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论文

collid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ollide”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语教学论文(共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教学小论文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溶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 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篇2:教学小论文

一、拓展写的思路

和所有从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一样,刚刚接触到作文,我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知从何着手。经过一番培训,我发现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勤练笔”,把写作与阅读教学、综合性活动,以及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一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拓展写的思路。

在第三单元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部分,习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根据教材拟的题目写,二是围绕“初显身手”的内容展开。其中有一条特别引人注目:学困生可记录“畅所欲言”的内容,学习语言表达。这充分显示了新课程的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在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里,还是坚持同样的原则性:尽可能开拓思路,使学生愿意写,有得写。习作与阅读结合,与生活结合,与活动结合。二是具有选择性,所以在我教完《国徵》这一课之后,就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徵增添光彩?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结合旁边的吐白,指导学生进行落笔。

二、我手写我口

小学教材里有许多优美的课文,不仅词句优美,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力,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文字美,更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我手写我口”,强调的是学生的有感而发;应该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于教师的势时引导。在教授第一单元的《爱什么颜色》之时,我通过读、感受、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入课后习题二:你爱什么颜色?由于学生的情绪已经到了一个高潮,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也渴望自己像个小诗人一样,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我抓住时机,先引导学生说,再让学生写,然后朗诵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在开始之初就激起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打下良好开端。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深深地陶醉于这美好的童话故事,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朵七色花呀!在我抛出了“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用来做什么?”这个问题之后,课堂上顿时像开了锅一样,学生饶有兴趣地与同学们交流了起来。看到他们交流得差不多了了,我让他们写下了名为《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的作文,同时强调要用七色花来做有意义的事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练习落笔

有的学生会说,说得活灵活现,但是让他写的时候,却不知道要怎么样写出来。新教材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教材编排上也突出了这个特色,在相关的语文天地中穿插了对作文落笔的指导。在第四单元的笔下生花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小朋友的吐白,这就是关于如何开头的提示。

第一个小朋友说“看看课文是怎么样开头的。”提示学生要从阅读中学习写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特别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课文的开头方法。《你一定会听见的》就采用了反问的形式,《葡萄沟》开门见山……我例举了几种开头方法,然后学生自己看书讨论,进行总结。

第二个小朋友说:“我模仿《葡萄沟》的开头写。”在上面的讲述整理之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从课文中学过的东西。其实我从来都不反对学生模仿课文;在学生对作文还不是了解的情况之下,这样子反而让他们心中有底,更何况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在开始模仿之初,教师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模仿,模仿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个小朋友说:“我觉得怎么开头都可以。”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当学生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开头时,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落笔,写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个人风格。

这样的编排在文中随处可见,只要教师善加应用,就可以发现一番新天地。

关于作文教学,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方法,这也仅是个人的一点心得。教学之路,漫长而上下求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必然不断地加以精进,确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不再望文生畏,真正“我手写我口”。

篇3:教学小论文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体现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内容入手,选好内容,设计好整个教学方案,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要求,做到诱发引导、关键点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活动任务。例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欣赏早春图:微风、细雨、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小燕子等,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一复述,最后学生们又联想到“音符”、“五线谱”、“春天的赞歌”等。整堂课,学生们说说笑笑、指指点点,不但完成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同学们在讨论中更加喜欢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但学习了书本知识,而且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对学课文与写作文也产生了的浓厚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的潜能。

二、走进现实生活,叙写真情实感

大家都知道,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所熟悉的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这些生活素材,学生们在惊喜中会体会到作文的轻松、愉快和无拘无束,从而描绘出真实神奇的童心世界。例如,春暖花开之时,教师带领同学们到田野中、到果园中、到大自然中……同学们通过“看、听、闻、想”来真正认识春天,然后回到学校再读一读朱自清的《春》,就会让他们真正有所感悟;我们老师经常向学生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时我想,为什么不让学生走进工厂,走进车间、走进社区、走进街道,去观察一下环境污染的情况呢?然后再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我们想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家大事,我们不妨在每天的早读时间安排“五分钟早间新闻报道”,让学生们把每天从电视中听到的国家大事说给大家,让他们各抒己见,共同关注国家命运;冬季,我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赏雪,看雪后的美丽景色,和同学们一起打雪仗,增加雪中情趣。总之,教师有目的的安排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素材。在与生活、社会的接触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学生的作品才能有血有肉,可读感人。

三、注重评价鼓励,提高写作兴趣

教师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作文指导的延伸。为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必须讲究批改的技巧,做到批改方式多样化,以借此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1、多表扬、多鼓励。

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时,要用欣赏的目光多发现其中的优点,要多用一些满怀希望和表扬的语言评批作文,而不能将自己的体验、思想强加给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针对学生真实健康的观点,老师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那些基础较差,语言表达比较困难的学生,也要从他们几乎不成文的 篇章中找出“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写得形象,甚至一个标点用得准确,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时间长了,学生的自信心就会被培养起来,写作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2、会批评、巧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如果一味的表扬并不能持久的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时间一长他们就会麻木了。他们作文中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缺陷,所以,教师适当的提出缺点也是必需的、必要的。对于教师的评语,最好做到:语言要委婉,身价要放低,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用商量的口吻对学生作文进行批与评。

四、强化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勤实践、多练笔,其方法可以多变、形式可以多样,但目标必须一致。例如,让学生采用连句成段、仿写片段、看图写段、素描写段、观察日记等形式进行训练。总之,激发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关注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广大教师要相信学生、坚定信念、深入生活、开动脑筋、潜心研究、不断积累,就一定能把小学作文教学搞得有声有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作家。

篇4:小语教学要有大语文观论文

小语教学要有大语文观论文

一、课改实验产生的困惑

繁昌县自2002年成为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已历时九年。新课程改革实验方兴未艾,各种新理论、新理念被大量地引入,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伴随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扑面而来,很多一线教师对渐趋纷繁、复杂的新课程的理念、思路有眼花缭乱之感;对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手段和辅助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有应接不暇之惑;对各种版本的教材和年年更新的教材内容有迷茫之状。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势必会影响到课改实验的效果。

二、解除困惑需有“大语文”观

作为一名参加课改九年,具有十余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本人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需要教师站得高、看得远,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根本,有长远发展。

三、树立“大语文观”,要牢牢把握住语文课程性质

既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定义出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整统一,那么这就是指导语文教学工作的最高准则。在当今乃至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是其内涵十分丰富。语言学家已经认定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人文性”体现在哪儿呢?体现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里。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犹如纸的两面,缺一不可,无法分开,是完整地统一在一起的。

四、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解读

1.人与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根本,因此小学生首先要和大自然进行交际。这种交际分两步骤进行。

一是直接接触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解大自然的知识,以此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二是学习有关的课文,如《桂林山水》、《记金华双龙洞》、《爬天都峰》、《望洞庭》、《世界地图上的发现》等。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讨论如何和大自然更好地交际,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欣赏美的技巧。

2.人与人。人与人如何交际是学生必须解决好的人生重大课题。小学生自降生之日起就不断地与人交际,不断观察人与人的交际,不断地学习人与人的交际。这种交际是读取别人的信息,明白对方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入学后,小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既要和老师、同学很好地交际,又要提高与家人乃至社会上的人的交际水平。

3.人与社会的交际。小学生终将走入社会,在他们初步具备与自然、与个人交际的能力的时候,应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使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学生与社会的交际应由小范围逐渐发展至大范围,由家庭→班集体→学校→社区→全县→全省→全国,直到全球。这种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从分辨善恶和荣耻开始的。学习、颂扬正义、积极的社会现象,抨击丑恶、消极的社会现象,达到表达清楚、感情饱满。

4.人与自我。如何和自己交际,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具备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当今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的自尊和隐私,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不稳定的因素,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训练学生与自我交际的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不断地夯实自己的汉语言文字的基础,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在教学中牢牢把握语文课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树立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大语文教学观。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新课程理论知识,改进教学手段,合理有效地运用不断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螺旋式上升。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世纪应对各种挑战,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光荣任务。

篇5:小语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2、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篇6:小语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首先用猜谜语的方法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飘落”和“数不清”为了让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我用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接着学生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蚂蚁”等。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对话训练,运用了分角色朗读,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篇7:小语教学反思

小学x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而事实上小学语文期末的复习,一直让我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呢?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系统的复习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阅读的复习重在强化转化思想,基础知识复习课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浪费”点时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复习课的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会复习语文知识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中以学法指导和知识梳理为主,主要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

一、导入实际,不求花样

导入直接切入主题,同学们,课前你们梳理本册书的阅读知识点,整理举手示意,愿意小组交流吗?组内交流分工明确。

二、重视知识点的梳理

我在复习时,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梳理知识要点,学生表现得热情高涨;采取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上台讲解自己梳理的知识点,学生不亦乐乎;充分利用课件讲解阅读中的难题,让学生在欣赏情景画面时解决不懂之处,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在复习任何功课时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爱学。

三、学法指导到位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时,学会梳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需要加强的地方:

1、学生在学习中举例子有难度,在备课时备学情不足,以后备课要充分考虑学情。

2、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基础学科,内容庞杂,头绪繁多,复习时给师生带来不小的压力不小。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在安排复习时,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结构体系都应该呈现出新的势态。本课这一点做的不够。

3、积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能积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根据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这一心理,我在和后进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积极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我非常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总结、反思。

5、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过关。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从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空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个别指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6、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搜寻优秀文段。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活动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今后我将继续深化课堂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篇8:小语教学反思

学校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写下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很多老师不清楚如何来写反思,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对象,总是感觉更多的增加了老师负担。我对此也进行了思考,写反思有没有必要?应该写哪些方面的反思?怎样反思才不会是走形式,效果会更好?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闪光点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是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细节;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整合和创造性处理;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学法指导的技巧等等,把这些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总结、改善,推陈出新,教学艺术才能日完善。

2、反思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或教学内容安排不妥,或教学方法不适用,或练习设计难易程度把握不准,或课堂中的生成处理不当,或未针对学生差异区别对待等。教师课后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可以帮助你查找根源、寻求对策、吸取教训,使之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进而使自己的教学活动逐渐完善。

3、反思教学预测与生成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产生瞬间灵感,这些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是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把自己这些教学中富有智慧的创新之举在教学之后及时的记录下来,并对之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就会使你的教学智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4、反思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反思“再教学设计”

反思“再教学设计”,就是在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再教方案实施教学的过程,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再设计——教学再实施等多次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都应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静心反思。一方面,要总结自己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教材组织、教学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思维训练、教学创新等等,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要摸索教学的规律:根据这节课的反馈信息和教学体会,要对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修正教学方案,拟定出自己假如再教这一内容的要求和做法,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帮助你对课堂教学活动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使自己迅速走向成熟和成功,在以后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其实,教学反思远不限于上述内容。教学中的任何难题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对教学中关键性问题的不断求索都可以增进教师的反思能力。

古人云:“淡淡而为之,终日成骐骥。”让我们都来做有心人,为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家行动起来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篇9:小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阅读教学研究小课题开始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反思这一段的实施情况,有取得进步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先总结如下:

开始的初期我对学生在阅读方面进行了一个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非常的欠缺,对于他们来说的阅读就是读课文或者往年的《少年文萃》。他们没有买书进行大量阅读的习惯,更主要是家长的不重视或者不支持。这就说明他们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更没有好的阅读方法。他们没有写日记或者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在开始阅读时,他们很激动,兴趣很高,当让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摘抄本上只有短短的一两句话。他们感觉自己无从下手,这就说明他们的阅读面小,阅读量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前的语文学习主要是由老师给分析讲解,自己进行思考的很少,这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在开始阅读课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学生本身在朗读方面没有好的方法,更严重的有的同学根本不会读,经常把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读破,也就是不会断句,这样句子的意思也就掌握不了,更不用说整体理解文章意思了。

以上是实施之初的不足之处。

在原来两节作文课的基础上又设立了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并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除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我还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丰富了同学们的阅读范围。通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同学们在朗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声音比原来更洪亮了,朗读的也有感情了,基本上不会读破句,也能分清楚语速的变化停顿。朗读的提高,也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摘抄时,更有了自己的想法,不仅能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还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把阅读后的感受也进行了描述。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看到同学们的进步使我很欣慰,我会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更适合同学们的方法,让同学们有更大的进步,也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篇10:浅议三语(教学论文)

浅议三语(人教版教学论文)

万成

浅议“三语”

黄程碧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繁复的认知与探究过程。其关键不在学会了什么,而在于是否学会了“学习语文”。“学会了什么”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积累层面,而学会了学习则是认知能力的提高。一个高中生认知能力达到了相应的高度,学习便有了方法,习惯便日趋良好,知识积累便更加丰富,应用知识的能力便越来越强--总之,就是“语文素养”提升了,应试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这里以学习语言表达为例。很多同学不论说话还是写作文,总能够运用一些美妙的词语或经典的诗文,而且总是用得恰到好处,自然就增添了语言文字的色彩和表情达意的效果,让人听得明白,看得清楚,得到启迪,有所享受。因此,我们通常用“出口成章”或“才华出众”等词语称颂他们。然而,也有少数同学经常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让要说的话的断断续续进行不下去,使要写的作文拖拖拉拉完不成任务。这样,即便终于把话说完了,而意思去没有表达到位,甚至说到相反的方面去了,听众或者读者莫明其妙,脾气不好的人甚至送他一句“真是莫名其妙!”

那么,怎样学会语言表达呢?这里,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感。汉语言是美丽的语言,不仅“字正”,而且“腔圆”。所以,读书的`时候,我们不但要睁大眼睛,更要敞开嗓门,以求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恰到好处,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值得强调的是,要学会读,就必须学会聆听:认真听老师范读,仔细品名家录音。听得真切,才能读得准确;听出了情调,才能读出味道。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令人百听不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更是让人读了想读。听得多,读得多,对语言的感受就深刻,积累就丰富,领悟就透彻,运用(当然也包括高考)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其次,我们要懂点儿语法。一些同学说话、写作文前言不搭后语,滥用词汇,甚至生造词语,原因就在于语法知识贫乏,语法意识淡薄。一个词有几个音节,一个短语有几个词,一个句子有几个词或短语,这些都是最基础的语法知识;但考试起来,绝大部分同学都失分严重。譬如,给你一段文字,要求从中筛选出几个双音节关键词,或运用其中几个某种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语段的意思,我们往往束手无策,乱答一通。再如,仿写、缩写一类的试题,考查的原本就是最基础的语法知识和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很多同学却拿不到满分。至于作文中因语言表达而被大量扣分的例子,就举不胜举了。

最后,我们要学会分析语境。一个词,一句话,有其本义,也可能有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这个意思”,那句话在那篇文章里要“那样理解”,我们说,这就是语言文字的语境义。例如“天真”这个词语,用来修饰孩子的天性,其义为“心地单纯,性情直率”,作褒义词;倘若用来修饰成年人,就成了“头脑简单”的同义词,是骂人的曲词或曲笔。再如“花朵”一词,我们通常用它来比喻或借代少年儿童,不仅有视觉美,甚至产生了嗅觉美。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千金”,用在“一掷千金”里就与用在“一诺千金”里大有区别,这个本来什么感情色彩也没有的词语,因为“掷”与“诺”的语境不同,就令人有了明确的憎与爱。所以说,学会分析语境,也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学习语言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而通过学会“三语”(语感、语法、语境)来学习语言,则是学会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了。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会学习”,实在是比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高明得多呀。

篇11:小语创新教学研究论文

一、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通过笔者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内容的选择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眼光比较狭窄,规划教学重点时也只是从课本出发,强调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字词的积累。此种生硬的教学理念落实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死板的教学模式。通常表现在,在课程初始时,老师将生字、生词进行板书,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记忆,旨在希望通过反复地诵读、积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强化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其实不然,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反复记忆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在其没有对该字词产生自我的理解之前,即使当时学生能够记住字词,也并不能够学会其具体运用的方法,不明确其应用的具体语境,老师相当于做了无用功。一般而言,完成对字词的教授后,老师便会开始对文章的讲解,通常采用的是从头到尾的“垄断”解析的方式,将课程朗读完后,引导学生自我朗读,然后概括文章的内容,将其中重点的字词另外组合讲解,之后,讲解课后的思考题。基本上一堂语文课便顺利得到完结。但很多老师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的创作来源于实践,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明确语文知识应用的具体语境,拓展学生的理解外延。

(二)教学方式单一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转型,同样在教育领域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但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开展,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还依然秉承着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老师依旧作为教学的主体,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方向,学生一直作为学习的被动方,被动接受着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为新时代课堂主体的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作为课程的主讲者,讲述过程一直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比较少,从而营造了相对严肃的课堂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如果对课程心存疑虑也并不敢向老师提出质疑,经常处于比较迷茫、懵懂的学习状态,不能做到彻底解除心中的困惑,把握好课程学习的内容。根据心理学者的研究,针对个性比较活泼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通常比较愿意置身于活跃、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在环境的依托下,能够更加高效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沉闷的学习课堂并不能够做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老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方向去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并没有随着新课改的广泛开展而革新。在新型的教学课堂中,老师依然将自己作为教学的统领者,忽视了学生的重要地位。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也主要是从老师教学的方面去斟酌,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需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纵深落实的大背景下,语文老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自身的教学地位,明确自己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体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诉求,强化学生的学习地位,从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率。我们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奇怪的大石头》这课的教学为例,这堂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首先掌握课程涉及到生字、生词,熟悉其字音、字形,懂得其应用的语境,然后做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主人公美好的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白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等可贵品质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要做到从学生的方向去创新教学设计,第一,需要保障课程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导入的部分,通过提问设疑的方式,巧设情境,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此方面,老师可以在导语上下功夫。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以及不能解释的现象,通常来说,当你碰到此类问题,你会怎样处理呢?通过提出问题来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后,引入新课。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这个孩子也碰到了与我们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处理的呢?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老师调动起来,便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接下来,在引导学生进行课程阅读前,老师首先设置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解答的欲望,从而能够在阅读预习时认真标记课程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本文来说,老师可以提问:既然课程名为奇怪的大石头,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石头怪在什么地方?针对这个怪石头,文中主人公又提出了什么疑问呢?让学生在课本中将“怪”的方面标记出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结合文章重点深入分析。最后是课程的感悟升华部分,让学生提出内心的疑惑,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解答,让学生明白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索世界,去提出质疑,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去认识世界的美妙。

(二)丰富教学内容,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创作来源于生活,且创作又高于生活,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已经涉及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而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去重视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在生活的细节中挖掘创作的来源,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强化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将语文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深化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时,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先给孩子们布置一个任务,让孩子们去水果市场看看杨桃的具体形态,然后自己画一幅杨桃带到课堂上来。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带来一个杨桃实物,让孩子们对比自己画的作品与实物存在的差异,进而引出新课画杨桃。本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孩子们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让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明确教学目的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课本进行生字、生词的学习,然后进入文章阅读的部分,此时老师可以提出讨论的题目:文中的“我”认为自己的画画得怎么样,“我”的父亲是怎样教育我的,老师和同学的看法又是怎样呢。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探索与课程主旨相关的问题,进而对文章的主题能够有较明确的把握。课文中的“我”认为自己画杨桃非常认真,是按照自己所看到杨桃实际情况来画的,但却受到同学的嘲笑。“我”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座位原因、角度原因。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欣赏不同角度杨桃的照片,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杨桃形态确实会不同,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看到不同的结果,但同时需要建立在依据实践的基础上。这同样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识,让认识指导实践。

(三)创新教学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发展的优势,将多媒体手段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改变传统课程中单一的老师讲授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课堂呈现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片、音频等生动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对课程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更加富有活力。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视觉嗅觉等感官能力比较敏锐,比较喜欢新型的事物,且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也需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创新教学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倾注全部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四)转变传统严肃的课堂氛围,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紧张,老师作为课程讲授的主体,学生作为知识接受的被动体,通常而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少,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比较情绪化,老师的批评与鼓励均会对其心态造成影响。因此,老师需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充满成就感,进而能够更加愿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另外,课堂的环境氛围也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在传统教学中,严肃的课堂氛围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迫感,让孩子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一味地接受老师的讲解,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老师需要为其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处于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给予学生释放自我的机会,让其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善于鼓励学生,发掘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学生的认知观念、思想情感与生活行为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情味,从而学生能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小学生作为心智比较不成熟的学习群体,应该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针对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沉闷等原因而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局面,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语文教学的'方法,通过从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的手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向出发,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基础作用,让语文课堂的教学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12:小语创新教学研究论文

一、树立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否拥有先进的教学观念,是否敢于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对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学的改变应从教师的改变开始:

(1)教师要透彻理解新课改的要求,明确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向,坚持为人师表的原则,在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形成,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语文知识,更要增强能力、培养道德,发挥语文教学应有的功能作用;

(2)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工作中,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起到保障作用,当学生处于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就会调动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主动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可见,有效性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观念主导了整节课的进展,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面支持素质教育。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是朗读课文、分析中心思想等,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强,没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这些都对有效教学不利。因此,在全新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1.合作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在个体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某个问题,就需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遵照差异性原则合理划分小组。例如,在学习新的课文时,可采取小组预习的方法。在课前由小组提出该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运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与交流中,不仅能解决学习中的疑问,也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2.课堂提问方法。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并且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在提问时,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让学生自觉思考,敢于挑战自我,注意提问的内容与时机,挖掘学生的潜能。

3.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具象化地体现出来,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将当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既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地听讲,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另外,利用多媒体设备,采取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现知识点,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性思维特征,可更好地把握与理解新知识。

三、强化教学反馈的重要性

教学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环节,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通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及教师教学过程的客观评价,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教学情况。例如,教师可在课后与学生聊天,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分,以掌握真实的教学情况,根据学生反馈结果反思与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作业也能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重视作业批改工作,如果学生在某个知识点的出错率较高,则作为课堂讲解的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和难点,避免出现学习的误区。通过教学反馈信息的内容,更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有效性。综上所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所转变,减少不利因素对教学效率产生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总结以往课堂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篇13:小语创新教学研究论文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照本宣科是教师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选择先让学生认识生字词,通过抄写和听写强化学生记忆的方法,然后教师再通过课文讲解,做课后习题等方式来让学生逐步掌握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事实上极大程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难以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当学会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教学生学习《沉香救母》时,就可以适当拓展一些中国古代传统的神话故事,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尽可能活跃课堂氛围。在讲述课后习题的时候,教师也不能仅仅囿于一些死板教条的答案框架,如该篇文章讲述了沉香如何救母的过程,表现了他伟大的孝心,不畏艰难险阻的坚韧品质等,还应该适当使学生发善思维,自己回归课本去寻找沉香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

二、注重转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一方,学生则是负责正襟危坐在教室里认真听教。教师最惯用的维护纪律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一二三,坐好来”,学生只要乖乖坐好听讲就是乖学生。殊不知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转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要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中,而不仅仅是做一个只会听课的乖宝宝。比如,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当堂小活动,将学生分成势均力敌的学习小组,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教师的活动可以灵活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比如趣味传话,即教师说一句话,让每个小组从第一个人传到最后一个人,让最后一个人跑到讲台上写下那句话,哪个小组的话保存最完整,意思最接近,写的时间最快,哪一组就是胜利方。这些趣味活动将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度,还能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三、善于发问,边教边问

教师检验学生听课的最佳方式就是发问,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天花乱坠,学生却在下面闲聊偷吃零食甚至是睡懒觉,有些学生看似正襟危坐,其实心思早已经跑到教室外头,这样的教学往往是失败的,学生学不到知识,教师的努力也白费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问题,学会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保持清醒,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等课程时,就要学会边教边问,例如“小萝卜头”为什么被称呼为“小萝卜头”,为什么小萝卜头会选择和妈妈一起呆在监狱里,小萝卜头坚守的是什么,整篇课文想要表现的是小萝卜头什么样的品质,这又是怎样通过描写去表现小萝卜头这些品质的,最后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对小萝卜头说的话吗?等。通过这样不断提问的方式,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在上课期间开小差,大大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注意整理复习所学的知识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接触的生字词和文章内容会越来越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会越来越重,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整理复习所学知识,避免学生边学边忘。比如,教师在新学期开始之前,要帮助学生回顾上个学期所学的课程内容,尤其是生字词,还有组词造句,所涉猎的题型和所学的古诗句等,方便学生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在原有基础上学得更有方向和目的性。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学生陷入死胡同。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搜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综合题,例如给“潮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样的对联注音,或者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样没有标点的句子断句,使其变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等。通过创新思维培训练习,能够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多维性的以及创新性的,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囿于课本知识,更应该由课本向外拓展,不断丰富学生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相关专题 教学论文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