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生物教学论文

赵赵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赵赵”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级中学生物教学论文(共17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中学生物教学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学教学之语言艺术

文/张彦中

摘 要:生物教师的语言应该达到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语言;艺术

一、生物学语言以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原则

生物学语言的两大基本特征是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也是生物学教学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教材中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学习,从中吸收和理解化为自己的知识。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准确,表达方式不明确,就会很大可能地使学生产生误解,与所传授的知识意义相违背。因此,语言准确、深思紧密是每个生物教师所必备的能力,并且用专业的术语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生物学名词概念和实验。

二、生物学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生物学本身是一个深奥的学科,在生物学中还有着许多的秘密,能够吸引许多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养成善于提出问题,巧妙设置悬念的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巧妙地出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研究生态环境所必需的因素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阳光,为什么有些生物能在黑暗的环境下生存?(2)为什么在缺少阳光的神态系统最终会崩溃?通过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使学生积极思考。

在启发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我提出的问题不要过难,但一定要有深度,学生经过仔细思考和相互商议后能够答出。(2)提出的问题一定是本质性的问题,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3)打出问题后应适当地鼓励学生,从而活跃班上的学习氛围。

三、教师传教的艺术性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www.fwsir.Com)所以教师以什么形式开始上课是很重要的。它不但体现到学生能学到什么,而且还决定着教学质量,如果以一个好的开场白开始,就注定这节课是成功的,是有深刻意义的一节课。例如,在讲植物的根这节时,可以应用一个成语开始。“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一天农夫去田地里看禾苗,看到禾苗后他大失所望,为什么我们一块儿种的禾苗,别人家的比我们家的高呢?他垂头丧气地围着田地转了一圈,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他们家的`禾苗全部都向上拔了一些,心里想这次我家的禾苗长得最高了。于是农夫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第二天他来到了田地,同学们你们说他们家的禾苗怎么了,没错他们家的禾苗全都死了。”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故事。为什么农夫家的禾苗死了呢?是因为他拔禾苗时把禾苗的根拔断了,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植物根的作用,从这节课中我们就能明白植物的根是怎样给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它是怎样维持植物正常生长的。所以以一种巧妙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喜梅。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学周刊,(11)。

[2]王凤霞。中学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 -04.

(作者单位 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第二中学)

篇2:浅谈中学生物探究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生物探究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增加了多个“探究”学习课题,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从而掌握科学方法,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作为生物学教师,如何使探究活动尽可能成为“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实践、发现和体验生物学知识的探求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呢?结合自身对新教材的认识及课堂教学实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学习者在观察、调查、阅读等学习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学习对象难以理解而产生疑问,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问题焦点,或者是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感兴趣的事实等,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探究影响鼠妇生活因素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提出问题:“谁能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鼠妇?”接着,教师搬开放在教室墙角的一块砖,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你在有阳光、干燥的地方见过鼠妇吗?”“你想知道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吗?”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好奇心自然会驱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二、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第二步,假设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和客观现实,对探讨的问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在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做出假设,对学生的假设不立即给予评价正确与错误,只是作为一种观点,因为假设是一种推论,所以必须通过实验进行检验。例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人体生命开始于一个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生长,人体完成生长发育。那么,人体的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都一样吗?多数学生根据已有的细胞分裂的知识作出假设:人体的细胞都是一样的。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学生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血液永久涂片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比较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得出结论: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大小上有明显的差异。

三、制订计划

假设提出后,就要想方设法检验它,用实际材料去推翻或支持假设。过些阶段要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听老师或其他人的介绍和讲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实例讲清楚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创设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假设检验的设计。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别就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淀粉,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条件是二氧化碳和光照等,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如:

(1)产生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可以维持动物呼吸。

(3)动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够供植物光合作用等等。

从理论上看,凡是涉及氧气的鉴定,可以用化学的方法作为设计的依据,但并非所有的方案都是可行的,还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经过一番选择方可确定。

四、实施计划

探究实验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有着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体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总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投入实验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实验活动的生成性,实验中发生的一切不可能由教师预设,学生在思维和操作上迸发出令教师想不到的创新火花;“动”表现了学生真正的动手动脑合作学习。

在进行实验观察、控制实验条件、记录现象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反思,增强情感体验,调控探究过程、强化成功欲。

五、得出结论

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学生易得出的错误结论加以分析、验证和释疑,能得出科学的论断。

六、表达与交流

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探究结果,可给学生提供对同一观察资料提出其他不同解释或对不同探讨的问题用不同实验证据检验的机会。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能通过交流分享成果,达到认识的升华,并获得成就感。

教师应成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导师,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指导学生应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能力。

篇3:中学生物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

1.信息技术能形象地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的活动规律

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内容呈现出更多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视觉和听觉的有效结合,突破了古板的教学方式,例如,我们可以把心脏制造成跳动的动态节奏;“动脉血”用鲜红色表示,“静脉血”用暗红色表示,“血液”的流动方向用“红细胞”的运动代表;毛细血管制作成动画来响应机体循环中各种物质的交换过程,和血液颜色在与气体交换后的变化形式。这样,我们会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心脏”跳动的频率,“血液”流动的方向,“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变过程,学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加上学生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学生一定会更快地体会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重要意义,一定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信息技术教学能实现生物教学中微观向宏观的转变

微观性在中学生物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如,细胞是生命中最基本的单位,这节就讲述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繁衍和分化;癌变和衰老等一切关于微观生物学的实质,但其微观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大的阻碍,也让初学者很难迈出这第一步门槛,造成很多学生对生物学失去了兴趣。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的语言叙述、板书的描写、模型的展示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逼迫学生重复记忆学习,使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例如,利用多媒体讲述“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这节内容效果会大大不同,通过色彩形象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整体演示,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整体的印象,之后演示细胞质基质部分闪动方式和颜色的体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更好地区分开。接着逐一对细胞器进行逐一的扩大和特写,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认真的感知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对生物实验进行模拟,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生物学中离不开生物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身经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互相交流的能力等。但是实际的教学中,实验经常会被许多方面的条件制约导致无法实施。这样教师只能借助教材空讲实验,学生也只能勉强地熟记实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质量可想而知。现在信息技术走进教学,为中学生物实验提供了宽阔的空间,也解决了技术条件不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现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抓内容,要勤于动手,不应一味地依靠现在的教育科技,这样会对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阻碍。课中教师注视电脑屏幕的时间多于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再加上教室的灰暗光线导致学生不能清楚地辨别教师的表情、眼神、手势等,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另外一些抽象、微观的语言很难叙述问题,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表示清楚,毕竟计算机只是创造环境让人们交流、分享隐形知识。因此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补充,选优取之,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总体而言,现在教育化的今天,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对生活现象和有关知识表现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实现生物学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化,更可以很好地对生物实验进行改良,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等。可同时也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是相互依靠、互相补充的,把两种教育方式相互结合在一起,取之长,去其短,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篇4:中学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更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科学认识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培养情趣为动力,以实验为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增强基本技能运用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科学价值观。

关键词:教学;素质教育;中学生物;生物实验

素质教育是把人的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和提高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与职能,是运用文化手段促进人的自然素质的社会化,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融进社会的新质。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时,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应纳入素质教育的内容。

1生物教学应以发展思维为核心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体验的程度,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机会,课外也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课外应让学生多自我思考,自我融合、整合知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才能使学生获得自我体验的时间。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我体验,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研究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才会激发创新灵感,产生思维火花。

2生物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情趣为动力

生物学是一门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利用课外活动经常引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开展实验研究活动,开辟第二课堂。笔者从实践看来,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变得乐学、喜学。例如,教师可利用课外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采集制作昆虫、植物标本,进行花卉、农作物栽培,设计实验等,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引导的艺术性。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参与”气氛,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在实验中充分感受快乐和趣味。培养学生的情趣,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巨大的动力和热情,又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3生物教学应以实验为手段

生物教学以实验为手段,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鼓励学生重视生活实践。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重视知识,忽视智能和实践。事实上,智能及实践是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是最为重要的科学素质。生物教学应重视实践教学,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展各种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质。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几个要点,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或许有所帮助。

3.1细心观察,提升兴趣。生物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些观察型题目,让学生观察某一时期、某一动植物的发展。如常见动植物的辨认,四季花开花落的'变化。学生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感性认识直接从感官得知。再如农产品保鲜措施的原理;中耕松土为什么能促进作物的生长;酵母发酵的现象与原理;甚至像如何养好盆花等都是这方面的素材。这样,学生可以在观察中识别、获得知识,激发兴趣。

3.2学会思考,拓展思维。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旁栏思考题,这些思考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如“人体缺铁或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吸烟容易患肺癌?”;“苹果储存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活用这些知识,既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又让学生懂得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中应该注意什么,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补充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学生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问题情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3.3大胆假设,积极动手。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挖掘和开发生物学实验在学习中的功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引导学生改进教学实验,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存在着实验材料菠菜易受地域、季节的限制,实验步骤多、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进行改进和研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笔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探求其中可以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例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我们可以多提供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对照实验;可以让学生探究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所需温度条件对反应速度和颜色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探究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是否可以相互替代。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3.4社会实践,调查生活。社会是生物教学最好的课堂。教师可结合课程进度,鼓励学生进行调查。比如对本校、本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对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等进行调查,学生调查后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从而充实了头脑,用活了知识,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应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培养情趣为动力,以试验为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提出的是,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多方位充分利用开发学生潜力的因素,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继军:浅谈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丁盛茂:走进生物教学的艺术殿堂[J],中学生物教学,2003,(22).

[3]张贵榜:“转变”生物教学方式[J],陕西教育,2005,(6).

[4]陈德志:浅议素质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理化生教研,2010,(5).

[5]马长义: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养教育,新课程研究,2010,(173).

篇5:[中学生物论文]唯物辩证法和生物教学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一法则,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同样也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也不例外。

生物学的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是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虽然书中的每章每节的具体内容不同 ,也没有明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具体论述,但若细细的分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去透视,我们就会 发现,事物的矛盾法则,才是这些内容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

事实上,在自然界的万千生物中,不论它是植物还是动物,不论它是水生还是陆生,也不论它是低等的单 细胞植物还是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生长、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为生命的过程 ,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如果简单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的运动 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 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 ,生命亦即停止……”

既然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问题是生命发展过程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有计划 、有目的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有 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我认为主要应以三个基本观点为基础。

一、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 物的发展过程中,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认识物质,就是认 识它的运动形式、认识它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例如多细胞动物是由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一个个体的 ,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吐故和纳新的矛盾运动。卵细胞的发育,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矛盾运动过程 中完成的。单个生物如此,整个生物界和整个自然界也都不例外。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诸方面,不但有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一面,同时又有互相联系、互相依 存、互相制约的一面。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在不同的生物 个体之间,也是关系密切的。如寄生虫同寄主之间的关系,寄生虫若是离开了寄主就无法生存。再如,海葵与 寄居蟹共同生活,寄居蟹依靠海葵的保护,海葵则依靠寄居蟹的'活动获得了更多的捕食机会。

三、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的观点。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并因此而引起了事 物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结果。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 的发展,主要则是因为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并由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推动了生物体的生长发 育,其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就是很重要的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才是推动生物生长发育的主 要动力。同样,在生物与自然界中,也充满了矛盾和矛盾斗争。例如,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尔格伦岛,岛上经 常刮大风,高大的树木完全不能生长,只有那些发生了矮小变异的植株才能生存,这一矛盾斗争的结果,最后 使这个岛上出现了贴着地面蔓生的植物。

总之,不论是在生物体内,在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或是生物界与自然界之间,无不存在着矛盾,存在着 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才促使生物界的不断发展和进化。

由此观之,教师在教生物学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有机地结合到课文中去,应是一 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篇6: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论文

一、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意义

核心概念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有助于教师前期备课和教学中把握知识的重点,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用于重要知识的教学之中。教师将核心概念提炼并组合成体系,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掌握核心概念的内容,以核心概念的内容为目标组织课堂内容,精选出较少量的知识,淡化无关的知识,比课程中庞大繁杂的知识体系具有更强的教育功能,从而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核心概念教学提纲掣领,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重点,是一种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思考

(一)准确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厘清概念联系

传统教育方法往往强调学生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和背诵,教师们过于关注细小、琐碎的知识点,而核心概念包含了许多逻辑内容,涉及的是对抽象的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精心组织。许多核心概念包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背景知识的辅助教学,因此,在实施具体的教学之前,教师自身要认真梳理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概念的细化拆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梳理构建概念图,将所有联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迁移应用于新知识、新情境中的教学目的。

(二)丰富核心概念的学习内容,创设生动导课

核心概念的学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第二是概念被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细节展现出来。概念放在一定的应用情境下才会显得生动和有意义。在课前导入知识时,不能和传统方式一样,先呈现给学生概念的文字性内容,而是要精心准备素材,巧妙设计导课方式,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对核心概念有自主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学生当前己有的知识导入,或者通过生物实验、生物科学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导入,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纪录片等视频材料进行导入,创设趣味性和知识性并存、探究性与科学性较强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概念的内涵。

(三)结合STS教育理念,创新核心概念的教学方式

STS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美国,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它旨在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151STS教育的内涵本质在于使人类经验和社会科技发展融入到科学教育之中,一方面,让教育紧跟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增强自然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和应用性,运用STS的教育理念可以丰富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中尽量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化抽象为具体,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增强核心概念的应用性,鼓励学生多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价值观的形成与统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完美结合。

(四)及时了解核心概念的学习效果,动态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是促进和鼓励课堂教学、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对教师来讲,要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使学生厘清概念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帮助他们区分学习中的相异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开放式评价方式,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包括通过以问题简答为主的对话方式对学生进行访谈,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让学生调研形成报告等方式,掌握学生在新的情境下概念应用的程度,动态追踪核心概念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师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法。

作者:武俏然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篇7:中学生物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生物学科对学生的评价注重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评价。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缺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如何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经过长期摸索,我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学生物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以“我的成长”档案袋为评价载体,以“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为评价手段,通过三个层次,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关键词】中学生物;评价教学

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遵从科学评价体系,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更加认识、完善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评价体系中的一些具体评价措施,能增强学生参与生物学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物学中的探究能力,并且使学生在生物课上乐于探究、善于探究,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生物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评价,还让家长与社会更加了解生物学教育的价值所在,促进了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搞好中学生物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中学生物的重视。

一、评价体系的构成

评价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总结评价。每个层次又分为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补充、互为依靠、彼此联系。为了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我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我的成长”档案袋。在档案袋中,有自我评语、家长评语、同学评语,教师评语等几个方面。

二、评价具体操作方法

1. 第一层次的评价

第一层次的评价为自我评价。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小小监督员,也是最全方位的监察者。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让他们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知,知道不足,发扬优点。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形成书面材料的自我评语,如有哪些进步和成果等。然后,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

(1)“我的闪光点”。①上课前的准备。包括上课前的常规准备,如“静、齐、快”地准备与摆放学习用品,调整上课前学习的状态等。②课堂笔记。全面的生物课堂笔记可以记录课前预习所产生的问题、探究的课题、收集到的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资料、本节课的主要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与结论等,能使学生重温亲历的各种生物探究活动的过程。课堂笔记由学生定期自查,检查自己是否写得全面、完善。定期查漏补缺,能充实自己,完善自我。③课外探究评价。课外探究评价由课堂延续探究与创新性的新课探究评价构成。课外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制订计划、观察记录的过程与结果等)记录在生物笔记本上,由学生自己定期检查,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课外探究评价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评定,最后由组长核实。

(2)“我取得的收获”。①生物学方面的竞赛。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竞赛中获奖的,在班级里进行表扬并且颁发证书,把优秀成绩在展窗里展出,由学生自己统计完善。②阶段性的学习反馈。学生对单元、期末的学习,要做好自我反思,及时总结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自己。

2. 第二层次的评价

第二层次的评价为集体评价。其中,包括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同学之间可以每周相互写出评价材料“同学寄语”放入“我的成长”档案袋,相互之间指出学习上的不足,以及闪光点与进步。学生不仅仅是要在学校里学习,他还要进入社会、回归家庭,这就需要家长对其监督并作出评价,尤其是课外延伸的内容。据此,我请家长每个月都对学生自我预习、完成作业、复习巩固等方面作出相应评价,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不可少。我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是阶段性评价和及时评价相结合。由于任课班级多、学生人数多,我对学生的评价也主要集中在期中、期末两个阶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也会给出相应评价。至于学生的不足,也给予口头指正,若其行为严重影响学习,也记入“我的成长”档案袋。

3. 第三层次的评价

第三层次的评价为总结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这些评价手段给出的评价是零散的,就像珍珠一样,需要穿起来。每学期期末,由教师牵头、各组组长实施大检查、大统计,对学生的“我的成长”档案袋进行综合性评估,选出10%的优秀学生、30%的良好学生、50%的合格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得到表扬和激励。

三、实践成果分析

1. 形成一套科学有效、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

我对评价体系作了积极的探索,改变了过去仅仅由一张卷子评价学生的方式,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做到了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全面化、评价的方法多样化。

2. 评价体系使学生得到了发展

评价体系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并且激励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实施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仅使学生受益,而且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3. 评价体系使家长、社会对生物学学科更加关注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家长习惯认可和重视的就是用学习的分数来衡量孩子的优劣。因此,教师要实行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取消对学习成绩的依赖性,取消只由一次评价定终身的体系,并形成新的评价体系,使家长转变观念,参与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这样,家长才能够理解生物教师,认识生物学科。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论文]

篇8: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见,他将创新教育提高到何等的高度。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是,不能因为现代教育理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降低教师的作用。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的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进行学法指导,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收集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有效地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这需要中学数学教师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深有感悟,做了以下简单的阐述。

一、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要满怀热情地去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师工作不仅仅是完成几节课的教学那么简单,它还包括言传身教、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教育并非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完成,它需要我们从细微处做起,在授课的时候教师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在用心在授课,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多么地爱他们。我们怀着这样的

情感去授课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为了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为了对社会负责,也为了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就该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投身于教育工作。

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使得以前的那种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方式和方法被淘汰,这无疑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断促使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步伐,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新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专业在世界范围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这样他们就会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令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有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数学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

中学数学教师肩上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有了这种素质和能力才会去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中学数学教师不能每天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多看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目前还有好多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薄弱,因而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我觉得应

该从以下方面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数学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教师要学习现代化信息知识,不断地吸收现代化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什么问题也难不倒,不管多难的数学问题都能很透彻给他们解答,会从内心里对教师产生了一种钦佩的感觉。其次,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师生要能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教师和学生去共同研究问题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也参加进来,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数学教师要有综合运用各类科学知识的素质与能力 现实生活和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提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素质与能力。

五、教师要和学生走到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师的期望主要是学生能在应试中考出好成绩:教师的行为表现是偏爱优等生,讨厌差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往往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受表扬鼓励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差生受训斥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少,甚至有的受到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人格上的不平等,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组织、有目的地讨论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如在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停下来,让学生们发表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看法,这样教师就了解了学生在哪个方面了解不够透彻。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专题讨论会,让学生知道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也要学习其他同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也要参加进去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异曲同工之效。在数学课堂上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练、再讲、再练”的单一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讲得比以前少了,但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而不单单是一名数学教师,时而是讲解者,时而是辅导员,时而是台上的表演者,时而台下的观众,学生也会比过去喜欢提问题,学生思维活动更多,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中学数学教师的讨论交流、共同参与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篇9: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应该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中存在的奥秘,从而将解题思路渗透其中,使学生牢牢掌握,从而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然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学生配合的,学生要集中精力听讲,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通常情况下会将答案和解题的方法思路告知学生,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和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不同的教学模式已渗透到了教育领域中。然而,一些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多媒体教学模式目前是比较现代的应用之一,但是一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也是极其没有活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相关策略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创新,端正教学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还是没有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也只是敷衍了事,只是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将相关内容和知识点讲述给学生,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不关心,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导致教学质量极低。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使其端正数学教学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通过多种现代教学手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设计一些教学情景,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多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数学不该是题海战术,教师应多做提炼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实行题海战术,应对各种需要掌握的题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提炼,将重点教授给学生,并多配以一些课堂练习、章节练习、总复习等等,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多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四)教师应设计课堂情景

目前,很多教师都将课堂情境设计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但是仍有不足之处,例如,情景与知识之间关联性较差、问题的提炼不够精确等等。然而在新课程目标的指导作用下,要求学生能够感知并理解数学,从而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关情景,将知识点的逻辑性自然地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概念框架,掌握基础知识。

(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解题失误,教师不应该急于对其进行批评和训斥,而是要分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用相关理论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不应该将解题思路和答案急于公布给学生。

(六)组建数学学习小组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和教师要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另一方法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等,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数学学习小组,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加强大家的合作和沟通,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七)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事实上,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相反由于它富有了数字和神奇的图形,使其成为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数字和图形设计一些课堂小实验或者小游戏,比如,七巧板、数字组合等等,不仅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参与其中,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数学是一门神秘而又有趣的学科,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的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数学的教学,不要依赖于题海战术,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心理,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篇10: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信息技术下的情景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当中,情景教学一直都备受教师们的欢迎,而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与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就能够对教学起到合理的辅助作用,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支持。而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由于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是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再加上大量的公式,使得这一学科的难度更深,学生很难从课堂当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设置一些教学情境,运用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出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边事物,同时学会运用数学的相关知识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与分析,最后提出正确合理的解决方式。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立体的图形,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见解,由于初中生对变形金刚的兴趣比较大,教师就可以采用变形金刚相关的立体图形,为学生展示变形金刚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再引导学生分析变形金刚中包含着的简单的图形,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内充分的消化知识,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掌握课堂中的要点知识,理解立体图形具体的概念,具体的应用范围。信息技术能够逐渐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下的演示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演示一些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课堂质量,心理学家曾经指出,人们运用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其中百分之十五的内容,运用视觉接触的知识能够获得百分之二十五的内容,两者结合的状况下,能够获得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一些教学内容,就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来引导学生掌握课堂中的基础知识,保证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平面几何的一些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当中运用几何画板,来构建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再配上美妙的背景音乐,教师在构建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每一个图形的基本特征,每一图形的知识点,以及怎样绘画每一个图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抽象的图形变得更加具体化,使各种图形更加直观、真切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而保证了课堂的质量,提升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

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课堂的载体,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能够帮助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教学模式整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他拥有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要点的作用,而在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分析。四、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由于当今的网络环境较为复杂,网络上的资源较为开放,一些暴力、色情的资源充斥在各大网络当中,教师在选用网络资源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筛选,避免负面资源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好的影响,有效地提醒学生远离不良资源,让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资源,远离负面网络资源。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有度,由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还是最主要的步骤,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必要的辅助教学,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营造课堂的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结束语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然变成了一种必要的趋势,它能够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的方式,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考虑自身的教学特点,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实际出发,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度”的把握,结合学科的特点,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快乐的、高效的学习。

篇11: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恰好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各方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操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位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继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融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邀游太空,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篇12:初级词汇教学论文

初级词汇教学论文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解释词义,而是带领学生进行操练。

教材上对每个生词都会注上英文释义,学生都能够看懂,所以教师所要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生词,掌握词语的用法。在进行操练时,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情境后,让学生自主地说出正确的句子,即使说出的是错误的句子也不要紧,教师的纠错行为可以让学生更加牢记例句,学会使用这一生词。要想熟练掌握生词,必须做到反复操练,让学生对于生词的用法烂熟于心。如何向学生展示生词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安排,大致方法有四种:按词类排列,按相关意义排列,按词汇等级排列,串联排列。这四种方法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对于本文所选取的课文,可以采取按词类排列和相关意义排列结合的方式,下面就选取课文当中的一些生词浅谈初级词汇教学的方法。生词表中的生词可以按照名词、动词及其他词类的分类方式讲解。

生词表中的名词根据需要也要分成几类,如“书法、太极拳、咖啡、绿茶、红茶”这几个词可以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

“咖啡”这样的词不需要过多解释,学生看到图片就可以理解词语的意义,形成图片与生词的相互对应。“书法、太极拳、绿茶、红茶”这四个词都是反映中国特有的事物,留学生很难理解和翻译,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图片。在展示图片时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文化介绍,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有吸引力,这样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课外的知识。学习汉语不能只是会说,也要了解一些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于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文化知识是更为重要的,不了解文化就不能更流畅地与中国人交流。同样的“,踢、打、骑”这三个词可以分别和“足球、篮球、自行车”三个词组合,利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看图说话,“他们在踢足球”“,他们在打篮球”“,她在骑自行车”。

在讲解“运动”和“跑步”这两个生词时,也可以使用这些图片,“她在跑步”,“他们都在做运动”。教师还可以拿出其他一些学生熟悉的运动的图片,如跳绳、打羽毛球、打网球等,让学生自主地想要学习课外的知识。图片、实物展示是课堂上词汇教学最简洁明了的方式,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解释,学生看到图片就会知道生词所代表的含义。学会了生词,自然就要通过操练加以巩固。对于用图片展示的生词的操练,可以采用出示图片让学生说生词或者老师说生词学生指图片的方式,这样的方式直观并且快速,在练习生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要做到适当扩展才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学习是有用的。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针对教材给出的生词进行讲解,要对生词进行适当地扩展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初级班的学生水平较低,对于词汇学习,教师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做适当扩展学习。扩展词汇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在学习“学期”、“课”、这两个生词时,可以和 “下”这个生词结合,在解释了这三个词的意义之后,可以组合成“下学期”、“下课”两个新词,同时还可以扩展出“上学期”、“新学期”“、上课”“综合课”等词语,通过替换的方式对生词进行扩展,即增加了词汇量,也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学习“兴趣”这个生词时可以扩展出“有兴趣”、“没兴趣”,从而引出“感兴趣”这个生词。而在学习课文三中的“爱好”一词时,可以出示图片,利用之前学过的运动词语图片,让学生说“他们的爱好是……”,这样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课文中还有三个量词“门”“、杯”“、位”。量词作为汉语中特有的'一类虚词,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量词有很多,每个量词都有其使用规律,不能随便乱用。“门”这一量词使用范围较小,只有固定的几个词语,如“一门课”“、一门学问”等。“杯”这个量词对应的名词一般都是盛在杯中的液体,如“一杯水”、“一杯茶”、“两杯咖啡”等,这个时候都可以使用图片来展示,让学生说“这是一杯水”,“这是一杯茶”“,桌子上是两杯咖啡”。这样使用环境较少的量词只需要让学生记住,做到不用错即可。而“位”这个量词用在表示人的短语中,有些时候可以与量词“个”替换,如“一个老师”可以说“一位老师”,“一个明星”可以说“一位明星”,但是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替换仅限于“个”后的名词是人。有些特定的时候只能用“位”而不能用“个”,如我们去饭店吃饭,服务员都会说“先生/小姐,几位用餐?”,这个时候就不能说“几个?”

对于量词的学习,不能要求学生完全掌握量词的使用方法及环境,只需能记住有普遍规律的量词即可。

对于生词的练习,除了提供情境让学生说句子,进行词语替换练习外,在学习完课文后,把课文写在黑板上,去掉所学的生词,让学生复述课文,这也是一个复习词语的好方式。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留学生的汉语课堂更是需要细细钻研,教师要能够使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对于初级词汇教学,大部分都是水平较低的学生,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学生流失,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讲课,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汉语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才是事半功倍的。

篇13:中学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研究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研究论文

【文章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瞩目成就,科学技术逐渐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完善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生物教学;应用;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中。为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学生物教学在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信息技术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的优势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照本宣科,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学生只被动接受书面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这种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抵触,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在中学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音乐和视频,能够给予强烈学生听觉和视觉冲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2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能够将生物知识具体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生物,观察生物学科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主学习的意识。另外,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将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微观世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还可以全面地展示整个宏观世界,将现实生活中极为少见的动植物呈现给学生。使原本抽象的书面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提高学习效率。

1.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询,并对所得信息加以思考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准备不足

虽然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准备不足。首先,有些教师习惯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认识不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甚至认为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浪费时间;其次,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不了解,无法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最后,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放弃了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制作和内容讲解的方式。

2.2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大多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追求新事物的观念,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会转移注意力,由注重知识转而注重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比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播放是视频和录音,使得学生出现放松的心态,只注意接收网络视频和录音,而缺乏知识的联系。

2.3教师直接引用教学视频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方便了教师备课和信息的搜集,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仍有教师为了省力,直接将网上找来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在学习中依旧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独立思考和对问题的分析。另外,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弱点不同,这要求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直接引用教学视频缺乏针对性,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毫无益处。

3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提升教师素质

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生物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学校应全面提升教师素质。首先,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其次,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技能。教师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并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质;最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3.2加大重视程度

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仍有一些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对于这中现象,学校和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加强硬件建设,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条件。另外,即使有些学校有多媒体设备,但由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极少使用而成为摆设。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积极重视,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习惯。

3.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会造成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转移注意力。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用途和作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查询资料,探讨问题以及分享学习资源,使信息技术发挥最大功能。

3.4采取预防措施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例如,多媒体的应用安全问题,多媒体设备的保护以及网络资源的筛选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校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制定相关方针,引导教师和学生正确对待和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3.5探索科学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具有巨大优势,但是如何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物教学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备课,讲课以及测评环节做到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在备课环节,不只是将教案做成PPT,更要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讲解做好准备。在讲课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增强知识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但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学习上。另外,在测评环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借鉴优秀的测评模式,使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4小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拥有巨大优势,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较学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春.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周长梅.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教育技术.2007(12)

[3]罗梅,宾淑英,林进添.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09)

篇14:[中学生物论文]试论目标教学与生物学素质教育

[中学生物论文]试论目标教学与生物学素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抓好生物学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提高学生(21世纪建设人才)的生物学素质,是摆在中学生 物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然而,在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压力仍然存在的今天,要在生物学这样一个“小科”中抓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说说容易,实 行起来会特别困难。

把生物学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纳入目标教学的轨道,依据生物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单 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推进,使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洞察明晰,心中有底。这 样,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将促使生物学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步步到位。诚然,要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付出的艰辛是 不言而喻的。

二、确立完整性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

完整性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生物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为本学科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包括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能 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三个方面。依据新大纲确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能落到实处。

对于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既要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又要明确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对学科教学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 因为没有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为基础,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都没有依附,也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教 育要有所倾斜(就中学的整体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来说,自然德育是首位)。

对于能力培养,既要知道能力培养必须以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为基础,更要明白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 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新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正是 打开生物科学殿堂的四把金锁匙。切实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对于政治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不能为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而喧宾夺主,更不能把生物教学异化为政治 课教学,而应该是潜移默化、自然渗透。所谓的.自然渗透不等于可以忽略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容,任何知识的传授都是 在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支配下进行的,我们应该充分探讨教材内在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如果说前一个目标是衡量教学内容及质量的尺度, 那么,这个目标则是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与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相比,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面向全体学生的困难 要大,而这种困难与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下师生之间所形成的不正常交往不无关系。由于

[1] [2] [3]

篇15:中学生物的课程教学策略研讨论文

中学生物的课程教学策略研讨论文

1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对学生开展隐性课程教学,首先要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用学生周围的环境文化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如在校园大量种植花草树木,打造有益于学习的幽静环境,在校园、教室等地方张贴孔子画像、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从文化上展开隐性课程的潜在教育。在这样的校园人文环境下,展开中学生物隐性课程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建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

中学学校管理制度对于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人文环境的塑造等都有积极作用,主要是用于管理整个学校[4]。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因此,大多中学校园都制定了如《中学生手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用于对学校进行良好的管理。这些制度对于学校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没有让学校的主体学生参与整个制定过程,学校以规范性和科学性为主,忽略了制度颁布后的.可行性。所以,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的规章制度,更利于学生学习习惯、态度的培养。同时,在制定学校规章管理制度时,还应该将隐性课程教学内容纳入考量,将中学生物隐性课程内容,如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公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都用不同的方式在各个校园规章制度中有所体现,为中学生物隐性课程的教学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3教学管理方式灵活多样

中学生物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与人类社会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它在日常生活中各处都有一定的体现,如平常关注的医疗保健,环境保护,饮食生活习惯等。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办黑板报,开展专家讲座,社会调查等各种活动,加强学生对生物隐性课程的参与,《某校园植物物种的调查和统计》以及《中学生高度近视比例调查分析》等都是学生参与的学校举办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通过这些对于中学生来说有趣灵活的活动参与,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还大大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中学生物隐性课程的顺利开展,共同完成国家大纲上的中学生物教学目标。

4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学校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讲除了知识讲授的学者外,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正如加里宁曾经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种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5]。”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在平时更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作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典范,从日常生活细节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有利于学生志向、理想、情操等正确形成。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成长足够关注,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共同促进中学生物隐性课程的顺利开展。

5结语

中学生物隐性课程既是独立课程,又与显性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开展隐性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篇16:[中学生物论文]形象思维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功能

[中学生物论文]形象思维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功能

脑功能定位学说表明,人类大脑由两半球构成,大脑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的管理是交叉的,左半球的功能 侧重于逻辑思维,如语言、逻辑、教学、分析、判断等;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如空间、图形、音乐、美术 等。左、右脑半球犹如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思维活 动。左右两半球信息交换的生理结构是胼胝体,它由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每秒钟可以处理两半球之间往返传 递的40亿个信息。传统的教学,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影响着智力的提高。因此,我们 主攻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强化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形象思维在教学中的功能作如下探究。

1 感知是形象思维的源泉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知开始,主要通过视觉把所学的.生物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当 事情不在面前时,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创造出新形象 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没有感知作基础,表象就不会产生,没有表象作材料,就谈不上形象思维。因此,要为 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这是形成丰富表象的主要途径,一个 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②运用 形象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觉,如模型、图片、挂图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摄取表象,引导学生到自然界 去识别生物、调查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等。④从声象教材中摄取表象,声象教材的优势,能同时唤起听觉和视 觉的兴奋,促进左右脑协同工作,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作用,以达到对生物本质的认识。在施教中,我 们提倡多种生物信息的渗透,以便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例如“两栖纲”的教学:①观察青蛙外部形态,从而 培养学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②观察内部的结构,掌握结构的特点。③观看青蛙生殖和发育电视片,理 解变态发育的特点。④从几方面说明青蛙适应水生和陆生。

2 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生物知识,才能把握生物的本质属性。若脱离形象思维的支持,学生学起来就感到抽象、空 洞、难学。学生感到难理解的知识,往往是难以想象所造成的。因此,学生在教师诱导下,主要利用视觉接受 生物形象信号,在大脑中形成感知表象。然后利用丰富的感知表象,通过联想、类比、分析、综合、构思等形 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获得典型表象,把它表达出来,得到创新形象。例如用血循环这个典型表象,用联 想和类比形象思维,结合形象特征,剖析脊椎动物中的代表动物,从而去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见下表:

血循环特点 鲫鱼 一心房一心室,一条血循环途径 青蛙 二心房一心室,两条血徨途径,动静脉血未分开 晰蜴 二心房一心室,有不完全隔膜出现,动静脉血分开 家鸽 二心房两心室,两条血循环途径,动静血完全分开

从类比可知,脊椎动物进化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一般而言,形象思维力强,理 解能力也相应高,理解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形象思维在理解中展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理解过程既 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形象思维,两者都是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理性认识过程。

3 能促进对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仓库。在记忆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表象。表象属双重编码,即表象不仅有形象 编码,而且有语义编码。双重编码的材料有利于理解、保持、回忆、应用和迁移。例如叩打膝盖下部的韧带时 ,产生了小腿突然跳起的反应,这一知识点以语义和形象相联系的形式存入记忆中。形象记忆另一特征就是统 摄性,就是把一个完整的表象作为一个单元,储存在大脑中,例如把人体血循环作为一个单元,记忆在大脑中 ,比分散的概念记忆要容易些。在施教中,应尽可能采用声象教材,去强化记忆。实验表明:人脑贮存形象

[1] [2]

篇17:[中学生物论文]谈谈加强生物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学

[中学生物论文]谈谈加强生物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随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改革,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生物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

这样,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实验秩序乱,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调节轮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轮,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了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三、要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同学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又如初中生物课本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而在实验报告册上则要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0.01%亚基蓝溶液作为染色剂,如果此种试剂一时买不到,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可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红)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再如有些同学,即使不用牙签轻刮口腔上皮,用一滴口水,处理后也可找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又是为什么?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培养了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