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wjmwjm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jmwjm”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论文(共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为中等专业学校应在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运筹学、法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综合设置一组课程,包括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精神培养、创业实践指导等内容,作为学生将来创业的人门课程,帮助学生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创业意识教育职业教育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要使他们意识到创业也是人生的一种精彩。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

和物质文明需求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新兴产业的开发为创业提供了良机,时代需要创业者,也会造就创业者。创业,就是创办事业。人在农村乡镇,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科技开展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旅游业、服务业、劳务输出等等,白手起家,勤劳致富;人在城市,可以抓住城市迅速发展带来的种种机遇,从事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加工业等等,谋生发迹,成就事业。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创业也有大小,只要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就是一个伟大的开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业。当然,在创业意识的培养上,还应对

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了解自己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历、经历是否有助于事业的发展;自己是否具备了创业所必需的技术、技能;能否将自己的爱好和专业与今后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自己是不是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强壮的身体;自己是否具备了创业初期必要的启动资金和人际关系。

必要的能力即商业经营能力,包括最基本的问候、打电话的方法、服装打扮、个人修养、礼仪等;研究开发能力,包括研究的速度、商品开发力、销售能力、分析商业趋向的能力等;经营规划能力,包括推销能力、计划能力、表现力、定立合同的能力等;事业策划能力;经费预算能力;法律知识等等。

树立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之路的起点,是一个人获取成功、财富、幸福和健康的法宝。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使人攀登到成功的顶峰。

确立目标一旦有了目标,就会确切知道需要什么,就会有一种导向,使自己走上正确轨道。心中有了目标,工作会变得乐趣无穷,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对目标思考越多,就越会充满热情。

不惧怕失败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从创业开始,忍耐、努力、行动将伴随一生。创业本身是一项开创性的活动,很少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搬可套,加上市场风云千变万化,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在失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改变经营策略,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创业精神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的同时,必须让他们知道在创建企业的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挑战、压力和困难,他们以后将经历的苦恼和痛苦是无法计量的,在今后创业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激情。

创业需要有信心

许多人宁可一辈子被人雇佣,而不敢创立自己的事业,就是缺乏成功的信心,害怕失败。一旦舍得一身剐,就会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创业需要有恒心。要持之以恒,不怕各种挫折,失败了爬起来再干,总有一天会成功。

创业需要有耐心

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积累、长期发展的过程。在不断熟悉社会、适应市场的`过程中,才能驾驭事业的航船。创业更需要知识。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产品在更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创业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事业才会有生命力,创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等专业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精神的培养应包括如下内容: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浙江温州人把事业成功的经验总结为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要教育学生,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贪图享乐、小富即安不是一个成功创业者的所为。团结协作、重视人才创业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要集合一流人才,要重视专家及权威人士的构想。各类专门人才,可能是手艺娴熟被称为“师傅”的人,也可能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也可能是拥有尖端科技知识的人,只有善于充分发挥专家的积极性,集中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才会产生“相乘”的效果。自我激励每个人都存在着若干困扰自己的问题,当把自己看作一个成功的形象时,就会有助于打破自我怀疑和自甘失败的习惯,用积极的态度激励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创业实践指导

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社会阅历不足,他们的知识、能力普遍较贫乏,尤其是缺乏创业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信誉观念、公共关系、领导艺术、经济观念与市场经营的战略眼光。为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有必要对他们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

确定了创业发展的方向,就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市场研究,向消费者询问他们是否会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对潜在的消费群数量做出统计,收集有关竞争者的信息,了解该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或推出产品的样品测试消费者的反应。一旦获得数据,就要详细地进行分析,它将告诉你所准备创建的企业有没有市场?竞争有多大?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筹措资金是创业准备阶段中最重要的事,所有的创业活动只有在具备资金的情况下才能运作。创业伊始,一般需要考虑的资金需求大致有:开办费用、设备资金、原材料资金、工人工资和自己的基本生活开支、一个月的销售经营费用等等。筹集资金的一般方法有:接受出资、接受融资和接受风险投资。当然,在筹集资金之前,首先要想到自己在财务经营、人事关系、产业知识、发展可能性、担保能力(个人资产)、企业经营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方面是否已做到计划充分、准备充足。因为无论向谁筹资,对方都要详细审查有关问题。

如果具备了周密的构想,有了必要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信息和创业的推动力,那么就要制订一个创业的综合执行计划,以保证创业活动有序地展开,这一点往往被很多创业者所忽略。计划的内容主要有: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本计划和组织计划。

最后,还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我国正逐步走向法制社会,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作为创业者,从事经济活动必须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教材《法律》一书中已讲授了宪法、民法、经济合同法、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等内容,可以再具体化一点,并补充一些如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等内容。

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十余年,在众多的学生中也不乏有毕业后二三年内独自创立自己的小企业的,每当他们向昔日的老师谈起创业的艰难和遇到的问题时,便使我想到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教育,为培养更多的创业者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人人都能成功》[M].[美]拿破仑·希尔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营造自我》[M].王文波陈杰中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3].《如何体现你的素质》[M].于洋编著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篇2:中职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中职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培养新型的创业指导教师

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创业素质和创业实战经验。创业教育优质师资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没有成功创业的亲身体验,创业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容易误导学生。

(一)培养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强、同时又有创业实践的指导教师。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一部分教师以身作则,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人际关系资源,开办小微企业,给双师型教师增加新的诠释,给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我校建工系教师就有多人入股专业公司,他们的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鼓励一部分教师到新型企业兼职,学习先进的商业理念,积累实战经验,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鲜活的内容。

(二)整合社会资源,聘请商界校友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知识,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企业。国外一些名校除了由一些教授和一批企业的优秀科研人员承担创业教学任务外,还不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人到学校演讲,鼓励学生参与风险投资,经常与高管人员及创业成功人士接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业的精神和自信心。这种办学的思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校企合作,开门办学,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积累人脉、培养创业素质与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基础。

二、建立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大胆探索课程改革,在德育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教育部规定中职校必须开设四门德育课程:《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生涯规划》,并无创业教育内容,只有在《生涯规划》有所涉及,笔墨微乎其微。针对职业教育的现状,有必要增设《创业实务》之类的课程,集中介绍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二)注意创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如能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商机,会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们的烹饪专业和淮安主要产业-淮扬菜产业密切相关,有许多教师是大型餐饮集团的顾问,他们在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开一家小餐厅或加盟连锁店的条件和具体做法,针对性强,效果好;建工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很强,社会资源丰富,许多人在外兼职,有人还有自己的公司,他们不仅懂专业,也懂管理,经常让学生业余时间到自己公司见习,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的学生毕业后不久,就创业做了小老板。

(三)注重实践,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多安排讨论课、专题汇报、参观、调查和相互交流等教学形式,采用大量的实例、情境和活动、开放式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调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等教学策略,有些课堂直接搬到企业,教师和企业人士共同授课;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观察与反思,操作与实践等活动来全方位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

(一)让学生多参加各类活动,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学校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型人格,让他们挖掘自身潜能;通过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经营小店铺、暑期打工、促销商品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中职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创业的艰辛和幸福,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我校机电系一些男生创办了汽车之家,解决了教职工的汽车保养需求,同时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模拟创业平台,让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可利用自己资源,设立专项基金,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创业园或创业中心,如校内小超市、餐厅内部分营业窗口、快递服务点,可完整模拟整个创业过程,让学员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和行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何创建公司、如何管理公司、如何进行产品研发及营销策略制定;学员可以在真实商业环境下实践和完善商业计划书,从而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财贸系学生和快递公司合作,自办学校快递服务点,为同学提供服务。

四、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传统的职业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某些特定技能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习惯于找稳妥的工作、稳定的收人。创业教育就是强调对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来推进和提升素质教育,职业学校应以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时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职业学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自觉将创业教育融合于学校整个的教育教学中,在校园内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营造积极进取、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创业的精神。可以利用橱窗、宣传栏和校园电视台等校园文化媒介,宣传创业精神、宣传创业人士的典型案例;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与成功企业家对话,专题研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举办策划大赛,设立奖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创业设想,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我校不少学生开办网店,利用业余时间做网商,卖文化用品、服装、化妆品和小食品,每月净赚千元以上,已经能养活自已。

(二)建立激励师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和制度,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和支持师生创业行为,可以在校内开辟创业一条街、创业园、创业中心等,以减免租金、提供专业指导等方法,鼓励学生个人或团队进驻。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理解创业的意义,使学生不再有依靠国家、依靠学校、依靠父母就业的依赖思想,树立创业光荣、自谋职业大有前途的观念,建立一个有利于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综合平台,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

篇3: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摘要]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需要,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民族竞争力的需要。本文结合东南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来探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和途径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东南大学

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是指服务于创业人才培养,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先进教育方式,日益引起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视。

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曾明确提出,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相当普遍,在美国已高达20%—23%,很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创业之路。但是,根据中华英才网发布的《XX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大学生在回答“毕业后的意向”时,79.2%选择找工作,选择毕业后创业的仅有4.3%。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很不成熟。本文结合东南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探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业教育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进入21世纪,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实力,摆脱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首要问题是在全社会培育创新精神;关键环节是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核心要素是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精神的培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很大程度都依赖于创业教育。从国际和国内历史经验来看,企业在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政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来推进技术创新。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更是离不开创业教育。

2,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需要

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大力提升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2%。另外我国每年有XX0余项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和5000多项专利,但是最终转化为工业产品的成果不足5%,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转化率则高达45%。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是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单纯技术发明或创新没有创造原动力,欠缺面向应用的针对性,因此难以转化。开展创业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开展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已不鲜见。大学生一味等待就业机会的来临,而非积极地创业和开拓事业,在就业状态下,将部分挤占社会岗位资源,加剧整个社会就业负担;在失业状态下,将会造成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会延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国外的经验表明;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数以百万计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小型企业家,这既可增强国家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采用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的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种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是大众化背景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6,举办创业教育活动,加强创业交流与合作

创业教育活动是巩固创业教育课程知识、深化创业教育课程成果、模拟创业教育实践、交流创业教育经验的重要渠道。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1)组织创业教育讲座或报告,邀请专家、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杰出校友作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用讲座、报告等方式普及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2)举办创业沙龙,为准备创业者和已经创业者提供交流、沟通和学习的平台,为高校和学生联系企业家、风险投资机构、大学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与合作提供便利,创造更好的条件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3)组织和参与创业计划竞赛,为大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有效途径。东南大学学生创业协会每年定期举办的“创业创新论坛”,“金点子”商务大赛、“赢在东南”和组织参与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有效地促进了创业学习、交流与合作。

7,开展创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创业素质提高

创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发掘大学生创业潜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素质的重要举措。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期坚持“开拓创业之路,树立一流品牌”的学生工作理念,围绕经济管理“先锋”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训练中突出创业生涯规划和创业素质训练:从大一新生入校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推出系列职业特别是创业素质训练项目,贯穿全程开展职业和创业素质训练,以学期为单位实施“学生成长推进”,收到显著效果:毕业生中约25%的学生有志于创业,学生踊跃参与校内外的创业计划竞赛,屡获殊荣。

8,促进创业教育实践,加速创业教育成果转化

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创业实践,促进科技和创业教育成果转化。成功的创业实践又能有效地验证创业教育的成效,反过来推动创业教育的更好开展。东南大学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并初步形成了以创业协会为基础,科技园、团委等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和指导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目前,该中心孵化的由学生注册成立的“优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专注于大学生职前规划市场,已初具影响力,创业学生先后被新华社、《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

二、结语

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是,与国际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创出特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篇4: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待就业人数不断上升,找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就业难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而在新形势下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以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精神的缺乏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又包含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心理基础和道德品质。创业理性认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是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和创业动力。创业心理基础一方面是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另一方面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承担责任、直面现实的勇气,包括自信心、与人合作、情绪情感、意志等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创业道德品质包括企业运营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营准则,是企业社会公德的必备要素。但现在的“90后”“00后”多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自主性和适应性差,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风险意识和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困难很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放弃努力,缺乏创业精神。

(二)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欠缺

要成功创业必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下,专业培养目标是塑造“专才”而非“通才“”全才”,学生难以全面涉猎相关课程,更不要说系统性地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如财务、管理、法律等。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但由于在校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有限,能力培养途径不多,导致学生难以在大学阶段完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进入创业阶段后往往屡遭碰壁。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指导创业定向,培养创业精神

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创业素质,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精神,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来发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第一项就是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过程,能够使学生认清自己,扬长避短,将创业理念与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相结合,对自己的创业发展方向做进一步设计、规划,使未来的创业奋斗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立足于个人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并依据现实规划未来。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能在学生创业遇困时助学生一臂之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还能在学生创业成功之后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有规划地运营企业。

(二)补充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了企业常采用的战略分析法——SWOT分析,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估时,立足于个人实际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个人的优势、劣势和核心竞争力,并制定相应对策。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更能够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去展开创业规划和准备,最终实现创业目标。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制定分阶段的、详细准确的创业成长目标。大一,重点考虑提高自身的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综合能力。学习上,应将重心放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方法的养成上,通过设定目标—达成目标—评估目标的方法,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重视书本以外的团体性活动能力的培养,例如参加社团、竞选干部等。大二,重心仍应放在“学”上,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技能应重点学好,同时还应积极学习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国家政策等。大三,开始进入实践,重在“练”。通过参加各类创业大赛,锻炼实践能力,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模拟实践检验“学”的水平,同时积累“练”的经验。

三、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创业教育途径

(一)建立全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

创业并不是学生临近毕业,开始就业阶段才着手进行的,而是应在学生入学之初甚至最早萌发创业想法时,就需要开始进行指导。哈佛大学曾有一项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人群中大约只有5%左右的人会做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结束时,没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95%的人所创造的资产价值,远不如这5%的人所创造的价值多。这提示我们,要让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全程、系统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则需要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有机融合。创业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上应以跨学科课程设置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客观审视个人创业的基础,理性规划创业蓝图。同时,将创业理念、创业方法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拓宽创业思路、筹划创业步骤,最终实现创业目标。

(二)完善培训师资

现阶段高校创业培训教师多由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担任,理论经验丰富而实战经验欠缺。要对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老师不但需要丰富的创业理论,还要具有扎实的创业实践技能。因此,在高校广泛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今天,应为创业培训教师提供合适的场地、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鼓励这部分教师进行创业实践,并通过他们的实践修正、指导学生的创业理论。还可通过选聘成功创业校友、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企业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向学生讲授创业技巧、创业须知、国家相关创业政策等,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分享成功经验,规避风险。

(三)加强实践孵化,扶持创业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强调实践。因此,在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坚持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动性和潜力。学校应重视创业孵化,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通过创业园,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锻炼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巩固实践应用;同时,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并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重点孵化一批创业项目,培养创业人才,形成创业氛围。

篇5:高校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1.1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事权不匹配,创业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

高校学生创业的管理机构大多数是挂在不同部门,管理机构事权不匹配。根据牛翔宇(2010)对上海市22所本科院校和13所专科院校的调查显示,创业教育机构挂在学生处与团委的占40%;挂在产业处与相关专业院系的各占10%。而创业教育资源根据其性质与作用是分配在不同部门的,这种“挂靠式”的方式因为缺乏一个拥有管理事权的机构或一个权威的领导者,很难将相关部门的各种创业教育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1.2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自“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来,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较快,但就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来看,多数采取“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为侧重点,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学生创业公司、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与“创业设计活动”和实施“科技创新计划”等形式。从某种程度来说,高校参加各种比赛能反映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参加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挑战杯”。因此,各高校高度重视,为了鼓励学生参赛,学校对参赛学生给予“保研”、奖学金等精神和物质刺激。以成都某理工学校为例,参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类竞赛(含挑战杯)获最高奖在保研成绩基础上加3分,次高奖加2分,再次高奖加1分;获省级奖,分别加2分、1.5分、1分等等。在这种精神和物质刺激下,学生为了学校名誉而赛的心态逐渐淡化,为了比赛名次、奖学金和“保研”等功利性物质的追求增强。从上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偏竞技的精英化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1.3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较少且不合理

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成败,一个好的课程体系能帮助学生高效、保质的完成学业要求。美国创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课程设置。如百森学院有35名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共计开设33门课程;仁斯里尔理工大学有22名教师,开设了20门课程;伯克利学院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有20人,共计开设了23门课程。反观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数量极为有限,而且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不融合,与美国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和仅仅为9门课程(开设课程最多),清华大学为4门课程,中国人民大学为3门课程,上海交通大学为3门课程,武汉大学为1门课程等。

1.4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

教师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能够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完成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涉及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及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多种因素,对师资水平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而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事专职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十分少,而且绝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型”的,缺乏创业实践的经验甚至完全没有创业实践的经验。另外,由于我国教育的缺陷,企业中也缺少既有创业经历,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企业家到高校兼职教员。

2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2.1完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建立事权匹配的管理机制

完善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机构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美国创业教育机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主要机构包括创业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负责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等;创业家协会,为创业中心提供资金和各种捐助;智囊团,为创业中心提供咨询等。我国可以从政府、社会和高校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机构。第一,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机构内部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并且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银行密切合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信息、创业机会、创业平台以及创业资金;第二,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内部成立类似于“创业中心”的机构,从企业利润中拨出一笔资金用于高校实习生创业启动资金。另外,非营利组织(NGO)可以向社会募集捐款,用于开展帮助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项目(如华民慈善基金会—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等;第三,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由学校专门负责学生就业的副校长和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负责。在这个机构下可以设立创业专家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教师、企业家和管理咨询专家组成,负责教学和提供资金和各种捐助帮助;设立对外交流委员会,负责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等。

2.2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创业教育新方式

我国高校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创业教育仅限于创业实务层面,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而课程教育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我国现有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中,各高校要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增开创业类课程以及邀请成功创业家进行专题讲座等,并根据不同的创业教育目标和对象进行有差别的课程教育,如在全校层面上,可以尽可能多的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由选择;在学院层面上,可以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开展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修课,让学生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等。另外,在创业教育方式上,要积极推动“四变”,即在课堂教学上,由教师讲授式变为师生互动式;在课外作业上,由个人课后作业式变为团队实践应用式;在课内讨论上,由简单问答式变为实践案例课件交流式;在考试考核上,由试卷测试式变为试卷加“成果”综合测试式。

2.3建设一支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拥有同时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创业教育的关键,我国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高校可以派遣具有一定创业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师去创业公司实践,让他们掌握创业的过程和可能面对的危机等;二是在科研方面增加创业教育研究的比例,提高教师创业教育研究的积极性,丰富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加强教师的内涵知识结构建设。同时可以让学生参加到科研中,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研究,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三是引进“兼职型”教师。高校可以通过与政府、社会和企业合作,从企事业单位中引进一批同时具有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专家到学校任职,进行课堂讲座;四是高校可以成立一个基金会,鼓励有意愿的教师进行创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教师在创业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等。

2.4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资金筹措体系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创业教育的物质基础。从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看,创业教育资金的来源总体上有两大模式:一类是政府主导的资金投入模式;另一类为市场主导的资金投入模式。我国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投入资金和市场投入资金模式的优点,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资金体系。首先,政府必须是创业教育资金提供的主体。中央政府每年要在财政收入中划拨一部分资金用于创业教育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中央政府,为高校提供创业教育资金;其次,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出资金,在高校里面建立创业资金中心,为那些有意愿到提供资金的企业工作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最后,高校还应该与社会上的慈善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为创业资金的筹集提供途径。通过这三管齐下,为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篇6:第二课堂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一、创业教育与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1.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由美国著名学者柯林博尔提出。这次会议重点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具备开拓事业的能力与精神。[1]柯林博尔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学生未来发展“护照”之一,创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学术性教育、职业教育同样重要。尽管现在距创业教育理论提出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但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一个较为合理、权威性的定义。有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对学生开展创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开设课程、提供资金与咨询等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也有人认为,创业就是积极开发与提升青少年的创业素质,为社会建设培养出具备开创个性的人才。[2]

2.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第二课堂教育主要将素质教育作为基础,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也就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愿参与进来,从而形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各种活动。由此,第二课堂就成为了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成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就是在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知识学习以外,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设一系列与创业有关的开放性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业精神,强化其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素质。

二、将第二课堂融入中职创业教育的方式

1.举办科创竞赛

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年纪普遍较小,其好胜心较强,这时中职创业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完成之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举办一些科创竞赛,让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到科创竞赛中。同时,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中应多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验、调查的方式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在创业实践中进行创新,逐渐形成创业意识与思维,最终具备创业能力。

2.开设创业新课程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要学习开设的各种创业基础课程之外,学校还要为即将走向社会就业的学生开设教育、咨询服务,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观、择业观与创业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技能,使其形成正确的创业心理,具备更多的创业知识,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包含技能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及管理能力。

3.参与社会实训

参与社会实训是规模较大的第二课堂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活动。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就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提升自身实际工作能力。在社会调查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其处理,特别是涉及与生产操作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随着创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中。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学生逐渐懂得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一定要具有一技之长。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学生能在这种环境中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学校已经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艰辛,尤其是在了解到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后,更会激发学生斗志,点燃他们的创业热情。

2.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

通过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创业虽然艰苦,但只要肯努力,拥有极强的团结意识,就会取得成功。特别是在创办科创竞赛时,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在科创竞赛中,从最初的组建团队到参与创业竞赛,再到开始创业计划都在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参与到实践中的学生会深深地体会到团结的重要作用,单靠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整个竞赛的,学生也能从中懂得日后创业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中职学生接受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最终使其具备创业的能力,让学生准确把握住商机,将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具备创业能力。通过以上研究得知,第二课堂在中职创业教育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此,中职学校要注重第二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屠丹丹.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吴德章.浅谈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和策略[J].职业,(08):138—139.

篇7:应加强对技校学生的创业教育的教育论文

应加强对技校学生的创业教育的教育论文

技工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经过3年学习,毕业时年龄也就在18岁左右,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好多学生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读书为了就业”的观念,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显得不知所措。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很有必要对他们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一、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1.使学生与职业联系起来。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明白学习是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2.使教育与职业联系起来。

一方面,传统的技工教育模式因没有突出“教育为职业服务”的环节而显得不够完美。近年来,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提倡“服务就业”,就是要求技工学校树立教育为职业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也迫使技工学校必须树立“服务就业”意识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服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3.使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

经济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对劳动力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技工学校,只有紧跟市场步伐,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积极拓展推荐就业门路,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取主动,进而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可以使同学们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职业发展的需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自主择业或立业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1.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个人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要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2.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另外,要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做好多次就业准备。

三、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方法

1.贯穿教学活动,全面指导教育。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具有本身独立的内容外,有些内容还会反映在其他学科中。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这门课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结合,做到相互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此外,还可利用班会课、黑板报或广播就某些“就业失败案例”展开大讨论。除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规范地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外,还要注意到这项工作的“全面性”,即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我校全体教职工的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知行合一。因此,应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现代技工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使同学们在学习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的培训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可通过观看录像、模拟训练、座谈讨论、参观考察等活动,反复思考,牢固掌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勇于实践探索,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

3.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一方面,从家庭开始,鼓励同学们帮助家里做家务,鼓励他们充分了解父母、亲友的职业和创业经历,从而提高他们对学好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认识;鼓励他们经常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思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外出参观、下厂实习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自觉与社会有关部门、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要有计划地搞好社会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专业对口单位用人状况、职业情况、有关行业经营情况、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等,从而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事实证明,学校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指导和教育,使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否则,学校就有可能处于劣势,毕业生就有可能一迈出校门就成为失业人员。

篇8:加强职业教育指导注重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论文

加强职业教育指导注重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论文

摘要:培养人才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关系到学生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学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多渠道、全方位加强职业教育指导,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明智择业,立志创业,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职业指导;择业能力;就业实践;立志创业;报效祖国

教育的和谐是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充分及时就业。就业形势严峻根本问题在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创业观念不够正确造成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个人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前途命运和社会和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职场变化的新趋势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职业教育指导,使学生增强职业竞争力,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找到一份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当的职业,提高就业率,已成为学校发展中务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谨加强职业教育指导,让毕业生毕业充分及时就业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仅供教育教学参考。

一、明确培养目标 重视就业环节

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多数原因在择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获取报酬少的职业,加上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在接受毕业生就业时,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忽略了人才结构的调整,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日趋艰难,给国家带来了严峻的社会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就业,如何就业,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件头等大事。因此,学校除了要指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外,还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创业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人才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在探索实践学生就业创业要强化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明确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大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创造良好条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提高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度。学校主动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联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紧缺专业,实施专业奖励;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习制度,稳定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学校应成立由行业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保证专业教学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工学结合是学校更好面向市场、服务经济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在行业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所有的学生都要经过实习,缩短学生的就业准备期。建立动态的用人单位信息库,通过组建行业性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工作,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生的充分高质量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保证。

一方面重视就业环节。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职业教育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劳动力和职业岗位的最佳组合,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条件下职业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当数量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并不是很了解,有的对某个专业只是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取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志向等并不是很明确,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许多学生存在毕业前的迷惘。同时,学生对社会需求也不了解,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摆正位置,普遍存在“攀高”心理,他们择业时,到国有企业怕效益不好,到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担心工作不稳定、没有保障。重视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就是要改变学生的种种不良状况。学校在就业推荐指导中要坚持做到:首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重视职业指导工作与德育工作的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育人功能,德育为先会做人,技能为本会做事,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强调技能是立业生存之本,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其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职业方向的选择,最终要由学生自己确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在于教育与引导,要根据受教育者自身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地计划、选择和决定自己前途的能力,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生涯规划,以个体性格与人生定位确立发展方向;再次,坚持职业指导的发展性和系统性。职业指导工作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社会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为社会准备合格的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个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加强学校与家庭、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指导有志于自谋职业与创业的毕业生摒弃旧观念的影响,正确认识在国有、集体、个体企业中就业,所有制只是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学生就业后,通过创新、创业、创造,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二、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指导就业

加快专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搞好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条件。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具有本身独立的内容外,有些内容还会反映在其他学科中。从事职业指导与培训工作的人员,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职业指导教育过程要注意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结合,做到相互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不同专业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训练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重点工作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健全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在职业指导中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利用人才交流市场,开展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者的业务培训、组织人才供需交流、提供毕业生和就业信息、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咨询指导,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理顺学校职业指导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加强指导利用网络就业训练。成立职业指导协作委员会,进行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题培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者的素质,增强职业指导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其次,坚持就业指导贯穿教育的始终。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一直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就业率高能取到良好的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招生工作,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服务就业、进一步搞好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已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事实证明,学校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一是新生入学教育应视为就业指导的开始,让新生一进校就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只有了解专业,才能热爱专业;二是在校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行业中的人才需求,不断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坚持做好毕业生就业前择业观系列教育。学校通过就业指导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经常聘请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道德、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思想,认清形势和自我价值,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适当就业;四是为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能力,学校应结合专业的需要,组织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增加对生产组织过程、生产环境等环节的感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再次,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就业的客观规律。学习和掌握好职业技能无疑是学生实现就业的最根本途径。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日趋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是没有竞争力的。即使抢先端得饭碗,丢得也往往比别人快。职业学校更要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自我控制能力、公关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适应工作的健康体魄,能埋头苦干、遵章守法,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具有创业素质、创业本领,敢于和善于创业的品格以及不靠学校安排,主动搏击职业市场的创业理念,为日后开创一番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视转变学生的传统职业观念。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不求定位先就业的择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就业观念、不等分配自找市场的创业观念。对不同专业班级均开设职业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使学生逐步树立较为稳定的专业思想、正确的职业观,为成才打基础。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职业指导,特别是班主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指导教育,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学校不定期地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择业、就业、创业过程中的体会和成功经验,让在校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毕业前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根据毕业学生的特点,拟定就业实习计划,安排学生就业实习。并对学生在实习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动态进行跟踪教育指导,及时解决各种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实习指导,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缺点,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当位置,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总之,通过指导和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

三、强化择业训练,实现充分就业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包括:把职业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并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整合学校职业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搞活机制,营造毕业生就业大市场;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两个积极性。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加强择业训练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不断改变不良状况,实现充分就业,职业指导教育是“服务就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改变很多学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的现状,防止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方面存在盲目性。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学校需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介绍社会现状,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教育指导的工作是:帮助学生了解个性,增强自信,从容就业,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明智选择职业。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热爱本职、奉献岗位的观念。

其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形式。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前提。职业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个人志向的关系、创业与就业的关系、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关系;学校、教师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使他们对自己各个方面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为确定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方向、职业选择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择业问题上,学校要化大气力教育、指导学生形成“不求定位先就业”的择业观念。即不能单纯地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当作择业的先决条件,也不能把“工作舒适、挣钱又多”作为择业的必要条件,而是把社会的需要放在个人职业选择时的首要地位,以适当的期望值对就业单位、岗位做出果断的选择,迈好人生路上重要的一步。

再次,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观念的指导就是要教育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评价体系,明确自己的择业取向。学校和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形成“先立足,后立业”的就业观念。让毕业生在择业时先从素质、能力、学历、兴趣等实际出发,确定好事业成功的起跑线和职业的切入点,面对现实,面向生产第一线,找准适合自己的恰当岗位,既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主观愿望,又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条件。学校教师指导学生确立待业不如就业,迟就业不如早就业,先求生存、再求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就业实践提高。

第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学校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思想,勇于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鼓励和扶持学生走自谋职业的道路。并把创业教育引入课堂,宣传毕业生中自谋职业的典型事迹,帮助学生改变依赖学校安排的传统就业观,树立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创业的新观念。

综上所述,通过职业指导,让学生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要求,认识社会,认识职业,合理选择职业,使他们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9: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1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分类

实践非竞赛教育。主要的形式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基地的建设,比如南京市出台的“科技九条”,其中一条是鼓励在宁高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凡是到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的学生,进入基地创业的时间,可视为其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但这种创业教育形式不仅仅需要高校的推动,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篇10: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2.1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理工科大学生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掌握生产实践的基本原理和要求,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技能直接应用生产实践,可以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甚至有些理工科大学生还在校期间获得了个人专利或发明。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今后自主创业中的专业优势,这是人文经管类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