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璜设计与广告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探索和研究论文

pkleon778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pkleon7788”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装璜设计与广告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探索和研究论文(共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装璜设计与广告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探索和研究论文

装璜设计与广告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探索和研究论文

装璜设计在工艺美术系里是一个传统专业,它的培养目标为广告、包装等行业培养从事视觉设计的专业人才。装璜设计是从审美角度来探讨对广告、包装等视觉传播媒介的外在的形式美设计问题,但是没有涉及到传播的内容、方式、功能和规律等问题。

广告学是我国新闻学中新开设的一个专业,主要研究传播媒介、广告策划和创意、广告的管理学等问题。培养的目标是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策划和创意、广告管理的专门性人才。

装璜设汁专业侧重于学习设计和制作,广告学专业侧重于学习策划与创意,如果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承上启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式人才。但是,由于两个专业分在不同的学科里,二者在教学上和学术上很少来往,造成了两专业街接困难,影响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一、装璜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和社会需求的矛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装璜设计专业所服务的广告、包装、平面设计以及视觉设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不是简单的广而告之和商品包装,而是扩大到了企业所有的产品、服务等系列的推广宣传等方面,有向整体的全方位的营销传播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也就是当今最流行的CI设计、CI策划、CIS设计。但现在的装璜设计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美术专业对它的影响,在客观上误导了装璜设计朝着艺术化方向发展,这就远远落后于它所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装璜设计专业教学的分析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装璜设计在设计时的定位错位。

装璜设计是从美术专业中衍生并发展起来的,受美术专业教学影响很大,往往形成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情况下,装璜设计的那种服务于社会的要求,就被淡忘了,不是站在被传播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而是站在画家的自我欣赏的立场上来审视设计作品:这就是思维定位错位,以及许多定位不明的作品问世的原因。

(二)重技法表现,轻创意、创新

建立在美术教学基础上的装璜设计专业,在教学中主要以熟练地使用技法为主,轻视对创意和创新的培养,学生的设计作品缺乏新颖的创意构思,更多的是临摹和抄袭。不懂得策划和创意,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创造性思维,学生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一个好的创意,就不可能有好的设计作品。

(三)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装璜设计教学中实践教学是教学最薄弱的环节。很多情况都是纸上谈兵。学生对实际应用中的`环节几乎全然不知,这样学生走人社会就无法直接进入角色,还需要接受一些学校没学过,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使设计教育降为准备级的层次,很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装璜设计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在装璜设计专业教学中,开设广告学专业的课程已成为必然,将市场学、创意、电脑、数码技术等融人教学活动之中,使装璜设计和广告学两专业教学融为一体,以适应社会对装璜、广告设计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社会需要是教学改革的源泉

在二十世纪末,我国的广告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广告公司成了一个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服务公司,在广告的设计、运作过程中需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参与客户的整体营销活动。随着广告业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人,对社会上广告、包装等行业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有广告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又要有市场营销知识与传播媒介的把握。这就迫使装璜设计专业从美术中的“自我表现”欲中走出来,及时调整本专业的知丨只结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世界上的500强跨国公司大部分都已进人我国市场。它们通过合资、独资、收购等形式,由最初的产品输人,发展为品牌的输入和资本输人,大型的跨国广告公司也随之在中国登陆,抢占我国的广告市场,加大了国内广告行业的市场竞争,威胁着民族广告业的发展。这就对广告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促使学校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装璜设计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在大的分类中同属文科,课程设置比较接近,培养的人才在走向社会后,都服务于基本相同的行业。装璜设计的专业优势在于设计和制作,广告学的专业优势在于策划和创意,它们在广告行业中分别属于两个主要部门,即策划部和制作部。在实际的行业运作中,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将为装璜设计和广告学的教学改革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综合教学的探索和实施

(一)综合教学的课程设置

在装璜设计专业的课程基础上,再融入广告学中与装璜设计相关的部分课程,形成装璜设计专业新的学科特点和专业方向,把设计艺术学、计算机的应用设计技术、媒介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交织在一起,形成专业特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装璜设计专业在融人广告学的部分课程后,新的装璜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就有了新的特色。课程设计大致分为五部分:一是公共文化必修课程;二是美术基础知识和装璜设计的专业理论,包括素描、色彩、设计理论、设计思维、艺术概论等等;三是装璜设计专业课程和广告学专业部分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理论、广告学、心理学、中西方文化史、图形创意、广告创意和广告表现,摄影技巧等等;四是计算机应用的课程,包括图形图像的平面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的处理、Intemet网络资源及传播的应用;五是装璜设计专业的提高和实践应用,包括系列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与策划、CI战略和CI设计,以及与实践内容相关的各种专业设计,如标志设计和商品包装等。

在装璜设计专业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主要是在学生学习的中、高级阶段进行开设综合性课程,进行命题式的教学方式,由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组成命题组。共同的协调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并养成外向放射的思维方式,树立起服务于社会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教改在客观上起到了相关专业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水平,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综合教学在以装璜设计为主的情况下,也要走出装璜设计原有的教学模式,扩大装璜设计专业的造型手段,使之手段多种多样,并着重于图形的创意设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不光教育学生将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而且还要启发他们利用计算机对图形的快捷设计来拓宽视野,增强设计能力。要加强在装璜设计专化的创意教学,创意是装璜设计和广告学之间最有相通之处的地力_,创意是广告或其他设计的灵魂,它“是创造出一种能为买家所接受的观点或一种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是直接服务于树立公司的形象和产品的形象,长时期里在全局起作用”将创意和装璜设计结合在一起,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如何创意到如何表现创意,有一个比较完整的iUR与了解。

(三)组建教学实践基地

建立和健全专业课教学实践基地,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装璜设计专业和社会各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实习性,学生在校内毕竟以学为主,大多数动手能力弱,这就无法完成实践教学,需要通过参与企事业的社会活动来进行社会实践。组建和健全教学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亲身体验本行业的运作过程,来缩短学生将来进人社会以后的磨合期。

装璜设计专业和广告学专业综合教学,可以弥补专业间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培养了解市场、掌握专业设计、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篇2: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探索与研究论文

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探索与研究论文

摘要:跟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在新时期中也进入了改革的洪流,伴随着教育部下达的教育教学指导理念,我国许多高校向着应用型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教学目标是培养综合性人才,倡导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使莘莘学子在踏出校门当下就符合就业市场对多样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学生参与课外设计比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方式,通过思维的活跃、团队的配合、自愿的学习完成探究性教学。在本文中,笔者就将据此来进行以赛促教视角下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探究。

关键词:以赛促教;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课程教学

前言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在创新改革的教育模式之中,传统的大学课堂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走入社会后的发展,因此应用型大学就在万众瞩目中发展了起来。在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课堂之中,课程的创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团队合作能力的促进都是在应用型大学中发展的主体,应用型大学的核心是进行应用型、创新性、复合型的人员培养。在教学的模式之中,也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达到学生在踏出校门的一刻就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在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进行教育方式的改良,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并探讨教改之后的反思。通过种种方式进行新的教育模式的发展,以便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最后实现应用型大学培养全方面皆优的人才的最终教学目的。

1、综合性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理念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学生在走入社会后不能迅速的适应岗位,所学习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伴随着使用教材的落后,教学信息不及时更新等现象,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失去了价值,其中建筑领域尤为明显。随着建筑行业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之中竞争越来越大,对于专业性人才的渴求也就越发的增加。在意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之后,在的11月份,《关于引导地方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由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至此,正式的开展了以能力、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开展,为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全方位人才。

2、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探索

2.1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创新

建筑设计作为一项需要颇多实践能力的课程,是建筑学课程中的重点课程,也是学生们在进行建筑学学习中的难点。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之中,太多的理论知识往往让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导致空有满腹经纶,动手时无从下手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往往是在进行三年级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中,没有进行创新实践的教学方式。五年制的建筑学专业,前两年是为高年级学习打基础,而三年级,作为刚脱离建筑学基础,初入较难的教学学习中,不止是学习中的建筑规模从小变大与其中功能的复杂,建筑观也有了同样明显的深入。因此,三年级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从基础知识到对建筑社会属性的了解,人文情感的联系等等。三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动手能力,应该就此去根据其余相关的学科中学习了解建筑学子多方面的概念,并就此积极参加各种建筑设计类竞赛,重点不是所获得的成绩与名次,是在这个竞赛的过程中培养了发现自身问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三年级是对于一个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一个在不断的进行自我进步、发展的过程。

2.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习兴趣

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于设计课程的任务,都是抱着一种老师布置任务就去做,没有也不去主动的过程,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前期能拖就拖,不紧不慢,到了快交作业的日期再匆匆忙忙的“赶作业”,有了想法都没机会进行实施[4]。在创新教育模式中,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能力,可以通过用现实中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某地度假村的设计任务中,其外在条件可以选择现实中存在的,布置学生们带着问题,独自寻找设计定位和主题,通过多方面对任务进行研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中的设计课程不同于以往教学模式,部分课题是由单人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较难,设计问题的加深和复杂,使部分学生缺乏对课题的认识程度,方案图纸中的表现力自然也不尽人意[5]。因此,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中,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去进行改变,学生的设计达不到满意程度,对自身的自信心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加强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在部分课题中可以通过小组分配的办法,例如在进行地标建筑的规划之中,就可以使用小组的办法,让学生3~4人组成小组,全部的设计过程都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最后的设计成品中,可能看到完全性质相符的设计,也可能见到充满着个人不同风格的成品。在团队的分组过程中,教师即可以让风格一致的学生一组,亦可以让在不同方面优秀的学生成为一组,成为互补的团队。两者中都会出现极为优秀的设计成品,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完成设计过程。

2.3以专题性为基础,扩展综合应用能力

在本次的课程创新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革后的办法来将传统教育模式中老旧教育方法取替,以全新的教育模式来进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进行专题性教学的过程中,遵守的核心就是设计题目要与一定的专题训练题目相对应。专题性教学在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同样是建筑学相关知识的延伸,包含了环境学、建筑行为学、绿色建筑学等,以此为基础可以进行设计灵感的来源,将其运用在教育中,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建筑相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培养了多维思考能力。以建筑设计为基础进行专题性教育的培养,去启发学生对于建筑物本体性质的思考,启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将所学所想,应用到建筑设计作品中。

2.4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共同授课,提升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

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创新之后的课程中,可以根据其在设计过程中较多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共同授课的模式。例如,在设计中,较多的学生对于功能性空间关系和设计构建性体系存在不明白的情况,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与设计主体严重脱离,优秀的设计作品在转化为实体过程中出现偏颇问题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进行一个课程中,就要由多名专项老师合力进行教学,在课程设计中,不同的设计阶段由不同的老师进行授课。设计初期,由设计老师和建筑历史老师提供参考书目;而后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结构教师与模型教师来帮助学生完成设计理念;最后的结果评定阶段,也是要由多名教师参与进行,摒弃传统教育中一名教师考核的教育模式,创新课程中要综合不同教师的意见才能得出结果。

3、新型教学方法实施下“以赛促教”

新型教学方式的改革,倡导了应用型大学“以赛促教”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实践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三年级以上有了建筑设计初步基础的学生在课外实践参加设计竞赛,可以充分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会对竞赛的主题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行多方面的周全考虑才会进行初步设计;同时由于时间的原因,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设计进程,在前期就要做好时间的规划;在个别以团队为组的赛制中,学生团队要做好分工工作,使用互补的优势,各取所长各补所短,来达到最终成果的完成。“以赛促教”在应用学大学中,有着传统授课过程中不能教授给学生们的东西,在培养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建筑设计课程专业性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团队竞赛机制更是让学生懂得了配合的重要性,这整个过程都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升了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型的学习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其方案设计能力,模型制作能力、计算机制图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路上,又走出了显著的一步。

4、教学改革的完善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路上,应用型大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教学的过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管是在专业技能培养,还是职业素养塑造中都是皆优的学生培养模式。从目前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情况来看,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虽然仍在存在着学生在面对竞赛时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将在后期中慢慢的调整,争取早日达到教学改革的完善。

5、结论

教育制度的改革为的是更多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主题,在创新教育模式中,以理论知识带动实践能力,以竞赛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在教学创新的路上,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得到成就,这也是大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中的重要标杆。

参考文献

[1]李旭,向昊.建筑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J].华中建筑,,26(9):254~256.

[2]李家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8(3):80~83.

[3]时立容,刘卓然.研究型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指标体系设计———以社工行政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J].现代大学教育,2015(3):104~111.

[4]吕元,刘悦,熊瑛,赵睿,张青.面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学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3(1):68~71.

[5]杨希文,谭湘倩.地域性开放性整合性———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8(3):92~94.

[6]杨晓莉,庄程宇.以赛促教视角下的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探索与研究[J].建筑与文化,(05):41~43.

[7]邹存旭,金景义,刘圆圆.众创视域下应用型大学规划及建筑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8):72~73.

篇3:教学应用与研究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有机结合的研究论文

教学应用与研究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有机结合的研究论文

时间序列是指对某种特定的现象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的一列有序数据,对时间序列的研究是统计学必备的最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相关知识有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分析、灰色模型、回归模型和马尔可夫链等。而时间序列分析是对数据进行观察和研究,找出数据的内在发展规律,建立统计模型,并依此对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学、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数据处理有着强大的功能,也是统计学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在知识结构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环。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时间序列分析需要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和统计软件,同时涉及随机过程、复变函数和微分方程等比较难的知识,因此这门课的讲授与学习都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对其教学探索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理念。

1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普遍问题

笔者经过翻阅大量的随机序列分析教材并多年实践教学后,发现目前的教材和教学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 脉络不清楚。从数据到模型还是模型到数据,模型的来源、发展和构建等基本问题交代不清,学生很容易混淆。2) 重点不突出。相关的定义、性质和定理等内容没有重点标出,整个课本是平铺直叙,让学生很难抓到重点和要点,学起来也很单调和枯燥。3) 案例过旧。课程上的例子数据基本来源于20 世纪中下叶,学生很难把案例与当前情况联系起来。4) 与具体应用和前沿研究脱节。为了与理论知识一致,课程编排基本是从模型出发,很少有从问题和数据出发进行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很容易陷入一种不知如何下手的困境。受制于这些普遍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不注意的话,就很难凸显这门学科的知识性和应用性,讲授也局限于ARIMA 模型,很难跳出专业的限制来处理实际数据,模型与实际也相差甚远。造成的后果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缺乏主动性和思考能力,没有达到教学的基本目的。

2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新的授课理念,即把具体应用和学术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并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打破学科和专业的界限。具体操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2. 1 课程大纲和教材修订

课程大纲是授课的纲领,大纲除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应把教学目标提升到学会处理时间序列数据,能够选择恰当的模型拟合具体数据并进行预测,做到从数据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内容不只是为了学科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更应该是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认知出发。因此教学不应受限于某一本教材,而是综合利用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授课内容,并在教学中引进最新的真实案例。另外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相铺相成进行授课和实践操作,并且预留1 ~ 2 次课的时间来讲解和处理实际应用问题。合理的课程大纲和授课安排有助于内容讲解和知识接受。

2. 2 课堂教学

时间序列分析的实质是对时间序列进行建模预测。前一两次授课先给学生展示本学科的全局概貌和应用,理清时间序列分析在数据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点评几篇最近的研究文献,阐述科研工作者是如何利用相关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让学生接触到学科知识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进一步的,根据实际提出了几个应用性问题,比如给出近些年的病例、气候、股票和经济等数据,讲解经过课程学习我们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拟合和预测,在往后的学习中紧扣问题进行授课,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脉络,由浅入深介绍各种相关模型,强调和比较不同模型的定义和性质,理清模型之间的关系,分析为什么要引入这些模型。比如ARMA 模型是用来处理平稳序列,但因实现数据大多都是非平稳序列,所以要引进ARIMA 模型; 而因存在残差的自相关和异方差情况,所以要引进GARCH 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必须让学生掌握3 种最简单时间序列模型( 即AR、MA 和ARMA 模型) 的建模思路、检验、估计和预测,并对ARIMA、GARCH 等模型的产生原因和建模思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特别要强调,课本知识是从模型构建脉络展开,逐步引出各类模型而最终构成时间序列分析的知识大厦。这种课程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模型,但也容易造成他们在处理实际数据时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必须让学生对知识脉络和框架有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尽量多利用较新的真实案例讲解抽象模型。案例教学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授课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用案例紧扣教学,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在讨论时间序列模型时,摈除过于陈旧的案例,引入当前最新的并且真实的数据。比如利用实际人口或经济的数据引入非平稳序列,在讲授非线性趋势和异方差的过程中,分别引入广西1986 ~ 2014 年的GDP 数据和2015 年股市的深证指数。透彻的实证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特别是,介绍完时间序列模型后,回归到问题本身,从具体数据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给定不同的数据,不限制模型结构,关键在于如何构建恰当的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测,并让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过程中时刻与相关科学研究挂钩。结合当前的讲课内容,讲解相关的研究论文,让学生走进研究,认识和体会科研。从定义问题、处理手段、主要结论到最终解决问题,把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与学生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科研兴趣,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ARMA 模型和ARIMA 模型时,笔者分别点评了文献《ARMA 模型在非意外死亡率动态预测中的应用》在整个的授课过程中,笔者与学生分享了大概20 篇研究论文,主要介绍研究者处理具体数据的方法和获得的主要结论。在授课的'最后阶段,跳出课本知识和专业的限制,让学生了解一些结合外置变量构造模型的方法,如介绍文献Time series analysis of dengue fever and weather in Guangzhou,China( BMC Public Health 2009,9: 395) 的做法,并简单介绍与时间序列分析相关的学科,如马尔可夫链、灰色模型和回归分析等,均可对序列进行拟合和预测。由此让学生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清晰辨识知识细节,在处理数据时不受限于某一学科知识,从而具备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应对带噪音的数据。

2. 3 实验教学

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性,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安排10 ~ 16学时的实验课。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一门统计软件如SAS 或SPSS,对应不同的授课内容,设置真实且较新的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测。接着安排1 ~ 2 个综合应用的实验,给出实际的近年数据,不提示模型构建类型,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跳出模型和学科的限制,挖掘出最恰当的模型。比如在最后一个实验,我们给出了2004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广西肺结核病的每月病例数,要求选择适当的模型拟合该序列的发展。结果,学生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模型,有线性趋势和曲线趋势、周期因素、ARIMA 和GARCH 模型等,由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结语

针对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缺乏主动性等问题,提出了把教学、应用和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统计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使得他们能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并服务于当代社会。只有将时间序列分析的教学从抽象的数学模型中解放出来,融合实例分析,把时间序列分析原理带进现实世界,使学生感到数学模型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推导,而是丰富多彩的实践应用,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统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关专题 广告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