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下地理教学论文

edysu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edysun”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思维导图下地理教学论文(共13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思维导图下地理教学论文

思维导图下地理教学论文

一、基于思维导图构建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为了优化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们应首先了解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首先,地理学科是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结合体,是相互交叉的学科。其次,地理教材涉及的地理知识类型多样,既包括较为深奥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又有众多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综合高中地理学科和思维导图的特点,笔者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构建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根据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下面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为例,深入探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明确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说出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判断影响某地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学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学习难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导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情境材料,思考我国“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是什么?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57页第一段,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特点。探究学习:

(1)试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2)农业生产的特点深刻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学生阅读教材57-58页文字及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思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之后组间进行交流展示。制作思维导图作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梳理知识体系,绘制作思维导图。先确定本节课的主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然后确定次级主题,即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用线条连接起来。接着确定三级主题。学生可分别绘制思维导图,然后交换作品,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小组成员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将所有学生的观点都表达出来。教师在绘制过程中要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提交作品,完善思维导图:学生完成本组的思维导图后,由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成品。师生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根据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这样农业生产效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教学案例证明,该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指导作用。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此外,在高中地理课堂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还能有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很好地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学生绘制地理思维导图,能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实践及其他学科应用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将思维导图用于地理学习,充分发挥其强大功能,广大教学工作者要做更多探索。

篇2:思维导图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优秀论文

思维导图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优秀论文

一、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掌握思维构图的理念和技巧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首要步骤是要让学生掌握思维沟通的理念和技巧,为学生能在课堂上熟练完成思维沟通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思维导图,如植物的分类,学生尽量将自己能想到的植物归类并绘制出来。为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教师可以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将思维导图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常见的思维导图理念和技巧有:主题放在整张图的中间,次要的概念放在“枝干”上;每个分支只能写一个关键字,且字体要端正;整张导图要遵循交叉联结不同分支的要求;可以采用符号、色彩等方式让导图更为美观。

(二)合理引入课堂主题本课的教学主题是电磁铁,教师可以用合理有趣的方式将学生逐步引入教学主题。借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吊车的Flash动画,并配上有趣的旁白,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过程。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地讲述一下电磁铁的基本知识,将这一课的主题分为电磁铁的性质、影响电磁铁大小的因素、电磁铁的应用三个部分。

(三)分组构图和讨论成功导入主题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导图设计并自主讨论,这样能减轻学生刚开始的绘图负担,同时还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根据此前对电磁铁主题分好的三个部分,教师可以在学生导图和谈论前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电磁铁的基本构造有哪些?电磁铁的缠绕过程是怎样的'?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设计自己的思维导图,自主搜集材料、完成构图。之后,让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的不足或者突出的部分,并作一定的修改,在自己的导图上完好地体现出来。

(四)构图成果展示各小组经过讨论和完善,将最终导图成品展示给其他小组,通过对比学习、深度讨论发现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短处。教师在此过程中,首先要肯定每位学生的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最后对整个思维导图的学习作总结,将学生的导图成果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思维导图。完整的电磁铁思维导图可以由电磁铁性质、影响电磁铁大小因素、电磁铁应用以及电磁铁知识拓展组成。电磁铁性质概念可继续分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电磁铁的制作三个分支,电磁铁应用概念可以分为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磁悬浮列车等分支。

二、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虽然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很强的应用性,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思维导图没有很好地对主题中各个分支概念进行分析和联系;其次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相结合将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结合起来是对两者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清学习思路,理解主题与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能帮助教师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框架体系。两者的相互结合有效解决了思维导图无法全面分析主题中各个分支概念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同时,在结合思维导图与概念图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清概念的主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四部分的《看月亮》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概念图,包括满月、峨眉月、弦月三个分支概念,让学生将空白的部分填好,如:我们一般在能看到满月。学生通过熟悉和理解各个概念充分理解主题,可以更好地学习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融入其他学科受教学时间限制,教师逐步将思维导图深入其他学科中,如数学、语文等,这样不仅能合理分配资源,还能保障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而言,他们也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生活中,利用思维导图来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展示自己的家庭和兴趣爱好等。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的《照镜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思想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照镜子,你们知道在生活中镜子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吗?”这样学生就会联想到妈妈的梳妆台、爸爸的汽车后视镜等。

篇3: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由于其自身的学科性质,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花费时间去背、去记忆就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现在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是需要理解记忆的,否则很难从根本上了解到相关知识,更别说掌握这些知识了。而思维导图恰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因此,本文以“思维导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更好地认识并应用思维导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对思维导图的基本认识

提及思维导图,我们通常认为它就是一种有助于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地图。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扩散大脑思维,因此思维导图已经被越来越为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关于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和分析

思维导图的确可以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践:

1.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一定要立足教材,充分考虑教材的适用性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归根结底,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只不过这种归纳是由难至易的,因此教师在实际应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内容是否宜于引用思维导图,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甚至还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高一地理教材中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等教学为例,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极大的困难。基于内容的实际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尝试思维导图。但是,对于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这样非常简单的内容,往往是不需要应用思维导图的。为此,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立足实际的教学内容,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应用思维导图以及思维导图的难易程度等。

2.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应用一:新课的导入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实际内容,将相应的关键词摘要和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作为思维导图中的主要枝干提炼出来,然后逐步扩展开来。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程度,同时也可以有效探寻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最为感兴趣的知识点是哪些,便于教师有侧重点地展开教学。应用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众所周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将教师的板书内容做笔记。大量的文字让学生顾此失彼,甚至是只顾做笔记,而忘了去听教师讲课。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内容,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还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应用三:思维导图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记忆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个体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知识点完全记住,而且大脑的记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记忆———遗忘———再记忆———再遗忘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似乎就是记忆的容器,教师往往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恨不得在短短的课堂45分钟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导入所谓的记忆容器中去。然而,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遗忘程度也非常高。但如果能采用思维导图的话,结果就不一样了。首先,支架式的图形本身就可以让学生更加快捷地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去记忆。其次,思维导图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信息,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虽然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去思考,但是一旦完成,就很难遗忘了。所以,思维导图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而为全面提升地理学习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已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尝试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当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最初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进行“气候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候,教师可以稍微给出一些提示,如气候为什么变化,怎么变化,影响因素等几个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建立思维导图。值得注意的是,讨论后的思维导图不一定是合理的,更不可能是完全准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思维导图中欠合理之处,进而做出修改。等到学生逐渐熟悉了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之后,可以让学生独自去尝试建立思维导图。

三、结语

思维导图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并非是完美的,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有选择性地应用思维导图,真正将其积极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刘让德,杨晓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12).

[2]梁晓康,廖锐星,杨美珠,周合兵,莫海洪.思维导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地理1(必修)》第一章为例[J].地理教育,(08).

[3]陈小梅.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S1).

篇4: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论文

摘要:新时期,思维导图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将枯燥难懂的地理学科知识形象化,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对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最大程度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是对思维导图以及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意义和原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导图;意义;应用

前言: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具有知识结构复杂、知识点理论性强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科。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不能有效解决教学难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和迷惑,很难实现教学目标。思维导图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了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1.思维导图概述

1.1思维导图定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能够通过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将发散性思维通过有效图形表现出来,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其有效性是不能忽略的。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是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将相关主题的图片、文字以及颜色等建立成一个完整的记忆链接。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利用人体的脑部机能,通过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将人类大脑的潜能进行开发。此外,思维导图又被称为脑图、心智地图等,是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1]。

1.2思维导图发展

思维导图的概念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提出的。该学者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方身形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要求将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体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思维导图概念的提出,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形成了新型思维工具,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发的应用。

1.3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将应用对象的重点明显表现出来,将复杂的主题结构通过思维形象化清晰呈现出来。(2)模拟人脑,创新思想。思维导图能够对人脑的神经元分布结构进行模拟,通过模拟让人们对固有的思想进行创新,产生新的想法。(3)思维形象化。思维导图能够将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进行形象化显现,将所要表达的思维进行简单化处理,能够有效促进人们之间的思维交流。

篇5: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论文

2.1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地理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将具有复杂、抽象特点的地理教学内容以图形、符号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将地理知识中的文字概念、地理图形以及地理脉络进行有效串联,形成系统且具有趣味的图形,简化了地理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图形的绘制,轻松掌握地理知识。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可以自行掌握地理知识,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帮助。(2)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采用的被动式、板书式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2]。

2.2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的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应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实际作用,没有根据、没有条理的应用,只会起反作用。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主体原则。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徐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领导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意识。此外,在应用思维导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2)教材中心原则。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内容编排时,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地理教学内容能够得到有效的传达。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要遵循教材中心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目的。(3)开放性原则。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这是思维导图的特点决定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要遵循开放性原则,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3]。

篇6: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三个方面。以下是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3.1高中地理课前预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前预习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高中地理课前预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教师要讲授的地理知识重点、难点进行提前的了解,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简单的地理知识点能够自行掌握,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能有自身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能够增加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进行“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这一节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需要学生掌握的是森林开发的现状、保护森林的意义以及亚马孙热带雨林森林开发和保护的现状等知识点。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加深对这些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整理,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4]。

3.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内容复杂、理论性强的地理知识点进行讲授,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地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味的讲,对学生的掌握程度重视不足;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为了学习而学习,对知识点理解不够,学习效率极低。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地理教学中的难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脉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避免思维混论,而且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开拓以及学习效率有较大的提升。学会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应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补充即可,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比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中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原因、防治等知识点进行了初步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制作成思维导图的形式,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探讨,就能有效掌握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锻炼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5]。

3.3高中地理课后练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后练习是对地理知识点的再次理解和巩固,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点有较大的帮助。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课后练习是教师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练习状态,很难发挥太大作用。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后练习中,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点的再次绘制思维导图,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结构图,对提高学生地理成绩和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比如,学生在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内容“行星地球”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一章教学内容进行课后练习,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以及地球圈层结构等内容进行有效的链接绘制,形成一个系统地球脉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6]。

篇7: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有较大的帮助,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接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绘制。主要因为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使得思维导图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2)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并不是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都适合思维导图的应用,有些教学内容思维导图的应用没有任何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实际价值。(3)高中地理教师要提高自身思维导图教学技能水平,思维导图作为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只有将自身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提高,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思维导图的真实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将内容复杂、理论性强的地理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直观、系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玉秀.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28-29.

[2]张宏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1(20):32-33.

[3]金雪莲.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速读旬刊,2016(11).

[4]刘浩.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文摘版:00055-00055.

[5]黄苏兰.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文摘版:00120-00120.

[6]温海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00182-00182.

篇8:思维导图化学教学论文

一、思维导图的制作

思维导图可通过电脑软件或手绘法进行设计绘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笔者建立学生应以手绘法构建思维导图.手绘思维导图方法如下:

(1)主题:主题一般在思维导图的中央部位,其由关键词及图像组成;

(2)次主题:次主题围绕主题展开,以分支形式向外扩散;

(3)分支:分支由图像或线条上的关键词组成;

(4)节点构造:节点构造由分支相互连接所构成.如:电化学教学中.电化学为主题,原电池与电解池为次主题,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类型及构造为分支,节点构造即为原电池充电、放电与电解池构建之间的关联.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特点.其以中央图形为主要点,并向外周发散相关的关联点.关键词可构成思维导图的分支,并由分支形式展现出次体的话题.思维导图具有树状发散性特点.思维导图以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光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当对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才能理解化学教学的真谛,才能真正掌握化学知识,才能牢记化学概念.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项概念多、复杂性较高的一门课程,既具有实质性,又具有抽象性,因此不少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理解并不透彻,导致在化学习题练习中常常出错.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下述教学:

1.进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较多,涉及面也较广,因此在学生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小挫折.但在化学教材的编排中,其是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连接的,每个章节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的内在知识点网络,梳理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及氧化反应章节教学中,不少学生对于离子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概念掌握的并不透彻,因此在习题练习中常常出错.而以思维导图对该章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后,教师可以离子反应作为主题,以分解及氧化反应作为次主题,以各个反应的发生条件及步骤作为分支,帮助学生对于离子反应这一章节进行知识梳理,提高学生对于离子反应的理解程度.这一事例充分体现出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显示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意义.

2.进行章节知识的预习思维导图除了具有帮助学生进行章节知识回顾的特点外,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预习.在学生能够自我绘制出思维导图后,教师可教导学生如何以思维导图对化学知识进行预习.如对氯的化学性质进行预习时,学生可通过对书本知识上所讲解的.氯气与碱液之间的反应进行掌握:Cl2+2NaOHNaCl+NaClO+H2O,来了解氯的化学性质的基本特点,能够对氯气所参与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一定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构建自己对于氯的理解的思维导图.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引,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导图的完整性,并帮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联系与总结,发掘出其共有的特点与联系,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当满足上述特点后,思维导图便会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缜密性,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未学习的书本知识进行一定的初步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出现“一说就懂、一做就错”的情况.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对某部分的化学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并且许多化学公式都能铭记于心.然而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在进行解答化学习题时,却经常性的出错.此时,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责备,我们必须承认,化学学习的知识点较分散,考试中的涉及点也较广,因此,学生在解答化学习题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绘制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对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联系,寻找出新的解题思路.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尤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强化化学学习知识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能够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熟悉、进行应用.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是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巩固自身的化学知识,提高课堂的授课(学习)效率。

篇9:思维导图中高中地理论文

思维导图中高中地理论文

一、在高中地理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原因

(一)高中地理复习课问题。在传统的地理复习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看得懂课本,却不会做习题;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比较零散,无法形成系统所以容易遗忘。还有很多学生面对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快速解决,而一旦出现比较新颖的问题就不知所措、无法解决。这反映了学生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思维不敏捷。高中地理课由于课时较少,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通常是进行新课的讲解或进行习题练习,很少进行系统的复习。再加上复习课由于没有新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到枯燥、沉闷,灌输式的复习模式更是让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更是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问题的提出。高中地理复习课,内容多且繁杂,复习时间紧迫。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系统地掌握高中地理所有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和巩固教师在课堂讲述的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老师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思维导图的出现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良药”,成为高中地理复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思维导图,也称脑图。它是由著名的英国学习方法研究专家托尼博赞提出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是利用图文并茂的方法,遵循着简单、基本、容易记忆等原则,运用线条、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对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表现出来,使得枯燥的地理复习知识点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变成一目了然的、容易记忆的图画。由于思维导图,符合人类大脑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灵感,因此它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用途很大。

二、如何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绘制思维导图

在高中地理复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直观地展示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拓展一些典型试题,对刚复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高中地理知识,激活学生的有效记忆。

(一)回忆知识点,确立知识的中心词。首先,教师在复习课开始前,要明确整门课程及各单元的学习目标,准确把握知识体系的框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回忆所学的地理知识,找出本节课或者本章的重点知识,并将其一一列出,这样就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本节课所学习的中心词。

(二)绘制思维导图,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点的复习后,学生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带着问题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主动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办法。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分小组讨论。一个小组绘制一份共同的完整的思维导图,形成小组讨论的共同结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三)归纳总结,适时拓展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分析,找出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不足。对于优点,要进行表扬和推广,对于不足也要给予指正和鼓励。对于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要重点地讲解和细致地分析,同时可以插入一些经典的例题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认识更加深化。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思维导图既可以应用于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活动中,又可以应用于高中地理的习题课中的学习活动中。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中的应用。在高中地理复习中,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当成做题的工具,通过大量的、反复的试题训练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零散而不集中,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利用图像、数字、颜色等多种视觉元素进行记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记忆能力。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知识网络图形,不仅展示了整体的知识体系,而且在每一个细节的知识点有很好的展示和注解,加强了学生对每一个细微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在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课中,学生可以先浏览知识框架,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回忆学过的基础知识,而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主动地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提炼和整合,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变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学习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基础知识总结,使学的知识由多变精,更利于学生的记忆。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习题课中的应用。高考试题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运用在课堂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些年的高考地理试卷中更是出现了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试题。而学生在面对这些比较新颖的试题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分析解决。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习题中的应用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高中地理习题讲解时,教师面对习题不用先给出答案然后讲解,而是让学生一边审题一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完成绘制后,学生之间进行分组交流,进一步对自己做的导图进行完善,然后教师对习题进行讲解,再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和扩充。这样做使得学生学习学会一道题,就掌握了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改进学习习惯,使学生热爱地理学习。但是我国的思维导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校还没有在地理复习中广泛地运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倡导,让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得到普及和推广。

篇10:系统思维方法与地理教学论文

系统思维方法与地理教学论文

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它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把对象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整体来加以研 究。从整体上看,地理教学是一个柔性较强的系统,它的方法论基础是多层次的,这就造成了不易模式化和数 学化。只有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对地理教学的“整体质”、“系统质”加以研究,才能找出合理的地理方法结构 和有效地理教学方法的标准。从局部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培养的核心,是现代地理教学 的重要任务。培养系统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根据系统方法的原则,在地理教学中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 方面加以探索:

1、从整体和综合性认识地理环境

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核心。系统的功能不能归结为各个要素单独功能之总和,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分要素 功能之总和,这是因为存在着要素与要素间的关系。地理环境是由各个要素之间的密切的相互作用,才形成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探讨地球表面多因素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事物 和现象的综合联系。地理学在解决当前重大问题时,如人口、能源、城市、环境污染多问题,都必须进行全面 的、综合的研究。因此,地理课的主要特点就是重视和突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综合性。比如,在讲世界和中 国的人口时,就要突出人口的过速增长,不仅会产生严重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问题,还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发 展。

2、从联系中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

系统方法认为,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关性,其中不仅有传统的因果联系、必然与偶然的联 系,还有系统、结构、功能、起源以及系统与环境的联系等,所以需要进行多向的、非线型研究。各种地理事 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普遍是存在的,既有自然地理各种事象和过程之间的联系,也有人文地理各种事象和过程 之间的联系,又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彼此联系等。远一点说,地理教学过程也可看作是由地理教学大 纲、教师、教材、学生和教学场所组成的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要注意协调好这 几方面的关系,发挥他们的共同作用。

3、从有序性认识地理分布

系统的联系和关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先后程序展开的,表现为动态有序、纵向有 序和横向有序。地理系统的有序性,突出体现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任何一个地理区域, 不但有自己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同时还是从属于一个大系统的子系统,很多本质属性决定于大系统。如讲 我国的北方地区时,可将其视为一个系统,而它又是我国季风区的子系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在气候的影响 下,植被、河流水文和农业生产表现出温带地区的特点。这样将位置建立在已知的更大范围的地域基础之上, 使学生能够容易认识地理分布的规律性,建立起确切的空间概念。

4、从动态性认识地理演变规律,用择优法确定地区发展途径

系统是不断演化的,系统存在于过程之中。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有多次出现的节奏性演变规律,有构成地理 环境各种物质的演变规律,还有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演变规律。根据系统的演变,我们不仅要 了解它的过去,看到它的现在,还要预测它的未来,要选择最有利于人类和环境相协调的方案,确定地理系统 内不同等级、层次的要求和发展目标,以达到总体功能最佳的目的。例如在讲治理黄河的泥沙时,可以让学生 设计出各种治理方案,然后让学生分析各自优劣,找出现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5、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区域地理特征

结构是系统内各要素在空间、时间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顺序,不同的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功能 。在地理系统内,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这是因为组成地理环境的 各个要素之间的搭配关系是因地而异的,这种搭配关系实际是各要素之间的结构。正因为如此,区域概念成为 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区域地理知识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充分论述构成区域特征诸要素的联系和作用 ,找出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是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述我国的西北地区时,指导学生分析纬 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认识到西北地区气候的干旱、半干旱特征和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原因。在分析 其它要素和农牧业生产的特征时,抽象出各自的本质特征,归纳出与气候的必然联系,找出气候这一主导因素 ,突出了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并概括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要特点的温带草原――荒漠景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系统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系 统分析,形成清晰的地理概念,明了地理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果联系,把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动态 变化趋势,获得地理理性知识。如在学习涉及人地关系等重要地理理论时,学生就能以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人 地关系这一整体,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融汇在一起思考,对地理环境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认识。

篇11:培养发散思维的地理教学论文

培养发散思维的地理教学论文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现状

在地理学习中,多数学生表现出来惯性的思维方式,这些同有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思维单板,毫无创新,导致地理学不好。其主要表现为:①对地理学科认识不够。地理学科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和地域性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重视于死记硬背,而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当遇到一些新问题或偏门地域特点时束手无策,表现出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没有全方位的考虑。②思维的深度及广度不够,综合鉴别能力弱。知识点的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之一,这需要学生思维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在面对问题是能全面综合的看问题;但由于很大部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以片面、孤立的方式看待问题,思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重视形成全面的认识。③思维逻辑差,易受定势思维束缚。在学习过程中,某些学生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散性,但由于逻辑不清,违反了某些思维逻辑规则,使得到的结论仍是错误。由此可见,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不仅要有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突破定势思维,加强对问题多方面、多层次考虑,具备发散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途径

(一)引导学生在视角转化中寻求思维发散突破点

借助于某些地理现象,提出有助于在思考探索中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联系及本质特征,以强化思维的深刻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引导学生在视角转化中寻求思维发散突破点。如学完全球变暖问题时,因教材只指出了变暖的不利影响,教师还可以设置全球变暖带来了那些有利的一面,学生通过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得出变暖后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改变了其恶劣环境,等等。这些回答教师应肯定其创新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受到鼓励,从此不断创索,思维逐步发展。

(二)引导学生在多方联系中进行思维深入思考

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用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举例来说,就工业生产布局进行设问:海南省铁矿丰富,但为何没有建立钢铁工业?上海煤炭缺乏却又为何钢铁工业很发达?这些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思维含量相当高。通过这么一个问题的剖析,就能使学生客观地从两地地域、经济等因素入手进行相互联系,很好地锻炼了其发散思维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在设问时就需要以思维发散为主,多提出一些多方联系的思维发散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从多方联系中对问题进行思考。

(三)引导学生加强对图式的训练,强化思维发散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如内含大量的图画,这些图画不仅是对文字的补充,更是以直观、生动形象的地理信息进行表达。因而,针对这一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内含的插图进行辅助性教学,从而强化学生对思维进行发散。如太阳和太阳系这一章,由于课本在此章并无现成图画,学生学生只能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想象才能绘制出图形。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绘制图形各有特点,各具独创,从而使学生在绘制中对知识点所构成的图形进行揣摩,思维能力得到强化。

(四)开展讨论激发思维的独创性

任何事物的创新都是由于思维受某种启发而形成的,开展多层次多角度讨论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其形成具有思维的创新性观点和看法,这也可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产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如在水资源这一章节,设计“节约用水”与“水之源用之不竭,无需节约”两个辩题,使学生深入开展讨论。学生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解,从而明白了节约水资源的道理。

三、结论

教学实践证明,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全新的教学方式给予引导,把教学知识点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就必定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发散能力,实现教学的目的。

篇12:思维导图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思维导图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目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模式被熟知。通过将其应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当中,能够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如何更好的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以后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作文教学;优化策略

1.前言

伴随着课程的改革,无论是哪个年级或者哪个学科都在对自己领域上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刻的更新,使之更好地发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利用人们视觉与图形直观性相结合的有效教学工具,应该被有效应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之中[1]。小学作文着重锻炼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正是一种能够有效的表达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佳工具[2]。通过利用带有层次结构的树状结构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可视化,思维导图能够极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对小学作文的教学进行优化。因此,思维导图能够在有效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自己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2.思维导图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具体优化策略

目前的小学作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性较弱、没有足够的想象力等问题,通过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在教学策略上给予教师一定的指导,还能够更多的帮助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增强他们学习小学作文的主动性。

2.1巧用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优化小学的作文教学

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都是小学生们的思维过于收敛,无法充分的开阔自己的思路,不知道能够写出什么,这也正是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恰好能够有效对小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发散。思维导图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极强的层次性。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使小学生从作文的主题出发,进行一步步的思考,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的书写作文。例如,当作文的主题是节约用水时,可以让小学生从水出发,首先想一下日常生活中会用到水的情况。然后通过水这个字,来思考一下包含水的大海、江河等词语。水是人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会一种并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资源。通过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用水的情况,看自己是否存在一定的浪费珍贵水资源的行为,进一步思考当下次再进行这次行为时应该怎么做。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的层次式思考模式来让小学生产生和现实生活强烈的融入感,从而做到有素材可写,写出有理有据的深刻文章。

2.2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提取小学作文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并不是只追求简单的文字来进行思考,而是思维导图都是利用凝练的关键字来有效的表达整体知识。这些关键字能够有效的进行拓展,从而不丢失原来的知识。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这种方法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例如在以冬天的梅花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讲解和提问,通过小学生自己回答作文主题的主干是梅花之后,提醒学生另外一个关键词:冬天,再进行适当的讲解补充,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开放,梅花的主要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开放在寒冷的冬季,而不是气候温和的春夏秋等季节。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梅花美丽的开放在白雪皑皑的一个场景中,来提问学生能够想到什么词语。例如独立的话,又能想象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通过思维导图的凝练关键词帮助,教师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取出自己的作文关键词,从而利用关键词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

2.3师生积极配合完成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来优化教学策略,还是需要小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在进行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对小学生进行提问和启发,带着小学生一起思考,完成思维导图的整体绘制。可以参考本文举出的前两个例子,学生的作文需要自己来完成。同理,小学生的思维需要自己来配合发展。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入一些提问过程,增加小学生的参与感和融入感,从而更好的绘制思维导图,写出更好的作文。

3.结语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必会给小学作文的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使小学生能够逐渐又快又好的完成自己的作文。

参考文献:

[1]邵胜男.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03):89-90.

[2]王亚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05):62.

篇13:物理教学思维导图的运用论文

物理教学思维导图的运用论文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先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一种新的做笔记的方法创设,创设的依据是人类大脑的发散性思维特征,理论基础是现代大脑的研究和学习心理学,所以,它将人类的发散性思维特征直观地显示在可视化的图像上,更好地建立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将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地显示出来,可以加深人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1].思维导图最初被用于训练一批所谓的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结果这批差点被放弃的学生的成绩具有很明显的进步,其中一部分甚至在同年级中成为佼佼者.可见,思维导图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显示,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发散性思维[2],而发散性思维能力却是各种思维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导图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3]、物理习题教学[4],也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2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教学

本研究主要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备课环节,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教学.下面以《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为例来阐述具体的绘制过程.2.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的重要工作即是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后,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案例中“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教学目标为:(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能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说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3)说出重力的概念,知道它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4)会用公式进行物体所受重力的计算,且知道物体的重力由其质量m和当地加速度g决定;(5)知道重心的概念;(6)知道物体重心受其形状和质量分布影响.2.2选定中心主题中心主题即是教学内容的中心主题,其余的内容都是以中心主题展开的或延伸出去的.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确定了“力”为中心主题.2.3按知识点确定一级主题“力”这一中心主题,主要学习的是它的概念、性质、作用效果,并且知道它是一个矢量,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知道自然界中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据此确定将“概念”、“性质”、“作用效果”、“矢量”、“三要素”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作为一级主题,且按这一顺序确定6个分支的顺序,并从中心主题的右上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编排,如图1所示.2.4确定二级主题并对分支进行延伸在确定一级主题后,确定相应的二级主题,即“概念”中主要包含的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重要的知识点,“性质”对应的是3个性质,分别是“物质性”、“相互性”和“矢量性”,而“作用效果”对应的.是“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矢量”包括了“大小”和“方向”,“三要素”包括了“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最后,介绍“4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对应4个分支.如图2所示.2.5确定三级主题在确定了二级主题后,对二级主题进行分支,即确定三级主题.三级主题也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如此一级一级往下分支、延伸,绘制了本节课知识点的一张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在对“力”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重力”的概念,同样的方法,确定一级、二级等主题,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4所示.

3思维导图应用于物理教学的优势

3.1形成教学内容的全景图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有利于我们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分清主次关系,确定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后,按教学设计中的顺序进行编排并制作思维导图,形成教学内容的全景图,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展开.新课教学内容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少,但如果在章复习或期中、期末复习的时候,其就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在总复习时,总是有大量的概念和规律,往往这些概念或规律又是相互递进或相互关联的,这时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相关的知识点都呈现在一张图上,其联系就可以很明显地展现出来.

3.2有效防止漏讲某些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涌现出一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预想到的问题,这些小插曲可能会打断上课的思路,以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遗漏了某个知识点,如果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以本节课的中心概念为主题,然后,将相关的知识点以树枝状的形式围绕在主题的周围,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则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按照制作思维导图的思路进行教学,即便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状况,教师还是可以根据所绘制的思维导图顺着前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或者也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调整,最后,还可以根据备课过程中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检查是否遗漏了某个知识点,并及时予以补充.

3.3对传统板书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制造好的思维导图作为本节课的板书内容.目前,课堂上的板书基本采用的是传统的标准线性板书,此板书类型虽可以将教学内容清楚地罗列出来,但是往往会因此埋没了一些关键词,且不利于学生记忆,而且学生如果工工整整地将一些概念记在笔记上,有点儿浪费时间,影响课堂效率.思维导图正好克服了这些缺点,它主要是将一些关键词罗列出来,并按一定秩序围绕在核心概念周围,作为二级主题,然后,再寻找二级主题的相关概念的关键词,以此不断延伸,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当然,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一些思维导图软件(如Imindmap,Inspiration等)进行绘制,也可以进行手绘,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有助于教师理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使得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它是服务于教师教学的很好策略.

相关专题 思维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