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分析论文

danbowe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danbowe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分析论文(共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分析论文

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分析论文

[摘要]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如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架构设计、软件升级维护等内容,都直接关系学生未来能否胜任就业岗位,能否在工作中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文章从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入手,就当前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应用研究

一、引言

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在专业技能上又表现出更高的操作性。从学科特色来看,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融合,其内容围绕软件需求、系统分析、软件设计、技术实践等环节,强调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传统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内容往往单一、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如软件开发中的数据流程无法提供应用环节,学生难以从中发现数据关联性问题,导致执行效率较低;在现代软件开发环境下,难以满足多层分布式架构设计要求。

二、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内容的拓展

(一)软件工程建模应用设计

传统教学中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建模设计,主要采用数据流程图方式,其优势在于从数据流程图的绘制上展现软件设计过程。然而,在绘制软件设计流程图过程中,往往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同时,由于对整个软件需求、软件功能分析不到位,导致数据来源不统一、数据需求不清晰、数据存储出现异常、数据冗余度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所以,有必要改进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拓宽教学方案,特别是在流程图设计分析上,需要从软件工程分析、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功能分析等方面适当延伸和拓展。如在软件功能分析上,需要借助于软件数据流程图进行顶层设计,抽象出各软件功能子系统及相关单元的功能;在软件数据分析上,需要区分软件实体、属性及关联性,并对相关数据库进行识别,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不同的数据信息结构建立E-R模型。

(二)软件工程建模设计拓展

传统建模设计主要从系统功能上确定不同的模块,比较适宜面向过程的设计环境。但对于面向可视化、面向对象、面向事件驱动下的程序设计环境,则显得不相适宜。因此,需要从建模设计上进行扩展,保留原来软件过程类模块设计的主要内容,围绕软件结构、软件数据、软件界面等进行扩展。如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可以采用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还可以采用集中-分布式结构;在确定软件应用模式上,可以采用B/S结构,也可以采用C/S结构;在确定数据设计上,可以采用逻辑数据集关系进行规范化处理,也可以采用物理数据集关系进行编码和命名;在界面设计上,根据软件功能及业务需求,来组织输入、输出,从而满足不同软件设计的开发需要。

三、软件工程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软件工程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与优化上,联系软件工程设计实际,突出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根据软件工程类课程特点,在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上,围绕实践教学纲要目标,融入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如案例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等,逐渐深入、细化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与应用的展开。

(一)进销存C/S案例分析与应用

C/S软件结构基于客户、服务器关系,适用于业务流程复杂、对软件响应速度较高的软件开发项目。在C/S结构中,用户根据角色权限来操作相应功能模块,并实现进货、销货、库存汇总及各类报表的输出功能。在数据库设计上,要从软件执行效率、处理异常及满足业务需求等方面,设计系统数据库表、E-R图和数据视图。在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中,根据不同数据字段项的使用特点,来优化系统后台数据库结构。如在SQLServer数据库中,可以定义员工名称表、商品基本信息表、客户基本信息表、仓库部门信息表、进货商品信息表、用户权限表、退货商品信息表、销售商品信息表、库存信息表等,以满足进销存管理系统设计中不同业务信息的统计与关联。在数据库视图设计上,常用的有标准视图、索引视图、分区视图三种,利用Select语句进行视图检索,确定入库视图v-GoodIn、v-ReGoods、v-UserSell、v-Use-rView基本视图。针对C/S结构中软件表单编码的设计,要从信息交换、处理、传输、共享等方面来优化编码规则。如在进货商品基本信息格式上,以“系统当前日期+‘JH’+7位数字编码”为规则,来提升商品信息识别效率。在系统触发器设计上,要保证商品信息数量一致性。如在t-Goods触发器设计上,对于某商品信息没有历史记录者,则触发入库信息表tb-Stock;若该商品在库存信息表中,则将该余量进行及时相加,保障库存信息实时更新。

(二)进销存B/S模型设计与应用

B/S模式是基于多层应用结构,将原来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进行分离,便于开发人员提供简洁的功能操作界面。下面以ASPNet为例来探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ASPNet三层应用结构中,第一层是用户表示层USL,封装了人机交互的表单与组件,满足业务逻辑层与系统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需要,并通过简单的校验后传送给浏览器进行显示。第二层是业务逻辑层BLL,主要是对不同应用业务规则和逻辑的封装,便于用户通过业务逻辑层进行多种功能的调用,以及访问数据库等;第三层是数据访问层DAL,通过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来获取查询记录、插入、修改、删除数据库记录等操作。在B/S软件工程模型中,数据访问包括业务实体访问和数据操作两部分,业务实体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各类业务数据,而数据操作是基于对数据库的'检索来完成的信息传输服务。Model业务实体层主要存储与业务实体相关的数据属性值;DBUtility公共类主要是从Web.congfig配置信息库中获取类库,满足对数据库相应操作的访问;DAL数据访问层主要是记录数据库的表结构,满足增删、修改等功能;BLL业务逻辑层主要是满足创建数据库类,以及对数据库进行访问调用。

四、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案例实施要点

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在案例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对于典型案例的选择与应用,要贴近软件工程实践需求,特别是接近行业软件开发现状,体现案例的实践性、应用性。二是在引入典型案例进行讲授与实践操作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统合。如对于一些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可以选择面向对象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能够从结构化模型分析中,了解和认识不同功能模块的设计要求和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从项目讨论中,自己动手来设计程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三是要优化典型案例的教学方案,不同案例的导入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要让学生从案例实践中,明确为什么这样设计,懂得为什么要撰写不同的设计任务,根据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来细化程序设计要求,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具备什么样的功能等,多从程序设计案例分析上加深理解。四是案例分析要融入师生互动与参与,特别是通过对程序设计不同功能、不同环境的变化,如何从运行时效性上来优化程序设计;通过分组探讨等方式,来共同编写执行程序,来对各小组程序进行分析,让学生参与提问与改进,从具体的程序设计开发中积累经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五是强调案例导入分析与总结归纳,特别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错误和不解进行归纳,来分析成因和问题所在,积极总结改进思路和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引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另外,软件工程类课程实践教学具有特色性,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程在实践应用中还有差异。如对于当前流行的软件开发语言及程序设计,NET与J2EE架构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典型案例导入中,要结合企业需求、教学分析、学生实际来选择,体现软件工程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满足学生从案例分析到职场应用的有效过渡。

五、结语

高职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是增强毕业生软件应用能力的必然选择。面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应该从软件工程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软件应用热情和主动性,着力以典型案例导入与具体程序设计任务驱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真正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软件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中育,吕振洪,叶荣华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10):48-51.

[2]李净,郭洪禹,红春.程序开发类课程群框架下“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实践教学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11):61-65.

[3]陆璐,张新红.《JSP动态网站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3-65,68.

篇2:成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分析的论文

成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分析的论文

一、国内外成本管理实训教学现状

从国外研究应用情况来看。英国采用讲授、辅导、研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授课,以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美国大多采用案例教学增加教学实习课程的比重以此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掌握继续学习,终生学习的技能。加拿大采用实地训练课程开设,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德国注重专业实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目前,无论是在教学计划还是实际教学工作中,成本管理教学都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培养应用型成本管理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理念使成本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被忽视。课程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小,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实践能力差,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多年来,许多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本职工作。如何加强成本管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关注的主题。

(2)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成本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成本管理教学一直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先完成成本管理理论教学,然后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进行模拟实验,这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人为地分成两块,由于在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从未接触过实体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在理论学习中往往感觉成本管理理论很抽象,对成本管理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而学生在最后进行模拟实验时也只是局限于假设企业的固定条件下进行,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从而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得不到有力的保证。

(3)现实的成本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实的成本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管理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而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专业实习,因为接纳单位、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不能落实实习单位,使专业实习不到位。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因一些单位成本管理业务少,会计处理方法简单,实习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搭建实训平台进行情景教学的意义

(1)情景教学的含义。情境教学是一种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可安排学生到某一工业企业参观产品生产技术过程,也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产品生产技术过程、生产组织特点录制的录像片,对成本计算对象的经济内容予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显示与剖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实际,设计成本计算方法的技能。

(2)情景教学的意义。情景教学模拟制造业现场,目的是使学生参与,教与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实际制造业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从而是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情景教学环境下,教学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情景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解决问题。在有效教学与有意义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能真实落到实处。情景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把所学知识放在问题中,创设问题情景,使问题处在学生的学习心理最近发展区。这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升华成本管理实训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搭建实训平台进行成本管理实训创新实践

(一)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展示。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教学模型展示了该公司整个生产流程。作为成本会计教学,着重展示原材料名称及物料流向、车间名称、辅助生产车间名称,学生在模型前如同置身于工厂。

1、部门设置。(1)基本车间及工艺流程:冲压车间—连杆车间—制管车间—成品车间冲压车间—下料—冲—车—转总装车;制管车间—下料—车—酸洗—防锈—转总装车间;连杆车间—下料—车—镀前粗磨—镀前精磨—电镀—镀后精磨—总装车间;总装二车间—领料—组装—电泳—包装—入库;总装一车间—领料—组装—涂装车间;总装三车间—领料—组装—涂装车间;涂装车间—领料—外联—静电喷涂—包装—入库(成品减震器)。(2)辅助车间:机修车间(加工料架、挂具、修补)、动力车间(供水、电、汽)。(3)非生产部门:后勤管理、采购部、物流中心、销售部门、技术研发部门、质保部门(一线品质检验、测量、化检、外协检验、体系认证、售后服务)

2、公司成本核算相关制度。(1)本公司原材料核算采用计划价;(2)自制件采用实际价格;(3)月底按归属单位分摊材料成本差异;(4)辅助车间水、电、汽按各单位使用量进行分配;(5)机修的加工费按各单位加工工时进行分配;(6)成本费用核算设置: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分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下设三个明细核算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7)各车间之间半成品结转用逐步结转法;(8)各车间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是按约当产量法,完工产品入库按实际成本;(9)成本核算岗位分工及工作范围:成本岗位:分材料会计岗(2人),成本核算岗(2人),投入产出审核岗(1人)、产成品岗(1人);(10)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依据是:上年12月未实际成本价

3、所需相关数据资料。(1)冲压领料汇总;(2)工资、福利预提;(3)辅助车间发生资料,如:折旧、水电等4、成本控制。(1)部门降低成本的方法及成效:各部门费用按预算执行,超额在工资中兑现。不同部门降成本方法及成效不一,简要举例如下:①采购部降价年目标是3%,去年实际完成降价3.5%,②研发部门新材料替代,此项工作审核中,数据不定③车间采用投入产出核算法,超定额耗用及超定额废品实行追索,在工资发放中兑现。(2)成本定期进行分析:月度分析,具体资料有投入产出工作报告,财务经营分析

(二)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教学的要求。一是每个小组在教师讲完具体要求后,独立开展实训,小组内成员可自由交流。各组员按要求完成自己任务。二是先完成的成员可帮助未完成的同学整理资料,未完成的同学应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三是各小组在模拟实训完成后,将实训成果交由教师初审,教师给出整改意见,并交小组讨论修改,定稿后再上交。四是以小组为单位将其学习过程和成本计算结果进行公开展示,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其他小组实训结果进行对比并综合点评。五是学期末,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小组综合实训结果,自己整理一份实训结果并上交指导教师,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综合实训内容,消除因成员间岗位差异而出现的技能差异。

(三)根据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进行成本会计岗位设计。综合模拟实训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设计为10人,成本会计6人,其中材料会计岗(2人),成本核算岗(2人),投入产出审核岗(1人)、产成品岗(1人);出纳1人对应现金、银行日记账;会计2人对应明细账、多栏账、总账;财务经理1人负责稽核原材料、工资、其他支出、制造费用、明细账、总账、报表的审核;财务总监1人负责车间成本核算、报表分析及成本报表说明。

(四)成本管理实训模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工艺流程。

(2)对各类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各小组可自行选择费用分配方法。

(3)辅助生产费用对外分配。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辅助生产车间的核算是比较复杂的,因各厂而异。可将辅助生产车间划分为机修车间、运输车间、动力车间。其中机修车间含供电、供水、供气,教师指导学生开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多栏账,其中辅助生产成本多栏账包括原材料、人工费、辅助车间制造费用等二级科目。具体业务指导如下:其一,指导学生(会计)登记辅助生产多栏账。其二,准备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的相关数据资料。其三,按组分别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其中第一、第二组采用交互分配法,第三、第四组采用顺序分配法。

(4)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开设制造费用多栏账,并按车间核算。根据原料汇总表、工资汇总表、折旧汇总表、其他费用汇总表、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表,逐项登记各车间制造费用。因钢管、连杆均为半成品,故三大车间制造费用不要放在一起分配。制造费用的总额按三个基本车间的固定资产原值比例进行分配,减震器成本计算表,成本还原与否学生自定。

(5)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教学预期效果。从上述模型教学案例可看出,综合模拟实习场景教学直观,简明。会计岗位与会计任务分配合理,并按照“岗位→会计任务→会计技能→模拟训练→交流互动→上交报告→提高创新”的实训教学步骤,指导学生扮演好岗位角色、完成工作任务、增强专业技能,效果是明显的。其一,搭建实训平台是成本会计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知识的桥梁,模型教学法优点是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其二,每组学生初步做完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拟实训后,也许收获不大,但经过每组成员中各个会计岗位的人员对所负责的任务进行演说和交流后,学生的技能前后相比截然不同,他们所分享的成果是巨大的。这样做可以使得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先进方法,开拓自身的思维,树立合作创新意识。其三,学生通过模拟实训后,逐步明白了会计与出纳、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是不同的财务角色;明白了成本会计因不同的辅助生产方法,不同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计算的成本结果是不同的;明白了分步法成本计算的步骤,分步法与品种法是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明白了总账、明细账、报表、科目汇总表的钩稽关系。其四,学生通过模拟实训后,与期初相比,对成本会计工作更熟悉,对成本会计理论理解更透彻。

篇3:针对微课教学模式用于软件工程实践的教学的研究分析论文

针对微课教学模式用于软件工程实践的教学的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软件工程实践是弥补软件工程教学实践性不足而设置的综合性实践类课程,涉及多门课程,对相关课程的依赖性很强。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软件工程项目模拟开发中,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项目驱动与微课混合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驱动;微课;软件工程实践

21世纪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各行业都与软件产业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形势下,社会需要大量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虽说软件人才培养数量逐年上升,但是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需求。这是由于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软件工程课程时受限于死板的理论,不知道如何把这些理论变成方法论从而指导软件开发。因此,必须增加软件工程实践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软件工程实践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组合,不仅克服了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还使学生软件工程课程学习实现了知行合一[1]。不仅如此,软件工程实践还通过课程设计对计算机相关课程进行梳理和整合,对专业课程实验环节进行重组和系统规划,提出“项目驱动,做中学”理念,使教学过程更接近职业。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所以网络平台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通道。网络平台上除了日常教学资料外,还可以嵌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学后即用的特点及时指导学生实践。微课教学能够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软件工程课程学习时间不足的缺陷[2]。

1软件工程实践现状

软件工程实践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同于实验课,也不同于专业实习,是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一次综合实践[3]。软件工程实践涉及多门课程,例如高级语言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软件架构设计和软件测试等。这些课程和软件工程实践直接相关,但目前没有把这些课程串联起来,每门课程独立讲授。在软件工程实践指导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对自己所负责的课程独立辅导,使得实践时间和效果都无法保证,不能灵活解决学生在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无法达到软件工程实践学以致用的目的。

2软件工程实践改革思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软件工程实践的指导力度不够,时间也不能保证,最主要的是形式呆板,不能灵活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此,我们在软件工程实践中应用了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微课。微课教学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非常适合软件工程实践教学[4]。微课可以对某个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方法进行讲解,形式简单,内容集中,可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资源共享,可供师生在线观看,非常适合碎片化学习和急救式学习。微课教学以软件工程实践具体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为中心逐步展开,内容集中在教学重、难点上,可介绍一些先进、实用的软件工程工具的使用方法。软件工程实践涉及的课程较多,为避免教学内容混乱,应由一名具有软件开发经验的教师授课。授课方式也与之前有所不同。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解决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复杂知识点学生通过录制的微课在线下自学。这就需要对微课资源进行系统、全面而又不失重点地构建。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可以把微课链接到网络平台,逐步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所需知识,而且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就不明白的知识点向教师请教,把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3软件工程实践微课资源建设

3.1微课内容选取和排序依据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根据项目所需知识点从前向后录制微课。如第一个微课针对开发项目所用工具的选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过很多计算机编程语言,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但不能盲目选择,否则在开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麻烦,因此对开发工具的选择非常重要。按照这个逻辑,依次构建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微课、软件设计微课、数据库设计微课、数据库编程微课和网络编程微课。总之,微课内容和顺序不再以单独的课程标准来确定,而是通过实际项目,按项目驱动逻辑和顺序组织,并且要依据项目背景,结合问题情境完成微课教学设计。把微课中提到的文档资料链接到网络平台,以便学生下载学习。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观看微课,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完全可以通过微课学习,进行项目开发模仿,弥补之前知识储备的不足。

3.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软件工程实践是实际项目的演练,绝对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学,这对指导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没有软件实际开发经验的教师原则上是不能指导学生的。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实践教学,学校应聘请软件企业的高级人才,让他们指导教学,并加强企业理念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这对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有极大帮助。这种“双师型”师资队伍保证了教学与市场紧密结合,为今后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定基础。

3.3软件工程实践案例和实验室等资源同步建设

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让他们今后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所以,随着社会发展,所用案例应该经常更新。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一些项目,学校和企业教师共同筛选。在实验室建设上,可在企业指导下把实验室改造成适合学生科技创新的场所,也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学习,以便今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对校外实训基地,可选择与软件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工作内容。这就对微课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把多个项目纳入其中,并且部分微课的录制要在企业进行。把“微课+项目驱动”混合教学模式引入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作为驱动,微课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辅以项目实践,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独立开发项目能力。微课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主要的是可以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录制企业实际开发场景,讲解企业实际开发模式等。当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篇4: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与实践论文

一、加强基础性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分析,这对于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掌握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因此加强基础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加强学生基础性教学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教师的基础性实验操作示范,其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时的指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有必要加强巡回,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指正,必要时通过扣除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数以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的操作实现规范化、熟练化。基础性的实验课题要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等相关,提升基础性实验的实用性,比如选择单位送检的日常食用品和样品等。

二、尝试设计性实验教学

在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实验的分析,对于一个实验项目,教师反复的对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各个试剂的反应条件和作用等,完全是对书中教材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实验内容,仅对书中的实验内容熟悉,缺少对陌生实验的了解和掌握。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实验学习形成机械化,学习中依赖性较大,难以进行自我发挥和思考。学生在做实验时害怕与预期实验数据不相符,在实验过程中不敢动手尝试,使得学生的思维空间、动手能力等完全被限制。为了转变这样的教学局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设计性实验教学,根据分析实验的题目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和资料,设计实验的过程和分析实验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实验题目要以学生积累的实验知识为基础,结合生活实例拟定题目,比如设计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水果中Vc含量的实验。教师在布置了实验题目后,要指导学生的实验设计方向,让学生提前得出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和点评,提出指导意见,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在学生操作实验时,让实验室处于开放状态,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来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及测试结果。学生要自主选择实验的仪器和试剂,配置试液,从而让学生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得到双重的强化。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的操作,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对实验原理灵活运用,让学生走出传统呆板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查找文献找到答案,并且在自己的实验中进行验证,增加学生实践的乐趣,从而提高分析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现代化学的教学中也逐渐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分析化学实验中有非常多环节的操作要求和规范,仅仅按照教师的实验演示难以让学生有直观的效果,因此在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可以将教师的实验演示制作成幻灯片或是视频,让实验过程更加直观的展现,将实验仪器的关键位置方法拍摄下来,配上文字和实验环节,让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实验过程。学校也可以成立化学实验网络平台,向学生提供课件、视频下载、实验模拟等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声、文字并存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有真实的实验体验,弥补了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四、优化实验的考核模式

严格的实验考核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对学生实验学习的激励和正确引导;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核,可以提升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对原有的实验考核进行优化,将化学实验的成绩与学生日常的实验操作练习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把握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的掌握情况,还能够综合的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实验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实验理论考核、实验操作考核和综合实验考核等。实验理论考核为卷面考试,考核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原理和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考核为基本操作考核,学生抽取实验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现场评分;综合实验考核用于考察学生的综合技能,比如自主学习情况、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等,属于小型的实验设计考核。在学期期末,教师向学生布置实验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来查阅资料,包括实验原理到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得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教师对方案进行审核和评价,然后让学生独自完成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形成实验报告。这种综合性的实验考察能够避免传统考试中的片面性,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分析化学实验的水平,达到提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

五、结束语

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就要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加强基础性实验,尝试进行设计性实验,积极采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优化实验考核,从而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莫运春,许金生,冯泳兰,屈景年,刘梦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大学化学,

[2]邓德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3]王瑜.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

篇5:软件工程的课程实践教学的论文

软件工程的课程实践教学的论文

摘要:分析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课程设计环节教学改进方案,即建设一个供多门课程使用的可复用教学案例库,并采用分段式教学手段推行案例,配合完整监管与考核体系,保证课程设计环节教学质量。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案例库;可复用

课程设计是一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一周或者两周综合实训,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际的课题巩固理论知识,对课程知识体系获得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目前,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第4、5学期陆续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软件需求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UML技术》、《软件测试》等,这些课程均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但大四毕业设计时发现部分学生实践能力达不到专业培养要求,原因主要在于专业类课程实践环节没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经调研发现,这些课程设计周是由各科授课老师布置一个相关课题,明确课题要求,给一周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最后提交一个小的系统与课程设计报告。这种课程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方面。老师未能提供系统、综合的课程知识相关案例,导致学生对题目理解不足,对课题认知模糊,无从下手,降低了学习主动性。(2)教学手段陈旧。基本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师生互动较少,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即使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课后问题可能不了了之。(3)课程设计考核体系不完善。实践环节大多为考察,导致学生不够重视,提交一个报告了事。由于缺乏完整监管机制,学生对整个课题的开发过程认识不清,没有收获。另外,老师凭提交的报告给出成绩,区分度不明显,不够合理公平。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本文提出软件工程类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进方案。首先,建设一个可复用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案例库,案例库中的教学案例运用主流开发技术、管理技术及开发环境。“可复用”是指同一案例根据不同课程分割出不同的知识单元,软件工程类课程之间本来就紧密联系,相互承接,案例库可供多门专业课在实践环节教学中使用。其次,推行案例同时更新教学手段,采用注重学生参与及师生交流的分段式教学模式。最后,制定明确的课程设计监管与考核方案,对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严格把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课程设计环节教学效果。

1案例库建设

案例库中的项目不仅要考虑案例库的可复用性,能够服务多门课程,还需体现软件工程专业能力培养需求,并考虑开发难度与学生接受程度。因此应选择学生熟悉的业务系统,采用主流开发工具来实现轻量级工程化系统。系统功能尽量有代表性,同类系统可以仿照实现,并根据课程知识结构需要进行功能定制。如案例库中的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用C#与SQLServer2008开发。该系统是典型的小型MIS系统,主要实现了学生、教师、管理员3类用户对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及成绩信息不同程度的增、删、改、查。该案例可以服务于《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UML技术》、《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等课程的设计教学。案例库项目开发融合了软件工程很多专业课程知识,在不同课程中使用,学生可以明确各门课程学习目标,从不同视角体验软件开发流程,提高对软件工程整体把握的能力,建立软件工程的思想。

2知识结构划分与整理

案例实现之后,为了服务于不同课程,不同授课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资源,梳理课程大纲、划分教学内容、整理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这一步至关重要也最为核心。想要通过一个完整教学案例,使学生建立起课程知识结构网络,授课教师不仅要基于案例将课程相关基本知识点及联系贯穿其中,还要对知识进行高度提炼,体现课程内容有机联系。这样学生通过案例讲解,不仅对理论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对课程体系也会有更深刻的把握,学习效果取得质的飞跃。下面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实现为例,按不同课程知识侧重点进行概要划分,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授课教师结合案例针对本门课程侧重讲授知识结构。(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讲授如何利用C#语言进行系统开发。利用常用控件来搭建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界面、实现窗口间跳转、消息传递;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实现系统业务逻辑与主要功能;利用ADO组件访问数据库,完成对系统数据的基本操作。(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讲授如何进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设计。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的创建;概念结构设计(E-R图的绘制)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如何考察关系模式、规范化程度、规范化理论、视图机制、安全性及完整性设计;数据库的实施:SQL的应用,建库、建表、录入数据等。(3)《软件工程》,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按照软件工程流程,讲解每一阶段任务及涉及方法,结合案例从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及系统测试几个步骤进行。(4)《UML面向对象设计与分析》,对应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发各阶段从建模的角度讲解UML的9种图,主要包括在需求阶段如何识别参与者与用例,建立用例模型;在分析设计阶段静态结构模型的建立(类图、对象图)及动态行为模型的建立(顺序图、状态图、活动图);系统实现阶段物理模型的建立(组件图、系统部署图),及将UML自动转换为面向对象设计语言的实现。可以看到,不同课程使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案例侧重于不同知识体系。

3案例推行与考核模式建立

授课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推行案例,按照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来进行,课堂讲授仍然是不可或缺的[2]。首先通过分析案例程序引导学生学习,由案例的讲解分析,深入浅出地引出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程重点、难点,深化理论知识学习[3]。其次提出本次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老师详细分解设计题目内容与步骤,给出参照与示范。案例讲解与任务分解交叉进行,课程差异性使得案例教学不必拘泥于固定模式与时间,讲授案例时间大概是6~10学时,老师可以自行调整授课进度与节奏。在案例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了“教师提出课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演示案例―学生实践―学生总结、师生交流”分段方式进行,并且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阶段进行考核。在案例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下,建立完整考核机制,教师监控整个实践过程,激励学生参与到每一个阶段中,学生遇到问题也可以反馈给老师,及时得到帮助,提高学生主动性。成绩考评是根据学生每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从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语言表达及文档书写能力表现作综合评定,不仅保证了评价结果客观性,也引导了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

4结语

针对学院现在软件工程类多门课程在课程设计环节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可复用的案例库,并根据不同课程教学需要对案例进行知识结构划分与整理,在实践中采用分段式教学推行案例,加以完整考评方式,现已收到较好教学效果。基于案例库的实践教学改进方案还可以应用在软件工程综合实训环节,为了达到更高教学要求,培养高质量人才,案例库还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吴金秀.课程设计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网络与信息,2008(10):78.

[2]高应波.《计算机软件技术与应用基础》教学中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07(4):23-25.

[3]彭统乾,张敬普.基于案例任务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改研究[J].科技信息,2010(11):23.

篇6:谈软件工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论文

谈软件工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论文

摘要:软件工程课程是培养高素质软件开发人才的关键课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抽象、过程系统化和实践要求高等因素,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针对这种现状,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精化工程化案例、细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构建软件工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软件工程;工程化案例;评价体系;教学模式

软件工程作为国内外各高校转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本身在系统化、体系化等方面的集成度较高,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同时,软件工程作为实践性较高的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面对瞬息万变的软件工程人才市场的社会需求,传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遇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因此,为保证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软件工程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建立一个科学规范,有效可行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新模式。

一、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现如今,教育部大力提倡“减时提效”[1],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学科课程如何在减少教学课时量的情况下,提高其教学质量,充分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的调研,作为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软件工程课程,笔者认为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现阶段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现今,高校在实施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多通过课堂理论讲述强化学生对重要原理和知识点的掌握,依靠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模式下,学生易产生日益严重的厌学情绪,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提升。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迫切需要打破传统,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亟待提升

仅靠课堂幻灯片讲述软件工程课程的传统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化、工程化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普遍使用,但相当部分教师仍停留在照搬照读的形式,需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知和熟练度。

(三)课程教学中工程化案例环节薄弱

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化、工程化的教学要求需要丰富易懂的工程化案例来辅助教学,加快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今主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材努力增加工程化实际案例在教学中的比重,但力度仍不够。探索将工程案例软件虚拟化亟待解决,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相关的理论和技巧,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四)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对于该课程,多数高校偏重理论教学的考核,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侧重于理论,动手实践普遍较弱。

二、软件工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

经过对国内软件工程行业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参照我国软件工程学会颁布的相关软件工程课程指南[3],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从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精化工程化案例、细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结合阜阳师范学院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提出软件工程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教授为主,辅以教材或课件,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对课程的兴趣很难提高。为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其学习效果,笔者分别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调整和改革。1.理论教学改变以往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模式[4],采用多媒体课件+MOOC的混合模式进行理论教学。不仅在多媒体课件中强化了课程相关理论和知识点产生背景的导入,而且对系统化的抽象内容以较多的动画的形式展示,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容易,学习兴趣普遍提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MOOC制作,并通过微信等平台与学生共享,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复习。2.实践教学传统实践教学依靠实验课,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实验任务,这种模式下,对于完成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化任务,学生普遍反映难度大,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为此,笔者设计并采用了“虚拟软件项目开发组”模式,即笔者将所在学院的校企合作企业的软件项目实训平台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按兴趣爱好进行自由分组(每组4―8人)选题,然后,每位学生可按自己在组内的角色,相互配合完成项目组的各项软件开发活动。

(二)精化工程化案例

工程化案例是软件工程课程诠释相关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的关键[5]。现今常见的教材中多数根据理论内容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部分介绍,这种片段式的案例虽能满足特定章节的教学需求,却不利于学生对软件项目设计全局观的培养。工程化案例在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过程熟悉原则学生作为工程化案例的使用主体,设计的工程化案例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其过程熟悉,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工程相关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实施上。2.阶段全面原则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各阶段产生的相关规格说明书等)应在工程化案例中都得以体现,以便学生更具体地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课程相关原理和方法的应用。3.难易适中原则由于在校学生一般都没有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经验,在设计工程化案例时,其规模不易过大,系统模块一般控制在5―8个,以便学生迅速适应并进入软件项目角色扮演上。笔者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遵照上述原则,分别以学生选课系统和ATM系统作为教学过程使用的结构化开发和面向对象开发的典型工程化案例,由此展开软件生命周期各核心阶段的教学,并对各阶段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及解决方法、工具和步骤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细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传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主要依据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等硬性因素,忽视了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自我评价、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软性因素。由于软件项目的实施是渐进式的,笔者提出一种渐进式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即在软件项目开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个阶段中,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度、出勤率等方面进行考查,而且让学生软件项目实践教学中进行组内的项目实施进度、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等方面进行互评,最后结合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该模式各阶段的评价内涵明确,不但反映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而且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兴趣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表1中比例是指各环节评价内容评价分数((最高100分)在总成绩(百分制)的最大百分比。

三、结语

上述软件工程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经教学实践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分阶段案例跟进、课程考核全面细化的模式,学生普遍反映更易理解和掌握课程中较抽象的理论和技术,对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实施细节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知识结构陈旧化、学生独立思考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些是以后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74-101.

[2]贺祖斌,杨树,何茂勋.地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高教论坛,(8).

[3]云芳,孙丽娟.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4]秦放,何丹丹,曾维佳.案例驱动与项目导向结合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3(9).

[5]董宗然.应用型院校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5(3).

篇7: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0引言

翻转课堂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通过微视频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使学生在上课之前便能够对知识进行预习和掌握,师生一同在课上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颠覆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得到有效改善,目前翻转课堂已经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作用

1.1内涵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反转课堂”,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其将“白天上课,晚上回家完成练习”的模式转变为“晚上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知识,白天完成知识内化与练习”。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产生,能够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获得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1.2作用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模式是由学生自己利用课外时间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到主导、辅助作用,在学习进度、学习时间等方面都由学生自己安排,该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理论功底,还要求其具有高超的动手实践能力,尤其对于计算机类课程来说,原本课程安排就十分有限,还要压缩时间开展实践课,常常由于知识点讲解不到位,而影响学生理解与吸收,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显著提升。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使其在自学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正式教学中,师生一同参与讨论、答疑与实践演练,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与实践能力的锻炼[1]。

(3)有利于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基础、理解能力、接受程度上存在较大不同,在传统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无法顾及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消”。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前根据自己的能力、习惯、掌握程度自行预习,对学习进度、时间、快慢等进行调节,如若知识掌握较快,则可以自行进入到下一节的预习中;如若知识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可以通过重播、快进、慢退等方式反复琢磨某个知识点,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个性化体验中实现了因材施教。

2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

2.1平台优势

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是在全新交互式网络技术ArticulateStudio的支持下形成,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学模块具有可视化、开放化特征,考核方式多样,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跨平台性,能够在移动中断中使用,为学员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且支持离线模式,在无需联网的情况下,将教学资源直接拷贝到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中便可随时随地的使用,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真正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二是教学资源多样,导航目录清楚明了,平台中的课件资源与传统PPT有所区别,包括“软件工程”中相关操作视频演示、音频讲解、Flash动画等诸多资源的合体,使课件变得更加生动丰富,且配有“知识导航目录树”,各个模块结构清楚,能够使学生快速了解和找到知识点;三是跟踪检测,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加以引导。例如,要想对某章节进行学习,需要首先完成基础知识的练习,这时系统便会随时跟踪学院是否对该章节进行学习,如若不符合要求,则该部门资源将在后续训练中反复呈现,在学生学完后系统会提供相应的测试题,学生完成后系统便会显示测试结果,学生可根据测试结果对后续学习进行规划和调整。

2.2平台功能

在翻转课堂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平台支持学员“点菜式”学习,“打怪升级式”训练以及自由的交流和讨论,其中不但具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还具有在线练习、教师答疑、讨论室、兴趣小组、在线测验等多个功能,充分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应用背景下,教学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更强,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得到尊重,为“软件工程”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在软件工程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则需要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其中,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级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软件工程”教学中,具体的应用措施如下所示。

(1)制定视频课件。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效果将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课件的制作也十分关键。与学生学习特点相结合,每个课件视频的时长在15-20分钟左右,突出本节的重点内容,且语言简洁精炼,可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减轻学生压力。对于操作类的短视频,在课件制作中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软件,如Recorder、Camtasia、WindoesMedia等,无需配置专业视频制作工具即可达到较好效果。

(2)课堂教学。首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以此来判定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方向。然后,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老师展示,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和总结。这样做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课下认真预习、课上主动思考,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使“软件工程”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3)教学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标准,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翻转课堂背景下,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将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实践报告撰写等多个方面为指标,与传统考核方式相结合,对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行科学的评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思维。另外,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成绩进行评价,分为自身作业与互评两个部分,可以借鉴MOOC平台中的分值比例,对于未参与互评的学生,作业成绩只能是自身成绩的50%,而参与互评的学生则可获得100%的作业成绩,这样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作业互评的积极性,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3]。

4结论

综上所述,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具有十分可观的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符合,并且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做到随时随地的学习与检验,该模式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使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特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蕊,萨娜.C#程序设计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8(3):49-50.

[2]王素琴,王新,石敏,等.基于CDIO和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8):50-52.

[3]陈娟.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J].软件工程,,19(8):56-60.

篇8:中英高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对比分析论文

中英高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对比分析论文

【摘要】软件工程课程是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本文以湖南工学院和英国桑德兰大学为例,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材、教学资源及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我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提出建议,为国内高校软件工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对比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重要标志[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强化能力培养,优化知识结构[2]。王丹云等从中英高校运行管理体制、授课方式、教学管理、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3]。笔者在英国桑德兰大学访问学习,通过本文对湖南工学院(下称我校)与英国桑德兰大学的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进行对比研究,为高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提供借鉴与建议。

一、中英软件工程教学比较

(一)教学大纲的比较

我校软件工程的大纲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应遵循的标准、规范和准则等,并能有效地进行软件策划和软件开发活动,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学分为5.5学分,共88学时(理论56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一般安排在本科教学的第三年进行。桑德兰大学的软件工程1的大纲要求:学生理解如何为用户设计易于使用的软件及如何以职业和道德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过程;针对适当的问题能应用软件工程技术找到有效和可用的软件解决方案;对软件组件使用适当的测试技术。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系各专业的必修课,学分为20学分,学时为200学时(理论24学时+课后辅导24学时+自我学习152学时),一般安排在本科教学的第一年进行。对比发现:我校的教学大纲强调基础原理和概念的学习,而桑德兰大学则强调能力、自我学习、职业与道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设计的比较

我校软件工程教学内容是: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维护;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与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等。桑德兰大学软件工程教学内容是:软件和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信息收集和软件规范;软件和接口设计;结构化和面向对象开发中的测试技术;及用户交互设计和可用性的重要性。对比发现:两校教学内容基本相同。我校软件工程课程课堂教学中技能训练所占篇幅不多,多是知识传授。而桑德兰大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大部分章节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

(三)课堂教学组织的比较

对于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英教学最大的差异,在于课堂教学的组织。桑德兰大学软件工程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为12周,每周一次2学时的理论教学,每周一次课后2学时的课后辅导。课后辅导包含习题课,讨论课和实验课。152学时的个人学习,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在线学习、修订、准备工作和总结性评价。理论授课主要讲授软件与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需求、设计与实现等知识和方法,保证学生对课程重点及框架的把握。大部分软件工程学科知识由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阅读文献自学获得。查阅文献和汇报学习结果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小组讨论则在理论讲授后的课后辅导环节。小组讨论前,教师针对软件工程课程所需的内容,布置阅读文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并撰写专题报告,讨论课上,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学生与教师深入讨论,并形成各自的理解和结论。我校软件工程理论课时较多,为44-56学时,实验课时较少,为12-16学时。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重点难点都讲解到位,没有太多的空间留给学生探索,学生参与度不高。另外,我校学生功课较多,作业也多,没有时间探索。教师布置讨论专题,有些学生很少阅读文献。讨论课,学生发言不积极、缺乏自己的见解,有时流于形式。从以上看出,桑德兰大学单纯的理论教学学时比我校要少。理论课讲解内容为基本原理和应用,应用多为科研与实际项目相关,同时还邀请企业老师来讲解实际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同企业人员交流的能力;而且通过讨论课培养学生汇报自学结果的能力。卢艳青等提出让学生主导工程实施,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4]。因此,在软件工程的教学中,增加实验课比例,以实际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主导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四)教材的比较

国内软件工程课程教材很多。由布西选取了中美5本经典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分类总结了软件工程课程的若干教学实施方法[5]。我校选用过张海藩等编著的《软件工程》(人民邮电出版社),也用过郑人杰等编著《软件工程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两本书内容相近:系统讲解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同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在讲述结构化方法的同时,又注重面向对象方法。桑德兰大学没有要求学生购买教材,但指定了核心参考教材和附加的参考教材。核心参考教材为IanSommerville编著的《SoftwareEngineering,NinthEdition》,该书介绍了软件工程过程、敏捷开发、面向对象设计和设计模式;可依赖性和信息安全性问题;高级软件工程;及软件管理。该书着重阐述了在开发大型系统中一些广泛采用的技术,有大量例子和图解;并采用软件工程新知识、新方法,以一个新的病人记录系统案例研究贯穿始终,系统地讲解软件工程的各个方面。附加参考教材为RogerS.Pressman《SoftwareEngineering―APractitioner’sApproach,EighthEdition》,该书介绍了软件过程、软件建模、软件质量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高级课题。系统阐述了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新的概念、原则、技术、方法和工具;注重一些新的和重要的软件工程过程及实践。综观上述4部教材可见,国内教材主要以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为主线,结合信息管理系统为例进行分析。实例的选择是从教学角度出发,与实际结合较弱。国外教材案例的选取从实际应用出发,更加强调软件工程的“实践性”、“生产性”。

(五)教学资源的比较

桑德兰大学课前教师发布课件、讲义、阅读文献;另外,教材有丰富的网上资源系统,既有向学生提供学习指南、测验和题解,也有向教师提供的教学指南、PPT等教学补充资料,还有向专业人员提供的软件工程文档、产业说明等资料。同时,教材排版格式灵活,对要点浏览和关键概念增加方框、还有带图标的注释和说明等。国内教材都没有独立的网上支持系统,只有出版社提供给教师的课件,排版刻板,趣味性不强。

(六)教学评价的比较

桑德兰大学软件工程的课程成绩评定是由学生完成的模块来评定的。当完成了能证明他们开发技能的模块时,学生就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这个档案包含多个评估点,每个评估点要求学生至少演示学习的一个关键主题。电子档案由五个实际任务组成,涵盖了软件工程中的关键主题,如分析、规格说明、设计、编码和测试活动。它评估所有的学习结果,并且每个任务分值为最终模块的20%。另外,课堂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学生进入教室时,必须刷卡。而我校软件工程的评估是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考勤、作业和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占比少,弱化了过程的考核。我校教学班人数较多(一般为70-110人),教师考勤花时间多,不便于课堂纪律管理。此外,桑德兰大学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考察每个学生分析问题,检索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而我校学生主动查资料、阅读资料的较少,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课程的实质,无法灵活运用。

二、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教育中为培养学生软件开发与管理能力而开设的重要课程。本文从两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材、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便于发现我校软件工程教学的不足,借鉴国外大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学习,将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软件工程新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经过教与学的共同努力,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软件开发与管理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EB/OL].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EB/OL]

[3]王丹云,蒲清平.中英高等教育比较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0):54-55

[4]卢艳青,李继怀,王力军.工程实践能力指向与创新能力形成机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1):144-146.

[5]由布西.中美《软件工程》教材编写及教学实施方法比较研究[J].计算机教育,(20):60-63.

篇9: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分析的论文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分析的论文

【摘要】针对传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对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开发的几类常用教学资源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在传统教学资源类别的基础上补充了新的类别,并对每一种教学资源选取了课程中的典型示例予以说明,对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改革

0引言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门课程主要用于指导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其内容涉及技术、方法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对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及专业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开发,所开发的教学资源不仅包含传统类别的教学资源,还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增加了新的类别,并进行了总结和示例说明。

1现存问题分析

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与方法,软件测试与维护技术,软件项目管理等。其课程内容繁杂,理论与技术方法众多,课程中涉及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复杂,难于理解。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多按照教材的编排来组织教学内容,而教材大多偏重于概念及原理的理论性阐述,可操作性及实用性略显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热情。

2应对措施

针对教材中知识讲解偏理论化,实例、案例资源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着重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3教学资源开发具体内容

根据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教学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八类[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其中,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资源、常见问题解答,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进行了开发,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在完善上述资源的基础上,主要对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到的几类资源如媒体素材、案例、文献资料等进行了开发,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补充了诸如应用实例、源程序实例、行业新兴技术等教学资源。总结起来,主要对以下八类教学资源进行了开发和扩充:

3.1媒体素材

媒体素材是一类重要的教学素材,其中音视频素材尚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开发,现阶段的教学中主要对以下三类媒体素材进行了开发:

(1)文本类素材

对于文本类素材的开发,这里主要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所讲授内容,补充相关的文本类参考材料,供同学们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在编码风格部分,关于标识符的命名方法,提供了对“匈牙利命名法”进行介绍的材料;对于如何进行适当的注释,给出了对序言性注释的一般格式进行说明的文本材料,这些文本类素材使得相应知识点得到了延伸,满足了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同学的需要。

(2)图形图像类素材

图形图像类素材是本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一个重点,这类资源的作用显而易见,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原型系统”这一概念时,通过展示建筑物原型模型的图片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原型”;在讲解“软件的特点”这一知识点时,对于“软件不存在磨损和老化”的这一特点,通过展示零件磨损的图片,与软件无磨损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对软件的这一特点有更直观的感受……课程中可开发的这类图形图像资源还有很多,通过对这一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理论化、抽象化的教学方式,使知识的传授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

(3)动画类素材

对于涉及动态变换及变换过程的知识点,在课程中开发了相应的动画资源来进行动态演示,使得转换过程更加的清晰明了。例如:变换型数据流图和事务型数据流图映射为程序结构图的变换过程、集成测试中采用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进行自顶向下结合的测试过程,都可开发相应的动画素材来实现动态演示。

3.2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还开发了大量的案例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例如:对于“软件危机”这一知识点,使用软件开发史上“软件危机”的典型案例―――IBM公司在开发IBM360系列机操作系统时所陷入的历史上著名的“软件开发泥潭”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再比如,在软件测试一章,用微软公司曾经经历过的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说明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例举一些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大大丰富案例的数量,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3应用实例

针对课程特点,对于涉及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方面的`教学内容,补充了应用实例类教学资源来进行实例化教学[3]。例如:在结构化方法中介绍数据流图的画法时,例举了仓库定货系统的实例;在面向对象方法中讲解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过程时,例举了图书管理系统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过程的实例。

3.4源程序实例

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有大量的知识点是对设计、编码及测试中的一些普遍原理的说明,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点大多概括性的介绍,没有与具体的程序设计实例相结合,使得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较抽象,很难与编程实际相结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课程中补充了程序实例类教学资源来配合对相关原理的说明,避免了抽象化的说教,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同时又使得该课程的教学与同学们的编程实践更加贴近,缩短了理论原理与编程应用的距离。例如:对于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几种方法,通过相关的实例程序来进行具体化的说明;再比如,对于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如类、对象、实例、消息、继承、多态等,也开发了相应的C++源程序实例,以说明相关概念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是如何实现的。

3.5行业新兴技术

在课程教学中,还补充了对行业新兴技术进行介绍的课程资源,这一类资源由于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因此在这里单独作为一类资源列出。其中一个典型的示例,便是在实现与编码一节所引入的对目前两大主流开发平台:.NET平台和J2EE平台进行比较的介绍性资料。

3.6实践题目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教学,也安排有上机实践环节。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4],我们精心设置了一系列功能目标明确、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难度适宜的实践题目,组成题目库,供学生们组成开发小组自主选择题目来进行实践。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7软件工程文档规范及范例文档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实践内容,在课程中还提供了各种软件工程文档规范及相应的范例文档,供同学们进行学习参考。

3.8文献及网络资料

对于该类资源的开发,在《规范》中提到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增加了网络资料,并在每章教学结束时推荐给同学们,以供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参考,例如,在测试一章,向同学们推荐了以下文献及网络资料:1.参考文献:《软件测试》,

篇10:甲醇生产工艺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甲醇生产工艺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对中职学校《甲醇生产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这种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化解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中职学校《甲醇生产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甲醇生产工艺;课程;教学

近年来,随着甲醇需求量的强劲增长,世界甲醇的生产能力迅速发展。现在甲醇化工已成为现代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医药、涂料和国防等工业,还可以参与生成甲醇汽油,甲醇有未来主要燃料的后补燃料之称,需用量十分巨大。在中职学校中,《甲醇生产工艺》作为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学好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它学生不仅对甲醇生产的工艺进行了全面学习,而且对掌握其它工艺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学习情境分析

(1)课程性质定位。本课程属于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授课模式为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直接实现了学校专业教育与化工厂实际工作岗位的较好对接。学习此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传质分离技术》、《传热应用技术》、《化工制图》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专业基础课程,为本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学习内容分析。课程选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甲醇生产工艺》,该教材按甲醇合成的传统生产工序安排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各工序以任务形式体现,介绍了甲醇生产原料气的制备、一氧化碳变换、硫化物脱除、二氧化碳脱除、甲醇合成、粗甲醇的精馏六大任务内容。教学中为了使各种任务能够自成模块,方便一体化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增减,基本上每个任务都由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主要设备、仿真操作五个子任务构成。本课程共98学时,期中应知教学48学时,应会教学50学时。

(3)学生现状分析。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煤化工方向)二年级学生,学生文化课程基础相对较差,缺乏较浓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面对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缺乏自信心,对手机游戏、电子小说等比较感兴趣。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我们感觉到了教学模式改革的紧迫感,感觉到了职业学校教师肩负的责任与重担。

(4)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制订本课程各任务及子任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

2改革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创新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情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进行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如:视频、多媒体课件、现场教学、电脑、手机等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参加的积极性、自觉性,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将课堂应知教学和生产实践相连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最终完成子任务所涉及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改革实施过程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3个部分。

(1)课前任务驱动。教师通过微信或纸质材料给学生下发任务书,学生通过视频、微课、手机、电脑、教材及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完成任务书中的子任务,查找与当前所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单,并对自学情况做自我评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标记出认为较难理解的内容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课前,教师了解分析学生的自学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

(2)引入新课教学。每个任务开始之前,首先,播放煤制甲醇生产概述的视频或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由原料煤到产品精甲醇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了解本任务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每个任务开始讲授之前简单复习叙述甲醇生产的六个任务(工段)的作用,使学生在复习之前所学内容的同时,也明确本任务在甲醇合成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与前后工段的衔接关系。其次:子任务的完成由以下几步构成任务一:各工段的反应原理。任务二:各工段的工艺条件。任务三:各工段的工艺流程。任务四:各工段的主要设备。任务五:各工段的仿真操作。最后,通过对与该任务相关的化工厂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工况的了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进而强化、加深学生对本次任务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讨论总结效果

①分析案例。在以任务为载体的应知知识学习和仿真操作之后,通过对与该任务相关的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异常工况的学习,各小组对化工厂的异常工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处理的方法,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②归纳总结。教师将本任务经常出现的故障列出,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出故障原因和并提出处理措施,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各组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并将汇总结果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

4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以《甲醇生产工艺》课程考试与本专业化工总控(中级工)职业资格(国家标准)鉴定结合的职业能力评价、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在学校行为规范、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反馈意见结合的基本素质评价的“三评合一”学生评价模式为指导,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5结语

《甲醇生产工艺》课程教学利用了视频、化工仿真、工厂实例图片、电脑、手机、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较好地化解了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及岗位操作规程讲解中学生遇到的的难点与困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作用,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学生较好的完成了每个任务下的子任务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刘国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8).

[2]戴翠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浅析[J].职业时空,(6).

[3]张丽平.甲醇生产技术新进展[J].天然气化工,,39(1).

篇11: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人们出门不需要携带现金、银行卡,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交易。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金融发展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改变教学方式。本文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为例,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应用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教学模式;网络实时动态;电子支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网上购物需求,四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推出了微信支付、支付宝、京东白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P2P等投资理财网站,互联网金融成为时下发展最迅速的产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高职院校传统的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金融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互联网金融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结合体,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支付、投融资、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模式。它包括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市场服务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以及金融组织体系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效率高、成本低、覆盖面积广、发展快、风险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现有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金融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金融教学进行改革。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二、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服务也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互联网金融。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国内外很多大型的银行都推出了网上银行的动态演示图,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项目。国内的四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个人网上银行、水电费缴费、投资和理财、汇款服务、账户管理等项目的服务动态演示图,给用户网上操作提供参考。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这些服务动态图展示在学生面临,让学生深入其境。演示结束以后,老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训练,老师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随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具体应用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这门课程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金融发展起来建立的一门新的课程,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金融发展方向。这门课程涉及了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讯技术、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以及管理学。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下互联网金融环境以及发展趋势,让学生毕业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因此,本文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为例,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应用在网络金融教学中。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基本知识、相关技术,以及网络支付工具和特点,支付流程,以及电子支付结算未来的发展发现,熟悉现有的网络银行发展现状、主要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掌握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难点

网上支付工具、网络银行、网络金融。

(三)教学步骤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计划,然后按照教学计划,老师通过PPT或者文档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内容和知识。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二章内容为例,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历史和电子支付系统以及电子支付工具。其中电子支付工具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掌握支付宝、微信、网上银行等几个常用的支付工具。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时动态演练。最后由学生到计算机进行仿真演练。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总结评价。(四)教学实施老师随便登录到淘宝网站,随便在淘宝中选择一件商品,为学生讲解购物的过程,确定购买的物品以后,放到购物车以后,进行结算,这个时候页面会跳到支付界面中,在支付界面中,在结算环节就会出现好几个支付形式:好支付宝支付,还有网银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蚂蚁花呗等几个方式,老师对这四种不同的支付方式简单地介绍。让学生了解整个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更好实操。

(五)学生进行实操

老师讲解电子支付的几个常用工具和特点,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老师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了解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便于课后总结。

(六)教学总结

实践结束以后,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难题:比如网页打不开,登录不了购物网站,以及学生不了解第三方在支付的原理,造成支付不成功的情况,尤其是网上银行支付的方式比较复杂,需要登记注册,过程比较烦琐。针对这些问题,老师进行总结,找出实际原因,进一步给学生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课后进一步的了解。

四、结束语

通过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融入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金融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契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毛金芬.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的应用——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4):45-47.

[2]李秀坤,娄久,张岩等.“自适应”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32(5):24-27.

[3]姜锋,张洋,李严,等.引入自适应动态控制的无线频谱网络资源调度[J].计算机仿真,2016,33(7):277-280.

篇12: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重要性.随之各大高校为了迎合社会需求相继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而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是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本文着重研究探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软件工程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具体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学;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改革

1前言

我国的各大高校开设计算机这一学科,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的专项人才.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而计算机专业必学的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因为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很强.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教学却没有与时俱进,这难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应该与时俱进改革计算机课程.接下来先阐述软件工程的含义及特点.

2软件工程的含义及特点

2.1软件工程含义

SE是软件工程的简称,软件工程这门学科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用工程化的办法来搭建或者运营维护高质量的软件的.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比如:数据库、设计语言模式等;而且在当下该种软件运用在很多地方,即我们日常用的电子邮件、经常玩的游戏等都用到了该种软件,另外在工作中常常也会用到该软件.对于此软件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间接的提高工作的质量.所以在大学计算机专业中设置软件工程这一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2.2软件工程特点

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自身具备很多的特点,而比较突出的有三个:①比较抽象,之所以说具有抽象性,是因为软件工程这门学科所讲授的原理技术等都必须置于具体的工程项目上,并没有披露单个项目的一些信息资源,所以说是抽象的.另外在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没有达到学习软件工程理论的高度,或者说两者间存在很大的间隙.而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要想学好软件工程这门课程,那么必须投入实践投入到工作项目中,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理解软件工程的原理,只有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更加印象深刻.②总结前期工程项目.软件工程非常擅于总结,而总结的内容是前期大型软件开发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对于成功的例子,罗列出好的地方并证明实践的过程;而对于失败的例子,则找出错误点,警醒后来的研究者.另外,软件工程常常指导大型的且相对比较复杂的`软件,这样容易发挥其价值展现其功能,而对于小型的项目进行指导不易发挥其意义.③能够展现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众所周知软件的生命周期包含很多阶段,比如:对于问题的定义、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需求进行分析、设计、维护等.但是每个阶段的成果并不会立竿见影的影响工程项目也不会在本阶段体现,所以要想把软件工程的技术方法原理等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那么必须要进行深度学习,透彻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并将每个阶段联系起来.以上就是软件工程的含义及特点.

篇13: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论文

3.1着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软件工程这门学科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而且知识体系也比较错综复杂,再加上计算机这门学科更新的速度飞速,所以说要想在短暂的课堂上对其进行全面讲述,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而要想改善这一情况,那么学生就应该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应该意识到自身是认知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进而拓展知识层面;此时的老师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并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在营造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其一,建设教学网站.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比较发达,所以高校计算机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构建高效的学习环境,可以把网络技术给充分的利用起来,比如:可以建设教学网站,并在此网站上利用超链接的形式来学习跟此学科有关的知识.再者,利用网络技术开设网站具有两个显著的优势,即知识更新速度快以及能够包含大容量的信息,基于这两个优势,能够辅助学生更好的对软件工程这门学科进行自主的学习.除此之外,建立网站也能够给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跟教师进行探索,学生间也可以彼此切磋,进而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其二,加强校企合作.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仅仅依靠课上认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动手实践.所以各大高校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应该时刻洞悉该行业的动态并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地方.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最可取的办法是:各大高线应寻找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并通过合作的公司来获取该行业发生的风吹草动,进而有方向的变革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也可以邀请合作企业有名的软件工程师来校给学习做演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软件工程这一行业的目前状况以及发展前景等,并现场指导学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合作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创新改革考核体系

由上面我们可以得知:软件工程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学校、任课教师在设置考核体系时,要认识到本门学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比如: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偏重实践,所以在考核时要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不是重点关注对这门学科的理论考察.另外,教师也应意识到制定考核制度不单单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此门课程的了解掌握程度,更是为了督促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以及提高学习的热情.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创新改革考核体系,鄙弃传统的通过一张试卷定成绩以及评价一切的标准,而是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毕竟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纸上谈兵之人.而现阶段能够良好使用的方案是: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案例分析+笔试+实践,这五个模块所占的比例,每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情况而定,之所以要提倡这种考核方式,是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的情况,进而转向实践与应用;再者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各大高校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变革考核体系.

3.3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实践环节

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很强,所以不能跟其它的课程一概而论,而是应独辟蹊径结合具体的项目或者实际应用展开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进步.而在我国大多高校在软件工程的课堂上,一般会把课程设计安排在授课结束后,这样不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所以要想改变这一情形,应重新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比如可以在不影响授课进度的同时搜集一些资料或者提早指导学生设计课程题目,进而达到既听课又实践的目的,这样一来也能及时的消化课上的内容并把其运用到实际的应用中.以上的这一实践环节是小打小闹,等到课程结束后就需要大动干戈了,也就是集中的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在这一阶段也要完成对上一阶段的总结并记录在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实施时最好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应保持在6个人左右,并给每个人安排在这个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主要责任.等做完以上工作后,指导教师应该虚拟一些项目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并给其提出具体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要求,通过这一虚拟的实践项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所以不要过多的干涉学生应让其独立的完成,等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适当的点拨指点迷津.由此可知:采用双管齐下的教学方式,即一边授课一边指导学生设计课程题目,能够很好的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够使课程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创新并尝试多种教学手段

高校计算机中的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且相关技术理论也很多,再加上实践性很强,对于刚接触此课程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如果此时学生的意志不坚定,就极有可能会被枯燥乏味的学习所击退,进而放弃对其的学习.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现状的出现,教师就应该创新并尝试多种教学手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其一,在板书授课的过程中合理运用CAI.随着科技的发展,CAI技术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并运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再加上CAI具有诸多优势,比如:运行速度很快、可容纳的信息、内容多,把其运用到软件工程的课程中,能够很好解决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课时少但内容颇多的难题.另外,把CAI技术运用到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其兴趣,虽然这种新兴的教学设计手段可以通过视、听觉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但是也不能完全放弃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时刻的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反应良好则接着深入;反应不好则询问学生哪里不懂,等学生掌握后再进行下一步,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兼顾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由此可知:上述提到的这两种教学手段各有各的优势,所以在软件工程课程的课堂上应该根据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合理的选择授课手段,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目的.其二,可以尝试场景模拟的教学手段.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软件工程这一课程,要想实现其价值那么就应把其放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如果仅让学生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技术而不付诸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缘木求鱼.但是只在课堂上通过口述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实际的项目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接触过项目实践,也就不能感同身受,反而会觉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夸大其实.所以为了避免以上这一情况的出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的给学生虚拟场景,虽然不能一比一的完全还原实际项目,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模拟实际项目的简单场景,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一项目,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把课堂上讲授的理论技术运用其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理论技术,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所以为了培养真正的有用人才,就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其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4结束语

由上述内容可知:要想改革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软件工程课程,那么就应该在透彻了解其基础上进行,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胜不殆.而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超强,所以在改革软件工程课程时就应该围绕这一特点开展,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进步.而在以上篇幅中,本人主要研究了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软件工程课程的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蒋辉.软件工程与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J].中国科学教育,(10).

〔2〕孙涌.现代软件工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3〕陆惠恩.软件工程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4〕尹峰.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12).

篇14: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在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方向、专业教学、教育实习、教学环境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培养高质量的能够快熟适应教学岗位的学前教育专门人才,通过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切实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其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原因,提出实用的改进措施和对策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能够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合理化建议,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未来十年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养,以学前教育为突破口达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目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多途径加强幼师队伍的建设。学前教育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并提出要切实办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应该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并能做到终身学习。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幼师队伍的重任,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能培养出适合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幼儿教师是对高校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当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偏重理论

当前传统的高校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设置了各种的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等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为主,除了毕业前的四周教育实习很少有参与和接触到学前教育教学一线的机会,学生在理论方面往往是纸上谈兵,说起来都能头头是道,真正到了教学一线,面临众多复杂的情况和真实的教学环境,往往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学生显现出高分低能入职后面临适应学前教师角色困难的尴尬境地,主要原因是在校学习时重理论轻实践。

1.2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中教育元素挖掘不充分

高校学前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感受和知识的技能迁移,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和文艺、舞蹈等艺术功底,忽视了艺术技巧和技能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出现了众多现实的教育情景就是,学生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却不能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学前儿童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情景的美术作品和课程;还有多数学生具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却不能很好地组织好像样的幼儿舞蹈课堂和儿童演出作品。

1.3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实习趋于形式化

高校教育实习和见习往往安排在学生快要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时间相对都很短,或者学校跟实习学校合作很少,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个别实习领队老师缺乏组织经验,有的实习学校怕实习教师影响学校教学成绩,很少给实习生实践教学的机会。在临近毕业时安排教育实习,学生往往还要面临完成毕业论文和就业求职应聘等多重压力,既要实习还要查找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应对毕业论文答辩,还要四处求职参加各种应聘会,让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对教育实习也难免有应付的成分,从而影响了教育实习质量。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2.1切实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学生实践教学环境

建设和完善高校内的学前教育实训教室和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和相关的教学配套设施。首先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组成元素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学实际需求,制定相关的技能培养目标,在开设艺术理课程教室的基础上增加与幼儿看护技能实训室、教育活动模拟实训室等形成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践有机结合,功能优势互补的完备教学环境,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2.2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学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坚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教学技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合理整合教育理论专业课程,充实学生的幼教科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内涵的实用性教育人才。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准,改变单一化的教学课程,拓展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及实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结合课堂和课外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诉求,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发展。

2.3改进教育实习缩短教师角色适应时间

教师角色适差缺乏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孩子活动的能力应往往是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更快的`角色适应为毕业学生尽快就业和融入教学提供了优势。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实习安排上下功夫,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深入教学一线和参与到实际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和让幼儿园长及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高校要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或者教育实习基地,让学生作为助手在经常参与到幼儿教学一线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幼儿园组织大型活动(如元旦活动、六一儿童节活动、竞赛、表演等)组织学生观摩或作者为助手协助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越多获得实践经验越多,对缩短角色时应有很大帮助。

3高校学前教育完善培养模式教学建议

3.1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幼儿园实际需求培养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教学往往根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然后就一直沿用下去,很难做重大改革和变化。对一线幼儿园的教学动态和学前教育用人方向很少去做调查,高校学前教育教学和幼儿园教学改革和培养机制明显滞后,学生毕业后还要经过岗前培训和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要多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及时了解和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掌握好国内外学前教育的风向标,积极参与幼儿教学改革,根据幼儿园的需求来及时调整、更新和改革高校的教学内容。

3.2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方向不仅仅是幼儿园。更多的幼儿特长培训机构、亲子乐园、母婴生活馆、学前教育商业培训、大众媒体幼儿专栏、幼儿出版机构等都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专门为幼儿园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变被动培养为根据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改进培养方案,为学前教育培养方式开拓了新的方向。就要求在专业课设置和选修课内容增加相应技能的内容,或者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开设相关课程。

3.3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学生需求来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同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和培养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获得更多更好的理论学习机会。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毕业后就直接就业;有的希望从事对科学、语言、健康等对艺术要求低的教学工作;有的愿意到幼儿园从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专门教学工作。就要求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进行分班制教学根据学生毕业的需要分班管理,或者设立选修课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毕业后的需求进行选修,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满足了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4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见习和实习,而是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的对学生专业态度的养成、专业情感的培育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塑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不逃避和不回避的客观面对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学前教育一线对不同能力教育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环境,以及不断提升我们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做到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的高校学前教育培养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特色,强调个性,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创新型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艳.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初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04):73~76.

[2]刘海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110~112.

[3]丁敏.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05~108.

[4]曾彬.重新审视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25~130.

[5]张鹏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133~136.

篇15: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是当前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业难、工作难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突出重围,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自身的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就需要我们的各大高校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据数据调查显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高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各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还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量,同时还存在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对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变革,积极的推动基于就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本文主要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具体论述。

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到具体的环境中去体验,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提高[1]。但是,就目前来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社会实践机会少。一般院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太高的要求,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在学生即将毕业的这一年来进行。而学生由于即将面临毕业,需要对许多问题进行处理,所以也就相应的减少了社会实践的时间,或者是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了毕业社会实践成为了一种形式,丧失了原有的价值。(二)社会实践与就业导向的关联性较小。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与自己的专业对口的企业来进行实践,导致学生只能去一些专业不对口的`企业去完成实践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很难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出来,所以也就很难体现出社会实践与就业导向的关联性。即便是一些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实践单位,这些企业也只是将学生当作了免费的劳动力,认为培养学生耗时耗力,所以把一些无足轻重的任务教给学生去完成。学生没有实际上手操作的机会,只能够在一旁进行观摩学习。不经过亲身体验也就丧失了社会实践的意义,学生的专业技能依然没有办法得到提升,严重影响了学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三)社会实践缺乏现代性。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成为了最有价值的资源,如何搜集到高质量的信息成为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2]。如今,会计领域已经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过渡,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有所提高。然而我们各大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还是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手工记账能力,而忽视了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对会计信息化实践给予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且缺乏专业化的会计信息化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造成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学生毕业以后,到具体的工作单位中去对于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显得无能为力,还要重新花费时间去自己学习,费时又费力。

二、基于就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措施

(一)更新会计信息化教学观念。学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理念,对以往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更新,提升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3]。只有教育理念更新了,相应的才会产生行为的变化。一是要将信息化实践教学方法融入到会计教学中来。除了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要增添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技术、会计软件操作技术的等课程。二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要时刻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意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学任务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任务的主导者。在学生进行会计信息化实践时,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把具体的动手操作步骤留给学生去自主完成,切实的提升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能力。(二)创新会计教学考评体系。由于我国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所以对学生的考评主要以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评为主。这种考评方法即片面又缺乏科学合理性。用这种方法考评也是导致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对当前的以成绩考评为主的考评方式进行革新,将学生在会计实际操作中的信息化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实践课程的实际表现融入到当前的考评方式中来,促进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的构建。(三)积极构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除了平时的课后会计信息化专业实践之外,学校还要积极的推动校企合作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感知和学习,将实践的价值实现最大化[4]。由于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估计到自身的经济利益,所以面对这一情况,学校要积极的充当好中间协调人的角色,构建双方互动交流平台,将学生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同时实现最大化。(四)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有专业化的信息实践技能,而且要求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到更扎实、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所以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结语

通过对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探讨,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学校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化信息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杜俊娟.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10:36-37.

[2]贾榕泉.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18:109-111.

[3]汪升华.关于构建高职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10:380.

[4]王志亮.校企互动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2016,23:105-107.

篇16:微课教学模式用于软件工程实践的教学的论文

微课教学模式用于软件工程实践的教学的论文

摘要:软件工程实践是弥补软件工程教学实践性不足而设置的综合性实践类课程,涉及多门课程,对相关课程的依赖性很强。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软件工程项目模拟开发中,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项目驱动与微课混合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驱动;微课;软件工程实践

21世纪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各行业都与软件产业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形势下,社会需要大量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虽说软件人才培养数量逐年上升,但是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需求。这是由于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软件工程课程时受限于死板的理论,不知道如何把这些理论变成方法论从而指导软件开发。因此,必须增加软件工程实践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软件工程实践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组合,不仅克服了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还使学生软件工程课程学习实现了知行合一[1]。不仅如此,软件工程实践还通过课程设计对计算机相关课程进行梳理和整合,对专业课程实验环节进行重组和系统规划,提出“项目驱动,做中学”理念,使教学过程更接近职业。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所以网络平台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通道。网络平台上除了日常教学资料外,还可以嵌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学后即用的特点及时指导学生实践。微课教学能够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软件工程课程学习时间不足的缺陷[2]。

1软件工程实践现状

软件工程实践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同于实验课,也不同于专业实习,是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一次综合实践[3]。软件工程实践涉及多门课程,例如高级语言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软件架构设计和软件测试等。这些课程和软件工程实践直接相关,但目前没有把这些课程串联起来,每门课程独立讲授。在软件工程实践指导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对自己所负责的课程独立辅导,使得实践时间和效果都无法保证,不能灵活解决学生在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无法达到软件工程实践学以致用的目的。

2软件工程实践改革思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软件工程实践的'指导力度不够,时间也不能保证,最主要的是形式呆板,不能灵活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此,我们在软件工程实践中应用了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微课。微课教学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非常适合软件工程实践教学[4]。微课可以对某个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方法进行讲解,形式简单,内容集中,可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资源共享,可供师生在线观看,非常适合碎片化学习和急救式学习。微课教学以软件工程实践具体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为中心逐步展开,内容集中在教学重、难点上,可介绍一些先进、实用的软件工程工具的使用方法。软件工程实践涉及的课程较多,为避免教学内容混乱,应由一名具有软件开发经验的教师授课。授课方式也与之前有所不同。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解决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复杂知识点学生通过录制的微课在线下自学。这就需要对微课资源进行系统、全面而又不失重点地构建。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可以把微课链接到网络平台,逐步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所需知识,而且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就不明白的知识点向教师请教,把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3软件工程实践微课资源建设

3.1微课内容选取和排序依据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根据项目所需知识点从前向后录制微课。如第一个微课针对开发项目所用工具的选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过很多计算机编程语言,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但不能盲目选择,否则在开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麻烦,因此对开发工具的选择非常重要。按照这个逻辑,依次构建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微课、软件设计微课、数据库设计微课、数据库编程微课和网络编程微课。总之,微课内容和顺序不再以单独的课程标准来确定,而是通过实际项目,按项目驱动逻辑和顺序组织,并且要依据项目背景,结合问题情境完成微课教学设计。把微课中提到的文档资料链接到网络平台,以便学生下载学习。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观看微课,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完全可以通过微课学习,进行项目开发模仿,弥补之前知识储备的不足。

3.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软件工程实践是实际项目的演练,绝对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学,这对指导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没有软件实际开发经验的教师原则上是不能指导学生的。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实践教学,学校应聘请软件企业的高级人才,让他们指导教学,并加强企业理念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这对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有极大帮助。这种“双师型”师资队伍保证了教学与市场紧密结合,为今后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定基础。

3.3软件工程实践案例和实验室等资源同步建设

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让他们今后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所以,随着社会发展,所用案例应该经常更新。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一些项目,学校和企业教师共同筛选。在实验室建设上,可在企业指导下把实验室改造成适合学生科技创新的场所,也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学习,以便今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对校外实训基地,可选择与软件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工作内容。这就对微课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把多个项目纳入其中,并且部分微课的录制要在企业进行。把“微课+项目驱动”混合教学模式引入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作为驱动,微课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辅以项目实践,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独立开发项目能力。微课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主要的是可以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录制企业实际开发场景,讲解企业实际开发模式等。当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郝杰,张博.微课在软件工程网络课程平台中的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35(8):33-34.

[2]郝杰,张博.利用建构主义指导软件工程网络课程建设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34(22):47-48.

[3]王伟.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6):48-51,54.

[4]居建宇.“微课”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6(11):254-256.

篇17:西方文化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西方文化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理论的应用在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基于新建本科院校《西方文化》课程的改革实践,在多模态理论的框架下,对教学资料、教学设计、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究,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文化意识。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模式;西方文化;文化意识

1多模态理论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多模态话语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内外关于多模态话语的研究现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研究体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语言教学、影视戏剧等领域。在多模态话语理论对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方面,GuntherKress&TheovanLeeuwen[1]、Royce,T.&Bowercher,W.[2]等探讨了多模态教学与现代媒体技术的关系。国内则经历了理论研究和在教学应用研究两个阶段。李战子[3]、胡壮鳞[4]等学者对多模态理论做了相关研究。

1.2多模态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应用已涉及外语教学、教材研究及网络语篇等,学者们探讨了多模态理论对英语其他课程如翻译、英美文学等课程教学上的运用。综其国内外学者对多模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语篇世界日趋多模态化,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但在西方文化相关课程的多模态教学探索上,谈到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单纯强调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而多模态理论在《西方文化》课程的运用可更系统化、更具有可操作性。

2《西方文化》课程的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语专业必修课程,文化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丰富,课时较少,难以全面覆盖西方文化的全部内容;

二、传统的西方文化教学方法以填鸭式为主,照搬书本,配以简单的PPT展示,让学生恹恹欲睡;

三、教材名目繁多,包罗万象,跨度长、难度大,学生难以抉择且不易把握其中的精髓,以致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多模态理论在西方文化课程中的运用

3.1教学资料

西方文化类的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和它课程本身的性质是分不开的。英语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基本都能意识到学习西方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但很多院校只开设了《英美国家概况》课程,这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是极其不利的。而多模态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资料的选择和运用,有利促进西方文化类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因多模态是涵盖文字、声音、图像等的一种技术手段,可让教师不只拘泥于某一种教材的使用,改变传统生硬的以文字为主的讲解方式,借助网络资料,可用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或其他影像资料代替单一的书本,例如,关于古罗马文化,授课者可准备BBC相关的纪录片;或用图片和音频材料展现启蒙运动的建筑和艺术等成果。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讲解中解救出来,还能让老师节省大量的时间研读和梳理相对复杂而无头绪的章节,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将要传达的授课信息输入给学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2教学设计

在西方文化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改掉满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做每个章节或小到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时,笔者根据授课内容和特点,采用不用的模块教学,例如,在“犹太文化”这一部分,课堂讲解只占小部分,犹太历史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犹太教的教义让学生讨论并和其他宗教的教义进行对比,圣经小故事由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形式的讲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全方面地了解到犹太文化的厚度和深度。而在“文艺复兴”莎士比亚这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上课前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并对他的作品做限时展示,于是,在课堂上就有PPT展示、诗歌音频、剧本配音还有小说片断的表演等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整个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而不再是学生只带着耳朵来听的沉闷情景。

3.3学习方式

目前,发展迅速的互联网为学生查阅各种资料提供了有利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只靠课堂讲解无法实现的效果。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章节的背景资料,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庞大的网络数据库里寻找帮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课堂上,学生可结合网络资源,将课前充分预习或准备的进行展示和表演,可以给其他学生视听功能的冲击,为理解课堂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方式。

3.4考核方式

西方文化课程是一门相对复杂的'课程,不仅包括对一些常识的基本介绍,还包含西方历史上各个领域的变化和发展,其丰富内容大大加大了考核的难度,并且单一的考核方式行不通,因为单纯地考查学生对某一基本概念的记忆毫无意义,学生会考完即忘。试卷这种考核方式已不适用于在多模态框架内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概念记忆或者判断对错等这些题型只局限于检测基本常识记牢与否,并不能全面检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结合多模态的教学,笔者在考核学生时一般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四成,期末成绩占六成。平时成绩是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得出的,不是简单的几次书面作业成绩总和的平均分,期末成绩也不仅仅是书面考试,包括学生参与讨论、配音、辩论、表演等方面,而是通过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来考察学生对西方文化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掌握程度,减轻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压力,更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精髓的理解。因此,从多模态的视角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西方文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可拓宽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运用范围,改变原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可充分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培养出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具有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Kress,G.&VanLeeuwen,T.MultimodalDiscourse:TheModesandMediaofContemporary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

[2]Royce,T.&Bowercher,W.(eds).NewDirectionsintheAnalysisofMultimodalDiscourse[C].London: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3]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5):1-7.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篇18: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自3月在《政*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营销”“教育云”与“企业云”等各类“云”涌,各行各业都被席卷“云”中。“互联网+”的新生态下,我国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变,人们对“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由此,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师生关系都在改变。移动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MOOC、SPOC、微课、云课堂等新教学形态的出现,使教育这个古老而崭新的行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也成为了教育领域新的研究课题。

1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的构建

“互联网+”环境下,学习者可以用电脑、手机、Pad等上网,轻松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并在微信、微博、QQ群以及“云空间”等学习的平台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交流。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学习不再拘限于课堂,学习时间与学习进度可以由学生自主掌握,教师只需创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往往会受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干扰,容易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因而学习效率低下。笔者依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构建了网络环境下适合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遵循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习者认知的主体地位,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适合学习者心理特点的网络化的学习情境,给予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促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习者积极进行交流互动、开展协作学习,从学习内容、时间、方法、交互、质量与效果等方面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了引导、监控、评价和反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2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应用实例

管理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下面以“本量利分析”的教学为例,谈谈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2.1教学分析

2.1.1学习目标分析

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因此,专业课程的学习须紧跟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淡化理论学习,重视技术方法的应用。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管理会计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学生从事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内化企业生产经营中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诸如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预测、长短期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与业绩考评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此来确定本教学单元的学习目标,即了解本量利分析的作用,掌握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安全边际分析的方法,能运用本量利分析技术为企业的经营预测、规划、决策提供支持。根据教学对象的基础、经验与困难情况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视综合应用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2.1.2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有参加普通高考招录的,也有对口升学招录的,还有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整体基础较差。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但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在线交流互动等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因此,教学设计应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正确的引导与技术方面的支持。

2.2教学实施的基础

针对高职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的特点,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选择一个便于学习交互的网站;创建立体化的空间课程;创建用于在线学习交流的教研室、微信群、QQ群;创建在线测试系统,用于学习过程中的自测与期末考试。学生需准备智能手机或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学习工具。

2.3课外学习

教师提前在学习的平台上发布学习的任务单,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重点与难点及学习方法与建议,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学生用手机或电脑进入学习网站,在任务单的指引下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交互平台上讨论交流。教师可要求学生提交学习过程的记录、学习成果的报告或安排在线小测试,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2.4课堂教学

2.4.1导入环节

教师应围绕学习主题精心设计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活动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例如,播放一小段精心制作的微课,把学生带入生活中熟悉的咖啡厅场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巧妙地提出问题:“咖啡厅能保本吗?你想不想当老板?你打算进驻哪个行业开什么样的公司呢?”等开放式的问题,因此,往往也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教师还可进一步追问:“作为老板,你的公司每个月的业务量要达到多少才能保本?业务量达到多少才可以实现你的盈利目标?”通过这一串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步步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积极愉快地思考。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实现教学的目标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使用诸如精美的微课、幽默的故事、角色扮演、擂台挑战赛、冒险游戏等形式把学生的手机变成学习工具,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

2.4.2布置任务环节

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就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可提出学习任务,即确定模拟公司的具体业务;分析销售、利润、成本的关系,并发现规律;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目标利润分析。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具体的考评标准,怎样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甚至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案例,让学生能快速有效的完成任务。

2.4.3任务实施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需要完成的任务展开思考:解决“咖啡厅一个月卖出多少杯咖啡才能保本”以及“为实现获利目标营业额需要达到多少”等这样的问题,需要用到什么方法?需要哪些知识与技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能不能解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获得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搜集哪些信息?如何找到所需的信息?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诸如需要查找哪些资源?要进入哪个网站?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结果是不是相同?哪种方法更快?哪种方法更准确?学生通常先在团队内部进行交流,然后通过QQ、微信或世界大学城教研室等平台与其他学生或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既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各团队团结协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为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4.4成果汇报环节

在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模式下,教师不在课堂上讲授“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并在引导下利用网络资源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线上、线下师生、生生的多维交互来解决问题,锻炼其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团队经过学习、探索、交流并达成共识,每个团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各自满意的成果,最后由各团队选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由于各个团队所创建的模拟公司不相同,要完成的任务也就不一样,因而最终提交的方案也各不相同。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要求学生将成果制作成PPT进行汇报,效果将会更好。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各个团队的异同点,组织学生讨论,针对各团队的成果提出适当的建议,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再次提高学习成果。成果展示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是学生最开心的一个环节。通过成果展示,一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分享收获,展现团队风采,另一方面相互交流学习,强化了知识与技能。

2.4.5学习评价环节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活动是开放式的,需要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对学习的全方位、全过程实施评价,让学习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登录学习网站浏览教学资源会留下访问记录,在学习交流平台上主动请教问题的次数和浏览问题、解决问题的次数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在学习空间中参与研讨活动的情况能体现学生完成任务的参与度,学习成果的展示、在线自测以及学习总结情况等都可作为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必须是清晰的,必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习者的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评价方式应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及表现出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学习的能力展开全面评价。评价方法既要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习的效果,又要让学生乐意实施,不感到压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参与度的目的。

3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学生组建的模拟公司都能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作品;信息技术、信息化资源、手段与工具的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的多维交流互动,优化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泛在学习、自主学习与主动学习,从而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斌.基于网络技术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J].宿州学院学报,(6).

[2]朱再英.MOOC背景下的MI-WebQuest教学法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10).

[3]朱再英.MI-WebQuest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4(12).

篇19: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高校工科专业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激发兴趣的能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综合设计和执行能力以及综合表达能力。为提升这些能力,文章提出一种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沟通,使学生明确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并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任务或者实践项目。在参与实践中主动解决问题。在实践结束后,总结实践成果,并提出自己新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还能够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实践能力;教学模式;教育质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办学活力不够,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本,在于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方式落后、管理能力落后。”[1]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创新精神,就成为各个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本科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也显示,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下降。而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也是影响他们难以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2-5]。基于工科专业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近三年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是有效的。

一、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都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基础训练。因为,在学生培养计划中包括了诸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都是贯彻了“学生为主,质量为主”的原则,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自我个性需要的培养体系,使大学生在毕业后具备如下能力。

一是激发兴趣的能力。

对于刚从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大学中的新事物都会有一定的好奇心,甚至发展为对该事物的研究兴趣。但是当他真正接触该事物时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成为影响他们兴趣的根本。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而且需要学习的内容是自己想学的而不是被迫学的。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因此,我们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兴趣,而这个兴趣或许就是学生毕业后发展的方向。

二是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要学习很多的内容,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几十门课程,如果一味地像高中那样追求学习书本上的内容,那样将会事倍功半,最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知识内容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生可以将自己已有知识内容组合成一个空间体,称之为“知识体”;同时,解决问题方式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将这些方式组织为一个空间体,称之为“方式体”。一般问题的答案就可以通过利用“方式体”中的相应方式在“知识体”中找到。当然这里提到的“知识体”和“方式体”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扩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在进入大学后,通过培养方案理解自己所学专业中包含的课程内容以及各课程之间的关系,需要把这些课程的主体内容放置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中,同时毕业后所学习的内容都可以放在这个“知识体”中,这样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67”和“方式体”分析并解决。长此以往,可以提高他们对各种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是综合设计和执行能力。

作为一个工科大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每个学生的能力问题了。当他们面对问题时,知道如何应用自己的“知识体”和“方式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认真执行,同时能够根据执行结果判定是否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能够进一步修改先前设计的'方案并重新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很重要,但是方案的执行同样重要,二者互相独立同时又互相影响。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得再好,如果执行力不强会影响方案的落实;反之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即使有很强的执行力也同样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方案设计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也是许多工科专业培养方案中提出的,也是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四是综合表达能力。

综合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能够就所面临的工程问题与其他人直接沟通交流或者使用现代工程工具或信息工具间接沟通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这不仅是国内各专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是国际上各国各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对于工科专业而言,其培养方案中实践内容时间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一般占到近30%,因此实践环节的实践效果和充实度对整个教学效果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改善实践环节的实践效果和充实学生的实践环节内容,本文探索并实践了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是通过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确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并明确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刚从高中校园进入大学校园的每个学生(甚至包括部分大二的学生),在想法上大多都比较幼稚,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去想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因此,需要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要想学到知识首先需要实践。比如司机、歌唱家等,如果他们不练习开车或不去练声,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会开车或成为歌唱家,而且他们对车或声学知识的了解会在练习开车或唱歌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学习,并不是必须要求提前学习。

二是在学生了解实践重要性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学生亲自实践。在学生有了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参与学院或学校提供的适合自己发展的实践任务或者项目(如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以及其他的相关比赛等),并与老师一起规划出详细的计划。开始一般实行周报制度(即一周汇报一次,一般不超过两周,否则容易失去兴趣),以督促学生自己能够完成本阶段的任务以及安排下个阶段的任务。学生参与的项目或任务的所需设备、仪器以及经费一般都由学院和学校给予解决。

三是指导并鼓励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学生知识有限以及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明确告诉学生遇到问题只要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即可,不要去纠缠于某门课或某些理论;或者指导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解决对应问题,让学生能够看到问题所对应的实践结果,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实践探索的兴趣。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积极学习与任务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内容,要在任务中学习并运用相关理论。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可以理解理论,反过来可以通过理论验证并进一步拓宽实践。

四是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实践成果并从中提出自己新的目标。经过一次实践任务,不仅让学生充实业余生活,更是要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实践所带来的收获。因此,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情况写出相应的总结体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如继续申报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甚至是企业项目,或者直接参与到企业项目中,或参加更高级的国家或国际比赛等。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效及评价

经过近几年对该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并针对三届本科生中所指导的学生实践这种模式。从教学效果来看,成效明显。

首先,这种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各种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改善了整体学习环境。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项目,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并明确了自己学习的方向,尤其对项目负责人而言更是锻炼了其管理和组织能力。近四年组织学生申报学校、省级和国家级UIT项目十几项,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10余队次。从参与学生的情况来看,一个负责的学生会带动一个宿舍甚至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几个学期这些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他们的考试成绩要远好于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答辩情况来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其次,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参加比赛,亲自动手开发程序、设计电路、调试系统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尤其通过各种比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和实际的差别,同时也体会到如何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这种模式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与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丰富了学生多个专业的知识,如在参加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中,电类专业学生亲自设计赛道、设计检测系统结构、规划车身结构等,在充实他们电类知识的同时,他们还学习了机械专业的知识另外,在参与项目结束后,学生还完成了多篇论文的写作,个别论文已经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录取发表。这些都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综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开拓他们的视野,能够改变学校工科专业实践普遍不到位或者实践效果不良的状况,能够提高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4(5):5.

[2]杨征.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3):16.[

3]杨珏,张文明.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30.

[4]于海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29.

[5]眭平.基于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8):89

篇20: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和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时总结等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建议。

【关键词】市场调查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产生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市场信息的搜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抽样技术的选择、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基本方法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纯课堂讲解模式,而应积极探讨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本人对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下面结合自身体会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 实践教学设计

1.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配合课堂讲授进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外出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几个部分。

(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根据所选的市场调查题目,设计一份市场调查方案。具体包括:调查的背景和意义、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组织实施、经费预算及来源等部分。

(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方法。在设计好市场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问卷说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和调查主题内容。

(3)外出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好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外出调查。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学会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调查结束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完成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题目、摘要、正文、结论和建议几个部分。

2.组织实施

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分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第一步是成立若干个市场调查小组。按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平均5人/组左右。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及便于小组内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最好由学生自己组合,如果还有部分学生未落实到组或组成员人数偏多或偏少时,由班长和任课老师协调确定。

(2)选题。分组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结合本组成员的兴趣和特点,自行选定调查题目,要求班内选题不得重复,待调查题目初选后,任课老师加入小组的讨论,对所选调查题目涉及的问题,该调查题目的意义、可行性等进一步讨论,最终确定每个小组的调查题目。

(3)分工。为保证实践环节的进度和质量,应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一般情况下,1人负责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2人负责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2人负责调查报告的撰写。并选定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环节的全面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实践环节中,组内成员必须全部参与及讨论,每个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相对偏重一些。

(4)实施。根据选定题目,每组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各一份,由任课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待修改后以组为单位外出调查,由小组长负责本组外出调查的安全及全面工作。 要求每个成员调查的问卷份数不低于10份,然后完成调查分析报告,并交由任课老师修改,最后,根据修改意见完成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3.考核

每组将定稿的市场调查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各打印1份,注明班级、小组成员及其分工,交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根据该小组的选题难度情况、完成质量以及每个成员的分工进行批阅,然后给定每个人的实践考核分数。 二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设计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撰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因而在实践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不明确

选题应围绕所关心的问题明确提出,如可以将调查的中心内容直接体现在标题上,有的.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表示出来。在实践中,有的小组选定的题目比较笼统,如“大学生创业素质能力调查”、“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调查”等题目,没有严格界定调查范围,致使难以确定调查目的和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2.问卷设计缺乏针对性

问卷设计应根据所调查的问题展开,对该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解决途径及建议等方面逐步深入调查,切忌调查与本项研究无关的问题。在实际中发现,许多调查小组对本组所需调查的问题未能深入调查,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原因。

3.分析报告缺乏系统性

调查分析报告应是在取得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而得出的结论以及解决所研究问题的途径和建议。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小组对问题的分析不够系统和全面,多数是简单的资料数据堆砌,只停留在表面文章上;有的把收集到的资料无论是否反映主题,全部面面俱到。

三 实践教学的建议

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学生在资料查找、市场调研、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环节是决定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在选题中,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本身知道的与之有关的信息比较充分,而且也非常愿意深入调查。切记强加式的指定或分派式的题目,否则学生将其当做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做。可能有的组一开始还找不到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通过多次的交流,总能发现其潜在的、感兴趣的问题,以此可以引申出其所选择的研究主题。

2.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做好一项调查,离不开深入的思考,许多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时,思考得不够深入,会造成研究主题和内容不明确,影响调查问卷设计和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所以,在选题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与其交流,多问几个问题。如启发式的问题: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的原因、调查的可行性、调查的方式和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3.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在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中,需要定期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展开交流,不断提高。比如在调查方案设计好后,可选择部分小组的代表,拿出本组的调查方案,在班内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好的经验,对于不足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每个小组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较完善,同学们在其中也逐步总结出相关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将产生有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