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Parsle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Parsley”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共14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我们认为地图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法则性、概括性、地理信息载体和用符号表现等。首先,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通常必须把地球曲面上的事物和现象转换为平面状态加以表示,因而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其次,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上所表示的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现实的地理环境概括到具体的专业地图,要经过对所要表现例如地形河流等要素进行概括。从地形到河流,从建筑物到矿产资源等等不同的地理要素,都具有自己所对应的地图符号语言,只有完整的准确的地理符号才能准确的表示地理事物。地图因为容纳和展现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因此它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二)地图的分类

按照制作地图的比例尺、地图展现的内容、地图的用途和地图表现的区域范围等方向把地图进行分类。

1.比例尺是地图重要的参数:按照地图的比例尺可以分成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地图等。大比例尺地图所表现的区域比较小、但是所表现的内容微观、详细。而小比例尺地图所表现的区域空间范围大,但是表现内容是宏观、粗略的。

2.按照地图展现的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在教学过程和生活中最为常见,宏观的展现绘图区域的何种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特征。例如表现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关系和重要城市、矿产资源等信息为主的世界行政区划地图。表现一个区域的地形、和河流等为主的地形图。普通地图内容比较概略,且地理信息量密集可以表现很多的地理要素。专题地图是以普通地图作为底图基础的,重点反映某一种或几种专门的要素,依内容要素可分为:自然地理图、社会经济地图和工程技术图。

3.按照地图的用途: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4.按照地图表现的区域范围:地图是客观存在地理事物的模拟和展示,地图要表现的区域可以宏观到整个地球也可以微观到几平方公里的区域。例如表现中国交通线路的中国交通线路分布图,还有省级交通线路分布图,两者的差异就是地图表现的区域范围差异。

二、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日常地理教学和中高考考察侧重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相互联系和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最终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和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念。将地图应用与地理教学过程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并且地图教学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图可以使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

客观存在的地理事物是复杂、宏观的,并且其分布规律并不是轻易到我们肉眼可以观察和发掘的。因此将宏观复杂的地理事物简化和图表化展示的地图能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地图图文结合,利于学生高效掌握

如前段所言,客观存在的复杂宏观的地理区域,被形象化、针对性的展示在地图上,使学生将地图和文字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图文结合知识链。我们可以利用地图的图文结合的作用应用于地理教学中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观察中国地形图,让学生说出中国的地形分布和山脉之间的关联,以及主要的河流分水岭和气候分界。也可以在讲中国地形分布的知识时,让学生自己绘制简单的中国地形分布图。

(三)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巧用地图,使抽象宏观复杂的地理事物变为具体和直观,减轻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和地理原理的学习难度。地理教学是具有针对性的,比如学生需要掌握中国主要的山脉名称和走向。水系的分水岭和气候分界等。地图将有用的地理信息展现在图像上。

(四)善于利用地图背后的奥秘,促进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探索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兴趣的潘多拉魔盒开启后,地理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

三、怎么样使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利用地图针对性强调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和分布形态

地图准确的、科学的指示出了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和分布形态。例如,在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要针对性的掌握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德国、埃及、美国、巴西、中国等国家的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而对一个区域或国家进行正确定位是进行地理认识和分析的第一步。地图上准确的利用经纬度对区域进行标示。教师充分利用地图的这一特性,使学生善于观察、记忆和掌握地图,培养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快速定位的能力。很多地理事物的分布形态也被直观的展现在地图纸上,比如将黄河的形状想象成“几”字,将长江想象成英文字母“W”。

(二)应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

地图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和相互联系。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的本质为地理事物原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是由学生观察地图结合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的来。例如,我国降水量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原因是西北内陆距海遥远、地形阻挡、雨期较短导致降水量少。

篇2: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广西合浦县石康中学 许宏平

地图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前苏联地理学家H.H.巴郎斯基教授指出:“地图是地理学的基础,它贯穿于地理研究工作的始终……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获得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特征,如各要素的位置、大小、形状、高度及分布规律、相互关系等,进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还可以提供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地图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

如:讲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运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首先在西亚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西亚地图左上角土耳其海峡小图上,查找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峡是从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了。接着,再讲西亚“富饶的石油资源”,教师首先讲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就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西亚石油分布图”看西亚石油分布的国家。在启发提问中,学生就很不费解的答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在讲到西亚石油输出问题上,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接着再引导学生参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而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处亚去。从而引伸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充分利用地图,本节这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

二、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由于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在两个学期的期终测验中,75%以上的学生都获较优良的成绩。

三、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通过以上运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完中国地理“西南三省”后,为了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我把西南三省的教学挂图挂在课堂上,指名学生在挂图上“举例说明西南三省地势和气候的关系”,他们就能在地图上熟练地指出:“贡嘎山、峨嵋山和重庆都在北纬30°稍南的地方,但由于贡嘎山海拔7556米,峨嵋山海拔3099米,而重庆海拔仅200多米,根据地势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的原则,所以贡嘎山气温比峨嵋山低20°,峨嵋山比重庆又低20°,所以说地势同气候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不仅西南三省如此,其它地区也同样”。这一答案基本是正确的,而且完全是根据地图情况答出来的,这是理解记忆,决不是机械记忆。

又如:“西南三省”一章后面有三道综合练习题(①运用地图,指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东西铁路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各经过哪些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地区,主要河流和重要城市。②运用地图,指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所经过的地形区、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以及沿岸的重要城市。③运用地图,联系地形、河流水文特征,分析上海、武汉、广州、重庆四个城市交通位置的特点)。这个练习难度较大,既要求学生根据地图做作业,又需要根据以往掌握的基础知识作答案,同学们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作出来了。事后,检查结果,两个班95名学生,完全做对的有57名,占总人数的60%,大部分做对的有20名,占总人数的21%。这说明学生们对地图的认识和运用还是比较熟练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教师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学生也认真运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一旦离开地图,就觉着无法复习和做作业。正象有些学生所言:“离开了地图,学习地理就觉着捞不着边”。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各种地理知识,分析地理成因,学习地理原理,认识地理规律,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3:地图在地理教学下的运用论文

地图在地理教学下的运用论文

一、地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读地图技巧

读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地图的标题,标题直接反映了该地图的实际属性,这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信息。让学生懂得通过地图学习一些地理知识,新课程改革中也强调了这一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生读图时,教师一定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读图技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各种类型的地图所呈现出的信息都是不相同的,一定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各种地图。学生懂得了如何看图例,才能够提高对地图的理解度,才能准确地掌握一些有用的信息,进而提高读图的效率。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地图的内容,让他们对地图中蕴含的一些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在阅读地图中,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带来他们的压力,而且在识图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的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地图进行新知识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地理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让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教师的笔画和语言自然地转移,将视听有效地结合,还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和思维的活跃程度。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长江”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把长江干流略图大致画出来,从长江的发源地开始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可以先画干流,然后再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如在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时,可以把宜昌和湖口两地的名称用彩色的粉笔标在干流上;在讲到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时,再标注到适当的位置上,上游具有“水流湍急,水力丰富”的特点,中游的特征是“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具有“江阔水深,便于航运”的特征等,一边作画,一边讲解,这种有形有意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地理略图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的学习效果。

三、结合现代技术展示地图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地图中的有些信息需要放大,若地理教师能够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将世界各国或者中国各地的一些风土人情、景观特点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并通过投影或者电视录像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们,让他们在课堂内就能够看到世界各地的风土民情,通过信息的播放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既能够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从地图中轻松地掌握一些知识,让他们更加轻松地读图、填图;能够实现图文转换,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加强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读图,能让学生少花一些时间,多学习一些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枯燥乏味的、难以理解的又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如果能够采用一些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是多种多多样的。要想学好地理知识,就需要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应加大观察力度,结合学习内容,对地图进行必要的观察与探究,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不断地积累一些有用的地理知识。此外,在教学地理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地图的技能,让他们能够结合地图查找一些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图去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

篇4: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摘要:地理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一门跨越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知识领域的综合学科。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最有效方法。初中地理教材中图片资料极为丰富,增加了大量精美的彩色图像,也增添了许多教学生亲自动手画图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与直观的示意图、景观照片和图片,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但也对学生地理空间概念,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解决方案图,审美能力。关键词:地理数学教学通过这十几年的地理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学好地理不是会背课本文字那么简单,而是会在图上叙述文字内容。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不仅要会地图而且要学会画图的教学方式,对于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条理性均有很大帮助,且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学会看懂图

如何学会使用地图和观看地图,这一点老师需要特例示范,把关键性的要领带给学生,我们要给学生知道认识地图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突出地图的兴趣来抛给学生引起学生了解的欲望。在多数学生有了对地图的兴趣后我们在给学生讲述地图的一些有趣知识来提升学生更多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在拿到课本后,看课本的内容只喜欢的世界各地的彩色图片,看到一幅彩色图像,作为一种升值,不想读图的意识,作为一个事实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很多内容通过地图阅读、提问让学生掌握,这个数字是文本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有意识地显示了映射到学生,关键的“三要素”地图,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增加兴趣,以便形成的'习惯。比如:高年级学生在第一次学习地理,虽说都知道地球的形状,也能说出地球仪是圆的,可是地球仪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线,什么是经线、纬线,学生很模糊。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内容,除了教师必备的地球仪,要求学生必须每人一个地球仪。上课时让学生对照地球仪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极点、本初子午线,然后归纳出纬线的特点:圆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等;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经线的特点。当学生能区别出经、纬线时,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也就不难掌握。学习大洲和大洋时同样借助地球仪,例如:需要知道东半球有哪些大洲时,让学生用纸或其他东西把西半球遮住,专心的找出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和大洋,找完后让学生在同桌间按照大洲的分布方位互相说一说、记一记,并在课堂上留出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填充图册里的练习。在学习等高线地形时,让学生带来橡皮泥,用半节课的时间自制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要求他们制作是注意颜色的使用,并尽量把五种地形都做进去,学生边玩边记,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巩固知识。

2挂图、多媒体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的结合,结合图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信息的分析,通过地图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和阅读的习惯思维,通过双边师生共同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理顺阅读的思维,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习惯,提高读图的能力,人物,更能使学生直观地记住各种各样的地形名称和位置,以避免错误。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挂图、多媒体地图的运用。在选教学挂图时要注重挂图的层次分明,一目了然,采用的符号、线条简单粗重,色彩鲜艳夺目,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这样的挂图不仅易懂、易记,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板块运动》时,挂上挂图让学生到黑板前指出六大板块的位置特别指出澳大利亚所处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让后让学生观察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它们为什么都会分布在这六大板块的交界处?引导学生注意板块的运动方向,得出在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这样,学生在读图、识图中通过自己的认识实践而获得结论,这样的效果不仅仅是结论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知潜能得到开发,带动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把挂图进一步形象集体化,克服以往教学挂图图幅太小,学生看不清楚,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的缺点;另一方面在地理教学中常常有关于“动”的图像,这是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只好由教师讲述,学生凭借想象去理解,不能产生直观的印象,最后还是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这样效果是很不好。而多媒体图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几次的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好。例如:教学《地球的公转》,学校没有三球仪,不能演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如果用模拟的方法来演示又不形象,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太好,边听边想有点顾此失彼。这时若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四季的形成展示出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可以清楚的从动画形式的演示图中观察“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准确位置以及地球怎样边自转边绕着太阳公转。

3让学生构建起心理地图

学生形成一定的读图能力,映射,构建心理地图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地图是地图包含各种地理信息在大脑中表示。表象,它是一种空间是地理对象或空间形状、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空间演化和发展的明确的主题反映;它是一种记忆的表征,可以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使学生获得相对稳定的区域知识。当前地理教学中费时,效率低,更多的图形两党,地面物体移动,死记硬背,瞬变现象,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里,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地图表示空间概念模糊,和学习等,水没有不存在的来源。笔者重视形成学生的心理地图,地图的发展思维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心理地图的形成和积累的过程逐渐意识到心理地图的形成取决于反复阅读图表和图表,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图图像感知。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地理,不知如何掌握学习好地理的窍门。教师要从心理地图的形成方面入手,一步一步的教会学生。比如:学生认知地球仪上的重要经、纬线,当学生能很快找出这些并能区别出任意一个时让他们不在使用地球仪,而是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代替地球仪,接着让学生上前试着画出赤道、地轴、经纬线、极点等,要求写出它们的名称,最后把画的这个图布置成本节课的作业,在下一节课课前用五分钟左右来复习这一内容,这样对学生掌握图帮助很大,效果很好。要是学生形成牢固的心理地图,教师必须是绘图能手。熟练的板画技能教学效果很难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徒手画的图,边说边画,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板快速、准确地计算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老师多次画一些资料,学生通过观察外观形式,将很长一段时间,永远不会忘记老师板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使地图更清晰,明亮有神。老师说话和绘画,使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在图,进行融合。学生用来看看照片,记住,图形转换平稳,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地图的形成。例如教学《七大洲和四大洋》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轮廓,找出分布特征、地理位置,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七大洲的轮廓,标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在学生仔细观察完老师的绘图后,让他们独立完成课后活动4的绘图。这一过程是让他们牢牢记住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为下一节学习《板块运动》做好准备工作。长时间的对地图意识的训练,可以给学生脑海里产生印象地图,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印象里都会有地图的存在,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图像解析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有步骤的学下来,很多学生告诉笔者其实地理并不难学,还挺有趣。总之,地图是地理环境因素的载体,是知识的地理空间表征系统。不但能充分反映地理教学特点和风格,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还培养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空间思维,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雪玲.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革新,,(8).

[2]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12).

[3]陆海芳.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

[4]王玉萍.浅谈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2).

篇5: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背景介绍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地理信息系统就作为地理课程内容在必修及选修部分都有所涉及,而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地图部分还明确提出教师应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运用实例。[1]由此可见地理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各中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性及地理教师实际的地理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矛盾,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的实际推行非常困难。因此既具有电子地图功能又具有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Googleearth一经推出,就得到了许多中学地理教师的关注。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搜索发现,目前我国关于Googleearth在中学地理教学方面的文章已经很多,但是由于目前Googleearth在我国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找到真正适合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二、天地图概念

天地图是我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国家地理信息中心具体实施建设于20正式发布运行于互联网、国家电子政务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环境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提供服务的形式有三种,即站,服务接口和前置服务。[2]一般情况下,用户利用天地图的站就能进行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浏览、查询、搜索等各类应用。[3]李总理曾在2011年提出要将其建设为我国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知名品牌。

三、天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情况介绍

目前天地图免费为公众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不仅包括了覆盖全球范围的矢量地形和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范围的地图及部分城市三维街景、水系、交通分布等这些我国其他电子地图均有涉及的地理信息数据,还包括了我国各省的人口普查、天气预报、旅游景区分布,及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一年经济及社会各方面巨额的统计信息等我国其他电子地图未曾提供的信息数据。据李志刚对目前天地图的建设情况的介绍,目前天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总数据量超过了100TB。[2]由此可见天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非常丰富。

四、已有的关于天地图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研究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搜索发现,目前中国知网上关于天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的文章仅有几篇。张鲜鲜等认为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在线地图、省市直通及专题运用这三种运用功能来实现。[3]郑玲等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分析了天地图运的五大主要功能,及天地图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4]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发现,已有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关于天地图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功能的介绍,而关于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将联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从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和学生探究性学习两方面来介绍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五、天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天地图运用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运用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在常规地理课堂教学中,天地图为常规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资源,仅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这种运用方式的实现由两种情况: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连接了互联网电脑直接进入天地图,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需要的地理信息数据。比如在地质版义务教育八年级的地理教科书中第一章第二节的地形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地形。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了有关我国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后,通过这种方法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地形的影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不同的地形及我国的地形特征。但是这种方式的教学,需要在能连接上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二是教师在备课时就将需要的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截屏的方式插入到课件,所有的操作过程均在备课时完成。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人口数据情况,而天地图的综合服务栏目就提供了我国的人口普查专题图层,教师在该栏目下寻找需要的图层,再通过截屏/粘贴/修剪的方式将其插入到这节课的课件中。这种方法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增加知识的可信度。第二种是在学生的地理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将天地图作为辅助工具。通过上文可知天地图提供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且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学生在地理探究性学习中利用天地图既有利于获得探究思路,又有利于获得丰富的资料。如对于粤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四川盆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初中课新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地图评价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描述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人文环境特征。教师可将这节课程设计成基于天地图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课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天地图搜集、整理资料,归纳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特征,并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做成演示文稿予以展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对学校硬件设备及学生能力要求高且管理难度大,教师需要在开展前对其进行精心地设计,并向学生介绍天地图的使用方法。

篇6:绘地图在地理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运用

绘地图在地理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运用

在近几年的调查中发现,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教育投资的增加,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逐步实现现代化,电化教学成为学校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发展方向.由于电化教学手段的引入,促使地理教师更多地应用地理课件辅助教学.地理教学挂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地理课件中一幅幅精美的地理教学地图.但是,很多网上现成的.地图对于具体的地理教学并不是很适合,作为地理教师要对所选用的地理教学地图进行修改,必要时还要自己动手运用电脑绘制适用的地理教学地图.

作 者:盛俊艺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36中学,黑龙江,大庆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英文刊名:EDUCATION FOR CHINESE AFTER-SCHOOL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   运用  

篇7: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论文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既经济又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更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在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区域地图主要包括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等等,它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原理应用的基础。那么,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地图呢?笔者在此作浅显分析。

1培养用图能力,指导读图方法

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如读图要注意地图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区域分布图要指导学生学会从下面几方面尽可能获得多种信息:淤地理位置;于读出经纬网大致范围;盂读出国家、省区、城市、铁路、山脉、河流等重要地名;榆读出工农业、人口、气候等要素的主要分布规律;虞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层次思考,分析该地区的综合地理特征。

用图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准确、灵活运用图像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析图的目的在于用图,用图的结果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又丰富并验证了读、析图的内容,因而用图更为关键。

1.1要选准图像。如:解答中国地形特征规律时,要懂得选用《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

1.2培养学生运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用图的核心所在:淤提高学生用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如:学到地理上五带分布时,将比较繁杂的文字叙述简化浓缩在图上,使之一目了然,便于记忆。于教会学生用图解释地理原理、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如:运用《地球公转图》分析地球的四季变化。盂运用图像所提供的知识解“题”。如:叙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就运用《我国冬季气温分布图》得出我国越往北气温越低的变化规律。榆运用图像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根据《气象图》了解天气状况,根据《交通图》、《旅游图》了解道路出行、景点状况。

1.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图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敢于提出假设、敢于有不同意见、敢于用不同方法解题,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向用图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如:分析《地球公转图》时,结合《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示意图》说明地球四季变化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夹角成90度时地球就没有四季变化的这种新的设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提出如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指向始终在变化,地球将会怎样?让学生放开思维大胆设想,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做好地图笔记,加深地图记忆

这里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地图上,用钢笔做笔记,以帮助学生准确落实各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扩大地图信息量,读懂地图所隐含的地理信息,使读书、读图、绘图和填图四者统一起来:淤描出轮廓和线条。勾画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或打上斜线,描出线状物等。可落实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和大致范围、方向、长度等。于标出地理事物成因的文字和符号,可深化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如在欧洲西岸标上“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及其流向、风带及其风向,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盂用关键符号画出图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目的是明确记忆和复习的重点。如将容易写错的地理事物名称圈注或作下划线,以便看准,避免重新犯错。榆补充新的事物,目的是适应地理事物的变化,较快接受地理新信息。如图上只写地理事物名称,要求学生画出其范围;新出现的地理事象(重大事件、新建铁路等)在图上相应位置标出来;更正地名或填上相关历史地名。虞写出读图记录,目的是及时记下所看所想所问的问题。如图中隐含的知识点和图中的疑难点等。这样做,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活动能及时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回顾时,地图笔记能再现原来记在地图上的大量信息,明确记忆重点、难点。

3一图多思,学会归纳总结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因素的结合和联系,都可以通过区域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一图多思。每一幅图都可以提出“有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什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既可以从中读出其分布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又可以与北美洲同类气候分布图比较,得出其差异及形成因素。还可以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加强记忆地理知识,区别不同区域的异同点,而且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交叉运用各类区域图进行对比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如观察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来自海洋信风、沿岸暖流、山地迎风坡等),再考虑和这一现象相类似的地区(澳大利亚和巴西东部沿海地区),从而总结出分布规律,得出热带雨林气候在大陆东岸可以向较高纬度方向伸展的结论。这样,从直观形象思维上升到概括抽象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多方位判断图像能力。

总之,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在地图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重文轻图”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地图的教学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

篇8:论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论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 要】地图是一种记录地形和地理事物的图表,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它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恰当而准确地运用地图,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关键词】地图 地理教学 作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大量运用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学地图又是地图家族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之一,本文着重探讨它的重要作用。

一、直观的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既“什么样的”。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地理课不同于语文课或美术课,他的目的不是形成对某一地理客观事物或景观的想象的或创意的图景,而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

二、利用地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的时候,让学生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同时也就把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材中的难点给突破了。

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学地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形象,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教学地图也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四、利用地图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时,就让一个同学来扮演太阳,另一个同学来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地球转的是否正确。在讲到等高线时,就仿照军事中的沙盘的制作,通过等高线图来制作沙盘,通过沙盘来划等高线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开发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地图是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最有效、最重要的媒体。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全面发展,除了培养学生综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德育教育

运用教学地图对学生进行地理德育教育,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有利于克服单纯说教的缺点,可以直接引导学生的行为,其导向功能比语言文字更明显。

七、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说图等活动,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交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启发引导:

1.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读图,从图中获取感性素材,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智力活动,可以使观察所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探究出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

2.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揭示概念之间的异同,寻找知识的相互联系,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是一条途径,它是一切思维的基石。在地图教学中通过同一地区同一类不同内容的图像进行对照,进行纵向比较,就能弄清楚演变过程,研究其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同一类型同一内容的地图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该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和区域间的差异。

3.综合分析法:综合和分析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对思维逆向过程。分析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连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探究如何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地图在当今社会中正受到日益空前的重视和最广泛的运用。不仅军事、交通、旅游运用地图,政治、商业、科研等也要运用地图,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

给予这样的一种理念和实际情况在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以图为载体的题目,甚至可以说几乎无图不成题了。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不仅只是从中获取地理信息,而重在提高学生的运用地图的能力,着眼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篇9: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论文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论文

摘 要: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因此,用好用活地图,不仅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是一种特有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掌握读图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和地图的关系十分密切,用好用活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上好初中地理课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注重利用地图辅助教学,通过一年的对比研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运用地图教学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特点

初中地理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中国和世界的自然与人文的空间分布。无论是微观的点的分布,还是宏观的面的分布,还是点与面的结合,都是研究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确切地说,就是在以时间变化为前提下的空间分布;无论是地理的地域性特点还是社会性特点,均体现了各要素的综合,即时间的综合、空间的综合。就地理整体环境和区域分异而言,也体现了一个变化着的时间上的空间分布与联系。而寻求这种内在联系和时空分布规律,就必须借助地图。因为它是一个地区各种地理事象的集合,直观的构图形式又可全方位反映地理事象丰富的内涵和潜在的彼此联系特征。一句话,运用地图教学,不但能很好地体现地理的特点性质,还能以鲜明形象的概念,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层层递进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带来启发,促使其时空观念的建立。

二、紧密结合地图上好每一节地理课

1.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图、撒哈拉大沙漠景观,通过这两幅实物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下直观而又深刻的印象,学生不禁疑惑道: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与我的点拨:那是因为降水量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世界上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可以当一名小小推断家哦!只见学生情绪高涨。

2.在讲授新课时,灵活运用地图

(1)以游戏形式,展示地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一节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世界地图临摹每一个大洲的形状,并且剪下来。在上课时候,评出每组最好的一个,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之后,分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利用小磁铁吸住,把七大洲拼成世界地图,看谁拼得又快又好。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七大洲的名称,而且还掌握了它们的相对位置。整个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

(2)采用两幅或多幅地图对照的形式教授知识。例如,在讲世界的人种和世界语言分布地区时,可引导学生用世界人种分布图和世界语言分布图与世界政治地图作对比,从而得出其分布地区。

(3)将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讲《世界的气候》先让学生看教材中三幅不同气候类型控制下的景观图,告诉他们所属气候的名称,然后挂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其分布位置。再如,讲《地势和地形》时,我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

(4)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地图进行教学。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地图进行教学而不应一成不变地运用一种地图。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种地图,如地球仪、世界语音地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同时我还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玩google earth.

3.运用地图巩固新课

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介绍完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后,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中国轮廓图,与学生一起在适当的位置填好主要山脉,然后把山脉连线形成一个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填上相应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丘陵。这样不仅起到了小节的作用,还为学生做了绘图的表率,学生也跟着模仿,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三、运用地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地图知识覆盖面大,信息量丰富。而地理各体系之间、各区域之间、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逻辑性联系在地图上可充分加以连接和延续。因而以地图来展示自然条件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就可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过程,这种过程通过直观具体的表象而进行,避免了抽象复杂、难以想象,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并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0: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应用 内容提要:本文从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必要性入手,紧密结合地图的特点,论述了应用地图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应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国情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就如何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做了说明。 正文: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此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必要性 这一必要性是地理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巨系统,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探究地理事象的地域分布规律。专家学者在揭示这些规律时,多是经过亲身的实践,通过实地的观察、感知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形成今天理论上的.共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间接知识,然而,它却是我们大多数人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正因为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的广泛性,使我们不可能对每一地理事象都进行亲自实践,而地图恰好迎合了我们的需要。它把广阔的地理空间,编缩成人们可视的二维平面;它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人们某种需要的精美地理作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地图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象呈现出来,才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事象,才能逐渐使 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地理空间概念。否则在教学中靠文字叙述和口头讲解,只能形成一种机械的记忆,这种记忆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巩固。人的思维过程一旦受到某种刺激,它就要联想,这种联想要有依托,而地图就是这种依托,靠着这种依托可以把一些有关的地理事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2、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实践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地图是各种环境的图形表达,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地图在很多领域里得以应用,在这里仅简单谈谈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⑴应用地图让学生能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地图可以确定教师所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分布知识。例如:我们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时,首先必须运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用以形成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进而运用各种专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各个要素,各个生产部门,以及各种资源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例如,在初一《地理》第一册的《东南亚》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教学:①读《东南亚》地图,让学生说出该分区的纬度位置约为10°S~28°N→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很好,成为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②读《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了解上述热带经济作物以及主要矿产的分布。③丰富的资源和物产为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样前后紧密联系,学生就会对东南亚丰富物产之前因后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很大。由于纬度位置不同,则所得到的太阳光热便不同;由于海陆位置不同,则所受到的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便不同。这对气候、土壤、生物以及经济活动等都有莫大的影响。所以,使学生掌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空间概念,在地理教学中是有重大意义的。 ⑵应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诸如地球上各个大洲、大洋、湖泊和国家的大小、形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岸线的长度和

[1] [2] [3]

篇11: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河北省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霍晓宁

【中图分类号】G631【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12-0113-01

凡是对地理学科有所了解的人都明白,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凡具有一定空间区域分布规律的任何事物、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展现出来,它是最直观、最简明的“教科书”。所以,地图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那么,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会起到哪些作用呢?

一、地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自己的视野、见闻和想象是难以掌握的,如果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方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借助形式多样的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地图能够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在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时,首先借助地图能看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形成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很大。由于纬度位置不同,则所得到的太阳光热便不同;由于海陆位置不同,则所受到的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便不同。这对气候、土壤、生物以及经济活动等都有莫大的影响。然后运用各种专门地图,则可分析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各个要素,各个生产部门,以及各种资源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例如,我们在教学《东亚》一章内容时,学生就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学习:①通过读《东亚》地图,得出该分区的纬度位置约为10°N~58°N;相对位置为太平洋的西岸、亚欧大陆的东岸。为典型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②通过读《东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了解其经济作物以及主要矿产的分布。丰富的'资源和物产为东亚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样前后紧密联系,学生就会对东亚丰富物产之前因后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所以,借助地图形成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空间概念,形成各种地理事象特征的空间表象,在地理学习中具有重大意义。

三、地图能够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

地图在地理学习中还可以展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诸如地球上各个大洲、大洋、湖泊和国家的大小、形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岸线长度和类型;任何一条河流的流向和流域范围;任何一条山脉的高度和走向等等。例如,在教学《中国地形》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借助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海拔高度等,即而能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再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可得出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大河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最后,将知识在地图上归纳、总结,使几页书的知识只汇集成一张地图。由此可见,应用地图既可使我国地形的高低起伏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可以使知识得以高度的概括和浓缩。

四、地图能够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及规律。例如教学《中国地理》的“西北地区”一节内容,由于该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规律是本节学习的重点,而教材对此的阐述比较简单,所以只凭书本上简单的叙述,很难掌握。学生要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可先阅读“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从图中能发现,该地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为什么该地区植被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接着通过阅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少,这就为本地区植被的变化找到了根源。但新的疑问又出现了:该地区降水量为什么变化这样大呢?如果再去阅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由于该地区东西跨越的经度很广,东部距海近,水汽较充足,因而降水丰富;越往西距海越远,水汽不易深入,因而降水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结论:水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命脉。由此可见,地图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地图的直观性决定了它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与教师如何借助地图去教学直接相关。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地图在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逐步提高他们运用地图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对比和推理的能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脑、手、眼、口等并用,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之,不管是地图册、课本中的插图,还是板图、板画,只要以图为核心去引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则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2:地理地图的运用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在充分解读课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我在授课的过程中,深深地感觉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轻松自如,学到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例如:学生从开始的对地图一无所知到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地图,并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的信息。

2、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问题设计的呈现方式有待改进。例如“请你当参谋”这一环节,应将问题单个出示。

篇13: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国林

摘 要: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因此,用好用活地图,不仅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是一种特有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掌握读图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和地图的关系十分密切,用好用活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上好初中地理课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注重利用地图辅助教学,通过一年的对比研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运用地图教学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特点

初中地理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中国和世界的自然与人文的空间分布。无论是微观的点的分布,还是宏观的面的分布,还是点与面的结合,都是研究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确切地说,就是在以时间变化为前提下的空间分布;无论是地理的地域性特点还是社会性特点,均体现了各要素的综合,即时间的综合、空间的综合。就地理整体环境和区域分异而言,也体现了一个变化着的时间上的空间分布与联系。而寻求这种内在联系和时空分布规律,就必须借助地图。因为它是一个地区各种地理事象的集合,直观的构图形式又可全方位反映地理事象丰富的内涵和潜在的彼此联系特征。一句话,运用地图教学,不但能很好地体现地理的特点性质,还能以鲜明形象的概念,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层层递进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带来启发,促使其时空观念的建立。

二、紧密结合地图上好每一节地理课

1.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图、撒哈拉大沙漠景观,通过这两幅实物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下直观而又深刻的印象,学生不禁疑惑道: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与我的点拨:那是因为降水量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世界上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可以当一名小小推断家哦!只见学生情绪高涨。

2.在讲授新课时,灵活运用地图

(1)以游戏形式,展示地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一节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照世界地图临摹每一个大洲的形状,并且剪下来。在上课时候,评出每组最好的一个,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之后,分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利用小磁铁吸住,把七大洲拼成世界地图,看谁拼得又快又好。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七大洲的名称,而且还掌握了它们的相对位置。整个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

(2)采用两幅或多幅地图对照的.形式教授知识。例如,在讲世界的人种和世界语言分布地区时,可引导学生用世界人种分布图和世界语言分布图与世界政治地图作对比,从而得出其分布地区。

(3)将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讲《世界的气候》先让学生看教材中三幅不同气候类型控制下的景观图,告诉他们所属气候的名称,然后挂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其分布位置。再如,讲《地势和地形》时,我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

(4)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地图进行教学。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地图进行教学而不应一成不变地运用一种地图。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种地图,如地球仪、世界语音地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同时我还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玩google earth.

3.运用地图巩固新课

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介绍完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后,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中国轮廓图,与学生一起在适当的位置填好主要山脉,然后把山脉连线形成一个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填上相应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丘陵。这样不仅起到了小节的作用,还为学生做了绘图的表率,学生也跟着模仿,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三、运用地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地图知识覆盖面大,信息量丰富。而地理各体系之间、各区域之间、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逻辑性联系在地图上可充分加以连接和延续。因而以地图来展示自然条件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就可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过程,这种过程通过直观具体的表象而进行,避免了抽象复杂、难以想象,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并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

篇14: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学中熟练和科学地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工作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作 者:靳利霞  作者单位:包头市第五中学,内蒙古,包头,0140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2010 “”(13) 分类号:X99 G623.45 关键词:地图   地理教学   地图技能  

相关专题 地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