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师职业素养探究论文

雷人在唱歌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雷人在唱歌”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培训师职业素养探究论文(共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教师培训师职业素养探究论文

教师培训师职业素养探究论文

一、教师培训师的界定和使命

教师培训、企业培训同属于雇员的职业教育范畴。教师培训的目的和任务与企业培训所倡导的“促进雇员学习和改进绩效”理念基本相同。教师培训师是根据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和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管理、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想及现实问题解决的需要,在教师教育和培训机构中接受过长期的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专业培训技能,能够运用现代教育和培训理念从事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的培训教学、管理和相关咨询活动,并通过考核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培训工作者。教师培训师依然承担的是老师的角色,就像一名园艺工程师,通过对于受训者(教师、管理者)的修剪和培养,让受训者像美丽的花草树木一样以最美姿态呈现给世人,服务于社会。因此,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师需要在各级各类培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素养,使教师以良好的职业技能教书育人,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教师培训师是教育活动的领航人,是教育工作者职业能力提高的导师。教师培训师的根本使命是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整体素质。如果教师是一列承载教学活动飞速前行的火车,那么教师培训师就是这列火车的车头,引导着火车前行的方向,为火车的顺利运行提供动力。教师培训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对受培训的教师们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培训师的一句人生感悟、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所启发的人生哲理和教育理念,将可能影响受训者一生,可能改变他的教育理念、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以及职业道德。试想一下,你的生活中最敬重的一个人,在你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影响最大的人,他带给你什么样的变化?他对你的人生之路起着怎样的影响?这个人一定是你人生的领航者。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师,首先要认识到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密结合现代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掌握各种培训资源,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断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培训模式,提高自身的培训能力。同时,教师培训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努力学习先进师培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善于总结经验,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做好评价反馈工作,不断地改进优化师培工作,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

二、教师培训师的职业素养

长期以来,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教师缺乏、教师素质与教育水平较低,教育发展缓慢。截至目前,我国教师培训师队伍建设也相应地较慢,职业素养良莠不齐。由于缺少对“教师培训师”的职业资格认定,一般多用“教师培训者”指代从事教师培训的`专业人员。在教师培训中,由高等学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校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实践一线的老师承担着培训工作。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培训师应该具备以下的职业素养。

(一)拥有高超教学能力的教师培训师

作为承担课堂教师、学校管理者培训的教师,必须具备比普通教师更高的教学能力。教师培训师,讲授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线老师和管理者,只有培训师拥有更高的教学能力才能完成对于培训对象的引导、培训和提高。为了实现教师培训中教学的高标准,教师培训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种多样的培训教学方法(如专家讲解与沟通、案例分析与拓展、观摩学习、组织小组讨论与辩论、合作式专题讨论与换位思考、评课式教学等),还要深入了解教师和干部特有的经历和体验,掌握他们的学习意识、观念、态度和学习目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另外,教师培训师要掌握与培训内容相关的教学技能,利用现代科技的便利、网络的延伸、信息的普及,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即时交流与沟通,碰到新问题和新情况可以共同讨论研究,让不同思维方式相互碰撞出火花,大幅度地延伸教与学中互动的方式、空间和时间,遇到问题能够及时沟通、讨论和解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合作、发展与共享”的理念。同时也要掌握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知识和新手段,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教学培训能力,把培训时的教学行为与时代特征高效地结合起来,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控制能力。教师培训师要提供与培训内容紧密相关的参考资料,提供巩固学习成果和拓展学习视野的信息资料,和大家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让教师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通过交流、分析、讨论、总结、创新与尝试,使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帮助受训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具备新颖培训理念的教师培训师

教师培训师需要致力于分析、研究、创新和开发培训项目,关注培训内容,深谙培训方略,有能力创新培训模式。现代教师培训涵盖了教育教学、心理学、系统理论哲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培训要着眼于帮助教师和管理者提升职业能力,体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尽管培训的对象是一线工作的教师和管理者,但是依旧是学习者,是需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弥补和提高自身的不足。培训的本质是教师的学习。因此,培训师必须把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教与学的方方面面紧紧围绕教师的需求,使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教学能力的匮乏和管理水-平的落后,意识到通过培训来提升自己的迫切性,认识到参加培训是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主要渠道。另外,要树立“充分交流”的理念。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同时各个国家教育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异,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人类社会最新的优秀成果和创新理念,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和技能融合与共同发展。培训师需要主动地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帮助教师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使得教师能够全面地分析所获得的信息资源,主动和其他教师交流知识、技能和观点,分享自身的研究结果与经验教训,使得一线工作的教师和管理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视为每个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强调培训学习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的学习,为了促进个人职业能力提高,适应事业发展而学习。

(三)身负精深的专业知识的教师培训师

教师培训师面对的不再是知识结构正在构建的未成年人,而是一个从业者或雇员,是在教学第一线、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熟悉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培训的内容是提高受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等,这样就要求教师培训师具备更为开阔的教育视野、渊博的专业知识、非凡的课堂教学掌控能力和持续不断的学习毅力,才能够优化知识结构,才能够称职地完成教师培训活动。以数字、网络为特征的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平等地获取知识的手段、方法更为便捷,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资料与信息。作为培训的主体,要求培训师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具有崭新的科学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基础,才有可能分析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问题,有能力思考解决问题,实现教师培训的目的。教师培训师要掌握基本的教育原理、方法和手段,还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等,能够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更新,实现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的统一。教师培训师要求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纯熟的专业技能,深刻把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其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应的认知策略,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体而言,培训师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本专业及相应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深刻了解教师教学、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另外,对学科中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实践问题、优秀经验和关注焦点有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把握问题的重点,及时探寻问题根源,获取问题的答案,形成自己的观点。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培训师要不断地进行理论推演,同时有勇气实践新技巧、新方法,有效地计划和设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确保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注”、“深入”和“新颖”。

(四)具备一定的专家咨询职责和能力的教师培训师

教师培训师面对的另一个学习者是学校管理干部。学校教育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中专业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在学校教育中身体的磨练、性格的熏陶、品德的培养和职业的引导等方方面面。而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负责正常教学活动的管理,引导学生的成长,而且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方面,更是关系着一个学校的未来发展走向。因此,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首先需要为学校管理者树立教育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新问题会不断涌现,需要不断研究、解决和创新的理念,培养管理者面对学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思考、积极解决的能力,培养管理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管理相结合的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引导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推进。其次,教师培训师需要与学校的管理者实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学校教育中深层次的问题,将培训的内容与教师工作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咨询指导紧密相连,为学校组织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咨询,将培训学校管理者的目标与学校教育中指导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帮助开发教师校本培训项目,协助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学校人力资源发展提供其他专业指导和帮助等。

(五)具有实践科研能力的教师培训师

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视野的拓展,可以依赖教师培训师提供的资料、课程和培训。同时,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与教学,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那么如何保持教师培训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呢?作为教师的培训者,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困难更大,培训师需要具有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深入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培训中为一线教师提供解决的方法和手段,直至帮助一线教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培训师不仅要随时注意搜集、整理各种培训资源,理解各国的培训理念,掌握有效的培训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培训师要具有良好的科研实践能力。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不断发展,新问题更是不断涌现。如果教师培训师只能做已有培训知识的传声筒,不能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实践,勇于创新,那么此类教师培训师也会被不断发展的教育和教学所淘汰。时代快速进步,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培训教师从教书匠型教师成长为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这一转变需要以科学研究实践过程为中介和转接体,通过研究实践的历练,促进科研型培训师的成长和发展。研究是深入学习、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既要注重自己学科专业的不断深入学习、积极探讨、动态评价和问题分析,又要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第一手的教育教学实践资料,对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深刻反思、总结、探索、创新,同时还要重视培训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性知识。教师培训师的科研实践要紧密与一线教育和教学相结合,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开拓自身的眼界,树立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观念,努力培养自身的科研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自己拥有优异的职业素养,满足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总结

面对繁重的培训任务和严格的规范要求,迫切需要培养具备优异职业素养的教师培训师。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培训师队伍,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引导一线的教师面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使用精深的专业知识帮助教师解决新问题、新困难,为教学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咨询意见和解决途径,借助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去分析问题,并且创新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实施教师培训工作,培训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和管理者的从业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使他们以良好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教书育人,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2: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素养探讨论文

摘要: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教师岗位的规范制约和内在要求,是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起码标准。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教师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对于职业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师而言,职业素养具体应表现为职业道德精神、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专业教学能力、职业修养以及实践指导能力等方面。教师须通过日常自身理论修炼、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以实现提高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素养

1引言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实践活动过程反映出来的道德、思想、知识、技能、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职业素养的优劣关系到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关乎到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职业素养,关系到千千万万孩子的未来前途,对教育行业的百年大计和国家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说过,“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摆在最突出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的师资素养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中国已一跃成为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国际市场上亟需一大批具有德才兼备的各层次技能型进出口贸易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的重任无疑落在职业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师身上。国际商务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成败。在新形势下,国际商务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篇3: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素养探讨论文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作为“职业人”的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素养应包括其道德素养、理论知识内涵、专业教学能力的体现、职业风格修养以及实践指导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也是评价教师内在竞争力的有效尺度和价值标准。

2.1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的理性价值取向,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原动力。职业道德一般称为师德。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职业责任心、师爱、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等。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环节。职业道德是千百年来教师队伍传承和积淀下来的教书育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无数职业教师顶礼膜拜的师魂精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职业道德的内容在固守传统理念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阐释。这就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充分领悟新形势下职业道德的新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取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也深受改革之风影响。教育思想在变革,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手段也发生深刻变化。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已把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中华民族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服务宗旨,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崇高的教育目标,坚持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手段,因材施教。坚决抵制国外的不良教育思潮和歪曲价值观侵蚀,自觉坚守教育这方净土,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国际商务教师培养的专业对象是拥有一定进出口外贸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将来是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生力军,是商海搏击的弄潮儿。这就要求国际商务教师除拥有一般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外,还需在“教德”上下功夫。即对待教育内容和对象严格恪守诚信、客观、公正原则,爱国守法、政治立场坚定。

2.2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素养

国际商务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一般指国际商务类课程专业知识、双语能力以及广博的专业外知识等。专业知识是有效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实践职业道德的基础。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专业教师必须掌握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必须持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方能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国际商务教师而言,需要掌握如下知识:(1)国际商务类各专业课程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贸易业务、国际商务单证和涉及相关的国际营销、法律、财务和企业管理综合知识。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2)卓越的中英文表达和书写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双语水平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3)计算机知识、多媒体教学知识以及其它专业外知识。专业外知识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和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国际商务教师应充分利用上课之内涉猎本专业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系统深入学习专业外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做一位学术修养高,实践能力强的职业教师。

2.3国际商务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

专业教学能力是衡量和评价一个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表现。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包括课堂驾驭能力、课堂设计能力等。专业教学是专业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认知专业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正确运用与否以及课堂的设计是否合理。实际上,学生是通过正确理解和领悟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学习目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因此,教师有效的课堂组织和驾驭能力是确保学生领悟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保证。国际商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通常从教学内容编排和课堂教学设计角度来评估: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国际商务专业课程通常按照国际贸易基础、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的顺序来编排,紧跟国际商务发展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课程内容,务必让学生掌握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教师按照教学进度要求,紧紧围拢教学目的,根据最新的国际商务动态和理念,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全方位掌握。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以岗位为导向,根据课、证、岗融合的动态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任务分组等设计模式结合知识特点、能力特点的要求开展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有效课堂。诚然,专业教学能力效果评估与检测方法不是千篇 一律,固化僵硬的。国际商务教学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课堂、不同的教学场景、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弹性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渲染力和教学效果。

2.4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修养

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修养是指教师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它是国际商务教师从事专业教学的心智素质和工作热情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备条件。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修养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一般来说,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年青教师缺乏经验,教学方法单一,备课策略匮乏,课堂设计能力不足,更加需要职业的磨练、岁月的洗礼。由于专业的限定,更加需要专业教师能利用长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接受实际商务工作,增加实际工作体验,形成自身独特的职业修养,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在课堂教学中,职业修养要求国际商务的教师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是从事进出口交易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成为国际商务的“职业人”,面对的是国外客户。作为专业教师,自身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得在课堂中出现有损国家尊严和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言行,教育学生将来在任何的商务活动中一定牢记国家利益第一、诚信至上的商业信条,要讲究“商德”,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二是必须坚持真理、科学至上的原则。现在国际商务类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分,作为专业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勇于探索科学真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严谨讲述国际商务条文术语和阐释案例。三是教研工作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国际商务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国际商务人才的重大使命,要求自身必须全心全意投入到专业教学和研究中去,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2.5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读万卷书并不等同于行万里路,相反,只有行了万里路才能对以后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和检验实效。国际商务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课堂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充分吸收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对于国际商务教师应具备如下能力:一是规划和优化实践教学实施性计划能力。实践实施性计划是对理论教学计划的有效和必要补充。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企业发展动态、岗位需求特点来设置国际商务实践课程,形成“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综合实践”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二是开发编写实用性实践教材。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先进管理方法、真实案例导入教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企业实际业务的开展,与将来的就业岗位“零接触”。三是构建校内校外专业竞赛机制,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种比赛,互相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四是指导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实验室,引进企业进校园建立实训中心,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建立起以政府为牵头,学校-政府-企业三元联动的学徒制办学机制。

3结语

当前职业教育专业改革的力度空前高涨,专业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国际商务专业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应用型学科,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着以技能为中心展开教学。国际商务教师是专业改革的主导者,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迫在眉睫,师德、职业精神、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作风与修养、实践指导能力这些都是评价和衡量一个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职业素养的提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爱岗敬业,与时俱进,通过自我学习与参加师资培训提升技能,利用说课评课机制提高教学能力,走进企业实施顶岗实习提升业务水平,在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竭力打造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作风过硬、素质精良的国际商务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陆俊杰.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研究现状与实践反思[J].职教论坛,(10)

[2]孙莉.中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3(20).

[3]杨晶,郝亚超.谈中职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1).

[4]易方.论论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J].长沙大学学报,(2).

篇4: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论文

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论文

体育教学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实施体育课程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与实施者,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的质量。下面本人就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谈一点建议。

一、体育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过去我们普遍认为,教师“传道、授立、解惑也”,在教学中,传授知识是教师的主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一种以学主动发展为主旨,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换应当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向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身份转变。也就是说教师在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当是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此外还应努力成为研新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改革评价方法在传统教学体育考试和体育课成绩是以运动成绩的高低来决定的,不考虑个体差异、体育态度和情感。这是导致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课程标准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

二、新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未来教师的最大挑战。体育新课程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知识学习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是体育新课程的显著特征。现代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三、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健康素养“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健康素养。对于健康的概念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决定着一个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宽度和深度反映出他的学识水平。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经过长期学习和修养由知识、能力态度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

3.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必须具备的业务工作能力、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训练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

21世纪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应时代要求体育教师应是一位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广博的知识和精力充沛、体魄健壮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为跟紧社会不断进步的脚步,我们要不断“充电”将传统的“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用”观念转变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

篇5: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其本意是指一个从业者受到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氛围逐渐形成的一种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的意识。职业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一方面指的是从业人员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具有较好的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具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更应该有较强的自身心理素质和礼仪素质。另一方面是指高职学生受到学校社会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影响,形成一种自我职业意识形态,其中包括对自我的职业管理和职业技能的锻炼。一个真正具有职业素养的人,可以在不同的职场环境下,都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形象和职业意识具有充分的职业化形态。

1.2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原因

大多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度相比,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轻视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从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造成了一种不平衡的局面产生。而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缺乏职业素养的学生很难完成各项工作。用人单位“择优而录”的规则使得缺乏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难以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在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可以让高职学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职业专业性,与此同时,可以用一种积极想上的心态去学习专业技术。这样可以促进高职学生自身心态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便在今后就业过程中,有充分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益处多多,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本校与其它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大大地增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更符合了我国现今职业教育理念要求。

2.高职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2.1提升高职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意识

培养高职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应对未来职业竞争,应该从多方面去培养。应该注重学生对于“两课”学习活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自我”意识,让学生在心里自己树立一种自我管控、自我约束的意识形态。让学生自己懂得注意纪律的严格性。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意识养成,从“衣”、“行”、“言”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细节培养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意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通过实习训练的活动增加学生职业自我规范意识,提高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在高职学生对专业理论和实践课学习中让学生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也积累了许多自身技术特长和专业知识,但缺少一些必备的社会技能。例如在日常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日常社团活动中,与教师积极配合,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合作能力。与此同时,注意多方面的小细节培养,包括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体态表达培养。

2.2高职院校提升高职学生素养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意识的同时,高职院校同样也应该提高学校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方法。高职学校应该从课程安排、教师教授、校企联合、实训教学和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学校日常课程设置安排中,应该开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课程。增设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和自身形象塑造相关的课程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学生自身形象,逐渐对学生的个人体态特征习惯进行规范和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对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教师素质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水平,要求教师在掌握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应该多了解其他业余知识。能够做到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师,又是学生工作的导师。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技能和学生素养培养技能。能够在学生学习中不断影响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形人才,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不仅解决教学资源问题,又让学生提早的适应了工作环境。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的培养。高职学校通过实践实训等活动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自身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提升高职学生素养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技能学习培养。学校建设中应该和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相结合,高职院校不能通过简简单单的模仿用人单位企业的物质建设。应该从根本去挖掘去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使得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结合,做到“因企制宜”和“因校制宜”,从真正意义上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3.结语

随着教育的高度化发展,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高文明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合理建设,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从就业方面切合实际的培养高职学生,使得学生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篇6: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技工院校学生将来融入企业、走向社会非常重要。

本文以技工院校电气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专业实训场地建设、全国技能大赛和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原则等四个方面探索了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气专业;专业技能;职业素养

电气专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些年来一直在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专业涉及各行各业,小到家用开关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

现在技工院校的学生不仅聪明而且有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优势来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

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校企结合”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等。

传统课堂教学重视每一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但没有突出学生的自我操作水平及工厂中的应用。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方式为主导,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

“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在很多学校试行时,仅为学生提供参观或短期实习,没有开展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

学生无法在工厂中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学习专业技术。

笔者学院电气专业教学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是按当地企业的招工需求和学校学生就业专业趋势来确定。

学生在必备的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心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电工基础、电工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电子电路的焊接与调试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电气专业领域在工厂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端正世界观和价值观。

专业和课程充分体现当今人们生活的需求。

,笔者学院电气工程系新设置了两个专业: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和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

现在淄博市的高层小区越来越多,电梯行业的检修和维护将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

笔者学院根据广泛的市场调研后增加了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和维护专业,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现在很多家用电器需要连接无线网使用,具备在异地用手机APP控制的功能,工业机器人技术也由此更加广泛地融入了日常的家庭生活。

现在淄博市城区的高档小区已经开始打造智能小区,即每家每户都会配有一个机器人来操作这些可以连接无线网的家用电器。

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后的平台也会越来越广。

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学习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时围绕专业知识实训,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即以电气专业就业为定向,培养电气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强的高技能人才。

笔者学院学生毕业后还可以取得“维修电工中级技工”“维修电工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在工厂工作中可以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学生从事电气专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二、专业实训场地建设

笔者学院的实训中心是电气工程系下设实训场地之一,筹建自,一期投资四百余万元,是集无线电调试、电子设备装接、机床维修、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实训场地,主要用于校内技师班、高级班等高年级学生的日常实训教学,同时面向校外承接企业培训和省市各级技能大赛。

场地建成之后,先后承接了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国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共计三次省级大赛八个项目的比赛。

电子设备装接工场地主要功能是教给学生通过电脑软件画图、制作电子线路板、焊接元件,并实现电路的某种控制。

机电一体化设备模拟了工厂企业里自动化流水线的控制过程。

由于设备先进且颇具规模、培训能力强、参赛成绩好,笔者学院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两个项目已经被省劳动厅确定为省级大赛培训基地。

专业实训场地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与生产的融合,提升产学研互动融合的能力。

三、全国技能大赛

全国技能大赛吸引了全国技工院校师生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

技能大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学院要用技能大赛促进大赛培训,用技能大赛促进日常教学,用技能大赛促进教师培训,用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就业。

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除了表现为高超的技能技巧以及过硬的基本功外,还在比赛中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状态、规范的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

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增加了自己的阅历,提高了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还可以为其他学生做出榜样,鼓励大家都参与进来,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能大赛过程对职业素养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影响。

参加技能大赛过程中,学生培养形成了认真、务实、拼搏的精神和规范、严谨、安全的职业习惯。

同时,参赛选手们也见识了其他学校的高水平竞争对手,理解了裁判员和教练员的苦心。

选手在比赛中遵守纪律、服从裁决,才会在比赛中放平心态,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参加技能大赛培训的学生,暑假耐着酷热在实验室学习,寒假不顾寒冷来突破自己的一道道难关,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

笔者学院在大赛中也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将进一步强化核心团队建设和要素保障,坚持专家主导、选手主体的建设思路,把握好训练标准、规则要求、技术规范、训练考核、信息收集、管理保障等核心要素,充分发挥了学院外聘教授专家、技术顾问、合作企业的作用,努力做到精准集训,打造高水平的训练团队和比赛团队,为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齐鲁工匠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原则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我们用木桶理论来解释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木桶由很多木板组成,有一块木板是职业素养。

要想木桶装更多的水,不仅要提高专业水平,还要增加职业素养。

《资治通鉴》中提到“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我们要培养有德有才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心,以一体化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笔者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坚持全面发展,不仅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

二要鼓励学生们多在平时学习中培养职业素养。

比如课本要保持干净整洁,实训时实验台最后要打扫干净等。

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三要坚持学习、生活、学校活动等多方面的结合。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方面,还要结合他在宿舍卫生等情况表现。

教师要多鼓励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把学生职业素养考核变成多元考核评价。

在坚持这三个原则的前提下,学生的职业素养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

教师在上课时需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篇7:机电系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

从当前的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不仅重视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对其组织管理、心理调适和社交等非智力因素也有足够的重视。为此,笔者认为,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就要实现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对大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及强化其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有效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对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素质;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用人单位对于学生智力性方面的因素虽有重视,但是对于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比重也有所加大,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权衡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教学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结合企业需求,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

笔者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企业和毕业生两个要素去分析,认为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非智力性因素相当突出。

(一)道德性障碍方面分析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部分的在校生来说,道德标准相当混乱,知行难以做到统一。

也有不少毕业生表示可以为了个人和小团队的利益,放弃道德水平,用现实主义来引导自己生活。有约八成的学生将事业心、责任心等道德标准排除在自己工作动力方面。

(二)习惯性障碍方面分析。

有不少大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形成了大量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的表现:1.学习方面存在逃课、考试作弊、投机取巧等问题,就连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没有足够的了解;2.生活方面存在攀比心理,作息不规律,傲慢等问题,还有不注意个人卫生;3.交际方面存在着朋友交际圈较小,常常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缺乏基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认识性障碍方面分析。

笔者发现部分专业实验和实训课程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建立起校外实习基地,导致大学生无法与企业接触,对于社会组织和企业及其所需要的岗位缺乏根本的感性认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没有被录用,有些毕业生则是对岗位的性质、从事的工作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视野窄小、目光短浅。

(四)观念性障碍方面分析。

在传统观念上存在着不断追求高学历的情结;而在择业观上受传统的就业岗位和报酬薪水的影响。在企业性质方面,不少大学生追求的是国企,在岗位追求上,渴望得到清闲的岗位,另外对于薪酬的期望,也是需要丰厚的。不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都将报酬高低视为自己就业的首要条件,而很少人拥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五)心理性障碍方面分析。

对于不努力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其学习成绩一般表现较差,再加上受到较强自卑感的影响,导致心理素质明显存在差异,同时没有明确的奋斗方向,难以发掘自己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相当薄弱。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要想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和多样化的企业文化,那么在心理调试方面就下多下功夫。

(六)指导性障碍方面分析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精神紧张的问题,同时还缺乏一些礼貌常识。

对于自己的优缺点和工作能力并不能简要的说明出来,这些问题都与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有密切的关联。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转变大学生的管理模式,让其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

通过上述的分析,明确了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之后,下面我们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三个目标明确,建立起三个平台,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里谈到的三个目标是:首先就是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打扎实来,做好提升学历的准备;争取多考专业技能的证书,加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其次是要有工作目标,加强自己的工作意识,改善自己的工作能力,打造出团队合作精神,重视协作效果的训练。最后就是要有生活目标,改正自己不当的生活习惯,重视诚实、健康、宽容和积极个人品质的建设。

三个平台是指:第一个就是学习的平台,开设提升学历的补习班,方便想继续进修同学的学习;还可以针对考取专业技能证书而开设考证强化培训班,常见的领域有维修电工、数控加工和CAD辅助设计等等。第二个平台就是工作平台,在学校一些社团、学生会、团支书等机构可以在每个学期都适当组织1-2次比较重大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就是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做好鼓励同学多多参与集体活动的工作,特别是每年一度举办的就业演讲竞赛和主题团日等等,加强协作意识,强化交际能力。第三个平台就是生活平台,在学生宿舍内,设备信息与技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造出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重视包容、尊重和和合作良好品格的培养;在家庭内也要注意良好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明白如何去体谅家长,承担一部分家务,在加上面前展现出自己成熟的一面。确立了“三个目标”和打造了“三个平台”之后,转变了过去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其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

社会实践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有打工、社会调查和家教等等,还有可以通过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咨询以及科技活动结合的领域。还要注意加强教学计划中所需要安排到的实习以及实训,全面加大学生对岗位的认识力度。近几年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比例越来越多,这就是一种进步。

(二)在日常管理,提纲个性化发展。

可以定期举办篮球或者足球比赛,吸纳那些表现优势的学生加入运动队,打造出篮球队和足球队都围绕机电学院学生为主的局面。在具体就业的过程来看,运动员的身手敏捷、反应及时,再加上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都得到了企业的倾向。

(三)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建设。

想要真正实现“三个转变”,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起“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评价手册”。第一,充分展现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性,除了对智商测评予以足够的重视,还要对情商评价予以突出,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做到遵纪守法和明礼守信;第二,考核相关的智商岑平和职业技能中,要将学校的特点展现出来,避免与其他学校出现雷同的问题;第三就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全面发展。传统的测评体系存在漏洞,过分强调学校意志,如今加大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认可程度的比例。

(四)重视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情商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一是加强学生自知之明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言行收到情绪的影响变化,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作出正确的评估,对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充分的肯定。二是做到将心比心。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话,就能够将工作和生活中的抱怨和责难减少,让大家在一个愉快、积极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三是实现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当中就涉及有对不安情绪的控制,无论遇到什么压力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真诚待人,取得他人的信任,同时要清楚自己的行为时刻都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四是重视人际关系的构建。对社交中,要加强沟通和倾听的能力,加强自己解决冲突,增进合作、互相帮助的能力,还有就是说服他人和对他人影响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倪涛涛,聂文龙,郭佳.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就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04).

[2]于洪涛.大学生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8).

篇8:机电系职业素养论文

一、重视对待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多把重心放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上,那是因为我国的高等院校一直都是以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来进行分类的。但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所需求的社会人才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使得需求人才的层次更为细分化,类型也更加的多样化,加速了高等院校的对自身的教育定位,使得本科院校也细分而产生了5A的理论型本科院校于5B的实用性本科院校的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问题也被大家所关注。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定位同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高度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和要求所不同,因此仅简单地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直接套用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显得有些牵强,由此看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单薄。

二、改变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职业教育地位和作业科学定位。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力度愈来愈大,职业教育的建设不仅在人力强国,构建科学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业,同时也体现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改善民生的教育的良好载体。但是纵观文献,职业教育的研究,仅仅停留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层面,而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的研究是少之又少,而应用型本科院校顿河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又有很大的差异。

1、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深刻的认识他所带来的`深刻作用,缔造出现代本科职业教育的社会良好环境氛围。

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探讨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确定未来的长远发展目标,要进行战略性部署、设计、统筹的规划,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整合模式职业教育的建设,使得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在科学的、系统的规划下避免重复建设的有序进行。协调有关职能政府单位加强横向联系,推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对职业教育的模式建立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引导从政策上和舆论上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形成一种“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的理念,从根本上使得职业教育的参与者(教师、学生、社会力量)感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2、加深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营造快速发展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的良好的制度环境。

现代的职业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存在着政策缺位、指导不利的状况,同时也存在着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现象。人力资源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教育的管理职能上存在着交叉,分别肩负着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同时用人的劳动制度与育人的教育制度分离,劳动市场的用人信息和职业教育的育人供给不衔接,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学历证书分离。因此需要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的衔接与统筹,尤其是加快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关联性,进行学籍互联、学生互换、证书互通的新机制,建立本科职业教育发展和各类技能型人才开发的新通道,建设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立交桥”,构建外部开放、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本科应用型职业教育体系,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有门”。

3、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就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和生产技术更新;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在校生素质不高,给学校安排教学工作、实现培养目标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

三、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隐形教育课程建设。

当前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完成主要通过显性职业素质课程来实施,或称“知识性的、理论性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学生在这些课程中获取的是被编成各种形式教科书的“关于道德的知识或道德的观念”,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属智育范围的知识性德育,往往脱离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接受愿望,缺乏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适当引导,教育过程缺乏愉悦性,教育效果缺乏持久性,教育方法缺乏激励性。因此,必须着眼于挖掘学校隐性的、潜在的德育资源,特别是发挥隐性德育课程对道德责任能力培养的作用,才能提高德育实效。

篇9:会计职业素养论文

会计职业素养论文

会计职业素养论文【1】

摘要:从职业素养的概念和内容出发,结合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实际,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会计职业技能三个方面,对会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会计;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概述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从业者按职业岗位内在规范和要求养成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职业生涯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各种类型的职业人员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各有其特点,但一些共同的职业素养是所有职业必须具备的,概括起来包含三个方面。

1.职业道德,也称职业操守,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2.职业意识与行为。

职业意识是从业人员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职业理想、创新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

职业行为是由职业意识决定的,与职业意识相对应。

3.职业技能,也称为职业能力,是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

对于学生而言,职业技能就是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其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

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牢固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简言之,职业素养就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

二、会计职业素养

会计是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较早、较多的专业之一。

会计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人们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主要包含胜任会计工作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以及会计职业技能等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会计既然是一种专业的职业,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或要求,这种道德标准既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一部分,也应体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

一般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二是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三是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四是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五是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六是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七是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八是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

会计职业意识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会计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会计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

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理想

会计职业理想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会计人员对于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

会计人员的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个人的远景规划,是个人的职业蓝图,与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期待都密切相关。

我国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不同层级的会计人才评价制度。

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的.执业资格,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证”。

初级、中级、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评价的制度,其中取得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规;取得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对本单位日常财务事项作出及时、准确的职业判断。

取得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侧重掌握财务战略、企业并购、股权激励、衍生工具、金融资产转移、财务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取得正高级会计职称的人员,应当侧重掌握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资本运作、信息系统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准备往职业会计师、内部审计方向发展的会计人员,可以考虑注册会计师考试,根据企业特点,还可以考虑国际公认注册会计师考试。

2.会计工作创新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人员的服务目标是为决策者的管理活动提供帮助,而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会计人员能力发挥的精髓在于知识的活用,知识的活用意味着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

3.团结协作精神

出纳、会计及财务主管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会计人员要具有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才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会计职业技能

会计职业技能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活动,承担会计责任的能力和手段。

会计既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会计职业技能包含内容较广,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操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交流能力以和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1.会计专业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会计专业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金融、财政、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业务处理。

二是法律知识,会计人员履行职能,自始至终都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约,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税法、经济法、会计法的相关知识。

三是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不仅会计核算要利用计算机,会计部门与企业内外部门的业务往来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

2.会计操作能力

会计操作能力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会计操作能力应建立在各会计岗位的职业背景之上。

进行日常核算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会计核算的能力,如编制和传递会计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对账、结账,制表等,熟悉会计工作的基础规范,具备对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条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进行成本计算与分析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成本管理业务能力,具备成本计算能力、成本控制能力。

进行财务分析管理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分析业务能力,有敏捷的计算能力,对影响财务报告分析的因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3.职业判断能力

篇10:秘书职业素养论文

秘书职业素养论文

参谋助手、承上启下、协调服务、调查研究、信息督查,是秘书工作的几项基本职能。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重要部门,直接服从领导,服务全局员工,不管在公文处理、会议服务、后勤管理、档案管理还是组织协调、服务接待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做得很细致和周到。因此,秘书作为办公室的一个重要角色,必须具备“通才”、“全才”,具备超强的职业素养。现就如何加强秘书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做一些探讨:

一、培养秘书人员的基本素养,提高业务能力

1.德才兼备,以德为重。一个合格的秘书,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经常拟稿,但自己不署名,也不拿稿费;经常组织会议,但自己从不上主席台;经常熬夜,但白天还得正常工作;节假日他人逛公园、溜马路、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自己还得值班,不能休息,等等。这一切,还往往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别人的理解和社会的公认。凡此种种,都说明一点,只有“才”没有“德”的人,是不可能胜任秘书工作的;没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心,是当不了一个秘书的。

2.当好领导的“外脑”。由于秘书人员直接为领导提供服务,对领导提供精力和智力补偿,因而人们常称秘书为领导的“外脑”。然而,秘书人员具有“外脑”职能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乱发议论、自作主张、左右领导。秘书必须注意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角色规范,做到既尊重领导、坚决执行领导指示,又不迷信盲从,始终把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及参谋意见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注重进言技巧,根据领导的心理、行为特征,选择适当场合和最佳时机,从要害问题切入,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或不同意见,“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准确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

3.提高专业技能。何谓秘书?古书云:“常管文书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可见秘书当“书”(即办理文书),以“书”为主,寄情于“书”。擅长书写文稿,是秘书人员最起码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因此,秘书人员要提高撰写文稿的质量,平日应注重学习,练内功,在实践中学习,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还要尽可能深入调查研究,吃透“下情”,广泛涉猎第一手资料,既能填充“资料库”,博采来自方方面面、正正反反的信息,汲取精华,为已所用。如此,不仅使撰写的文稿血肉俱全,还能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才干。

二、增强“十种意识”,适应发展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管理方法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党政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必须加强秘书的职业素养建设,使秘书人员具备如下几种现代意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1.自我意识。秘书的自我意识是指秘书人员对自身和所处环境关系的认识和感受,它是秘书人员现代意识的内容之一。秘书工作具有很强的服从性、服务性特点,因此,作为一个秘书人员,应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当一面的能力,以便在领导决策前为之提供有效的依据,在领导决策后正确领会并执行其意图。

2.信息意识。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增强信息意识是秘书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秘书人员每天接触的各种公文、请示、报告等材料中含有大量信息,秘书人员应在对这些材料的收集、归类、处理过程中将各种信息进行严格的取舍,把最有用的信息提供给领导。

3.超前意识。超前意识是秘书人员在领导决策之前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感受,它受秘书人员自身素质、思维方式和对情况、资料的熟悉、占有、掌握程度及信息敏感度等因素的影响。秘书人员科学、准确的超前意识,可以对领导决策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有可能影响领导决策的正确性。

4.竞争意识。当前,秘书人员高学历者越来越多。但高学历并不一定就有高水平,高学历者还必须埋下头、扎下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加强锻炼,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便增强竞争力。有的秘书虽然工作时间较长、实践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必须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所以,秘书人员无论文化层次高低、经验丰富与否,都要具备竞争意识,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5.责任意识。秘书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作风建设。只有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秘书人员才能随时随地注意维护单位的形象和声誉,才能做到工作认真、态度端正、处事果断,在任何人面前、在处理任何事上,都表现出良好的思想文化和职业道德素养,才能真正提高秘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6.大局意识。办公室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自上而下的传递机制。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处于整个指令传递系统的顶端,他制定的决策或发出的指令一般具有政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在各项工作中至关重要。因此,作为秘书,对自己所处的指令系统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哪些工作是“一把手”重视和要求的、哪些工作是分管领导命令和要求的,哪些工作是自己组织和开展的,都要加以区分对待。在工作中,办公室秘书经常会同时碰到好几项工作,特别是经常面对突发性、临时性而又带有政治性的工作,一不冷静就会忙得手忙脚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为了避免自己陷入被动,这就要求秘书在工作中强化“大局意识”,善于分析和抓住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好工作的排序,调配和统筹好精力、时间、财力等资源,对突发性、临时性的工作保持积极态度,想方设法去完成的同时把其他工作做好。

7.服务意识。秘书的第一职责就是服务,服务领导,服务基层,其业绩最终是体现在服务质量上,体现在领导和基层的满意度上。服务领导时,要善于从领导的角度和全局的高度去思考、策划和处理问题,既要“参之有道”,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又要“谋之有方”,准确把握领导的工作意图,还要“言之及时”,增强建言献策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把服务贯穿于办文、办会、办事的日常工作中。服务基层时要加强对基层员工的沟通与联系,增进与基层员工的感情,把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为基层员工服务上来,主动深入到基层,真正把基层员工的所想、所思、所盼列入工作重点,扎实为基层员工办实事、办好事,用服务的理念和发展的成果回报基层。

8.创新意识。办公室既是综合服务部门,同时也是承担具体工作的办公部门,工作量大,要求标准高,而且不能出现差错。所以,办公室秘书要在处理具体工作上要求新、求实,在工作方式、方法、思维等各项工作上有所创新。在做任何事情时,秘书都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不一定表达出来,但是要储备好。在对待诸多事情、事务上,秘书要有自己的主见,提炼形成自己的观点,谨防浑浑噩噩地“随大溜”,人云亦云。在看问题时,秘书要有深度,要理性、创新地分析问题。别人就事论事,秘书却能从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别人只看到问题的两个层次,秘书却能看到问题的三个层次,这样就可以了。人们看待问题,都受自身利益的左右,如果秘书能够克服掉自己的私利来考虑一些问题,就可以高人一筹。

9.宣传意识。有些事先做后说,有些事边做边说,有些

事只做不说,有些事只说不做。因此,在工作上,要强调有“宣传意识”,而且要讲求火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具有探索性质的工作,就必须把它完成取得成效后,才能宣传;对涉及发动群众、需要别人配合的工作,就要一边做,一边宣传鼓动,以便更好地利于工作开展的舆论氛围和支持体系;对涉及到集体福利或者内部建设的工作,就没必要把它说出去,以防止引来不必要的非议;对看上去就是表面文章又要有必要的形式点工作,就应该表表态就可以。对于秘书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一项正常的工作和正常的事情,是在大家观点和态度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展开的,这个时候,秘书对一件事情进行宣传时就要更加值得警惕了。

10.保密意识。无论在机关,还是在企业,秘书是离领导身边最近的人。可以说,秘书不仅充分熟悉领导的工作习惯、工作作风,还在一定程度上懂得领导许多私事。这就要求秘书要有保密意识,懂得什么事情该说,什么话该说,什么事情和什么话不该说。一般情况下,对那些领导在酝酿,尚未作出最终决策或决定的事情,秘书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不能随意下结论,逢人就说,到处宣扬。同样,对领导的一些私事和外出行径,除领导交代可以告诉其他人外,秘书也不能随便告诉别人,要注意保密。对于领导的工资和待遇,秘书更加不能把它透露给别人。

三、结语

总之,办公室的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对秘书来说更是一种考验。这就要办公室秘书要具备以上“五种意识”,才能真正适应办公室工作,才能在秘书岗位上游刃有余。

篇11:软件工程职业素养论文

软件工程职业素养论文

随着软件行业大发展,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软件工程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的研究,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IT公司对人才要求逐渐增高,而90后学生越来越多的突出个性,学生毕业后在IT企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学课程中有意识到引导学生加强职业素质,而不是仅仅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是现在高校专业培养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一般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展开方面进行了讨论,旨在通过课程的设置来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素质。

【关键词】软件工程;素质;培养

一、软件工程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本文所论述的职业素质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工程专业,应该说IT职业都有所涉及。通常,我们所认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IT工程师)应该具备如下的一些基本素质。

1.有良好的文档书写能力

任何一个对软件有深刻理解的工程师都应该明白软件的构成:知识、程序、数据和文档,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而学习软件的学生很容易对这方面有误解,通常更注重编写代码,而对其他方面有所忽略。

2.热爱软件行业

和其他职业一样,爱业才能敬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当然需要自身热爱软件行业。在软件行业这点特别重要,因为IT行业发展迅速,若是被迫就职于其中,就很容易落后。喜欢编程,在技术上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新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喜欢创新,享受编写软件带来的成就。

3.在技术或管理上不断的总结

这也是每个职业都要求的,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每做完一个项目,都要有所收获。

4.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软件的制作越精良,越需要团队的合作。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一定要明白,这已经不是计算机发展早期的个人英雄主义阶段了。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5.有较好的英文阅读能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行业国外技术仍领先于我国,而且从发展来讲,软件外包产业也是发展的趋势,不论从学习还是交流方面,都需要较好的英文阅读、交流能力。

6.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是面,沟通能力是点,没有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谈不上合作,对个人的发展也不利。

7.责任心和规范严谨

对自己完成的部分负责,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个人要按照团队的规程、集体的要求,个人融入集体,遵守代码规范,个性和共性要和谐统一

8.成熟稳重的心态

不浮躁、耐心,软件不可能没有BUG,做一个软件要做好,软件开发过程有可能是很枯燥的,很多时候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决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9.创新意识

开拓创新,不安于现状。没有软件是尽善尽美的,因为科技在发展,计算机软硬件在发展,用户的需求在变化,所以不存在无法超越的软件产品。

二、职业素质的影响因素

前文提到的职业素质中,并没有谈到专业技术技能。这是因为,一方面,技术是从业的基础,不需要强调;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的职业素质,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可以短期培训出来,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企业更注重的是技术之外的素质,因为这些方面才能体现一个人的长期发展潜力。

职业素质并不是两三个月就可以有明显提升的,某些方面的素质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慢慢积累起来。其实,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塑造了,这些素质中就包含了以后的职业素质中的一些方面,如创新,兴趣爱好等。大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其实在读大学之前就基本定型了,大学里只能尽量的去培养一些新的技能,改变一些习惯,纠正一些观念,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过程是逐步积累的,不可以急于求成,否则,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在众多的职业素质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身素质、团队合作、技术素养。大学中可以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大力培养的是团队合作和技术素养方面,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则只能通过教师和班主任的引导逐步改善。

三、课程的设置以及内容的扩展

按照职业素质的要求,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相关课程应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规范、作业、实验以及课程设计里面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1.基本素质方面

英语阅读能力:应逐步的加强,在大一的时候应引入部分的“专业英语”,让学生尽早接触英语教学,接触专业英语书籍及文章,克服畏惧感。在低年级可以简单点,从“点”入手,即从一段话、一篇文章的阅读开始,培养成就感,让他们认识到专业英语其实更简单。在高年级(二年级)引入双语教学,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的.双语就不那么突兀,学生也应该能接受。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语教学在普通本科院校的效果并不好,原因是学生一下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心理和知识面上都难以接受。

文档写作能力:从C语言开始,要求学生在学习编程时,尽量的会写“设计文档”,特别是到了函数一章,要求学生在写完程序之后,写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函数的作用,参数,类型等,并用流程图等描述。开始阶段,可以是在程序完成后来完善文档的表达,在熟练之后,过程应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先设计,再编码。

代码规范: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后期加强,方法是交换代码阅读,以了解变量命名,注释,书写格式、结构良好等规范在程序交流时的重要性。学生从写代码开始,教师就要严格要求,正确引导,经常要用结构良好、代码规范的程序和差的程序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怎么写,也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写。

团队合作:在素质培养中,较难的一环。一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强,要融入团队需要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二是学校中教学资源的有限,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项目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先从“团队考核”开始,让一个寝室的同学完成一个任务,而任务(通常是编程)除了程序代码,还需要写文档,注释,和测试(这些都需要手工抄写,而不是在电脑上完成)。要完成这样一系列琐碎的工作,一个人是要花很多时间的,自然,学生就会分工:学的好的可能就是写代码,然后给其他讲解程序,分配任务。之所以要求任务用手写文档而不是电脑打印,就是避免一个人完成,避免拷贝、抄袭。考核的成绩应只有一个:即整个团队的成绩,以抹去个人因素,体现团队的精髓。

2.高年级教学

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更难一些,需要教师认真的选择合适项目,一个好的教学项目的标准应满足如下几点:

(1)有一定的代表性,实用性。

(2)容易分解成若干小模块,这些模块有难有易。

(3)一个人完成整个项目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4)项目可以扩展。只有这样,团队的合作才有意义,大家才有兴趣在一起合作,否则,团队容易沦为一个人的工作。

沟通能力:在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等课程上应展开讨论。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当适当的引导,否则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沟通,讨论需要哪些方面。

创新能力:对中国的学生来讲,这是最难的一方面,制约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很多方面,主要是国内现行的教育体制导致的。在软件领域,对本科生的要求,主要是思路上的扩展,创新是从小开始培养的素质,更多的是在课外培养,课堂上教师只能尽量的去引导,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技术层面的创新基本不现实。而软件的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给出一个基本的要求,让学生自由的添加功能,比如“闹钟”,可以扩展:提醒方式的选择,网络同步,智能设定(和课表、工作表结合),进一步和职业结合等;经典的扫雷游戏,可以拓展为“网络对战”,“团体对战”等模式。创新思想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可能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可以做到,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具备这种能力。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软件行业的前景越被看好,但同时,高校软件专业毕业生大量涌现和软件人才的缺乏是一种矛盾。大学里面教出来的软件工程学生,不应该是那种仅仅能够自己会写代码的技术宅男,而是要全面发展、具备高端职业素质的IT精英,没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只能沦落为“代码劳力”,成为IT界的体力劳动者,也势必被淘汰。大学虽然不是职业技术学院,但我们肩负着输送人才的任务,应该明白企业、公司所需要什么样的人,有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尽早的融入社会,开启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巫茜,张栋.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四川兵工学报,(7):155-156.

[2]张小川,等.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16):1-3.

[3]印桂生,董宇欣,韩敏霞.面向产业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46-247.

篇12:商务礼仪与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却明显落后于职业教育,为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养,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以下关于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对策,旨在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对策

一、引言

教师职业素养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由教师的教学能力、思想素质、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等几部分共同组成,而职业院校是培养国家技工人才的摇篮,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至关重要,但是很明显现下的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因此在现代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能够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入手是职业院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为实现可持续教育发展的目标,在职业院校之中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为学生专业学习以及岗位就业做出保障。具体而言,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种职业素养。第一,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在现代教育中学生要掌握多种技能知识,因此职业教育是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的教育,每一个学科都不能被看作一个独立的学科,各个学科之间必定会存在着某种联系,因此对于一名职业院校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本学科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跨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综合结构知识[1]。第二,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可以为学生创作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为此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要不断的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教师职业规范标准,是否做出了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能否运用一种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去帮助学生解决最实际的生活问题,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素质。第三,要具备敏锐的信息素养,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更新十分迅速,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要具备强烈的信息获取意识,对于信息可以有很好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并且可以快速地提取信息,运用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能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堂的教学载体,推动教学发展。第四,教师要充满个性与魅力,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可以积累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拥有气质、风度等多重魅力,进而让学生更加的亲其师、信其道,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一种体现。

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对策

第一,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强化优良教风。职业院校能够从人事管理制度入手,通过相关的岗位机制去强化教师优良教风,这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首先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并且强化激励保障,职业院校可以从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职业素养要求出发,制定科学的考核依据,探索有效的考核方法和评判标准,进行师德与业绩的双重考核,并且实行末位淘汰制,可以让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地规范自身,同时在院校之中还可以形成一套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岗位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通过这种监督与奖励双重并进的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加地适应岗位要求。其次完善合同聘用制度,打造教师命运共同体,教师与院校本身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但是这种关联必须要通过相关的规范条约以及聘用制度结合实现,这样就可以将院校的利益与教师的利益联结在一起,同时在职业院校之中还可以建立青年教师发展,老教师导引制度,在实现青年教师发展的同时,体现出教育的传承性。最后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制度,如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或者采用多劳多得的方式落实增长福利待遇,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这也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一种保障,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创作更好的条件与空间。第二,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师德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职业院校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关键。为此院校必须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院校要从教师的思想入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教师在工作中可以有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可以有强烈的责任心,把教育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积极地投入教学工作之中,并且在教学中可以奉行育人为上的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教学工作之中,运用自身的知识修养和人格魅力发挥出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摆渡人。其次在院校之中要完善师德建设制度,现下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院校可以建立属于自身的校园网站,并在网站之中开设教师师德考评模块,通过多种考核内容与考核指标,将评价的权利交托给学生,这样可以最真实地反应出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第三,注重教师职业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在终身学习的今天,教师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这也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一种体现。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院校要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时刻以教师发展为导向,以教师能力为依据,有目的有方向地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同时院校还可以在校园之中开展一些知识讲座,从而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与学术视野,并且要将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下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职业院校可以与一些事业单位合作去创建师资培训基地,进而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职业学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是为国家培养技术技工人才的摇篮,因此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就显得越发重要,尤其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院校可以动用一切力量去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xx(24).

篇13: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探讨论文

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对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本质涵义的剖析,以校企合作的角度,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着重分析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针对问题所带来的思考。并且针对以上问题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施路径

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办学方法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但是限于其固有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仍然停留在层次浅、水平低和单一散漫的层次中,这样的话就不能形成好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如人才共同培养、教育过程共同监管和教育成果共同享有以及出现问题或者应付责任共同承担的发展前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院校不能主动向企业提供价值。专业设置与实训科目不匹配;“双师型”教师能力难以保障等之外,学生职业素养难以适应企业需要成为制约校企合作长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部在出台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对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改革,对学生的持续成长能力进行提升,将学生素质培养放在首位。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劳动者在职业发展中的能力的总体概括下就是所谓的职业素质,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执业行为等很多方面。职业素养也可以称之为职商,能够反映出个人在社会中发展所积累的智慧和修养,所有个人行为累加就形成了职业修养的概念,内在是职业素养的体现,外在是个体行为的表现。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职业精神认知比较模糊。根据前面进行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高职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调查发现,企业最看重高职学生素质中的几个指标分别是:诚实守信、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看中的个人能力或者素养中,敬业和责任心是排在前列的,也是企业认为现今社会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非常强调敬业精神。事实上,我们所强调的敬业,就是对工作是否有责任心。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还没有真正的面对社会,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从点点滴滴做起,逐渐完善自己,增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以后步入社会和职场提升累计经验和教训。

1.2缺乏经验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对自己定位。职业定位的真正意义就是真确看待自己,在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在进行职业规划,从而制定发展计划和通过努力去实现。这样就要不能盲目选择和制定发展计划,只有避开这些,才能最快最有效的达成目标。现阶段很多应届毕业生没有正确的看清自己,将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上,这反应的就是毕业生的自大以及盲目的特点,就像上面提到的,做事从小事做起,不管你将来发展的如何好,都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事实上,不管自己定位在何种层级上,必须以自己的特长和经验为前提。再者,也要充分考虑工作性质和家人期望等很多因素,所以毕业生一定要理性的评价自己,并且结合社会和工作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3毕业生欠缺对自己将来的规划能力。现阶段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毕业生毕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这样就反映出了毕业生职业发展意识淡薄和方向的不清晰。毕业生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等,对自己全面认识,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崭露头角。

2.学校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有一种理论叫做素质冰山,其理论阐述,个人的素质犹如在水中独立漂浮的一座冰山,我们能够看到的水上的冰山这是表象,看不出好坏,而我们看不到水下的那部分才是关键的因素,代表着责任、态度等很多内涵。现如今的高职院校虽然都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培养,但是细分培养过程,我们发现,职业技能是培养的重点,职业意识的培养完全不够,这也是目前职业培养的一大缺陷。很多在校学生自认为证明就是找到好工作的象征,往往忽视了企业最重视的职业素养等因素。

2.2关注就业率、忽视素质培养。目前,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向很确定,那就是提高就业率,帮助学生尽快就业,认为这个是显示一个学校发展好坏的标准。其实这样的想法不能说是不对的,但是如果站在教书育人的角度上去思考,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学校为是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的,而不是单纯的提高就业率。高职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养或者输送对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实用性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国家教育出素质高尚,人格健全,道德意识强的优秀人才。

2.3培养只局限于学校,缺少社会意识。我们都知道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进入社会公国发展,适应并且融入大社会的大环境中去,通过发挥自己的技能来与同时相处,从而为公司创造价值,为自己赢得荣誉和物质。所以,要想达到以上效果,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就要步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和交流,通过实际的生活和时间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但是观察我们现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法,还是以学校的课本教育为主,即使这种培养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要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要想实现学生高素质培养,就要让学生走出去,融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切身的体验来感受社会,提高自己。

三、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实施路径――发挥企业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1.企业在制定人才教育方案时参与进去。现阶段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和不正常的现象,证明企业要求和学校的培养是脱轨的,不一致的。所以基于以上考虑,企业应该参与到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方案中,这样一来,首先企业可以提供用人标准,让学校有方向的培养学生,其次,对于学校教学制定也要参与其中。学校应该到企业中深入查看,了解行业的发展和缺陷,然后将企业优秀人才请到学校带班授课,培养合适人才,这样的做法更加实际可行。

2.学校和企业深入沟通,对学生采用订单式培养。高职教育中以职业活动为目标是教育改革中必须坚定地原则。学校和企业联合是学校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基本方法,通过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型人才,多种培养方式同时进行。首先,建立实际的教学情境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采取多种实践方式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进行熏陶。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逐渐感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业角色。其次,将企业文化引进,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应该聘请专业的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宣传教育,以自身的经历来讲解书本的理论,更加生动易懂。让学生产生兴趣尽早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

3.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学校应该举办各种校企联合的活动,邀请社会企业经营和进步人士进行宣导,更近的了解事件理论。通过成功的人士来让学生有期望有目标,从而建立学生学习进取的理念,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成功人士的人格修养和与自身的差距,从而逐渐提升,完善自我。4.邀请公司中高层人员到学校中到学校进行讲授。企业的成功人士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职业素养较高,要求他们到学校进行讲授,让学生感受企业分为和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以及职业修养,通过学生与企业家的亲身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树立典型来摆正心态,进而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12号.9月.

[2]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措施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28).

[3]程淮中.财经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14:医学生职业素养建设论文

医学生职业素养建设论文

一、如何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建设

1.开展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是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备条件。医学院校要对医学生应该进行一系列的医疗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如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等。为了让医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树立起“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应该组织他们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此外,还应该在医学生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通过自己的案例分析、角色体验、言传身教来让学生树立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理念,进行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他们将维护民众健康、献身医学内化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和道德责任,不断地进行自我领悟和自我反省。我们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为使实习学生能融入教学医院整体医德医风教育体系中,培养实习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为同学们临床学习、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安医专在全校各临床实习专业中开展医德医风系列教育活动,从三个方面强化医学生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一是阐明医德医风建设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二是强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三是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医院医德医风的'现状。

2.建立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估体系。

我们根据医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评价因子应包括多个一级指标,如医德修养、人文素质、临床技能、专业知识等。每一级指标都应该下设多个二级指标,其中医德修养包括诚信意识、责任感、纪律法规意识、职业价值观等二级指标;人文素质包括同情心、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文知识水平等二级指标;临床技能指标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体格检查技能、书写病历和采集病样的能力等二级指标;专业知识指标包括科研能力、自学能力、业务成绩等二级指标。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和系数,应该根据社会对于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来进行合理的确定。为了保证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客观性和合理性,应该让评价方法遵循过程和结果、定量与定性、客观和主观相统一原则。

3.加强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整合。

高等医学院校在课程设计上应增加医学史、文学艺术类、医患沟通学、医学哲学、心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法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知识内容,以此来将他们的人文社科知识进一步拓宽。引导他们树立起人文理念,自觉自愿地去保护广大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他们与患者家属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消除误解。

二、总结

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与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它可以帮助医学生将大学的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发展很好地衔接,并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制订合理的专业学习计划,对于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身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专题 素养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