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究的论文

棉花气泡咕噜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棉花气泡咕噜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校生物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究的论文(共18篇),方便大家学习。

篇1:高校生物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究的论文

新的发展阶段,生物科学的发展已经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对高校的生物教学的加强通过科学合理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对学生的成绩提升,以及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就有着激发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加强高中生物教学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高校生物教学的主要现状问题分析

第一,高校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影响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对生物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没有和实际相结合,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障碍,理解方面就会比较困难。还有就是高效的生物老师对生物教学的重视度还有待加强,这些都是对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第二,高效生物教学的问题还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力量薄弱方面,对实际的教学资源相对比较缺乏,所以就导致了教学的质量出现下滑的状况。在生物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以及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比较缺乏,在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科研而轻教学的问题,这些层面的问题也导致了生物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第三,高效生物教学的方法没有科学的得以体现,也对生物教学质量有着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生物学科在教学方法上也了转变,而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就出现了极端的问题。主要是守旧派和改革派的出现,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教学质量提升没有太大作用,新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具体的应用上还没有适应,一些老师则仍旧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而对于改革派的老师而言对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性和作用有着重视,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完全排除,通过各种的学习活动进行替代,从而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四,还有就是在学生自身的素质方面对学习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的限制也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不仅如此,在生物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也存在着方式单一化的情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学在教学的观念以及形式和手段诸多方面都有着要求,在教学的评价方面也有着要求。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还是采取的以往方式进行的评价,没有综合性的考虑评价的内容,所以在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全面性方面就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篇2:高校生物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究的论文

第一,将高校生物教学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就要能够加强对多方面的认识,充分的考虑影响高校生物教学的因素,从基础上进行着手。最为主要的就是要能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进行强化和及时的转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有效性就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高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是构成这一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内改革的不断深化过程中,高中生物老师要能不断的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不仅如此,还要能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第二,要将生物教学的新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机结合,对于生物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有着众多的优势,其循序渐进以及稳扎稳打等,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能力有着重要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校生物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要求,主要就是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将传统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方法得以有机结合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第三,对高校的生物教学要能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和学生之间要能相互的配合,这样的教学才更加的有意义,这对师生的互动关系也能得以强化。对实际教学课堂有着重要的优化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例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下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在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第四,高校生物教学要对生物的实践发展的一重视,由于生物课程和其它的课程有着不同的学科性质,所以在实践性的发展方面要能够充分重视,要将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对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所以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进行强化是提升生物教学质量的保障。第五,对学生的生物学习问题意识进行有效提升,并诱导学生进行开创性的思考,高校这一学习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接受以及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性,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到情境中进行思考,主动的分析问题。另外还要能够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引导激发学生进行质疑,通过学生的创新性的思考来增强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3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的教学发展现状,对高校的生物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要能详细的分析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能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将理论和实践两者得到紧密的结合,这样就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对生物学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3: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发展论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在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近年来,作为高艺术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艺术教学备受重视,其中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自然也不例外。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改革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不仅希望子女掌握书本知识,还注意陶冶子女的情操和艺术修养,希望子女走向社会上后更具有竞争力,所以现在艺术类学生逐渐增多,其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声乐这门艺术。目前各大高校不断扩招,艺术生的门槛变低,在艺术学院中音乐专业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高校的音乐学院不仅是为具有音乐天赋的人才提供教育,同时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学习的平台。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大,对音乐的敏感度更是参差不齐,导致了高校教学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随着音乐学院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教师资源缺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影响了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器材不能做到学生同时使用,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练习,严重影响高校人才质量。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校的声乐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师范学院中的声乐系科,一类是音乐学院中的声乐系科。然目前高校的声乐教学课程,关注的都是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往往忽略了师范学院中的声乐系科,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还要懂得如何培养他们将来的学生去拥有演唱技能和表现力,也就是说,这一类学生更重要的是学习歌唱的教学方法。而另一类音乐学院中的声乐系科,则主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以及在声乐表演中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感的培养。教学目标设置的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造成影响。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校声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教育人才和声乐表演人才,培养出的学生要么具备扎实的声乐教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么具备极强的舞台表演实践水准。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许多高校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根据系科特征、教学目标,准确制定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而一味地讲传承和借用,已不适合现今的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对症的教育,非常重要。

(三)课堂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音乐天赋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一味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如赏析音乐会作品,讲解舞台表演方式可用多媒体大课;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条件、不同的歌唱基础开设小班课讲解发声技术;表演实践课可以在演播厅,定期让学生一个个上台表演实践,同时结合教师的分析讲解,并用多媒体对比播放名家的表演……现代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要充分的运用,使教学更为方便有效。

(四)忽视专业知识的扩展

高校声乐系在课程设置上过分注重学科的深度和专业性,忽视了声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教师也都来自各大高校音乐专业,所以在他们的'教学生涯中会过分注重本专业知识的传授,不一定能将与音乐、声乐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谓“功夫在诗外”,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内容贫瘠,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五)声乐教师综合素质低

良好的声乐教学、声乐表演不仅需要唱歌技能,还需要极高的审美能力和诗词歌赋、文史地等多方面知识,这对高校声乐教师的声乐演唱技能、声乐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文化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拥有专业知识、舞台技巧、综合文化知识三方面能力。声乐教师的能力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切实提高高校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声乐改革与发展

(一)明确办学目标

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否准确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想要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进步必须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中,首先要明确高校声乐培养人才的目标。高校声乐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校声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保证高校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使得声乐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还陶冶了学生的音乐情操,促使学生在声乐上拥有专业技能,在素质上有全面的提升,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二)加大教学模式改革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融合的课程,其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高度配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对一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利用网络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校声乐教学中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如“大课”“小组课”“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代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僵硬、上课氛围沉闷等问题,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观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声乐文化越来越丰富,为此高校应积极更新声乐教学理念。既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优秀声乐文化,又要吸取外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完善我国高校声乐教学。高校应鼓励声乐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定期举行交流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提高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演唱技巧,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四)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首要保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规范教学模式是为了教学内容更好的传达服务的,教学模式的制定要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或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来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日益完善,教学方法的制定也要越来越科学合理,为社会培养跟多优秀人才。

(五)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学生在掌握理论后不多实践是很难掌握抽象的理论的。声乐学习中需要学生对发声方法有深刻的感悟,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重视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对声乐的正确认知。其次,高校声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创造,提高个人的音乐艺术魅力。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中小学的教学或者商业演出等,了解社会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力

声乐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促进我国声乐的进步,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声乐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才能在严峻的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教声乐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的教育改革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做出革新,高校声乐改革需要高校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实践力、创新力的优秀人才,自觉承担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萌.探寻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J].戏剧之家,,(13):186+231.

[2]张永凯.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J].黄河之声,2018,(08):55-56.

[3]夏静.关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的研究[J].音乐时空,,(03):184-185.

[4]高雅,戚萌.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31(04):79-80.

[5]刘恒博.从历史角度透视高校声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艺术教育,,(07):78-79.

[6]胡晓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篇4:浅谈高校伦理学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的论文

浅谈高校伦理学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的论文

摘 要:在高校教育当中,伦理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兼具理论与实际的综合性学科,对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高校伦理学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主要提出了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创新等几点问题,针对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进一步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师资力量等改革对策。

关键词:伦理学;教学观念;教学手段

在我国700多所本科院校当中,约有100多所高校设立了伦理学学科,在其他高职类院校当中,伦理学学科也在不断增设。一些学校当中,虽未独立设置伦理学学科,但却将伦理学内容融入到了日常教学当中,由此可见,伦理学教学对高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要针对高校伦理学教学现状中的不足进行有效完善,进而推动我国整体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高校伦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教师与学生都将伦理学单一的作为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程来对待,而忽视了其教学本质意义。基于此种落后的教学观念,影响高校师生对伦理學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高校伦理学教学,多以理论授课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相应的实践课程几乎没有,严重影响了伦理学内容的传递有效性。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一些教师虽在课堂教学当中融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但此类教学方式改进,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理念未能与教学改革同步开放的重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讲解,或是案例分析与谈论等教学环节,整个教学环节依旧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相应的尊重与体现,所以即便教学方式有所改进,但由于本质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影响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大幅度提升。

2.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虽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伦理学教学对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但相对来说,高校对于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投入极为有限,影响相应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专业程度的不足,在高校教学当中,一些非专业院系当中的伦理学教学,一般都由相关教师兼任,并非科班专业教师。其二,教师经验不足,在一些高校当中,伦理学以及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教学岗位成为了专业教师的试验教学岗位,学校将一些无法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直接安排在此类岗位上,岗位教师流动性大,教学经验无法得到有效积累,影响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3.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创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对高校学生来说,过于枯燥,难以提升其对教学课程的积极性趣;对教学效果来说,其学术性、前瞻性以及基础性难以得到有效实现。总结现阶段高校伦理学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独立于其他专业学科,内容关联性普遍较低;二是教学实践内容过于匮乏,影响其教学实效性;三是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四是课程内容更新速率较慢,与国家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伦理学领域的新发展严重脱节[1]。

在教学方法方面,部分高校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其单向灌输、理论为主、教师讲解为主的本质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这种说教式的教学,对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带来了极大的抑制作用,影响课堂出勤率、学生学习质量等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二、高校伦理学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1.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之下,高校伦理学教学理念必须进行有效专版,要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当中,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新时代呈现出价值多元与个性多样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在大学生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新时代的大学生主张“我选择”、“我做主”、“我负责”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其生活方式也呈现出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社会交往当中,人与人的交往会越来越复杂,社会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多,在这种不良趋势之下,高校伦理学教学理念急需得到有效转变。在伦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式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大学生知识素养与伦理素养的共同培养目标进行有效落实,促使其正确价值观、社会观以及人生观的树立,保证新时期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2.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创新,首先要从教材方面入手,教师在选择或编制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高校伦理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规格,进而有效调整教学大纲,保证实际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教学当中,沈阳市多所高校,对相关伦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调整,在一些非哲学专业当中,教材选择上改变了传统直接应用哲学专业伦理学教材的方式,而是将内容语言简化后重新编制,这种内容更新,有利于学生对生涩的哲学知识进行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运用[2]。此外,为加强伦理学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适应性,在教材要做到及时更新,而在更新的过程中,不仅要融入国家实时或伦理学领域的新发现,更要注重伦理学内容的适当选择,以医学专业为例,在丰富伦理学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在基础伦理学内容的基础上,要将医学伦理学作为重点课程,并在课程教学当中,融入社会医患关系、医疗水平等的实际案例等,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这种社会现实,并能够在以后职业发展当中有效应对。高校伦理学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创新,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状况与未来需求,整体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伦理素养与专业水平。

3.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创新方面,要重点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灌输式教学的不良习惯,同时,在新教学大纲的引导下,更新课程设置,提升实践教学在伦理学教学过程汇总的占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些切合大学生自身的教学内容更能够吸引他们的积极主动兴趣,例如,探讨学生对于当前大学生结婚案例的看法。婚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他们正处于经历或准备经历爱情的年纪,对于婚姻充满向往;与此同时,他们的人生贯穿在父母婚姻当中,从中受到的影响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对于这种能够引起学生深思的话题,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影视欣赏,通过艺术化的生活,引导学生具体总结恋爱与婚姻当中的实际问题,如恋爱动机问题、双方付出问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切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深思,从而反思自身,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等,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提升师资力量

基于上述高校伦理教学当中师资力量方面的不足,在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从三个方面重点提升高校师资力量:其一,针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进行高强度培训;例如,在周三下午的课程空余时间,可要求伦理学任课教师进行最少2个小时、非任课教师至少1个小时的理论知识补充与巩固;同时,定期组织任课与非任课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竞赛,有利于全校教师的伦理素养提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将伦理学知识传递到学生当中,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其二,培养高校伦理学教师的思想道德自我提升意识;伦理学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学科,相应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始终贯彻为人师表的职业理念,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其三,高校伦理学师资力量的增强,同样需要相应的实践活动为其提供有效的平台,高校教学当中,学生更喜欢能够与之进行顺畅沟通、且能够给与适当建议的教师,针对伦理学教师的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校方面可经常组织交流会、座谈会以及茶话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其能够通过相应的活动更好的理解、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进而提升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与沟通效果,提升其教学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伦理学教学现状及其改革的有效分析,有利于促进伦理学教学价值的推广与应用。通过相关教学改革对策的顺利执行,能够进一步促进伦理学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房展,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深入。因此,在未来的高校教育当中,要充分利用教学改革的优势,将伦理学教学从多方面进行完善,促使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彭松.以素质德育为目标的高校伦理学教学范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04):30-32.

[2]邵华.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现代化,,4(06):162-164.

[3]刁龙.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J].学理论,2014(30):206-207.

篇5: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探索论文

高校体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却是高等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足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目前部分高校的体育专项课大都根据体育项目的技术特点,按照职业体育的培养路径,向大学生传授相关的技术与技能。虽然有的课程已经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兴趣,与以前的体育课程相比有了较大进步,但是,教学的目标还是没有明确,造成了对高校学生进行职业化的培养,从而不利于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1.2教学内容过多过杂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修课的内容过多过杂,可以说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小而全特点的延续。如果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依然按照那种模式培养,其后果必然造成学生的全面不发展。同时,由于参与的运动项目多,频繁的变化会使学生穷于应对,这必然不符合体育运动技术的发展规律。

1.3体育教学模式陈旧

多年来,体育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教学比赛――总结讲评”。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技术和技能为主,重视学生身体的发展,虽然它的教学过程规范,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但却缺乏针对学生个性和特长及适应不同单元、不同课型的合理教学模式,因此无法满足学生通过运动获得情感体验、愉悦身心的需要。

1.4体育教学配备不足

首先,学校体育设施的配备是否充分完备,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往往具有直接的影响。体育设施的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许多学校,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比较缺乏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有很大影响。

1.5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考核是高校中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督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和在课外坚持体育锻炼的一种手段。然而,以往的.体育教学中通常把运动项目的达标作为唯一的考核内容,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样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就不客观,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视角,使体育教学评价真正地发挥反馈、督促的功能,必须建立一种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评价体系。即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考核中注重检查学生的体质,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也纳入考核内容,并运用灵活多样的项目,对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进行考核,做到更合理、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

篇6: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探索论文

2.1改革体育教学目标

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核心。高等学校的学习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学生从学校体育走向社会体育的转折点,所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高校体育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自发自主性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2改革体育教学内容

当今,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娱乐体育、休闲体育等项目,可以围绕课程类型、教材体系和教学大纲等内容进行改革,不断更新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比如,适当减少部分必修课的内容,增加选修课对的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尽量提供多种课程组合,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组合进行学习,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增加开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如身体锻炼的方法、心理健康等;将健美操、拉丁舞、街舞、肚皮舞等时尚体育项目和太极拳、武术、跆拳道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气排球、短式网球等休闲体育项目纳入大学体育选修课程,从而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这些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必然会深受选修这些课程学生的欢迎,也一定会有显著的体育锻炼的效果。此外,采取这种形式的课程,凡是对这些项目感兴趣的学生都可选修,从而使体育选修课程的范围扩大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3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除了改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还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使高校体育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首先,要做到身心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相结合;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相结合;一般教学手段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体育结果评价与体育过程评价相结合。其次,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

2.4加强体育教学配备建设

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场地设施和一支业务精深,且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高校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在教学中积极地总结和创新,不断提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和独立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与工作效能。

2.5改革现有体育教学评估体系

学生的体育素质的高低不仅要看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要强调其对实际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表面沉积,更应体现学生能力的增长情况。鉴于高校学生存在自身条件和基本素质的差异,高校体育技术项目成绩的评价可以采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法,即将同一标准下学生的原始成绩分为相同等级,确定状态空间,求出转移矩阵,再根据马尔可夫链的平稳性和遍历性求出极限向量,根据极限向量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得出成绩。

总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定要终身体育教育为教学目标,要让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向生活化和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探索了改革的思路,但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十分复杂,只有继续对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使高校体育教学不断发展,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宗有智.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9).

[2]李柯莉.对当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

[3]曾庆涛,胡明道.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冷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

[4]王慧丽,杨三军,胡立艳,等.以大学生健康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教育,2010(16).

篇7: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论文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论文

中国加人WTO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了必然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等学校开始试行学分制管理,学分制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主题。学分制所具有的动态性、开放性,更能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要。实行学分制是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探索更具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学分制对教学,理模式的要求

1.由标准化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

标准化管理是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强迫等手段进行的一种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本的管理。这是一种在学年制条件下比较适用的管理模式。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化培养是重点,学分制的动态、开放性以及学分制下学生的流动性,使得完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不再适用,标准化的管理应该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相辅相成,并逐步向柔性管理转变。柔性管理以严格的规范管理为基础,突出人的自我管理,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它“以人为本”,强调创新、开放、灵活和竟争。

2.人才培养以多样化和个性化为目标

学分制比较注重目标管理,以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其根本出发点在于鼓励多样化。它具有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自由选择的特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其他个人因素,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问、修读方式、修课门数等.这使学生有很大的学习自主性。

3.灵活的学制与灵活的选择是核心

弹性学制给了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管理的灵活性,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选择制是学分制管理的核心,它包括选课和选择学习进程与方式。其中选课制是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包括选择课程、上课时间、教师等。这是学分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习方式及进程的选择,使部分学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如免听、免修、增减选课量等,从而达到加快或减慢学习进程的目的。

4.培养、强化学生的自制与选择能力

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及课余时间的掌握将有更多的主动权。但是,有的学生缺乏自制能力和自我选择能力,使学习计划受到一些影响,质量不易保证。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流动性较大,学校对学生的约束相对减弱,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靠自己,学生的自由度加大,纪律难以保证,这就容易导致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因此,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二、更新观念,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1.建立学分制条件下教学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学分制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不仅涉及到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而且涉及到整个教育观念、办学体制、管理方式等。新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出发,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在形成与学分制有关的教学文件、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联系紧密、信息通畅、高效有序、便利可行的运行机制。

2.与国际接执,采用学分互换制

高等学校只有互相承认学分,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加灵活的学习途径。因此,必须构建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使学生实现跨校选课,同时实现不同学校之间学分的认同。要推动各校教学的国际化,提高课程质量,这样高等学校才能实现互相承认学分,采用学分互换才能成为可能。

3.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它的管理成为一种流动管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篇8:浅议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创新论文

现代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中,促使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还要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高校开展艺术类课程如音乐课,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起到陶冶情操、增加艺术修养的作用,声乐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主要是应用艺术化的语言和更加科学化的歌喉,对歌声进行形象化处理,使其更加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由于高校声乐教学的专业度和重视度不够,导致声乐教学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对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集中探讨创新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

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更加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校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潜能发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范畴内的内容,对于学习者的音乐审美和艺术修养具有较高要求,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多是处于传统教学阶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比较呆板和被动,这就造成学生的声乐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高校学生个人兴趣、特长和成长经历不同,对音乐和声乐的爱好、理解程度也不同,声乐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大而化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遍教学,而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对其实施个性化教学,这就使得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难以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国的声乐教学仍旧是处于初期阶段,学校对于声乐教学设备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师培训方面的重视度和投入并不够,整体教学形式为机械化输入型,学生无法充分把握声乐知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1.合理的设置课程。声乐教学重点是对学生的音乐敏感度以及声音控制度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音乐乐感,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对于课程方面的设置比较随意,主要是采用理论课教学的形式,由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灌输声乐知识。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的,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高校要及时弥补好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漏洞,增加和声课、钢琴课、乐器课以及声乐技能课等,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实训中,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发音不足,便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音乐学习规划。声乐教学课程将实践训练类课程与理论类课程,如声乐史介绍和作品分析类课程相结合,能够实现系统化教学,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

2.强调技能性教学。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对于音乐、美术和体育类课程的教学,则是注重对学生的课程兴趣培养,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因此,要进一步有效创新高校声乐教学形式,需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从兴趣型教学转为技能性教学。在高校声乐课上,老师可以重点向学生传授演唱技巧,并在课堂上挑选不同的学生进行声乐表演,让其他学生对其表现力进行评价,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声乐表演进行优劣判断,有助于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导入情感和审美,也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性意识和艺术文化意识。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假声部分、发音部分以及声乐表演表情部分进行技能性教学,也可以使声乐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3.增加软硬件投资。高校对学生实施专业课的教学,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文化品位的提升,高校声乐教学则能够有效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声乐教学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声乐教学需要老师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师自身在声乐表现领域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够保证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应该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并积极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机会,不断提升学校声乐老师的声乐水平。同时,高校可以针对声乐教学特点,建立专门的声乐训练室,添置乐器,满足教学需求,声乐老师专业经验丰富、声乐教学设备先进,更加有助于高校声乐教学良性发展,这也是教学领域的创新发展表现。

三、结语

高校开设音乐类课程,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教学中关于声乐部分的教学,主要是一种艺术歌唱,是歌唱者通过对自身的气息进行控制,从而发出一种假声,是歌曲内容的演绎更加具有典型化和情感化的特点。高校声乐教学由于门槛低、专业度不够,学生音乐情感和精神世界不够丰富,导致声乐教学实效性不突出。对此,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积极创新,向学生介绍声乐特征,并设置具有特色的课程,以多样性教学和针对性教学的方式加强对目标人才的培养。明确声乐教学目标后,高校要积极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增强师资力量,使声乐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平.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研究——评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新视界[J].新闻与写作,(05):127-128.

[2]马帅.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8(06):90-91.

[3]吴静寅.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评声乐教育学[J].高教探索,(11):129-130.

篇9:高校钢琴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第一,认识不到位。虽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高校仍缺乏对钢琴教学的正确认识,忽视钢琴教学,过度重视非艺术性专业的发展,对钢琴教学的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物质资源投入较少。并且,有些高校的钢琴数量较少,使用时间较长,经常出现故障,导致钢琴教学中断,严重影响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另外,还有部分学校领导忽视了钢琴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将钢琴教学作为主要的专业课程,进而对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引导,导致学生忽视钢琴学习。第二,学生基础薄弱。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很多高校都实施扩招政策,扩大招生数量。但是,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在扩招政策下,很多文化成绩不高的学生都选择了艺考的道路来实现上大学的愿望。扩招政策下的艺术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学生的质量无法保障,很多学生的钢琴基础十分薄弱,甚至有些学生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钢琴。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学需要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难度较大。第三,教师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对钢琴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但是,有些高校钢琴教师的素质不高,钢琴教学能力不够。具体来说,部分高校的钢琴教师由音乐教师担任,缺乏专业的钢琴知识和钢琴技能,无法向学生传授系统、专业的钢琴知识和技能,钢琴教学质量不高。另外,还有一些高校的钢琴教师学历水平较低,缺乏深层次的钢琴知识学习,对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缺乏高层次钢琴技能,钢琴教学水平不高。

篇10:高校钢琴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第一,明确钢琴教学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高校进行钢琴教学的主要依据,对钢琴教学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明确钢琴教学培养目标。首先,我国应积极优化高校招生制度,明确高校的入学考试要求,将钢琴学科作为音乐专业的必考科目,加强考生对钢琴的系统学习,保证学生的钢琴基础。其次,高校应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钢琴教学,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高校音乐专业应合理设置钢琴课程,突出钢琴课程对学生钢琴技能、音乐欣赏能力、钢琴理论素养等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最后,高校钢琴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专业发展,突出钢琴教学的`专业性,不断深化钢琴教学的深度,以培养高水平钢琴人才。第二,转变教学理念。高校钢琴教学应转变传统教师权威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围绕学生开展钢琴教学,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生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钢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校应积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坚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鼓励教师积极与学生交朋友,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认可。并且,学校应组织开展钢琴比赛,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让师生在比赛活动中加强沟通与了解,优化师生关系。第三,加强教师建设。首先,高校应加强钢琴教师的专业修养,组织钢琴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钢琴教师的钢琴专业技能,完善钢琴专业知识结构,进而提高钢琴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其次,高校应加强钢琴教师的教学培养,组织钢琴教师定期参加教学培训,引导钢琴教师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高钢琴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次,高校应加强钢琴教师的师德修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多样化角色,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不断提高钢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祯玉.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音乐时空,(12)

[2]向轲.论中专钢琴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J].现代阅读(教育版),(7)

[3]李硕,肖洒.大学钢琴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及合理构建刍议[J].音乐时空,2013(4)

篇11:大专院校早操现状与改革论文

大专院校早操现状与改革论文

大专院校早操现状与改革论文【1】

摘要:高校早操制度曾对增强学生体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复同样内容的广播体操,造成了早操形式和内容的陈旧机械,无法激发当今大学生养成早起锻炼的欲望。

文章分析了早操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及原因,探究其在高等院校推广落实的办法和对策。

关键词:早操 现状 改革

早操人们通常理解为广播体操。

我国从1951年颁布第1套大众广播体操开始至已颁布了9套大众广播体操。

广播体操,对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曾起了重要作用。

1 广播体操的过去和现状

1.1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广播体操的回顾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广播体操是我国大众体育的中心内容。

当时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经费不足,体育器材、设备有限,开展其它体育运动项目困难很大,而普及广播体操要求条件较低,只要有一块空地就能开展,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和复杂的设备,故而广播体操非常普及。

在当时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那时,每天早晨和上午10点钟左右全国各地大街小巷、各行各业、特别是学校做广播体操的人群到处可见,放广播体操的喇叭声此起彼落,非常壮观。

广播体操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固定节目,每天需要向全国播放几次。

在那40多年中,广播体操是全国人民,尤其是大、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和形式,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以广播体操的普及程度,每天参加做操人数的多少,做操质量的优劣作为衡量、评选每个单位群众性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是大家公认的条件。

只要广播体操坚持天天做、质量高就有可能评为省、市甚至全国的开展群众性体育工作的先进单位。

在那些年代里,广播体操曾在普及推广大众体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 广播体操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

对我国群众体育起过重要推动作用的广播体操,而今除了大、中、小学校还坚持做外,对于广大群众来讲已成为遥远的事情了。

就是目前仍坚持做广播体操的各级各类学校,广播体操也早已成为大多数学校体育工作中最难组织、费劲最大、效果最差的部分。

做广播体操不管大、中、小学,都在作息时间上有明确严格的规定,要求天天做,有强制的因素存在。

但实际效果比较差,许多学校,不少学生做广播体操时,随随便便,马马虎虎,懒懒散散,吊儿郎当,迟到缺勤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时间一长学生们牢骚满腹,教师管理也非常困难,如果哪天因故宣布不做广播体操,那天早晨操场上绝对不会出现自发做操的学生,当天睡懒觉的学生一定多了,吃早饭的学生肯定少了,上午第一节课迟到的学生成倍增加了。

长期以来,学生对多年重复做同一套广播体操感到厌烦,“出工不出力”是各校做操的普遍现象,“应付差事”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学生做广播体操纯属不得已而为之,是典型的被动体育已是不争的事实。

1.3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分析

1.3.1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体育观念发生着变化

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健身运动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腾飞,以前只是少数专业运动员参加的运动项目,现已普及到人民大众。

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项目的增多,使得统一集体性的广播体操越来越不能满足群众,特别是广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日益高涨的需要。

1.3.2 广播体操的基本特征,造成了一套操很难满足所有参加锻炼人的需要

由于受做广播体操对象年龄跨度太大和人数过多等因素的限制,形成了简单的徒手动作整齐划一的队形,鲜明、较慢的节奏是广播体操的基本特征。

目前全国做的第9套广播体操,整套广播体操用时不长,动作舒展,节奏较慢,动作少,重复次数多,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有一定锻炼价值。

但对学生,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来讲,长期做运动量不大,动作不够新颖的第9套广播体操,已不能满足他们喜欢的能体现娱乐、休闲、力量、健美、个性的体育活动项目。

2 提高早操效果的对策

早操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和学校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延伸与补充。

各兄弟院校之间,早操只有做的好坏之别,做的质量优劣之分,没有哪个学校不做早操的。

也就是说现阶段所有学校既不管学生愿不愿做早操,也不考虑做早操的实际效果如何,各校必须天天坚持做,本院就是这样要求的,学生春夏秋冬也是这样执行的,但做操的质量一直不很理想。

多年来学院领导和学生处及体育部教师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直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本院早操的状况。

因为早操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不是组织方法,不是队列队形,而是本院早操的内容,增加一些符合学生自身身体条件和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从而使学生自觉的参加早操活动。

2.1 落实素质教育

师生共同编制自编操,把自编操作为提高早操质量的“突破口”。

白编操是指根据本班或本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编制不同操的一般原则,由体育教师和各班学生,共同创编新颖、独特的武术操、搏击操等。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点,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班、系自选式早操

多年来重复做同样内容的广播体操、造成了早操的形式和内容的陈旧机械,无法激发现今大学生养成早起锻炼的欲望。

本院学生的早操怎么样组织,如何发挥早操的真正作用,笔者认为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运动项目,参加早操锻炼效果一定会好。

设想如果每天早操时,各院学生做着自己设计创编的运动量稍大、充满活力突出学院、班级风采运动项目时,那场面何等生动活泼。

2.2.1 自选式早操的内容与形式

根据本院的现有条件,也可以请体育专业高年级学生任辅导员,从学生需要实际出发,根据气候条件、场地器材、兴趣爱好,以班为单位或喜欢同一项目的学生分组锻炼,这样组成的队、组一般来说全身心投入锻炼的劲头更高。

自选式早操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专门负责考勤的人员、体育教师、有关处室、院领导要督促并不定期的抽查。

2.2.2 自选式早操的作用

自选式早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内容丰富符合学生们心理、生理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较理想的锻炼效果。

3 早操内容安排

由国家体育局和教育部等单位推广普及的第9套广播体操对于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有一定作用。

根据笔者的调查表明,学生们开始学习第9套广播体操时也有兴趣并无反感,只是多年多次重复感到厌烦。

如在安排早操计划时不要千篇 一律,把包括第9套广播体操在内的多项体育内容交替进行,既包含锻炼效果好、满足学生兴趣的项目,又有动作简单、能培养学生集体精神的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活动,在兴奋中完成练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操计划表(见表1、表2)

4 合理掌握早操运动量

适度进行早操锻炼,才能增进健康,否则适得其反,影响一天的学习和工作:(1)早操运动负荷过大,产生疲劳,易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

(2)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气温低,大运动量锻炼,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3)由于早操多为空腹锻炼,运动时受冷空气刺激,运动量大会引起胃部胀痛和肌肉痉挛。

(4)避免做剧烈活动(脉膊超过每分钟140次以上),早上时间少,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受伤。

体操教学现状与建议【2】

摘要:应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地访谈法等针对目前体校体操的教学现状开展深入调查,并就对体操教学开展工作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分析,最终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场地建设、增强教师综合素质等改革措施。

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探讨,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讨论与交流,并为相关体操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体操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体操作为我国体校教育当中的一门主要的传统课程,曾备受人们的关注。

篇12:中药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的论文

中药学历史十分悠久,是我国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中药在古代开始被用来治疗疾病、调养身体等。中药与西药相比作用温和,副作用小,见效较慢,对治疗某些疾病十分有效,以此被广泛应用。中药中还有一些保健性能的药物,例如,人参、灵芝等,有强身健体、调节气色的作用。中药文化十分博大,需要广大学子进一步学习与研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但是,目前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中药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教学方式枯燥

众所周知,在中药学的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有很多。然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然后要求其理解与记忆,这种方法十分枯燥且效果不佳。学生常常在学完知识后就逐渐忘记,而且经常性地将不同的知识混淆,以致于很简单的知识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掌握。因此,中药学教学效率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也逐渐变差。

(二)教学方式落后

中药学的教学方式还比较落后,教师没有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入教学中,学生不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各类药物的形态。教师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没有将中药的进展研究传授给学生。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刻苦钻研意识,不能清楚地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前景。中药学的进步与发展,还需要广大学子不断努力,上下求索。中药学的学生缺乏研究意识,不能清楚地认识中药学的发展,造成了中药学的研究停滞不前。

(三)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当

中药学的知识体系十分庞大,教师往往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这会影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也不应当被忽略。在学习中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教师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所以,对中药学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四)缺乏中药的实验研究学习

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本上知识的传播,没有考虑中药学实验的重要性。教师利用几乎全部的.时间来讲授课本知识,没有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进行实验探究。于是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同时,学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因此,中药学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研究进程十分缓慢。通过对学生在中药学中学习现状的分析,笔者了解到中药学的教学课堂还比较枯燥,教学方式也比较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学习范围还十分狭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来改进中药学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中药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在中药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指导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来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中草药的种植基地,切实地了解中药的种植方式、形态特征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中药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中药学的教学效果。在中药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了解不同药物的形态、气味,探究其作用效果等。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也会得到巩固与提高。

(二)构建清晰的教学体系

中药学的知识很多,而且很零散,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清晰的教学思路,以致于学生常常将所学的知识混淆,不能正确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师应将中药学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章节,然后构成清晰的教学框架,整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以简洁清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井井有条的讲解中获取知识,课堂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在讲授一段时间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其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方便学生记忆理解知识,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

(三)增加中药学研究进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研究精神

中药学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课本往往是几年前编著的,没有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果学生单单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习效果就会很差,而且效率低,不能掌握课程的最新研究进程,对学科的认识水平就比较低。同时,学生的研究精神、分析能力也会受到阻碍,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所以,教师应多多关注中药学的研究进程,同时鼓励学生关注中药学,努力学习中药学知识,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鼓励他们为中药学的进步作贡献。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药发展进程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促进中药发展的杰出人物,让学生学习其不怕苦、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中药学研究的视频,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获取更加广阔的中药学知识。

(四)改善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生学完一部分课程后,教师会对其进行评价。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总结,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欠缺与不足,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单纯的成绩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状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在中药学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分,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努力进步。评价内容可以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点点滴滴的进步与发展等。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学生可以在自我评价的同时进行反思,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成绩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与进步。教师可以将三部分评分内容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综合得分,这样的评分方式比较严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水平的提高。

三、总结

中药学在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改进。笔者提出的关于中药学教学的改进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十分有效。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研究精神,思考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中药学的发展之路还十分漫长,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正确合理地学习中药学,同时积极地关注中药学的研究进程。中药学的研究与进步还需要莘莘学子的努力,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何世民,郭忻,汪文娟,等.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刍议[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李亚荣.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析[J].学理论

[3]刘雅敏,李玉贤,褚意新,等.中药学特色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4]匡海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

篇13: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论文

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研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级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而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来不断改善教学管理工作,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高效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1.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使得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发展勃勃生机,但招生规模的扩大也使得生源相互间水平、素质的差距拉大。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发展同样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相互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准确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变化,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办法,让管理制度更加灵活,更具实际效用,加强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努力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2.适应时代发展,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途径自然至关重要。传统的教育理念太过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已然不能够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此,我们国家不断在教育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是教学管理当中的一部分,为此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必须辅以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3.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的复杂工作,其管理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和评价以及专业、学科、课程、教材、学风、教学队伍、管理制度、教学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因此,教学的改革必然需要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做出相应的调整、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高效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教学水准和质量。

二、高效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对策

1.坚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来完成,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所以,以人为本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的理念,也是其终极目标。一切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实行都是以教学管理理念为核心开展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想要创新改革,首先需要创新和改革的就是管理理念。如今高等院校的教育大多已经脱离了对人的教育,更多侧重市场需求和就业,培育出的学生即使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也大都缺乏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因此,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护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此外,也要通过适当的关心和激励机制,尊重教师的情感需求和教学意见,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协调配合,真正做到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关心、理解。

2.创新教学管理办法

第一,专业设置工作交由学校进行,避免院系设置专业时出现的重复与混乱现象,同时有利于师资、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稳定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市场。第二,逐渐让院系在教学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管理层次的减少有利于调动院系和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明确学校与院系各自的职责和权力,政策、管理机制、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教学的评估检查由学校负责,教学过程和质量的监管由院系负责;建立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促使院系实现自我发展和运行。第三,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让学生选课、成绩查询、教学评估,教师教学任务和计划安排等环节的管理都实现网络化;加强对考试的管理,健全和规范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上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不完全沿用百分制,取消补考,建立重修制度,进一步保障学分制的完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

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是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要依据教学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标准和考核指标,合理利用奖惩机制,客观评价,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教学氛围。

三、结束语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激发教师好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切实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卯静.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网友世界云教育,

[2]张影.浅谈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3]庄智敏.浅谈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意见[J].科技资讯,

篇14:高校声乐教学问题与改革路径论文

声乐是一门技能性的学科,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崇高地位。声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歌声来进行情感的表达。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声乐人才的需求,高校声乐教学要紧跟潮流,不断促进教学体系和方法的革新,积极进行高素质的声乐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有必要加强声乐教学改革力度,创新改革路径,以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材内容设置不科学声乐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重要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声乐教学水平。从当前的高校声乐教材应用情况来看,很多内容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教材应用也存在片面性,这也是需到学生感到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作为声乐课程开始的基础,声乐教材要满足一定的层次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较高难度的内容设置或许利于专业水平的培养,但理解较为困难的同时,也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不利的影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二)对声乐教学定位有失准确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也存在着多数教师在对声乐教学的价值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较为广泛认为的是声乐教学多培养的是演唱方面的人才,注重的是对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而在情感审美及价值等方面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殊不知,要想声乐表演真正打动人心,取得较好的反响,演唱者的真实情感流露和表演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多数声乐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声乐教学和演出的功利性,多强调声乐的表演价值,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有所偏差,因而造成了声乐教学呈现效果的不理想。(三)重技能轻理论现象严重由于声乐的技能性要求较强,传统的声乐教学也多成了“技能型教学”。表现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就是教师过分重视声乐技能的提高,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声乐理论的教育多被“边缘化”看待。在再加上声乐教学考评体系的局限性,就造成了高校声乐教学中严重的“重技能轻理论”现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制约和限制。如有的学生虽然演唱技能较高,但缺乏理论教育或者心理素质较低,也会出现忘词、走调的现象。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声乐理论认知缺乏,也会使得学生的声乐素养大打折扣。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基于以上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保证上述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切实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声乐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的探索。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优化课程和教材设置高校声乐教学教材设置不科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也必然不利于实现专业化的发展。为此,高校声乐教师应基于学生现有的声乐水平和能力,积极优化课程相关的教材设置,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专业化课程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对以后的就业也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作为高校声乐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的关系,并基于此进行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更新教学观念和模式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高校声乐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高校声乐教师来讲,也需要积极树立新时代的教学观,正确定位声乐教学的价值。首先,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积极对了解声乐教学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其次,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形成整体的歌唱技术观念,以利于声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发音的正确方式,形成完整的声音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声乐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经实践发展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逐渐不能适应新时期声乐教学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也已经落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一次你,在现代技术发展背景下,声乐教学也应积极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并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看见声音的波形及五线谱,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身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四)促进理论与技能并重声乐教学兼具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的内容。其进行的是舞台表演者的培养,这要求表演者不仅要展现优美的歌喉,还需要有感人的艺术表现,才能更好地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声乐技能进行培养,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声乐知识,促进学生演唱中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歌曲的内涵和感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声乐教师要结合声乐教学现状,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专业培养方向,不断完善相关的课程设置,促进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声乐实践教学经验,积极进行创新改革路径的探索,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伟.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黄河之声,2014,03:31.

[2]王国峰.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4,04:104.

[3]滕晓冀.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方案研究[J].音乐时空,,02:152-153.

篇15: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不足与改革探讨论文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不足与改革探讨论文

【摘 要】本文根据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不足之处和产生的原因,并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改进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可为今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提高网络技术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网络技术教学 教学改革

一、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与发展中的热点之一。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万—100万人,供需缺口十分巨大。企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每年平均增长达百分之七十一。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做好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对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以教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教育缺乏创新模式。在网络技术的教学中依然大量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现阶段的网络技术教学中很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大量采用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满意的状态。同时传统的考核手段使得学生通过大量记忆来实现知识的掌握,学生实际操作与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较差。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差,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2.知识体系结构陈旧,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绝大部分的教材内容陈旧,不符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同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方面新知识、新设备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这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网络知识与软件,所学知识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导致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3.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网络实践的环节缺乏,学生实际运用和管理网络的能力欠缺。当前的教学环节中,注重网络理论知识的讲授,网络技术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社会需求同样反映出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环节缺乏、教学中实践与理论课程安排比例不合理、学生网络操作与管理能力差等局限性。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考虑学生及专业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学水平不理想。在高校中,学生的构成较复杂,既有高中文理科学生也有中职毕业生,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目的不同,给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利条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为例,除涉及《计算机公共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外,还涉及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专业课程,而《计算机网络基础》又是其它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如《实用组网技术》、《Internet的连接与使用》。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很难让非专业学生理解相关的网络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有些学生面对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理解困难,这势必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

此外,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开展时间不长等也是导致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因素。

三、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改进探讨

针对目前高教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本文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以促进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

1.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践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考,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多媒体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把一些复杂的网络理论和技术以较为直观的形式讲解给学生,这同时也为专业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

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实践操作的考核,做到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条件的高校可安排学生参加网络技术的社会实习,以达到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巩固教学成果。

2.改革教材体系,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写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程,并及时跟踪网络技术的进步,调整教材中相应的内容,以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之一,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提高整个教学的水平。聘请知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以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开拓学生眼界,通过参与社会中的网络技术实践,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激发学生络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加强针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出相应的授课计划和大纲,并选择适当的教材作为学习工具。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尤其要重视教材选取。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可以考虑选取《计算机网络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材;对于广告策划、环境艺术等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考虑选取《Internet应用》、《网页设计》等方面的教材,做到因人施教。

此外,加强网络技术教育的硬件方面建设,通过教学积累经验等也是提高网络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结论

鉴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重要性以及社会的需要,开展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改革,对提高网络技术的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的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对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容治.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7).

[2]郜焕平,袁甜甜.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福建电脑,,(6).

[3]何英.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9).

[4]杜剑侠,张巨俭.谈高校理工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15).

[5]段治川.关于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1).

[6]吴坚.与专业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1).

篇16: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论文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论文

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对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有严重制约。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必须在服务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教学管理改革 创新能力

一、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文思潮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宗旨是: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不是一个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局限于教师的讲授,以课堂面授为中心,而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体验与建构,同时,也可以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集体学习与研讨作为必要的补充。建立在互动式教学基础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孤立无助的自学,而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主动有主见的学习;建立在互动式教学基础上的教师教学,是一个不断反馈、不断修正、不断提高的过程。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充分调整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革新教学的环节,拓展教学的领域,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使命不是知识的传授,不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单向控制,而是营造一种相互信赖、平等沟通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信任感,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欲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力与独立学习的能力,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德是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为学生毕业后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是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教要自觉为学服务。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实验与思考,自觉地把本学科前沿知识与热点问题引入教学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精心讲解与组织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承担一定的专题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当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影响

新时期高校教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的残余,尤其是高校管理的基本理念,远远跟不上当前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严重不相适应,成为严重制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体系缺乏现实性、时代性、科学性与超前性,在整个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如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人才规格、教学方法、资料建设、就业指导等多方面没有完善配套的改革,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滞后,就会形成制约性的瓶颈,无法与知识经济时代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相配合,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高校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各部门责、权、利关系不明确,人事关系紧张,内耗严重。尤其是院、系与各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不明确,院、系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小,且职责不明确,教务职能部门则任务繁重,不仅导致对教学突发事故的处理不能及时到位,甚至互相推诿,缺乏有效的教学监控手段与评估体制,导致教学管理目标体系无法实现。

3.部分高校管理者思想僵化,观念成旧,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构成了教学管理的思维定式,指令性的行政命令依然是主要的管理手段。教师没有自主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试验与改革的自由,也失去了结合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兴趣,尤其对从事教学创新实践的教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研教改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师生双方的教学互动缺乏存在的现实基础。

4.教学考核的导向有偏差,目标不明确,考核对象不完整。突出表现在对教学工作业绩的考核,近几年来,各高校业绩考核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片面强调科研成果的倾向,而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考核手段单调,教学评估重数量轻质量,规章制度重制订轻落实,对自觉、自主性学习缺乏认识,对新型教改活动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手段,无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互动模式的实行。

5.对非教学人员尤其是行管人员的岗位业绩考核目标不明确,主观性很强,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与奖惩制度,或者制订了制度也无法落实。对以教辅、资料人员为主体的非教学岗位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长期忽视,导致非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服务意识淡薄,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互动式教学模式发展滞后的因素。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高校教学管理是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宏伟目标的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管理、教学大纲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多个方面。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整个高校教学管理迫切需要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下进行一场全面而又深入的改革。

1.课程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环节,对能否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实现课程内容管理的改革,是推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前提。课程内容管理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力争使教学内容能及时提供学生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紧跟科学社会发展的步伐。第二,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更新课程体系与内容,打通理工与哲社之间的学科界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尤其是拓展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视野。第三,实现课程形式的多样化,改善教学环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提高的空间。

2.教学大纲管理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实现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妥善处理学科系统性与完整性、知识结构的特殊性,而且要协调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个性培养、就业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教材的及时更新更是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实现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则是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保证。

3.成绩管理是检查对照互动式教学成果的主要方式,也是目前教学管理体制中相对滞后的一个方面。成绩管理的改革不仅是管理手段的改革(如采用网络化的成绩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成绩考评制度的改革。更新考评手段,杜绝“六十分万岁”,“及格就是胜利”的现象,考试的导向改革是促使互动式教学模式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改革考试制度,其他的教学环节的改革就要大打折扣。

4.严格的学籍管理是计划经济残余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体现。为了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改革学籍管理制度,使之更加宽松、更加人性化,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流动,逐步推行学分制,允许保留学籍的中途休学,适当缩短或延长学制等,都是值得提倡的改革方向。目前这种改革在全国来看正在积极有序的推进之中。

5.真正贯彻落实教学管理改革,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健全制度提倡学生自我学习,发现和培养学习典型,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发挥集体智慧与民主效应,完善选课制与弹性学分制,才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

四、结语

总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对整个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行,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只有全面深入推行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完善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推行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整个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参考文献:

①安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6.

②杨立军.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教育教学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3,7.

③蔡青.论高校教学管理的现代化[J].中州大学学报,,1.

篇17:改革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改革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变,人们的素质必须不断地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使人才素质更加优化。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积极改革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一、积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生物科技的每一次进展和重大突破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果。我国断肢再植的成功、牛胰岛素的合成、针刺麻醉的采用、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克隆技术的应用、脑白金的研制等,充分说明了创新思维的重大价值。因此,我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伟大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良好习惯,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合成有机物,它是目前人类所利用的一切食品的来源”时,有学生就提出:“为什么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是课改前,我会说:“人体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这一次我却对发问的学生大加赞赏,说:“你的问题很有创意,现在科学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希望用转基因技术让动物细胞也产生叶绿体。如果真成功了,大家可以想想,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思维的“阀门”一下被打开了,课堂一下“热闹”起来。我又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设想一下:能不能创办一个模拟光合作用制造“粮食”和其他有机物的“化工厂”?各种各样的设想就在创新思维中出现了。

二、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生物教学

生物学的内容本身丰富多彩,如果利用传统的粉笔、黑板、书本、语言“四位一体”的灌输式教学,很难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可以充分地做到这一点。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容易使学生入境,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和渴望探究的欲望。如在血液循环的教学中,我先通过动画演示血液流动的情景,使学生了解在动物体内流动与经过的各个器官的名称,给学生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图设计成一个类似迷宫的路线游戏图,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扮演红细胞,学生就会思考如何完成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任务。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学生的思维、想像、探索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最佳时机是学生最想与人交流、最需要向外部力量寻求帮助的时候。比如,当自己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别人帮忙完成的时候,学生就很乐意一对一相互观察、交流,向对方汇报结果。有时学生的思路不开阔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需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的时候,运用合作学习效果较佳。还有遇到需要完成的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学生也很自然地希望能分组合作。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有一个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要用到干湿温度计,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学校的干湿温度计的数量比较少),而且要求早、中、晚不同的时间分别测量裸地、草丛、灌木丛的温度和湿度,占用的.时间比较多。这个活动对于科学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指定少数同学参与,其他同学就得不到锻炼。“怎么办?”我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的结果与我的设想一致:分小组合作完成。这说明学生自己认识到这时候需要分工协作,自发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接着,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最后把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起来,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次活动调动了集体的智慧,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参与,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感受到个人和集体的力量,认识到合作有时是必须的,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优势,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享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四、积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我克服各种困难,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精心安排,让学生做好每一个生物实验。学校的条件差、设备缺,我就自己制作一些简易的实验器材,利用学校周围举手可得的材料开展生物实验。如镊子不够,我就带领学生用粗铁丝锤磨;没有盖玻片,就用透明塑料片代替;没有解剖剪和解剖刀,就自己买小剪刀和双面刀片;没有解剖盘,就用硬质泡沫板代替;显微镜不够,就把班上学生分组轮流做实验。所以,教材中的各种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都能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足够的训练。

五、积极采用知识竞赛法进行生物教学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较量,不仅可以使他们取长补短,还可以燃起他们心中求知的欲望。如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我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我把准备好的复习题进行了编号,然后让学生抽签决定参赛的题目,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每个人的机会只有一次;答对的记10分,答错的记0分。所有学生既兴奋又认真,都想为本组夺得宝贵的10分。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他们积极、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通过激烈的角逐,按总分的高低产生了一个冠军组。获得冠军的小组欢呼着,其他小组表现得很不服气,并表示:下次一定要获胜。课后,我看见许多学生在自觉地复习生物,为下次竞赛做准备。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以上是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改革,我衷心希望能向同行学到更多、更好、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篇18:中专生物教学现状分析论文

中专生物教学现状分析论文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性极强的学科,中专生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索精神,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强动手动脑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建设的扩大,中专生物教学在得到很好推广的同时,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也良莠不齐,如何提高中专生物教学的质量,成为学术界的重点关注问题。对当今的中专生物教学进行彻底的调查与分析,将对改善中专生物教学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对教师的具体分析

(一)对教师工作热情的具体分析。对于教师来讲,教学上的热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学习与工作,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教学热情体现在对教学的积极态度,在备课细节方面的研究,在教学时的带动性上。生物学是相对枯燥的一门学科,良好的工作热情可以使生硬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让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学习当中,在教学方面,教师的教学热情,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彻底性,关乎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质量。当今教学方面,大多数的教师缺乏相应的工作热情,在备课过程中,应付了事,教学方式方法生硬,缺乏愉悦性,导致了生物教学的课堂氛围呆板,学习质量低下。

(二)对教师工作态度的具体分析。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翁,被比喻为祖国的花朵,教师被比喻为辛勤的园丁。这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认可,也是对教师的鞭策。中国自古以来,对教师这一职业,都抱着神圣的崇拜感。教师的工作态度,是职业道德的一种体现,工作态度反映在教学细节上。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切身调查,对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认真分析与指引,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学习状态,课后的学生行为、语言等方面的观察与指引,也是工作态度的一种体现。教师的工作,神圣而又光荣,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拥有职业荣誉感,认真做好课上、课下的教学与指导工作,这不仅是为了生物教学上的进步,也是为了教育出更多的栋梁之才而必备的教师素养。

(三)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具体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单纯地体现在学生考试时的分数上。但更多的体现并不是在试卷上的分数,教学质量不仅仅是应试教育下的成绩,而更多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学生整体素质上的提高。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能主动学习知识,是否能主动思考问题与提出问题,这都是教学质量的体现。

二、对学生的具体分析

(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具体分析。现在中专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生物课程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低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距很大,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生物教学上的难题之一。在学生整体素质高低不均的状态下进行统一的教学,使得根基较差的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而基础较好的学生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是教学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二)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气氛的掌控能力,学生在学习时的热情高涨与活跃的课堂气氛有着紧密的联系。现在中专生物教学,普遍课堂气氛压抑,教学呆板教条,教师没有良好地带动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偏低。

(三)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具体分析。在中专课堂上的生物教学中,学生大多数产生了厌学心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生物教学本身的刻板性,二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不能合理生动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学习时没有头绪,导致了厌学心态的产生。

三、对教学现状的整体分析

(一)对生物课程重视程度的具体分析。在当今的教学体系中,普遍只把主要学科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导致了其他学科教学上不受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情况,也不容乐观,因生物课程不能对升学产生直接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四大群体普遍的不受重视,对教学敷衍了事。

(二)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具体分析。因为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生物教学的教学用具普遍不全。教师的教育手段也处于老旧的不科学教育中,没有积极合理地学习现今的科学教学方式,教学的方法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学习中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导致了生物教学质量低下。

总之,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中专生物教学得不到良好的重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这是中专生物教学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中专生物教学的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中专生物教学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岩,尚娅佳.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35(31):152-153.

[2]黄定能.新课改下中职学校生物教学的现状及前景[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13,35(31):146-147.

相关专题 现状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