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比中的乱象浅析相关论文

lostchildwe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ostchildwei”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职称评比中的乱象浅析相关论文(共4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教师职称评比中的乱象浅析相关论文

教师职称评比中的乱象浅析相关论文

职称,是拦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坎,绕不开也跨不过,但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直面的问题,因为职称不仅仅涉及一个教师的待遇问题,更涉及到每个教师的专业职务、专业地位问题,有无职称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目前职称评审存在很多怪现状,让人有些愤而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中小学职称评审存在以下乱象,通过这些乱象的概括和描述,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反思职称评审制度,推行一种公平、公正的评审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职评制度的激励机制,促进教育发展。

乱象一:中教正高级职称成为各级领导的“特供”

职称,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不仅代表一个教师的地位,还与收入成正比,即职称越高,其收入也就越高。然而,现状是越高级别的职称,越是成为少数领导的特供,很少有教师能够享受到其恩泽。

前几年,中小学中一直在实行一种3%的奖励,能评上3%的教师,工资待遇就要比以前高很多。于是,为了争得这个3%的名额,各路神仙各显神通,一场争夺战空前展开,非常激烈,也制造了不少矛盾。于是,后来干脆取消3%的特别奖励。目前在中小学实行的正高级职称,实质和当年3%的奖励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小学教师可以评正高级职称,这无疑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社会地位、工资待遇,以及激励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正高级职称成为了领导们的特供,这次职称改革必将以失败告终。

乱象二:职称评定中过分强调论资排辈,埋没中青年人才

目前,中小学评职称并不像大学那样,只要能够搞出科研成果,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晋级。一个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进入大学工作后,如果研究成果突出,会在很短的时间就能获得晋级,评定为副教授、教授,甚至还有资格做硕士生导师。但是,这样的情况在中小学并不多见,即使有也仅仅是一种点缀而已,更多的则是按部就班的论资排辈。因此,职称评定一般都是按照年龄来论资排辈,根本轮不到一些所谓“年轻有为”的人评上高级或者更高的职称,要评还得依靠时间慢慢的等和熬。现在,能够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就基本不用上课。所以,这样的评选制度不仅没有激发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乱象三:职称评定中外语能力考试等成为部分教师不能承受之重

目前,职称考试内容有外语、计算机(实践和理论),普通话这三项。其中,外语成为了很多人考试职称的一个重大阻力。很多人都在质问职称外语考试到底有没有必要,这是一个必备的门槛,还是一种必备的素质?现实中这却成为一种门槛和一种形式,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职称考试的外语,教师们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用,甚至大学毕业生,只要不是到中小学承担外语教学,其以前学的外语知识基本上没有任何用途。这样只会给教师们增加考试职称的负担,花更多的时间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其二,老教师和不教外语学科的教师苦不堪言。因为,有些老教师根本就没有学过外语,即使学过,也忘记,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试只好作弊。于是,出现了老教师们只要交钱,然后去考场走一个过场,就能考过。因此,目前的职称考试,已经成为某些机构趁机收费的一个项目,甚至成为了中小学职称评审的一个毒瘤,不仅没有促进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相反,让教师们徒增烦恼。

乱象四:职称评定中与相关考试成绩直接挂钩评价

职称评定,有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显然,这个很不符合当前职称评审的现状。

其一,考试成绩不能成为评职称的一个重要依据,甚至根本就不应该成为其条件。正因为有这个条件的存在,才导致现在各个学校出现重点班、实验班、火箭班等,把优生进行集中,少数教师或者领导可以长期教这些优等生,而多数的教师则只能垫底,长期在普通班和差班之间徘徊,不仅在学校的考核奖励、地位上受到影响,就连评职称也要受到影响。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恶性循环,不利于均衡教育、公平教育的发展。

其二,升学科目能够以中高考成绩确定,但非统考学科就不能以成绩确定;同时,现在的考试语数外各占150分,物理化学两科共150分,政治历史体育各50分(重庆中考),于是,分值越重的学科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奖金、评优受到优待,分值不重和根本就不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科则要受到限制,就连地位也要比统考学科的教师低很多。因为,学校的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升学考试学科教师们挣来的.,和弱势学科教师毫无关系,这些教师在学校就没有任何地位。现在,如果连职称评审也要看考试成绩,这样的教师根本就拿不出所谓的优秀成绩,其工作成绩根本无法量化,而高级职称永远都会把这些教师排斥在外。因此,他们在评审中处处受到限制,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学校各种奖励制度边缘化,游离于学校教育之外。

乱象五:职称评定因名额和资金困扰让基层教师望洋兴叹

几年前,中小学进行了一次职称改革。在那之前,乡镇中学教师基本上没有资格评中学一级,更不要说高级职称了。这些教师有的甚至在评了中学二级职称之后10多年都没有机会评上中学一级。比如,某初中教师,1990年参加工作,现在还是中学一级职称;而笔者毕业,正好遇上前几年的职称改革,中学一级名额扩大,按照年龄排序刚好到评中一的时间就有资格和条件评职晋级。这如果在以前,也许苦苦熬上10多年也没有评审名额和机会。

这次改革后,很多教师都能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就评上职称,改变了以前的状态;但是,还是有一定比例限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中学一级、中高职称的名额基本上就满员了,换言之,前几年只要达到评选中学一级年限和高级年限,只要职称考试合格,基本上都能评上,但现在却又陷入改革前的状态,只有等到这些教师退休或者调离学校才能留出名额,后来的年轻人才有资格晋级,这就是当前职称评选的基本状况。后来,还搞了一段时间的评聘分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投入不足。如果政府能够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中来,那么职称评审就不会存在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

乱象六:职称评定中论文写作的弄虚作假、粗制滥造

现在,教育界都提倡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既能够教书育人,又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这本是一种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手段。但现实中,很多教师既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甚至还要研究试题命制试题,根本就没有时间开展教学科研工作,那种既能教书又能写作的教师,少之又少。毕竟,中小学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不是专门搞学术研究。中小学教师要评职称,但又写不出符合发表要求的文章来,于是便想方设法花钱请人代写、代发文章。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出现论文造假、“学术论文”泛滥成灾,伪科研泛滥的尴尬局面,此时,论文评定一个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功能和作用基本上丧失殆尽。

乱象七: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

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教师行业,这应该不属于职称评审制度的一个乱象,但却是这些乱象综合后的一个负面影响,正是这些不合理的评审制度导致中小学教育危机四伏。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9月1日的《新闻1+1》节目中有一个调查:你愿意当老师吗?参与调查的5000多人,不愿意的占61.4%,愿意的只有38.6%。接着记者又问,您愿意做哪种教师呢?选择大学的是68.1%,选择中学的是15.2%,选择小学的是16.7%。这几个选项中愿意当中小学老师的还不到大学老师的一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您不愿意当老师的理由是什么?其中,待遇不满意的占45.8%,认为工作压力大的占24.4%,对教师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地位的考量则占15.7%和14.1%。这个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走入教师行业,其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教师工资低和职称评审不能给中小学教师带来更多的福利,让很多教师看不到希望,以至于影响大学生在就业时对教师职业的选择。

篇2:高中英语教师职称免费的参考论文

试论高中英语自主学习

【摘 要】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学工作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可在这一过程中已然存在很多方法上的弊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面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英语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在全球人口都在说英语大环境下,它已经由一门语言升华为一种工具,在改革开放的近几十年里。

中国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如此,可中国依旧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要促进本国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取借友国先进技术,以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学会沟通与交流,而在这方面,英语的功能决不可忽视。

发展基础英语教育是国家教育部工作重中之重,本文就高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做出简要分析。

一、发扬高中英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首先符合国家课改的要求,课改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以自主、合作、探索为主线,以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为目标。

其次,能够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在大框架下,充分理解这个知识点,得出自己的观点,在他大脑中形成相关概念,并且举一反三,联系相关知识点。

最后,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能通过联想记忆,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高中英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1.自主学习流程化

对于自主学习的方法。

需要学生做出更好的规划使之具体化、流程化,做起来更加方便、高效。

1)预习。

上课之前必须预习所学课程,对于难点,先自行思索看是否可以通过看课本或者查找资料的方式解决,如若解决不了,便留在课堂上。

2)课前准备。

课堂上的40分钟是解决疑难点的重要时间。

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听课时,课本、资料、笔记、练习本必须一应俱全。

3)课堂。

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所学的东西当堂理解,跟上老师的节奏,做好笔记保证课堂质量。

4)复习。

接着便是课后工作,首先需要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作业之前应该通读课本,才能在写作业的时候保证作业质量,与此同时争取独立完成,之后多做课后习题,对教材多加理解。

5)改错。

对错题加以整理,集成错题本。

与此同时,应该注意老师所讲重点善于思考,不懂就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会自主学习数据流程化,具体化。

在此之上,对学习加以创新,整理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高效的学习成果。

2.学习方法多样化

1)举一反三。

一堂课的质量好坏大部分取决于老师,老师需要掌握很多种教学方式,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举个例子:get to有到达、开始、接触到等意思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顺便学习以下相关短语:

get close to 接近; 靠近; 紧贴 ; 凑近

get wise to 明白 ; 了解 ; t解

get down to business 办正经事; 开始谈正事; 言归正传;

get accustomed to习惯于; 变得习惯于;习惯;习以为常

get used to doing 渐渐习惯于; 逐渐习惯于

get back to 回到; 返回到; 回复; 回去

get down to sth 开始认真对待; 开始认真

get down to doing 开始认真做; 动手做

get used to it 快点适应这里的生活; 获取用于;习惯的;

老师还可以用短语造句,把短语放在语境里,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区别。

2)利用好早读30分钟。

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四个模块,而听说这两块内容就可以利用早读30分钟完成,在早读课上,我们可以背单词,背短语,背句式,背课文,用朗读的方式记忆学习重点可以减轻我们在这一门课程上所花的时间,

进行高效的学习,比如我们在反复朗读 It is time to get to school I want to get to school early today.这个句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记忆It is time to……这个句式和want to do something这个短语。

其实朗读不光可以方便记忆,还可以培养英语语感,增强听力能力,纠正英语发音,提高英文写作能力,对提高英语成绩和学习英语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学习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上课讲课时可以故意说错话让学生进行指正。

假设以下情景:

(在进行板书的时候老师故意在黑板上出错)。

学生:老师,我觉得刚才的句式不太对。

老师:哪里错了,我怎么没发现啊?

学生:刚才的句子应该用被动语态而不是主动语态。

老师:这位同学说的好,老师确实错了,多谢这位同学的指正。

这样在增加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对易错点也得到及时的了解与巩固。

另外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提出问题写在纸上,下课的时候一一反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解决?在解决了的问题前做上标记。

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巩固今日所学知识,或者通过电话访问和家访的形式,督促家长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

在其过程中学生有不懂的地方也应积极引导,并且给予自信促使他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实践活动。

三、结语

英语是当前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无论哪一行想到达一定的高度或与世界接轨,无庸置疑的是要将英语学好。

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以专业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未来英语基础教育,争取多元化发展教育模式,提出耳目一新的教育主张。

使高中英语不断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推进。

【参考文献】

[1]陈卓.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发挥的初探[期刊论文]-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4)

[2]王彦彦.高中英语教学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37:87

篇3:高中英语教师职称免费的参考论文

浅谈高中英语教材

摘 要:写作在高考中占很大比例,但很多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难辞其咎。

笔者认为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行为,利用现行教材,搭建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强化英语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阅读;写作

1 . 引言

写作,作为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英语水平的真实体现。

正因如此,英语写作在全国英语高考中占25分,占整份试卷的20.8%。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根据文字或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尤其在高一、高二的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阅读中单词、词组和句型的应用,很少有教师在关注阅读教学的同时关注写作教学,割裂了读和写的关系。

因而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强化,缺乏写作应具备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至于一旦要写作文,写出的作文差强人意。

就其现状,笔者认为在高一就应该开始将写作教学渗透到平时的模块教学中,强化阅读后的写作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写作教学,从而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 可行性理论依据

2 . 1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头脑中已有的认知图式,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式的延续。

建构主义提倡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2 . 2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是语言习得的手段,是习得的先决条件,是基础。

输出是目的,是习得的必要途径,也是语言习得的终极目的。

在我国这种没有第二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语言输入是必要的,没有输入就不可能有输出。

但没有输出,学习者就不会注意到某些语言形式,不会把输入内化和吸收,所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缩短从输入到输出的时间。

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缩短二语习得的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3 . 实施过程

3 . 1 充分分析教材,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科学地说,阅读和写作之间应该有“阅读―理解―欣赏―借鉴”这样一种关系。

新版《译林牛津高中英语》这套教材分模块教学,每个模块三个单元,每个单元讨论一个话题,体裁多样化、题材新颖广泛、语言真实生动、文化内涵丰富、种种写作技能融于其中,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份现成的教材,不要为教而教,而应从更高程度着手,引导学生欣赏材料的谋篇布局和语言结构,吸取精华,提高写作能力。

3 . 2 充分利用教材,体会文章语篇结构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语法而非意义,忽略语篇图式教学,导致学生在写作时难以入手。

如果在教授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时,首先让学生略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和各段的中心句,学生就能把文章的结构理解得更为清晰透彻,并能养成建构篇章的能力。

另外,高中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在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缺少衔接,即便有也只是最简单的连接。

比如观点和观点之间大多数学生只会用“firstly,secondly,thirdly…”,而句与句之间的连接也只会用一些简单的连词,如“and,but…”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多去欣赏书中的文章,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对文章句段衔接的地方进行提醒,学生写作时便会对此进行模仿,进而改善高中生作文不够紧凑流畅、脉络不够清晰的缺点。

比如笔者在教M1 Unit2 Growing Pains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请把这篇文章分段并写出中心大意。

(2)在阅读和写作此类文章时要注意什么?(3)文章中哪些地方是值得学习的地方?通过思考和归纳,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议论文一般结构是“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而议论文最基本的写作方式是开头一句话写出段落主题句,之后通过论述、举例等方式来证明这个中心。

此外学生也会关注到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流畅,如像“Along with these physical changes, there are many psychological changes.”这样的句子就值得一学。

3 . 3 充分阅读教材,掌握文章对话题的表达

高中生写作文最大的缺点就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写出不地道的“中式英语”。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有些高中生还多为寄宿生,因此接触英文原著是有难度的。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新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对于这个主题文中会呈现很多的单词和短语,在阅读教材时,教师要求学生发现文中一些好的词汇和句型,挖掘和梳理其中的美词佳句,并对此进行熟记和掌握。

比如笔者发现学生在写议论文表达观点时一贯的'表达句型就是they think…,而在M3 Unit1 Grammar& Usage中有一篇文章的学习中,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比如“He says that…, He adds that…, it’s believed that…, it’s suggested that…”

篇4: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机制的创新思考论文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机制的创新思考论文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包括对教师的公平。在教师职称晋升中存在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职称晋升应该以师为本,取消指标分配,建立职称晋升资格考试制度,规范晋升机制,统一评价标准,科学、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职称评定,激励教师不断专业自我,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职称晋升;资格考试;教师发展

职称评审是党的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87年,全国首次中小学职称评审以来,评审出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职称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教学能力的认可,是荣誉和地位的象征,是教师心理、物质上的双重需要,是教师积极性提高的源动力之一,决定了教师的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指数。职称晋升是个敏感问题,影响面大,涉及范围广,本应坚持真才实学、突出业绩和能力的人才评价导向,但近年来,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影响了职称评审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积极性。

一、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职称晋升由于人为的名额限制,指标数量少,符合晋升的教师多,有限的名额与众多教师晋升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形成了“僧多米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局面,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负面效应。

1.职称晋升中的不公平现象

1)指标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失衡

在划拨职称指标时,存在严重不公平现象,一般先满足城里重点学校,再到一般学校,最后到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乡镇以下的学校,指标更少,只是蜻蜓点水式给点,甚至不给。城里学校指标比例远高于农村学校,这也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严重缺乏,优秀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里。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1]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河南调研时指出“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在政策、制度层面上解决好教师发展的机制问题。”[2]指标分配不均妨碍了农村教师的发展,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全面提升,造成城乡教育不公平。

2)无奈的等待――职称岗位定编分配指标的困惑

职称岗位定编到每个学校,就是根据学校现有教师人数,按比例确定该校教师职称名额,分配晋级指标。以小学高级为例,只要达到了规定的比例,就不再分配高级指标。其他教师无论多么优秀,也无机会参评,除非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调走或离职退休,于是就出现了有些职称多年没指标的现象,在这一规定下,有些学校则名额充足,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评上,这种饥饱不均的现象,使一大批教师的职称问题一延再延。

3)传统陋习,论资排辈

职称评审是严肃之事,不是游戏更不是儿戏,本应按照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导向,但有些学校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年老者上,年轻者让”,使年轻教师的进取心受挫,工作激情下降,极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这样的教师队伍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

2.腐败现象

近年来,教师职称评审中的不正之风一直深为人诟病,有限指标和教师晋升需求的矛盾,加之评审过程中人为因素过多,滋长了不正之风。有关部门把职称评审工作视为肥肉,作为创收的重要项目,职称评审有市场化的趋势。指标不公开,暗箱操作,跑指标,买卖指标之风兴起。每逢职称评审前夕,部分教师就忙起来,开后门拉关系,联络感情,“教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能力做参考,人情最重要”这句话就反映了这种情况。教育是通向未来的大门,也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这种不正之风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威信,破坏了社会公平,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最终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3.不和谐现象

教师之间的关系本来十分融洽,但每到职称晋升之际,温柔的面纱被撕破,人人自卫,关系用尽,金钱到位,给教师纯洁的心灵蒙上阴影。为争一个指标,相互冷嘲热讽者有之,勾心斗角、弄虚作假者有之,打架吵闹者有之,破坏了教师的团结,降低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这与建构和谐社会格格不入。

二、教师职称晋升机制的创新思考

在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中有“开展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这一项[3],体现了职称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使之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稳定教师队伍,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

1.取消指标分配,建立职称资格认证制度

借鉴医师、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教师职称评审也可以采用资格认证制度。即以全国或各省为单位,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准备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参加这种资格考试,合格者取得相应的职称资格,就可以晋升职称,不再受指标限制。实行资格认证制度的优点:①克服不正之风,标准统一,用同一尺度评审,以人为本,以质取胜,能者上,平者让,消除了利益和人情因素,引入竞争机制,让教师站在同一平台上,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②促进教师不断专业自我,用发展性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成长。教师要晋级就要有资格证,而要获得资格证就必须参加资格考试,从而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克服固步自封、一劳永逸、不思进取的现象。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4]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既没进步,学生也难有进步”。[5]通过资格考试,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③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资格认证考试公开、公平、公正,标准统一,能选拔出真正的优秀教师晋级,使教师心服口服,克服了因指标而产生的摩擦;④促进教育公平。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6]职称资格认证克服了指标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必将在全社会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⑤质检工程。通过资格认证考试,严把教师质量,杜绝滥竽充数,挤掉职称中的水分,提高职称中的含金量,让职称真正成为衡量业务水准的杠杆。正如温总理说的那样,资格认证是对教师素质的一种检测。

2.建立教师职称正常晋升机制

工资正常晋升制度是只要考核合格,每两年就可晋升一级工资。教师职称评审也可采用正常晋升机制来促进公平。即只有教师工作没有重大失误,年年考核合格,教龄到了一定年限,就可以直接晋升相应职称。这就建立了一种教师职称晋升的常态机制,一方面弥补了职称评审中的漏洞,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积累贡献的认可,对原来因种种原因没有晋升职称的教师也是一种补偿,特别是对老教师的一种肯定。

总之,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育公平为理念,以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目的,使职称晋升真正成为一种激励方式,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有一流教育,才能成为一流国家.中国教育报,2006-11-23.

[2] 李卫红.积极促进农村教师职业发展.中国教育报,2008-11-13.

[3] 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七.中国教育报,2009-01-02.

[4]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中国教育报,2009-01-22.

[5]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相关专题 职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