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传统工艺论文

我疯呀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我疯呀”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传统工艺论文(共13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传统工艺论文

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传统工艺论文

一、传统工艺美术顺其自然的技术思想与观念

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观念更是独具江南水乡特色,如惠山泥人绘彩工艺运用其传统彩绘七法“拓、涂、勾、点、掸、晕、刷”,构成一个完整的色彩观念,色彩对比富有激情而注重法度,彩绘笔法轻灵而不放纵,造型生动传神而不呆板乏味;体现出“简易而意全,巧密而精细”的特点,彩绘纹饰以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花草为表现对象,绘质方法独到,形成了一批技艺绝招。无锡惠山泥人绘彩工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行话,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亮而不艳,雅而不俗”等。在教学中将这些传统本土语言与观念进行渗透与融入,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民族素养、创新精神的提升,有助于装饰艺术设计本土化进程和文化内涵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传统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吸收与借鉴的路径

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和掌握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对祖国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知识有深入了解。对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研究,寻找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审美趋向的融合点,提炼其内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艺术在形态语言方面保留了较多的相似点,可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初步》、《设计色彩》、《图形创意》、《装饰工艺》、《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训练》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逐步在形态语言方面寻找新的结合点。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形成独特风格,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知道如何吸收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造型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在《设计素描》、《图形创意》、《装饰工艺》等课程中,安排课堂练习绘制设计草图,特别是针对典型人物、器皿进行造型元素提炼,研究其人物的神情表达和器皿的构成特点,吸取传统工艺美术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利用嫁接、移植、拼合等设计元素与手段,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的造型效果。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可采取项目模拟训练法,引入工艺美术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明确组员的分工,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无锡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最终确定创作方案。在《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指导学生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有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改变当下本土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

三、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

本土语言吸收与借鉴的实践与思考目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岗位分工已被灵活、整体化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替代,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只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独立承担,当下各地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极大帮助。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两基地一中心”:省级“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和“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基地”、“无锡市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针对传统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在学校中选拔一批学生组建“现代学徒制非遗班”,聘请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客座教授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研究和教学团队,让他们有目标、有计划、手把手地传授核心技艺。学校建设有专门用于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和项目作品展示的大师工作室、惠山泥人技艺传习所,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演示和制作设备,同时与学校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实现设备共享,将《惠山泥人》和《锡绣工艺》等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专业技能教学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使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数、工位数、耗材数得到充分保证,提高专业教学内涵质量和实施效果。由于操作路径清楚,可操作性强,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良好,受到社会关注与好评。事实证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的吸收与借鉴既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够对国家相关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传承政策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工艺美术产生的时代局限性,在社会结构、视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与冲击下,如何处理好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如何妥善处理好传承与保护的关系、如何探究工艺美术的“再生产”还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因此探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对传统工艺美术本体语言吸收与借鉴的路径,其核心是在吸收与借鉴过程中及时发现所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高等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应不断实践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课程体系应以传承、创新为教学原则,以立体、平面材料课程为教学重点,以综合材料、工艺媒介在特定空间环境载体中的整合运用为发展方向,重视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篇2:装饰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装饰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我的漆艺创作历程

内容摘要:首先通过了解传统漆艺,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漆艺相结合起来,最后把握自己的现代漆艺创作方向。

关键词:传统漆艺 现代漆艺 创作

我国漆艺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挖掘出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朱漆木胎碗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漆艺作品,但漆的历史还可以推前,至今已见证中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所以漆的根是在中国,有根源的艺术才能发展的日益昌盛,所以对于每一个对漆艺感兴趣的中国人一定要先从漆的根源开始了解它,不仅要了解漆的技艺的特性,还要真正了解漆本身作为一种材料的性能,它是漆艺创作的媒介,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驾驭漆,尽情的发挥漆的魅力,才能将你的艺术创作得更完美。

对于一个真正的漆艺创作者来说一定精心的去了解认识我国传统的漆艺,因为我们将要创作的作品,都是要以传统的为基奠,为根源,否则那也是炫耀材料短暂的视觉效果,而并不能将漆艺真正的内涵发挥出来,真正的漆艺创作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站在我个人角度,学习漆艺一定要懂得漆本身内在的美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的用心去感受创作出好的作品来。漆艺的美从古老文明开始一直延续下来,只是随着人类的文明的发展,思想观念一直不断的发生变化,欣赏意识跟视觉感受一直不断在更新,这不但没有说漆艺会走向衰亡,反而使得漆艺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漆的特性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这对所要从事漆艺创作者来说一定要看清的现实状况,这样才会更好

的把握漆艺的发展方向,才不会盲目的去创作。

现在这种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时代,人们的的这种现代思想观念对漆艺的陌生可以说是一个对漆艺的发展不太乐观的现状,这也是中国漆艺家们所要克服严峻的问题,并非漆艺太传统化,太工艺化,而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里面对漆的了解少之甚少,其实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促进,并不了解漆艺美的真正所在内涵以及真正的所在价值,这是严重滞碍漆艺蓬勃发展的问题,大多漆艺家对漆的着迷程度是无可形容,但面临的这种现状很无奈的为之感到叹息,所以现代漆艺的发展在全方面的了解传统之后提出现代漆艺重点放在创新上,创新成为首要的一种漆艺审美特征,漆艺的发展前景是无限远的,就漆本身材质来说,天然漆的美是任何涂料取代不了的,许多美感效果非天然漆莫属。天然漆有“涂料之王”的美誉,并且涂刷形成的漆膜具有耐久、耐磨、耐热、耐水和耐溶剂等性能,尤以耐酸性最好,这给漆工艺品的持久保存提供了保证,由于漆的性能如此优越,所以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跟木、陶、雕塑、金属、绳、玻璃、石、纸等材料相结合,可以说运用到很多行业中去,这必须要人们去了解认识。我想在现在和将来我们每个热爱漆的人会凝聚力量,共同发展漆艺的文明,希望早日漆艺的魅力能展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以促使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我的漆器创作是根据了解传统漆艺――将传统与现

代漆艺链接――把握现代漆艺创作这种思维方式来完成的,尽管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我找到了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这对

我以后在漆艺方面的发展史至关重要的。基本上时分为三个阶段:先全方位对传统漆艺进行了解学习,弄清楚来龙去脉,以及漆的材质美,进而了解传统漆艺的工艺美,最后懂得漆艺美的真正内涵,在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了解漆器的工艺制作技术,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到最后一道工序结束都要搞清楚,以及中间很多复杂需要精心注意的问题,所创作的作品是一个三角漆盘《简约而不简单》,看上去简约大方,同时也走出了中国自古以来的这种方圆之说,表面效果也是运用中国传统的红,更显得大方而又特色;再就是寻找一个可以将传统与现代衔接起来的过渡点的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创作的开始,从两方面去展开,一方面是表面装饰入手,但重点还是放在造型上的创新,毕竟漆器是一个立体造型,要想在立体造型上去突破,首先我说了还是从传统入手,深入去了解中国传统的器型,进而了解到传统器型的特点和具有我们民族地域性的特色,作为要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漆器,那我们必须得具有这种现代立体造型的观念,所以这就是我要找到的突破的一个过渡点,就是如何将传统的这种器型转变到现代立体造型上面来,同时还得考虑漆本身的性能要美而整体,这是在走向现代漆艺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决定将来自身漆艺发展的方向,这一过程要是把握好了那将来对现代立体造型的创作的好坏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一阶段创作了两组漆器《素》、《华》和《绿色光辉》、《红色光辉》,前一器型是同一个但表面装饰布一样,器型主要是简约的线条来表

达的,跟传统器型一样,流畅而富有造型美感,当然跟传统是不一样的,设计的思路是简约而大气,从口到底是很和谐流畅的,又带着一点现代造型的特点,《素》的表面装饰很简单,整个是以黑为底,天底下能找到的最黑的材料乃漆之黑;世界上最美的黑是漆黑;黑之漆,不仅在于黑,而且还在于它经过推光能产生一种沉下去的莹莹光泽,是那样的深沉无限,又是那样的含蓄柔和,在器型底部利用戗银的方法表现莲蓬这种素雅之美,本身莲蓬就是素雅的象征,在这漆黑的意境中更加将人内心对素雅的.修养品行的向往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华》的表面装饰得比较华丽,相对于《素》来说这体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风格的意境,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主要是想从视觉上增强视觉冲击力,以补足造型上视觉性的不满足,使得作品本身更具耐看性,这也是对于现代漆艺来说应该重视的一方面,我们创作一件作品必须要看到一件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尽情发挥优点填补不足,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绿色光辉》和《红色光辉》这一组作品主要是从造型入手的,想在造型上突破一下,一般我们在构思漆器的器型的时候都是从三部分入手的,或者直接从立体造型入手,三部分是指瓶口,瓶身,瓶底,他们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只有处理好三部分的关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漆器作品出来,瓶身是一个膨胀的球形,是一个视觉中心点吸引欣赏者的眼球,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这是对造型观念从传统中过渡出来的一种强烈意识,当然要提高自己的眼光就

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增加各方面的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漆艺家不仅仅是对技艺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人格修养品质的不断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漆艺,将漆艺的魅力发扬光大。 第三阶段就是在深入了解传统漆艺的基础上,淡忘传统器型但绝对不能抛弃传统器型,要从传统器型中得到启发,将漆的性能与立体造型完美结合,去设计好一个极具现代感的现代器型,并且表面的装饰不再是一些传统的连续纹样跟图案,而是从全方位去考虑表面装饰是为造型服务的,给立体造型增添光彩,更能达到现代人们审美观念的艺术性。在这一阶段创作的作品是《深远》,完全走向了现代立体造型的观念意识,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服务于创作而不被工艺所束缚,将漆艺与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虽然有些地方还不够成熟,没有前两组设计的完美些,但在思想观念上有向前迈进了一步,随着时间的变迁各方面的成熟以及自身人格修养的提高,我相信我的创作会越来越完美,越来越具有现代艺术感,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的漆艺才能走向现代才能发展下去,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随着时间的变迁,漆艺会越来越在前有的基础上发展的越来越宽,所介入的思想观念也会随着越来越提高。在走完这整个创作过程之后确立自己特有的一种创作现代完美漆艺的思维方式,使自己对现代漆艺的这种观念发生质的飞跃以及审美的提高,从而为自己确立起一个被人认可的特有的符号,这是走向漆艺这条道路的重要决策,也是自身价值对社会的一个体现,

我必须要运用我全身心的劳动与智慧以及极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带着浓郁的民族色彩的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体现着全人类的劳动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之后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思索,世间各种事物唯有向着历史滚动的车轮方向向前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巅,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强烈的洞察力和敏锐深远眼光以及全新的现代审美观念,这就是当下所面临的巨大困难,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得学习深刻了解现代人们生活的理念和审美观念,现代漆艺创作过程贯穿了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审美创造以及审美接受三大环节。现代漆艺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新的漆文化精神。现代漆艺作品不仅是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可以说现代漆艺是现代艺术与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作为我们创作者来说,发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运用我们的劳动与智慧去展现人类的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汪天亮 《福州漆艺术》

篇3:装饰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装饰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装饰艺术设计是一门范围极广的学科,只有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相应的、有目的的装饰,在不同要求下根据社会需求做出大胆创新,才能适应现在的装饰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环境因索成为人类生存利益的主体。

装饰艺术设计毕业论文的代发篇1

浅析装饰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揭开了发展的新纪元。

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也面临着一场从感觉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至生存方式的革命,如何,使装饰艺术在新的时代变革中获得更新更好的发展,装饰艺术设计应当向人性化、数字化、绿色生态化、情感化这几个方向发展。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数字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化和进一步交融。

人类社会揭开了发展的新纪元。

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也面临着一场从感觉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至生存方式的革命,如何应对时代的变化,使装饰艺术在新的时代获得更新更好的发展,成为了摆在装饰艺术设计者的面前的问题,重新思考装饰艺术的发展。

综观近年来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我认为,装饰艺术设计应当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装饰艺术的概念

装饰艺术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含义:广义的泛指装饰现象和活动,具有极其普遍和宽泛的适应性,它统和于一切艺术行为或艺术现象之中,规定或制约着其特定的形式结构和意象本质。

狭义的一般指艺术设计中,具体的装饰品类、图案、纹饰等。

装饰艺术也可看着是整体设计中的一部分。

[1]

二、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一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开始为人们所熟悉,近年来,人性化设计更是形成了一股新的设计潮流,现已成为装饰艺术设计一种发展的必然方向。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为人而设计,人性化因素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注入,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

一方面,人性化设计要求人们在生理层面的需求必须满足。

这就要求装饰设计必须建立在人体工程学科学和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关注产品使用者的需求动机,追求真实功能的本质,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另一方面,科学的人本主义是人性化设计的核心思想。

这就要求人性化设计关注更高层次的人的需求,倡导人人平等和尊重的人文主义。

诸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人的人性和人格,赋予设计以文化内涵,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改善人与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更高层次上反映人文关怀的深层内涵。

体现在设计师的设计中,要在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的变化,力戒虚饰,以少装饰为要,但在适当的装饰确可以增加设计的情趣和个性,引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使设计物灿然生色,以有形的“物质”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使其完全成为一种精神体验,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现代趋势。

(二)数字化

数字时代兴起于二十世纪中叶的西方,它的出现揭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科技高度社会化的今天,数字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和视觉效果,更带来了新的观念及新的欣赏标准。

以数字化为基础,人类正在进行着一场从感觉、思维、行为以至生存方式的革命,数字化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数字化对装饰艺术的发展方向也进行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数字化的装饰艺术设计,具有可复制性;高纯度、高明度、高清晰度;互动性;流动的光效性;数字化形象;群体性等设计优势和特点。

首先,受数字艺术的影响,传统的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观念等正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经验方式,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数字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装饰艺术的设计发生了改变。

尤其是电脑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向,发展速度较快。

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更是加速了装饰艺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

数字化为新的艺术手段和传媒形式提供了技术基础,装饰艺术的发展变化研究的可知性和方便性得到了增强,数字化时代对装饰艺术的探索,数字技术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主要体现在观念、技术、形式、表现手段等。

利用数字科技与装饰艺术相结合,构建新的适应时代变革的装饰艺术,创作出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数字化装饰艺术设计作品。

最后,随着数字时代的兴起,数字技术为装饰艺术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字化在设计中的运用,扩大了设计的思维空间,给人的思维以新的和不断变化的启示和视觉体验,开拓了人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其综合性、多面性、丰富性改变了传统的思维形式和设计方法,使其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可以说,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当今艺术设计的突出要求。

(三)绿色生态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环境因索成为人类生存利益的主体。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觉醒,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都意识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装饰设计作为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

因此,绿色生态化也是装饰设计的应有之义,具体反映在装饰设计活动中,以绿色作为定语的“绿色生态化装饰设计”,其核心是创造符合绿色生态标准的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

装饰“绿色设计”有以下几种手法,如在表现理念上,追求朴实无华但具有生命力的田园风格;在装饰材料上,应当致力于绿色材料的生产,尽量选择绿色的、生态的材料,

材料的构成物质不存在危害自然环境的成分或者具有能够循环使用再生的性质,促进装饰材料向全面绿色化转变;在表现手法上,要强调自然材质肌理的应用和暗示功能性来强调对自然的感受,

或在装饰中创造出山水绿树等景象,运用有生命的造型艺术,通过它们的使用来牵动人们的情思,使现代城市中的人们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安慰。

材料的环保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材料自身

以绿色生态作为定语的“绿色生态设计”,绿色生态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宏观的战略概念,是“人与自然”之间取得平衡的基本标志,其核心概念就是“环境与发展”的均衡创造符合绿色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

人类设计创造活动应符合生态学的要求,要在分析当代科学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将绿色设计作为行业发展的最终战略目标,去努力寻找绿色设计的突破点。

我们也要看到,实现绿色生态化的装饰设计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的努力,这―人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在战略发展的十字路口,生态设计和研究备受重视。

(四)情感化

情感指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反应,是人对生活的体验,它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是善、恶、美、丑的体现,它代表人对外在事物做出的心理反应。

了解设计与情感的基本关系,一个完美的装饰设计作品需要设计师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的融入,只有融入设计师对生活的情感,形成感官与心灵上的共鸣。

将二者结合并运用于装饰艺术设计创作当中,才能达到一个优秀设计的目的,才能有效地运用于装饰设计实践。

运用情感应从内心出发。

情感在意识形态里是精神的一种表象,人的情感在艺术的海洋里有着极大的魅力。

情感在装饰设计艺术中的运用是较感性的,这种情感从作品中反映出来,并可通过作品来体验这种情感。

可以说,真正的设计作品是设计师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去塑造的。

因此,设计师必须在周围的环境和不断的实践中去寻找、去体验,用一双情感的眼睛去看世界,只有在生活中体验到情感才能将其表现在设计中。

情感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唯有从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出发,将情感用设计的手法表现在对主题内容的把握上,从而形成独特的装饰艺术设计体系,才能作好装饰艺术设计。

篇4:艺术设计教学论文

艺术设计教学论文

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是艺术教育创新的核心内容。

【1】信息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创新

一、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的范畴十分的广泛,它可以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传单的设计大到一个建筑的设计风格,都需要人们对其进行艺术方面的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的改变。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美的定义也是不同的,而艺术设计与人的审美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好的艺术设计必定是以大众的审美观念为基准的,因为艺术设计本身存在的价值便是愉悦人们身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开发和利用也在不断的加深,信息技术正在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传统的产业带来变革。

而对于艺术设计的教学来说,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达到好的效果。

艺术设计的核心便是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做出好的艺术设计。

而信息技术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可以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支持,这对艺术设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而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设计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社会对艺术设计的整体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提高艺术设计的水平,成了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心,要培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依靠教学的创新。

依靠互联网可以极大的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课堂的效率,并显著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

所以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来说,引入信息技术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当前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并不是很好,由于艺术设计本身特性的限制,我国很多的高等院校造这方面并没有很多的教学科研成果,这使得我国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一直处于停滞的阶段,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普遍不高。

而现在艺术设计教学现状是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缺乏艺术的思维。

艺术设计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设计科学,还是一门教会你不断体验生活如何在生活中找寻灵感的学科。

艺术的设计元素大多来源于生活本身,所以设计者对生活的把握至关重要。

生活中的元素是十分丰富的,但当前地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单一的教授教材上的知识,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

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抹杀。

只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在生活中找寻灵感这才是一个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此外在教学中过多的穿插实践类的内容也会让学生的艺术思维慢慢的丧失,一件好的艺术设计作品是需要设计者不断的思考改进的,要用艺术的思维深度思考艺术设计的每一个细节。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方法

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是艺术教育创新的核心内容。

艺术设计可以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艺术设计中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所以艺术设计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而将信息技术引入艺术教育的课堂之中,可以极大的丰富课堂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丰富教学的内容

设计的灵感大都来源于生活,一位合格的艺术设计师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设计出好的作品。

所以生活信息的摄取是否广泛,是一个艺术设计师能否设计出出色作品的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人们的距离正在逐步拉近,世界各地的信息也在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递。

通过互联网可以让学生和设计师更好更快的把握时代的动态,对当前的流行元素和大众审美有更清晰的认识。

人们在网络上分享对生活的感悟,同样可以为设计师带来设计的灵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这一理念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对课堂的内容进行丰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拓展教学方式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对学生的相关的能力进行培养。

而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简化教学的步骤,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表现方式,直观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

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教学步骤,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与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对生活有足够的感悟,才能在生活中找寻设计的灵感,设计出好的作品。

通过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和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这对学生设计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

(三)制定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艺术设计理念

在整个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

要将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完美的融合到传统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要把握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之中的分量。

多媒体教学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来事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手段,但并不是艺术设计教学的全部。

教学过程中要有主次之分,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目标,通过设立课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教师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实行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工作,需要设计者将内心虚幻化的东西,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实际化的表现出来。

所以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设计理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艺术设计的标准也在提高,这就就给艺术设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信息技术引入艺术设计的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设计的真谛,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

教育方法的创新,一定可以为艺术设计这一领域带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袁贝诺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设计课程现状及教学策略

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广而不精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版式设计、色彩基础与艺术设计软件教学三大部分为主线,涵盖PPT版面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网页美工设计、UI设计等内容。

以上教学内容的制定主要参考借鉴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希望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能从设计美学角度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创作。

但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忽略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艺术基础,一味追求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宽泛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通过课后反思发现,教学内容安排过于宽泛,无重点目标时教学效果较差,认真分析其课程内容不难发现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即教学内容未经同化吸收就将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平移为数字媒体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过多地依赖版式设计教学,忽略对艺术设计基础语言与艺术形式的学习。

2.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是课程结束后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目前教学效果的反思发现,现阶段制定的教学目标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教学目标要求课程结束后学生能独立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广告艺术设计、网页美工设计等,且要求设计作品达到专业水准。

此教学目标在忽略学生艺术基础的同时,颠倒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科学的。

此外,教学目标还要求学生使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及处理各种数字化平面艺术作品,该目标也较难实现,原因一是Photoshop软件教学需要教师对大量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制作;二是Photoshop软件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操作训练,非一蹴而就之事。

就目前教学时限而言,不具备较好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条件。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切实合理,不可天马行空,应参照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3.学生艺术思维薄弱

在作品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较好运用艺术设计思维将所学知识贯穿作品中。

通过作品评议发现,仅有少数学生能领悟并较好地运用艺术设计形式于作品中,多数学生依旧认为艺术设计为无意义的排列组合,未能意识到艺术设计语言中点、线、面及色彩等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及对人认知层面的影响。

4.课堂教学时间短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有色彩基础、版面设计及艺术设计软件基础三部分内容,共64学时,平均每部分授课时间为21学时。

课堂教学时间短,各部分重点内容无法进行深入剖析讲解。

同时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了解、吃透并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现存问题可发现造成教学效果较弱的主要原因,一是课程忽略艺术设计原理的教学;二是由于学生艺术基础薄弱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正确认识与理解。

因此,要强化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对课程做出调整,首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认知、理解与运用能力。

1.版面设计的调整

首先,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安排必须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其次,教学内容的调整应以增强艺术设计基础语言、原理及形式法则的学习为主线,即将平面构成中的核心内容融入本课程教学活动中;最后,学习内容应有所重点、有所突出,使学生掌握平面艺术作品设计的普遍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将平面构成元素引入教学内容。

试想在学生不具备对艺术设计语言、形式法则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进行版面设计教学,并要求完成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例如,在网页美工设计中,通常将按钮等元件视为点或线元素,如不对点、线、面进行教学,学生无法理解将按钮元件视为点或线背后的原理,更无法理解由视觉元素引起的视觉现象与效应,从而简单地将平面设计理解为无意义地将各种图片、文字、色彩堆积在一起,造成作品艺术性较低,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点、线、面、构成法则等平面设计语言及形式学习。

2.色彩基础的调整

色彩基础教学内容的调整思路与版式设计调整思路相同,调整后课程内容必须满足社会生产需求,本段不再进行复述。

在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增强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及原理学习;其次,以应用为主,强化数字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原理的学习与使用。

3.软件基础的调整

Photoshop软件教学的调整有两条思路,一是在学时不变的基础上简化教学内容,只对简单工具的使用进行讲解;二是为软件教学划分新学时,作为平面设计实验课时。

笔者倾向于第二条思路,主要原因为实验课程能加入更多实用的、常用的软件知识,有更多时间对软件应用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消化的时间,为后续课程奠定好软件基础。

三、结语

要达到改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教学工作者首先应以积极态度调整教学内容,使其凸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并符合职业要求;其次,教学工作者应着重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美感的认识,并通过大量优秀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艺术设计意识。

作者:耿楠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篇5:中国传统工艺的装饰设计美学特征论文

中国传统工艺是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不仅具有很强的美好特质,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由于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装饰设计中,通过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有效应用,能够使现代装饰设计更具有文化特质,特别是对传统的刺绣、雕刻、绘画、书法等诸多中国传统工艺的合理运用,能够更加体现现代装饰设计的文化属性,因而应当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应用,特别是在对其美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使中国传统工艺的应用更具有特色性和针对性,推动现代装饰设计步入更加科学化轨道。

1美学特征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传统工艺都具有很强的特色,任何一种工艺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历史性、文化性特点,因而在开展现代装饰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中国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特征。一方面,在现代装饰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工艺,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美学魅力,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的中国传统工艺都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质,而且这种文化特质如果“基因”一样传承至今,对人们的影响十分广泛,在现代装饰设计中更好、更科学的'应用中国传统工艺可以极大的体现传统文化特质,能够为人们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大餐”,色彩美、装饰美、材质美、形式美、造型美、功能美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特色,比如徽派建筑工艺具有很强的自然和谐之美,将其应用于现代装饰设计当中,不仅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取向和审美情操,而且也能够使其通过有效的融合,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效的融合;另一方面,在现代装饰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工艺,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创意、构图、色彩都已经成为当代平面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由于中国传统工艺在平面布局上变幻无穷、规模灵活,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在现代装饰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工艺,必然会给人以更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切实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创造美”。总之,在现代装饰设计中,一定要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工艺的应用方面的美学特征,并且根据中国传统工艺的美学特征,将其更好的应用于现代装饰设计当中,以期取得更好的设计效果。

2应用策略

由于中国传统工艺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这也是重要的美学特征。对于现代装饰设计来说,如何更有效的将中国传统工艺进行融合和创新,对于推动现代装饰设计取得更好的成效,特别是更加有力的凸显美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开展现代装饰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灵活应用,努力使现代装饰设计能够对中国传统工艺进行继承、创新和发展。

(1)突出中国传统工艺应用的传承性。从现代装饰设计来看,尽管对中国传统工艺的融合设计已经上升到一定层次,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仍然缺乏传承性。这就需要在现代装饰设计中要继承中国传统工艺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特质,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性,汲取传统的思想和方法,广泛应用于现代装饰设计当中。对于应用中国传统工艺来说,设计人员要树立科学的应用理念,既不能机械的、简单的照抄照搬,而且也不能随意将中国传统工艺应用于现代装饰设计当中,而是要更加中国传统工艺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特质,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装饰设计吸收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中国传统工艺。

(2)突出中国传统工艺应用的创新性。创新是进步的灵魂。要想使中国传统工艺的美学特征更好的应用于现代装饰设计当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在创新发展方面狠下功夫。比如砖雕作为徽州“三雕”之一,它是通过雕刻装饰图案的方法,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建筑装饰艺术,而且包括立体雕刻、浮雕、平雕等多种形式,在将其应用于现代装饰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装饰设计的整体需求以及整个装饰的特点和方向进行融合设计和处理,而且还要体现时代特征。要想更好的突出中国传统工艺应用的创新性,要求设计人员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3)突出中国传统工艺应用的人本性。中国传统工艺都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创造,绝大多数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而,在应现代装饰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更加重视人的需求、更加重视满足人的视觉追求以及心理需求。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应用中国传统工艺的过程中,要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为根本出发点,除了要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工艺的文化属性之外,更要重视中国传统工艺的实用属性,更加凸显“功能美”,这一点应当引起现代装饰设计人员的重视。综上所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工艺能够体现更加强大的美学特征,因而应当更加重视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科学应用,特别是要从提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高度,将现代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工艺进行有效的融合,重点要在突出中国传统工艺应用的传承性、突出中国传统工艺应用的创新性、突出中国传统工艺应用的人本性“三个突出”方面狠下功夫,切实使中国传统工艺在继承中向前发展、在发展中发扬光大,设计出更具有文化性、吸引力、影响力的现代装饰作品。

参考文献

[1]李茉函.中国传统工艺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美学特征[J].艺术评鉴,(09):184~185.

[2]田慧子.论徽州砖雕装饰图形的美学特征和语言符号[D].安徽工程大学,2016.

篇6:实践教学下艺术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下艺术设计论文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经过漫长的考察多个地区、多个企业、多个院校,针对不同社会结构、不同调研对象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市场人才的真正需求,笔者当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的真实差距,应该并针对该现象提出了“入学即实践”、“随市场需求阶段性渐进式结合”等创新建议、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如何通过转变课程设置来更好的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顺利就业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已具备相当的.规模,高校数量、每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很大的比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比规模的快速扩张,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的关系却在渐行渐远,培养的人才质量提高并不快,且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艺术设计教育也得以迅猛发展,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与实践等日益呈现出了其不合理性。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有效转型即与市场接轨是最终目标。

二、艺术课程实践发展方向

调研与分析,抽样调查我国当前部分高校和职业教育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与实践、学生就业、校企合作情况,并通过统计,分析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症结所在。

1“.包豪斯”设计教育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基础理论学习。

2.针对我国当前不同地区经济特点、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等,在“包豪斯”设计教育模式、“双元制”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理论基础上,引申并提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新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培养体系,从“制造走向创造”,包括:

①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新定义。

②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合作教学、课堂与工作室的结合。

③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及时配合。

④院系根据社会需求建立动态的培养体系。

⑤网络实践培训“企业、学生一对一监控”、“教师、学生一对一辅导”。

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模式等。

⑦对教师的提出新的评价及要求标准。

三、艺术课程实践发展目标

以办学机构的教育内容形式为主要视角,同时也将多角度的考虑接受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者即学生的最终培养效果、社会企业等经济活动实体的相关收益、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因素等方面。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立足根本是调查研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和来自多方包括教师、学生、社会企业及学校的总结汇总对比研究。

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主要是:

一、相关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网络查询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发展脉络和当今高职院校开设艺术设计学科的数据;

二、问卷调查收集毕业生及在校设计专业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看法及满意度的相关数据;

三、走访企业、行业协会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建议的相关数据;

四、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研究。

五、归纳分析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环节的不足之处,并在分析实践环节不足成因后归纳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篇7: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论文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对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艺术设计教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各个美术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争相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但随着盲目的扩招,致使不太成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缺乏科学合理性,尤其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的关系问题表现较为突出,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真正为艺术设计教学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新模式。

1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1.1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基本情况

随着高等艺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艺考热”的升温,迫于升学的压力,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这样招收的学生就会有很大程度上对艺术设计并不感兴趣,生源质量下降。其次,由于艺考模式的局限性,专业课考试内容长期固化单一,科目基本上是素描、色彩、速写,内容基本固定,大多以默写和临摹照片为主。致使学生在考前培训时突击训练应试技巧和方法,缺乏对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这样的艺考指挥棒下,考前就不可避免地把学生训练成机械的照抄照搬、没有创新能力和严谨的造型能力的机器,思维僵化,造型的严谨性、精确性严重缺失,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得招来的学生能力水平逐年降低。另外,由于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考试内容与艺术绘画专业考试内容相同,这样不可避免地在学生入学后,专业基础课的训练与以前传统绘画性训练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

1.2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大多延续传统艺术绘画的教学框架。在形式上仍然强调造型、技法与单一的色彩配比规律。以研究客观对象的真实形体和客观表现为主,强调写实技术能力的训练和作品的表现力。但这种方法毫无疑问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不利的。传统单一的封闭式造型训练与开放式的艺术设计要求不相适应。教学方式把写生作为主要手段,而对物体内在本质语言得不到深入挖掘。这种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同化学生的审美和个性的进一步开发,抹杀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张扬,这种教学方法也背离了现代设计艺术理念。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教学衔接性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和不同阶段改革试验,但是,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上有许多需要深入反思的地方。我们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还是基本沿袭了传统绘画艺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写生、临摹为主,追求单纯的写实绘画技巧。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应具备相应的绘画基础写实能力,但在我们现在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写实造型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在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基础课和今后的专业设计课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形成严重的脱节现象,与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背道而驰。

2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和改革

2.1改变艺术设计教学观念

对于高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来说,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完成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根本。从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上看,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开启学生自由的想象力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培养起学生独特的设计造型理念、发掘物象的形态美、提高形体重构联想的能力,才能打破传统的绘画思维定式,冲出对客观印象表达的藩篱。专业基础课要服务于专业设计课。因此,专业基础课内容的安排要与相关的艺术设计课程联系在一起,如环艺专业的学生在上专业基础课时可加入室外建筑结构和环境空间的写生练习,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体验建筑结构的艺术特点、空间构成基本规律,熟悉环境艺术设计特有的语言特点,并通过写生进行提炼、概括、夸张、变形,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意识。

2.2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也是以造型为主要表达语言的专业。所以,艺术设计专业必须通过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训练开始,目前,各大艺术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基本主要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等组成。通过对物象的形体、色彩、结构等重要特征的了解和认识,并将其转换成设计语言和元素,再进行重构和组合,形成区别于原有物象的新的视觉形态。

(1)设计素描。设计素描是基于严密的、准确的、理想化的表达方式,主要研究的是事物结构、空间、透视、形态等规律的学科。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设计素描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立体空间塑造和表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的运用是设计素描的重要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是设计师传达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的重要表现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物象的表象形态来表达其内部复杂的理性结构和物体之间相互空间关系。它一般有三个训练阶段:造型基础能力训练、造型语言能力训练、造型创意思维能力训练。在具体表现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不同造型、质感的线条来主观地表现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质量感,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同时,运用现代设计构成要素,对物象进行重构,创造出既源于客观物象又高于客观物象的全新形象。通过这样的训练,就可以把学生以前绘画的具象性思维转变为抽象性思维。另外,多到大自然中写生,发现自然的形态,从中汲取营养,通过发散性的物象重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表现出新颖的作品。

(2)设计色彩。设计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传统的艺术绘画色彩有很大不同,它主要研究的是色彩内在的相互协调、配置规律。对具象色彩的提炼概括,理性地表达抽象色彩情感。通过对现代色彩理论的实践和训练,提高学生对主观色彩的表达能力。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自然色彩进行表现,再通过概括、夸张,对自然的色彩进行提炼,把具象色彩变为主观色彩。另外,还可进行色彩空间、抽象色彩的综合练习,通过不同色彩给人心理、生理的不同感受及色彩的联想等表达出不同的抽象色彩概念。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很好地把色彩和设计联系在一起,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3)三大构成。构成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另一门必修基础课。它主要包括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三大构成主要通过点、线、面等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研究事物的内在结构和变化规律。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的讲授方法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缺乏和相关的专业设计课的相互渗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后学生完成相关的课题作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三大构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表达能力、理性构思能力、趣味构思能力。为今后步入专业设计教学奠定良好的创造思维和造型构成基础,使之能更好地和今后的专业设计教学无缝对接。通过这些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客观物象的主观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理性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专业设计课的学习。总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最终目标要服务于专业设计课的教学,只有正确把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的关系,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

篇8: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论文

1锻炼教师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实训基地功能实现研究过程中,教师更清晰的看到了教学对于企业教师的依赖,技术上的缺陷使教师迫切要求提高业务能力,因此,教师积极下到企业利用实习时间,主动向企业师傅学习,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

2形成校企合作成果共享机制

学校要想获得企业的大力支持,就必须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利益共享,这样才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向更深一步发展。

遇到技术应用型的研究课题,院校和企业共同进行申报,院校主要负责基础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主要有由企业负责,实现“技术革新责任共担”,由“一头热”变为“两头甜”;

同时,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牵涉学校、企业双方,实现“育人质量责任共担”,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企业必须全程参与,培养和造就大批能够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1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效益研究

(1)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现教育效益真实的企业氛围以及不同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故将企业实际设计项目引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主导的教师和作为主体的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将教学内容与设计项目相结合,将学生实训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真正做到“教学做用一体化”,从而扩充学生的就业机会。

2.2进行培训与校内外服务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

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技能鉴定与考核提供了实践场所和设备。

在劳动部门与学校的组织协调下,由专业考评员对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成绩合格的学生将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平面设计师、环艺设计师等各级工种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了硬件指标。

此外,整合校内设计项目资源实现其生产功能。

将学院内部和社会上需要设计制作的项目引入实训基地,我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先后为石家庄信翔科技有限公司设计了整套VI标识,

为鼎尚电子科技、德恒财务咨询、伊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设计的标志被应用,为孵化园进行了宣传册的设计,为学院的部分墙体进行彩绘装饰,参与石家庄赵县某乡的文化建设等等,逐步拓宽社会服务领域,设计服务项目多达几百项。

同时,针对企业的技术和人才需求,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服务,为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服务、技术推广的能力。

2.3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降低风险成本,提高效益

首先,选择优秀企业进行合作,学生在第四学期自愿报名,企业择优录取,组建“订单班”。

然后,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组建教学团队,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按照自身的需要投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实训。

安排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把实训内容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最后,企业需严格按照“订单”的约定录用所有符合企业需要的“订单班”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订单班”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得“订单式”人才培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2.4专业实训基地也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场所

带领新入学的同学到实训基地熟悉环境,了解实训设备与整体运行情况。

同时给新生有针对性的讲解实训场所的实训项目,将参与实训项目的高年级学生和新生结成帮扶对子,使新生与老生、新生与学校、新生与高职教育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树立其学习信心,增强其学习兴趣,消除其陌生感。

这样的新生教育不但可以让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还能为新生开展职业规划、设计奋斗蓝图,为他们之后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素芳 张静 张卫苓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篇9: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论文

一、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开辟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新途径,提高和改善学生的职业能力

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就是以导师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互为依托,导师全权负责工作室的建立与运行,由实践项目和工作情境模拟作为主线的培养过程,将常规的封闭式教学变为以实践、实训为主干的开放式教学,把工作项目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做法是,在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以工作室(实行小班制)为载体,以工作室指导教师为主导,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模拟设置独特的专业情境,

重视各种工作项目中角色适应的感受,分层实施课程计划,使技术实践操作和专业设计应用贯穿于学业完成的全过程,从而将课程内容、职业能力与工作实践项目很好的融为一体。

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为导向,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推行的“任务驱动、行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一体化课程设计模式,

彻底打破学科架构,将知识、技能组织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工作项目展开教学,通过社会项目的引入,将专业课程的内容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得以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引入的企业项目要求,创设工作情境,采用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最终完成工作项目。

显然,教师将社会工作中项目任务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参与到公司或企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实践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得以培养、锻炼和提高。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细则

(一)管理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是开放的教学、工作空间,教学单位宏观协调指导,导师自主管理,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教学日常管理,明确责任与权利的关系,对学校教育资源合理使用。

每学期教学单位对工作室教学进行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考核指标为日常管理、工作室特色建设以及学生评价和工作室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

(二)工作室师资实行聘任制和双选制

依据工作室发展要求和学院教学管理规定,择优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每位教师负责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发展,实施技能训练、进行设计比赛等。

工作室依据课程需要,可以聘请院内外知名专家、行业技师讲课,举办讲座。

实行双选制。

所谓双选制,即由教师与学生互选成立,教师个人自愿报名,在对合格教师基本条件审查的基础上对应选学生公布,由全部应选学生选报,可设立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根据第一、第二志愿教师对学生进行选拔,人数较多可组织考试选拔,达到基准人数即可成立双选工作室。

(三)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工作室主持教师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侧重点不同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特点,依据任务驱动合理设置项目教学的课程,理论部分以够用适度为原则,在工作室的项目设计过程中贯穿课程知识点和职业能力培养,

在实训中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引入材料运用与工艺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设计与制作中表达设计理念与操作手法,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设计技术与制作工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实施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依据课程能力培养为标准设置内容,以项目为单位分解课程内容,以完成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在岗位具体要求和职业能力规范指导下,将典型工作任务和课程知识点分解模块紧密联系,旨在将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学习过程中落实,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传统实践课程都基于课堂练习,与社会实际脱节,对工业生产流程、工艺及材料、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流于口头说教或纸上谈兵,学生缺乏实践体验,因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项目教学能根据市场要求,将新的设计理念、工艺及时引入教学内容,把任务驱动下学习和实践融为一体,从而使工作室真正具有了公司的性质,发挥出项目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优势和特色。

(五)教学方式、方法

采取灵活多元的教学形式,模拟公司情境,引导角色转变,知识的'教授以实践设计中的沟通提示为主干,学生参与项目承接、沟通、经费核算、方案讨论、设计初稿、竞标选用等各个环节,

加强学生案例分析、研讨、汇报、写作、网络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综合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从真实案例和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感受知识、积累经验,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并突出强调“做中学”,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使教学过程更富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由此可以看出,在工作室实践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复合人才。

三、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健康运行

首先,应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备一定研究和设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专业综合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工学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顺利开展。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不断学习并拓宽知识面,以工作室为中心,积极参与社会、企业设计实践,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另外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到工作室兼职任教,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其次,要实施规范教学管理,保证工学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良性运行;要有完善的硬件设备、设施,为各类工作室提供稳定的项目和场所。

再次,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及实训资源利用要有有效的监控体系。

项目课程一体化的教学评价应反映人本的思想,评价内容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尊重个体差异,实训资源的利用也要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进行评价和监控,从教和学做到有压力有动力的良性互动模式,实行严格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机制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完成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将实践操作和理论教学以及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最佳搭配,有利于实现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良性调整,也是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有用方法。

作者:郝爱红 王玉宝

篇10: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一、专业人才发展现状

据高校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艺术设计专业从业者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和人才缺口,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各大院校竞相开办的热门专业。但大投入与回报之间却不成正比,应届生在参加工作后并不能马上融入新岗位,往往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可以逐渐承担实际工作,这无形中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培养成本。甚至于相当一部分艺术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与艺术设计无关的行业。导致该问题的因素主要在于高校办学模式的趋同化、程式化、应试化,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大量毕业生具备的知识未系统化,实践动手能力偏弱,自身也缺乏创造力,对行业的前景比较迷茫等。如何打造多元、富于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格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艺术专业培养战略,不仅关系到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力的提升,而且还关系到艺术设计发展的“全球化”对接。这是我们每一个艺术教学从业者需要深层次思考的课题。

二、问题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与其它学科专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独创性和应用性。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设计能力无法在这一行业立足。实践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一个关键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掌握综合分析、独立思考以及多项表达的能力,为今后能承担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高校实践课程教学流于形式,书本化教学存在照本宣科和应试教育的弊端,与艺术设计行业的实际应用要求严重脱节,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和培养模式上。

1.教学模式。目前高校普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思想陈旧,所讲内容也是千篇 一律。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常采取虚拟命题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不考虑实际环境,教学方式流于表面,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对学生设计作品的批改上也采用传统批改作业的方式,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最终导致设计的方案更多是强调审美价值、造型的美观和欣赏性,而本质的实用性差。

2.培养模式。一方面,过多强调了计算机软件的运用能力(如3dmax效果图制作),忽视了草图表现能力、项目分析能力和材料、工艺知识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素质的训练,致使学生过多的时间花在软件学习上,设计的东西呆板,缺乏新意。另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爱好。在短期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应用专业软件能力、创新能力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最终培养出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所以,弱化技术手段和工具的权重,重视理念的创新和创作模式的突破,这些应由教师们去鼓励和引导。

3.教学思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现行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性的改革,确立符合学科特点的改革思路,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体系。这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社会需求“对接”为根本切入点,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勇于大胆尝试,提倡敞开式办学,结合工程项目经验渗透教学。适当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市场、工地现场熟悉各种施工工艺、程序,形式语言及视觉效果,循序渐进地提高艺术设计的综合能力,达到艺术与工程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与个性发挥相结合。为艺术设计的整体系统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4.实施措施。专业实践课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辅以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以不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出发点,落实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采用“四步式”教学。第一步,培养基础设计表达技能。在教学中,以启发引导为主,主要包括草图表现能力、项目分析能力、材料、工艺基本知识。第二步,强化设计原理的学习和提高。安排教学实践项目,图文并茂进行讲解,力求将枯燥的设计原理用鲜活的形式展现,让学生乐于接受。第三步,加强运用专业软件的能力。让学生们充分重视“软件”工具对于艺术设计的辅助性作用。第四步,设计实习检验阶段。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设计院、设计公司等)和校内进行,要求学生先在实习基地实习锻炼,然后回到学校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完成一个较全面的毕业设计的任务。“四步式”实践教学通过由基础性实践到综合性实践,从课程设计到现场实践性教学,由浅到深,逐步深入,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使学生专业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系统的锻炼和培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根据用户或市场的要求独立地进行设计。艺术设计教学应秉承大文化观,站在培养塑造完美人格的高度去实施人才教育,而不是拘囿于专业的局部看问题。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实施美育为主导的思想原则,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专业兴趣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创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培养出更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篇11:茶文化软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研究论文

茶文化软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审美能力不断上升,室内居住环境的艺术设计开始受到各界关注。传统茶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凝结,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髓有着广泛群众基础,是室内装修设计中的常见元素,但是由于设计师对传统元素偏见,茶文化软装饰材料主要局限在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中,与现代设计结合不足,无法得到推广。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软装饰材料的现状和主要功能,梳理茶文化软装饰材料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其次分析茶元素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原则,根据现状和原则提出具体方法,以期对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元素的多样性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软装饰材料;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茶文化是在我国民间饮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艺术表达,包含诗词、器具、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兼具艺术审美和实用性。软装饰材料起源于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包括窗帘、靠垫、铁艺等具有审美情趣的小件材料,区别传统装修一次成型、风格固定的情况,在材料的使用、更替相对灵活,满足了现代室内设计中户主的个性化要求和环保经济需求。软装饰材料的出现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选择,解决了传统室内装修预算不足的问题,房间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内部装饰材料进行变更。茶文化软装饰材料的出现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审美重叠的具体表现,通过图案、材料、配色的独特变化,衍生出种类繁多的装饰器物,实现人们对生活艺术的不断追求,使特色民族文化融入到一般百姓生活中。通过对茶文化软装饰材料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有助于加深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关系的理解程度,满足现阶段多元化艺术要求,在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的同时,全面提高人们居住环境。

1茶文化软装饰材料

1.1茶文化软装饰材料现状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发达的信息技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共享,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我国传统装修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装修材料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材料风格主要是对现有设计风格的学习,大多偏欧美化,对传统文化的兼容性不是很好。其中,茶文化软装饰材料采取“拿来主义”,即设计师将茶文化中本来存在的茶具、茶席、木质桌椅等已有器物进行插入摆放,只适用于风格鲜明的中式装修,没有很好地调和现代设计与茶文化关系。传统装修的功能主要集中于空间规划和功能型家具设计,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加入软装饰元素可以为室内环境带来生动感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传统茶文化的探索。现阶段,茶文化软装饰材料主要存在三点问题:首先,节能环保功能不足,传统茶具及家具大多以木质或竹质为主,在家装中开辟出茶室空间并配置相应器具花费不菲,无法起到软装饰材料节能环保作用;其次,设计理念固化,我国茶文化软装饰材料的应用时间较短,在现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受国外流行设计元素影响大,设计师往往无法兼顾装修与装饰的一致性;最后,设计师对茶文化的理解不足,由于设计师对传统茶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在软装饰材料的运用中对其中人文理念的把握还不足够。

1.2茶文化软装饰材料功能

茶文化软装饰材料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受到广泛喜爱,在为设计师带来全新设计灵感的同时,也为居住者带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审美享受。茶文化软装饰材料作为软装饰材料的具体分类,是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其基本功能包括:分隔空间、愉悦身心、文化表达三点。分隔空间的功能,即通过装饰物件实现对室内环境的空间划分,比较典型的有装饰屏风、茶帘、室内景观等,直接从物理上隔开使用区域。也有设计师通过颜色变幻或不同风格图案设计,从视觉上划分不同区域,达到居住者规划室内空间的目的。愉悦身心的功能,在相对固定的室内装修中,灵活的茶文化软装饰材料可以调节人们的视觉感受,柔软的织物、小型绿色盆景、特色小摆件都可以为室内环境带来新意和生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居住环境情况,符合居住者审美的茶文化软装饰材料可以在符合室内设计主题的同时使屋主身心愉快。文化表达的功能,茶文化软装饰材料中本来蕴含的文化元素,是设计师及屋主对民族文化理解与喜爱的表达,直接反馈出居住者的审美喜好和艺术修养。在软装饰材料销售上,美观实用的装饰材料可以有效吸引人们了解相关文化元素,帮助我国传统茶文化进行推广。

2茶元素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2.1茶元素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原则

茶元素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协调主次、风格一致、安全实用三大原则。首先,协调主次原则,本质上来说,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运用茶元素就必须在最主要的装饰设计上采用茶文化元素。这代表室内环境的整体风格,而一些次要的装饰可以根据设计师或者主人的喜好进行变通,但是软装饰材料不宜过多。一些缺乏经验的设计师或屋主盲目增加软装饰物品数量,导致室内装修与装饰关系颠倒,使室内整体环境过于繁杂,茶元素软装饰材料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风格一致原则,在设计开始前设计师和屋主需要充分沟通室内环境的主要风格和创作基调,在明确整体设计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后期修饰,注意软装饰材料的色彩及图案风格是否与其他家具相配,避免对某一元素的生硬加入;最后,安全实用原则,即设计师需要掌握软装饰材料的根本意义,是对室内环境的视觉美化和功能辅助,避免华而不实或过度装饰带来的铺张浪费,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注重环保和使用者健康(例如:一些质量不合格织物产生的静电会造成大量灰尘吸附影响人们健康),确保满足居住者审美的同时提高装饰功能性。

2.2茶元素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方法

针对上文提到的茶元素软装饰材料发展现状与使用原则,其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以传统茶文化思想为核心,在保持茶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器物造型、色彩上的创新使软装饰材料适用于一般室内环境。正确看待现代科学技术与茶文化元素间关系,必要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完善传统工艺(例如:多功能功夫茶杯的出现,完美解决了传统茶壶在冲泡功夫茶时反复烧水、洗茶、茶渣过滤的困扰),帮助强化茶文化软装饰材料的实用性。目前,现代主流室内环境设计风格主要集中于简约与欧美两派,其中符合人们绿色环保理念的简约风提倡尽可能简化装修部分,为软装饰材料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设计师通过不同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在正确理解茶文化元素与我国居民精神文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将现代设计理念与茶文化元素结合,使我国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具备特色人文底蕴。茶文化中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可以与当代可持续发展观相适应,在软装饰材料中渗入绿色环保的先进理念,除了美化装饰室内环境外更多的强调材料的灵活性,吸引其他地区消费者对我国茶文化元素软装饰材料兴趣,使我国茶文化元素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推动茶文化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共赢发展。

3结束语

茶文化软装饰材料的出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茶元素可以加深大众对茶文化的了解,帮助设计师把西方现代设计观念本土化,将历史文化财富转变为现代设计元素。在充分了解软装饰材料特性基础上,平衡室内装修与装饰关系,不断增加软装饰材料的类型和范围,营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全新居住环境,在材料多样性上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设计师创作需求,提高居住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随着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轻装修、重装饰”理念得到了设计师和居住者的广泛认可,软装饰材料的施工过程简单,后期更改与维护比较容易实现,价格上明显优于一次成型的装修材料,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家居理念。茶文化软装饰材料中的人文情怀和绿色元素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无论是小件的茶元素摆件还是风格鲜明的茶元素竹艺家具都可以很好地满足现代审美需求,突出房屋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茶文化元素中提倡的生活态度(例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关系等)在装饰材料中的体现,有效的实现我国民族文化软着陆,茶文化软装饰材料在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与交流,为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载体,对文化推广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煜蕊,王玮.探析织物软装饰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7):81-82.

[2]朱晓光.浅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15):87-88.

[3]李梓赫.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18):54-55.

[4]奚荣涛.浅谈室内环境设计中如何应用软装饰包装材料的研究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39-40.

[5]沈亚倩,张陶,平晓清等.夏布布艺软装饰在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5):41-44.

[6]宋志春.设计材料艺术魅力———浅谈材料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5):115-116.

[7]易锐.废弃的装饰材料在现代软饰设计中的艺术性再生应用[J].湖南包装,(1):33-35.

[8]李晖.现代室内软装饰设计中河南民间传统玩具元素应用思路的多维审视[J].艺海,(1):86-88.

[9]孙丽.传统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分离与重构———以徽州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6):51-56.

[10]赵朝弘.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5(8):210+232.

篇12: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软装饰的运用论文

摘要:新形势背景下,人们的审美意识变得更加的专业和高标准,对室内环境的多样化需求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趋势,这也使得软装配饰被应用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和频率变得更高,本文从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分析了软装配饰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新形势;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软装配饰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含了公共空间设计、室内设计、城市和地区的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要不断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变得更加专业和高标准,人们希望在不断提高的物质环境下,也在精神层面上有着更好的满足。因此,在新形势背景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多种要素的综合考虑,设计出满足居住者多样化的室内环境需求。

篇13: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软装饰的运用论文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借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段,根据居住者的物质层面需求和精神层面需求,将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等相关元素融入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实现对室内空间的合理规划和理性设计,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居住需求。近年来,软装配饰使用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和频率越来越多,软装配饰具有对室内空间进行二度布置与陈设的作用,是室内空间设计的一个调整与延伸。能够实现对室内环境的美化,对室内整体氛围起到烘托效果,为室内环境打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化、深层次的空间意境,能够对人们的审美情趣进行充分展现,同时还有对人们的心灵进行陶冶的作用。软装配饰在室内环境空间的运用,主要是指可以移动,而且便于更换的饰物,如我们日常比较常见的家具、沙发、书画、床上用品、窗帘、灯具、盆景、书桌、家居饰品等装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