二、必须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作文训练的形式和培育创造力的要求

语言活动是交际和概括的统一。交际需要概括,而人的思维可以实现这种概括。小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也应兼学其它各种简单的实用文体。他们的作文能力可以有多种,但概括起来是两种;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前者包括选题、审题、产生材料、选择材料等具体能力,后者包括安排文章结构、选词、造句等具体能力。在这两种能力中,前者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它的心理机制是将鲜明的表象和准确、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以及正确地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发散性思维。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种不同的作文训练形式,以逐步培养各种作文的智力技能和创造技能。

小学低年级主要进行想象作文,同时适当地进行记实作文,重点培养学生重现表象的技能。

低年级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包知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用神话的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固有的特点。因此,低年级要发展儿童初步地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最佳的作文心理形式既不是复述,也不是看图作文和观察作文,而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通过童话作文,可以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联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结构。童话体作文教学,应着力培养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小学中年级主要进行记实性的观察作文,同时适当地进行想象作文,重点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不断加强,能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观察力的发展也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逐步取得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中年级是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外,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中年级要发展儿童比较系统地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即以实物、音乐、表演、图画、语言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激起儿童内心的感受和情致,形成表达的愿望。儿童需要观察,犹如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因为儿童靠观察去认识周围世界,观察为儿童的思维、想象活动积累了表象。有许多创造发明就是在实际观察中,从某一现象中得到原型启发而成功的。所以,通过观察存储表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步骤。在观察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获得丰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该典型表象。

小学高年级主要进行实用型的记实作文,同时适当地进行想象作文,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技能。

高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此外,高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人际交往开始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因此,要发展他们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作文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实用型作文,包括写中心明确的记叙文,写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写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其间,也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协同活动适当地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或者鼓励学生在前述文体中展开想象。写各类实用文必须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以及发散思维能

[1] [2] 下一页

力。

各年级的作文训练形式和培养创造力的目标:

附图

三、根据培育创造力的要求科学地确定小学作文教学的序列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含义和突破口

所谓创造力,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种产品可以是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包括创造性作文)等等。它的最本质含义就是“新”,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新”是对人类社会来讲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通常将这一层次的创造力称为“特殊才能的创造力”;第二层次的“新”是对社会某一个特定群体来说是新的,而对于社会来说可能并没有新的含义,通常称之为“群体比较的创造力”;第三层次的“新”是对每个个人自己来说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而并不要求其他,通常称之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在一定条件下,这三个层次的创造力可以相互转化。小学作文教学要培育的,主要指第三层次的创造力。我们判断学生的习作是否具有创造性,是以他个人(或同龄儿童)的经验和知识范围为依据的,只要能摆脱常规经验和现成答案的影响,独立体验,独立思考,表述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的习作就算具有创造性。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心、独立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我认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突破,以实现培育学生创造力的目标。

1.在作文命题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

2.在作文材料来源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除了对现实的记实作文外还应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3.在作文体裁上强调学生的创造力,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

4.在作文指导下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对作文的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5.在作文评价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并要求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习惯。

上一页  [1][2]

篇9: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到来。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①。基于此,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在其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往的理论研究和教改经验表明,只要我们遵循创造力培养规律,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本文拟对物理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提几点拙见。

一、创造力的内涵界定及其相关研究

(一)创造及创造力的内涵

有人将创造活动分为两类,即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是以人类历史为参照产生具有新颖性、独创性思维产品的活动,而类创造是指以活动主体的历史为参考产生了新颖的、从未有过的思维产品的活动。同时认为类创造与真创造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应该看到创造不等于异想天开,胡思乱想,所以创造活动必然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因此,人们得出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创造力定义: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②。其中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可以是概念如”动能“的提出,也可以是理论如广义相对论的提出等。显然产品的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的大小将成为判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的标准。

(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创造性活动的实质是思维进行问题解决并得到新颖、独特的思维产品的过程。约翰・杜威将该过程分为五个步骤:1.感受问题;2.确定和界说问题;3.提出种种可能的解决方法;4.推断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结果;5.接受其中一种解决方法。华莱士在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如何从事创造活动进行考察后,提出了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四步程序:1.准备;2.酝酿;3.明朗;4.验证。我们发现,虽然创造过程的描述众说纷纭,但其实质大同小异。

(三)创造力的主要成份

创造力的主要成份是想象和思维,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想象在创造性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当人们遇到较难的从未见过的问题时,如不能很快得出思路,便会提出种种假设,并对假设进行评价,如果评价满意就进行验证,进行辐合加工,否则继续提出假设。这一思维过程便是吉尔福持创造力理论的核心部分。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创造力与智力。创造力概念提出以后,人们就在不断地探索创造力与智力之间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创造力与智力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关性,即创造力高者其智商一定较高,而智商高者创造力不一定高,也就是说较高智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五)创造人格的研究。人们对创造性人才的人格分析表明创造人格的培养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创造性人格大致可概括为:1.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2.情感丰富、富有幽默感;3.勇敢甘愿冒险;4.坚持不懈、百折不挠;5.独立性强;6.自信勤奋进取心强;7.自我意识发展迅速;8.一丝不苟。可以

[1] [2] [3]

篇10: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21世纪的教育改革,创新能力已居于核心位置,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定位在让学生学会思维,尤其要具有创造力.创造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品质的重要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顿悟不仅影响着教学高潮的形成及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顿悟.简言之,既人们对长期探索悬念而未解决所得的一种突法性领悟,亦即潜意识蕴育成熟后,同显意识沟通的瞬间表现.)今天,电脑的功能取代了人们许多机械操作和思维活动.因此,利用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是势在必行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是时代赋予它的使命!

作 者:吴惠仙  作者单位:广东省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广东开平,5293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5) 分类号:G42 关键词:设疑激趣   展开想象   发挥联想   竞赛促趣  

篇11:浅议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议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只有培养出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才能跟得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 者:仝素梅  作者单位: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信息技术系,山东济宁,27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43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素质教育   学生   创造力  

篇12: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论文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论文

“强大的美国来自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来自美国畅销书、轰动全美的权威报告《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中的一句宣言式的总结。

因为文化和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造成很多中国人拘泥于传统,甚至顽固不化,不接受新生事物。而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很多新事物不断涌现,尤其是艺术,美术,如果没有一个爱想象,喜欢创新的头脑,观察变化和新事物的眼睛,是不能创作出好的,震撼人心的作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敞开心胸,到处走走看看,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国家不断强大起来,不仅仅是艺术,其他各个方面都一样。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和希望,怎样正确开发和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件非常具体、重要、有意义的事情,是我们美术教师的任务。

正处于青春年少的中学生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除了他们天生的信马由缰的自由想象,学校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学美术课相比其他科目更适合并具有专业性。我们可以通过美术课的设计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创作出各类作品,创造出无限可能与未来。

美术课应该怎么做,才能打开学生思路,展开丰富想象,从而创造出作品呢?

一、开阔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各种艺术作品,绘画,书法,音乐,电影等等,见识多了,想象的空间就大,学习的机会也多。有条件外出写生,看画展,参加各种活动效果更好。过后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观点,不定主题,不做限制。学生通过深入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山川、树木、动植物造型和色彩的变化,更直观地感知世界,感知美,从中得到启发,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创作出独特的、有感情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可以开阔眼界,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自己不断学习积累,加入自己的思想,重新创作,变成自己的作品。

二、绘画课上加大创作课的比例,尽量少临摹,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不按照常理作出规定,比如树木花草就是绿色红色,云就是白的,天就是蓝的,太阳、苹果就是圆的。美国一个美术老师因为告诉学生圆形是太阳遭到学生家长的起诉,家长声称老师严重破坏和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圆形可以代表很多东西,比如满月,比如圆形盘子,比如球类,不仅仅是太阳。案件最终结果是学生家长胜诉。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保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统一的认识,有很专业的手段,学生眼中的太阳不一定都是圆形。

要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想象展开创作。我们将会看到有很多新奇的独特的带着学生想法的作品。中学生虽然绘画技巧不够娴熟,但我们可以着意培养他们在内容、题材、色彩上的独创性,比如中学生科幻获奖作品《未来建筑师》,《网瘾处理器》、《太空高速列车》、《近视治疗仪》,创作者都是通过中学生关心的问题和符合他们年龄特色的题材展开丰富的想象,画面构图的处理有独特想法,富于科幻感,色彩鲜艳,有冲击力,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作品。由学生作品可以看出指导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下了很大功夫。

三、加强手工课包括简单雕塑、折纸、泥塑等的训练。

让学生凭自己想象创作作品,形式上可以采取先讨论,然后动手制作,最后同学之间互相点评的方式。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加快思考创作,提高了对美术课的兴趣。国外的艺术教育形式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德国经常把美术课堂变成手工作坊,学生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好的作品甚至可以销售,让学生从艺术创作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四、定期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相互探讨创作思路的形成过程、对作品的看法和意见。

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想象力的演讲比赛、针对观点的`辩论赛、针对作品的大奖赛。好的作品可以推荐参加更高更大范围的比赛,手工作品可以校内拍卖,创造更浓的艺术氛围,提高师生对艺术的兴趣。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要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学生大胆的想象,哪怕提出怪异可笑的想法 ;学生投入较高热情去画画,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的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在教学形式上也可以改革,把音乐引进美术课,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播放各种音乐,乡村,爵士,摇滚,歌曲,让学生通过听音乐先谈感受体会,再创作画面,或者先创作画面,再谈创作灵感思路,最后集中讨论,评比。这样听着音乐创作出的作品一定会有旋律感、流动感、跃动感,就像梵·高的作品一样。要把学生带到教室外。建议把美术课排成连续两节的大课,让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和创作。一学期至少给艺术教育留出一天或者更多的时间外出写生,参观艺术展出、博物馆、美术馆。在实践中体验和思考。在外出写生采风的过程中,领略大自然的美,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春夏秋冬的变化,提高自己对生活、对艺术、对美的感受力,激发原始激情,从而创作出美的、富有感情的作品。

参观名人名家作品可以使学生看到高水平的作品,提高他们的眼光,并从作品中获得灵感,得到启迪,学会一些绘画技法。优秀艺术家的事迹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励学生刻苦努力,树立理想,实现梦想。

美术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利用假期和各种机会多出去走走看看,深入大自然,深入生活,不断学习先进的经验,研究教法,才能有能力带领学生完成优秀的作品,启迪他们的艺术创作力,为学生做出表率。提升个人魅力,从着装到举止谈吐,再到美术作品的水平都要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如果学生因为喜欢美术老师而喜欢美术课,喜欢艺术,也是对美术老师的褒扬,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指导和教授他们在美术、艺术的大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总之,中学美术课应该把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当作重要的内容来对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改进,为全民族的艺术素质和普遍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篇13: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

摘要: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要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在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同时,教育者要采取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力。画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儿童赋有很强的创造力,为了让儿童发挥这一能力,他提出了“六解放”。

一、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

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充分发挥想象的潜能。

2.解放儿童的双手。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很常见的。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只要把知识学好就行了,其他的一切他们都应该帮助他们打理。但这却让儿童的双手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其实在处理自己的琐事的时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必备的技能。勤于动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学生动手会摧残他们的创造力。

3.解放儿童的眼睛。

儿童其实就想一台摄影机,可以在无意识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应该让儿童多多接触大自然,在自然中发现并学习。这有利于儿童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4.解放儿童的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限制他们。

5.解放儿童的空间我们要给儿童提供的环境不可以局限于家里或是学校,应该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大自然。

6.解放儿童的时间父母喜欢给儿童安排时间,怕儿童不能合理的安排。其实不应该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让他们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儿童随着自己的意愿、想法,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3~6岁是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

作为教育者,不要用怀疑的口吻去问儿童,这样很容易破坏掉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当儿童兴致勃勃地做某事的时候,我们除了确保他们的安全之外,还要为他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独立、勇敢地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放手让儿童去做。

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法。

1.培养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儿童打开想象的大门。

美术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中国美协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杨永青说:

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自己的所看、所想、所爱。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绘画最易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也是最为儿童所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虽然画技不高,但却能表达儿童的思维活动过程。对儿童的画,不要只追求画得多么“像”,而应鼓励他“想”得越多越好。

2.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游戏对儿童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真多家长认为那些价格昂贵的玩具,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但家长很奇怪,为什么很多儿童对这些玩具的喜爱,远远不及那些沙子、泥土、水等。因为儿童开始认识世界,对一切充满好奇,这正是启发孩子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引导。

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励儿童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儿童需要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儿童可以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想法,不受约束。教师要少说“不”,要能容忍。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提供给幼儿不同的材料,使孩子的创造活动有物质基础,孩子自由活动,尽情发挥想象力。再者提供创造的时间,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作为教育者,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育者要多用肯定,积极向上的言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的进行活动。

总之,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探索能力和开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育者应该从小对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李朝娟。幼儿园课程评价与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专题 浅谈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