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

铖萱璧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铖萱璧”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多元智力理论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共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多元智力理论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多元智力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了中西方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多元智能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黄石有色一中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学校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以期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元智力课程教学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基于对智力含义和特点的认识,在批判智力单因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九种智力,教育应致力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他指出:“就智力的发展程度而言,无论是哪种智力,其最大限度的发展都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影响。”多元智力理论以一个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提升人的价值,从教育技术的层面强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多元智力,从教育评价的领域推广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多元智力理论顺应美国当代社会对优质教育和平等教育的追求而迅速发展,仅在美国,就有上百所学校自称是多元智力试验学校,还有上千所学校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多元智力理论不仅对美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成为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我国传统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与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导向不谋而合。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国教育界不仅对多元智力理论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开展了大量借鉴多元智力理论及其课程方案的实践探索。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已经出现了较多的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方案,而且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课程方案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全国有近百所学校宣称自己是“多元智力学校”或自己实行的是“多元智力课程”。在学前教育层面――海口市海粤幼儿园,遵循多元智能理论,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出色的”为指导思想,构建了一系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努力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在基础教育层面――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开展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网络教学策略探索。”在高中教育层面――湖北省黄石有色一中基于学校的办学实际,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黄石有色一中为实证,分析了该校教学改革的原因、举措、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与实践起到推进作用。

篇2:多元智力理论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

黄石有色一中位于黄石市下陆区,始建于1959年,原名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第一中学,企业剥离划归地方政府管辖。~期间,由于企业经济下滑,有色一中的办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待遇下降,人才外流不断,尽管受高中招生扩招的影响,其办学规模有所扩大,但生源素质不断下降,而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上升缓慢。20该校有在校学生1800人,30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124人,其中高级教师37人。当年,高考省线上线率仅为50%,本科上线人数仅为147人。有色一中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危机。

而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教育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而这种期待的动力恰恰来自于人本身,来自于对开发自身潜能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渴望。根据有色一中当时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外学校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该校于提出了“以多元智力为支撑,以课堂改革为突破,以多元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学习和运用多元智力理论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将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篇3:多元智力理论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

1.运用多元智力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软件支撑

为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有色一中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培养骨干教师、专家型名师为中心,以全员培训为基础,坚持分层次、分岗位、分类别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班主任的培训。教师的专业成长引发了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的深刻转变,教师们逐渐用一种全新的智力理念来评价学生,用多元的视角来思考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努力挖掘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师角色意识的三大转变。

(1)变传播为引导。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是把知识输出给学生的传播者。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和拥有者,而是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一起应用知识的共同参与者。加德纳认为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是有差异的,有色一中的教师能够积极按照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改变原有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促进个体潜能的全面开发。

(2)变执行为开发。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基本属于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以多元化形式存在的,九种智力同等重要,不能只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学生离开学校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还拥有运用语言和数理逻辑之外的智力。加德纳呼吁要给学生的其他智力以同等的重视,他指出学校:“每天都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力。”关注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学校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范围的多元化,也促使教师由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向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转变。

(3)变检查为分享。现行的教学过程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成绩检查和评定,通过作业、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教学效果的检查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但这种评价只局限在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方面,并不能反映学生其他智力的发展情况。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人智力的多元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评价观念,全面地评价学生,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各种潜能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和掌握不同信息,获得新的知识,分享学生学习的成果。

有色一中教师能够按照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角色意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软件保障。

2.构建多元智力“实验室”,为教学改革提供硬件保障

为了保障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有色一中多方面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添置教学设备,建立功能完善的多元智力实验室。学校先后新建了网络实验室3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教室2个,改造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以满足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需要。同时购置体育运动器材、音乐设备、美术器材,完善体育实验室、音乐实验室、美术实验室、舞蹈室的教学功能,为发展学生体育特长、艺术特长提供物质保障。为了满足多元智力教学的需要,有色一中还建立了教学电子备课室,加盟北大附中网校,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增加课程知识的容量,提升电子教案的趣味性,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完善学校内部教学功能的同时,有色一中还加强了学校对外形象的改造,重修学校校园围墙,修建校园文化宣传橱窗,购买校办工厂完成学生宿舍的整体搬迁,扩建体育运动场,绿化、美化校园,打造书香校园,为发展学生多元智力提供校园环境。

多元智力实验室的建立,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为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有色一中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支撑。

3.开办多元智力实验班,培养学生强势智力,发展学生潜在智力

有色一中于20开始举办理科实验班、体育艺术特长实验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学生的智力特长,通过智力测试将学生科学分班,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1)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指出:“个性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基础”。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需求,是有色一中开发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对课程开发的兴趣和需求的前提下,有色一中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及教学特长,设定有能力开发的课程“菜单”,学校把促进同一类学生强势智能发展的课程编排在一起组成综合实验课程。最后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特长指导学生进行弹性选课,在选课时把具有相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成综合课程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综合实验课程具体分为“理科实验课程”“体艺特长课程”两大课程模块。同时还根据有色一中农村、矿山学生偏多且外语学科成绩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开设了“英语实验课程”。

(2)实施“为多元智力而教”和“通过多元智力来教”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强势智力,发展学生潜在智力。①“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教师在观念上把发展多种智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践中把发展多种智力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智力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在学生“体艺特长”培养中,教师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实施小组教学,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动脑,善于动手,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音乐特长、美术特长,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让学生强势智力尽情发展,潜在智力有效激发,从而使传统意义上的差生经历凤凰涅般的嬗变。②“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理科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强调学科渗透、学科互补,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使教学摆脱了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扩展了教学空间,丰富课堂内容,立足于学生“最佳发展期”和“最近发展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自主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通过多元智力来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而且使学生逻辑――数理智力、言语――语言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智力得到和谐发展。

篇4:多元智力理论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

1.学生智力得到多元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开办多元智力实验班,开设开发实验课程,开放了教学课堂,开放了文本教材,开放了学生心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与选择性,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成为现实。在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交互性,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的认知方式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强势智力得到发展,潜在智力得到激发。学生在各项竞赛中屡获大奖,高考升学率不断攀升。

2.教师的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不断增强

开办多元智力实验班,开设开发实验课程,最终的实施载体是教师,必然要求教师树立积极的、有效的教学研究者形象,实现由知识型向研究者的角色转换,同时也给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开发“实验课程”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与经验,学校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学科知识,加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通过与专家合作,与同伴协作,与学生探索。经过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激发了教师自身发展的渴求和潜能;以研究者的视野审视教学现状,梳理教学问题,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教研结合,教学、科研能力双向提升,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四多元智力理论在有色一中教学改革应用中的问题有色一中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进行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凸现出诸多困难和矛盾。一是随着多元智力实验班数量的增加,在实行分组教学和小班化教学后,教师数量越来越捉襟见肘,现有的教学场地满足不了教学实际,教学改革难以向其他方面辐射。二是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需要充足的时间,这与要在有限地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进度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多年来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安排是按照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设定的,现在要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主性、探究性学习,45分钟就显得极其紧张,有时多个45分钟可能都难以完成一个探究过程。三是现行教育体制及“升学率”束缚了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受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升学率”的束缚,在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自觉或不自觉从“多元”回到“一元”,从“过程”回到“结果”。

注释

①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译。冯克诚主编。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6

②〔美〕加德纳著。多元智能(沈致隆译)[M]。北京:新华出版社,:118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④维果茨基认为必须确定个体心理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个体在现实的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潜在的水平,即个体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9

篇5:多元智力理论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力理论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多种智能互相作用的过程,本文旨在讨论在课堂教学、专题教学、教师角色的多重化、评价方式的'灵活化四个方面如何实施多元智力理论的具体做法.

作 者:屈焕能 王妙玲  作者单位: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刊 名:法制与社会 英文刊名:LEGN SYSTEM AND SOCIETY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2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   德育教学   学生发展  

篇6:多元智能理论在机类专业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有关多元智能理论在机类专业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机类专业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训练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除了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外,还应通过专业设计的历练、提高学生的多元专业智能,把学生培养成充满灵性的创新者。本文阐述了通过专业设计对学生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自我认识智能培养的探索,并归纳出多元专业智能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机类专业设计;多元专业智能;培养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针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智能不是在标准化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而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他还特别强调指出:人类的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即人类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

机类专业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查阅手册、资料,经过计算和绘图,完成某一特定课题的教学过程。是使学生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专业设计对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如何在专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促使学生从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到实现多元创新智能发展的飞跃,这是一个在教育领域中具有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模仿者、书呆子,而是要培养成充满灵性的、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者。为探究此问题,本文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专业设计中,以此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专业智能。

语言智能的培养

专业设计大体包括实习、设计、撰写论文及答辩等阶段。首先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准确应用专业术语的能力。所谓专业术语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用来反映本专业事和物的一种特殊语言。例如涉及润滑油与工作表面的'吸附能力时就应该使用“油性”这一专业术语,而当谈到润滑油的流动性时,因其直接与油分子层间的摩擦力相关,就不能用“油性”一词,而应该改用“粘性”一词来描述。可见,准确地应用专业语言的能力取决于学生对专业概念准确、深入的理解,也是对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是通过专业设计锻炼学生应用专业术语正确地表达个人思想,消除语病和歧义。例如学生在研究现代设计法应用的课题时,为说明现代设计法的必要性而说现行的设计方法太传统。这句话本身就不严谨。因为现代设计法正是在传统的设计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我们不是要摒弃传统的成熟的设计理论,而是在掌握传统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去探索、扩展和延伸更先进的设计方法。

在专业设计中,指导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专业语言使用方面出现的偏差,锻炼学生的专业语言智能,提高学生准确使用专业语言进行思想交流和专业创作的能力。

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

在专业设计中,学生计算、绘图的工作量很大,然而专业设计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学生计算和绘图的技能技巧上,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对学生科学逻辑思维智能的培养。

专业设计之始,有的学生在拿到设计题目时便一头扎进设计计算中,显得毫无章法,十分忙乱,到头来弄得一头雾水,设计错误百出。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的逻辑思维。教师在设计开始时就要向学生讲述进行设计的科学逻辑思维方式,不要忙于计算绘图,而要进行冷静的思考――首先,如何完成主要设计任务;其次,除完成主要设计任务外,如何进行其他步骤,如零件的装拆、润滑、密封、起吊、保养、标准化等;最后还要考虑设计的时间安排、前后次序、主次关系等等,编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流程。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善于比较,从而归纳出最优设计方案。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避免走上混乱无序的设计弯路。

在设计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抓住影响设计的关键环节。例如,有的学生要设计夹具装配图,教师则应提醒学生夹具的关键部位其一是定位元件,其二是夹紧元件,若缺失这两点,学生夹具结构设计得再复杂也是错误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清理设计中的因果关系。例如在轴承的寿命计算中,必须求得轴承所受的力。有的学生不去计算轴承的支反力,反而随意把轴上零件(如链轮、齿轮)所受的力直接当成轴承所受的力。教师应当指出,同样是力,但是如果没有弄清受力的对象,就会导致设计的错误。 教师通过专业设计,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逻辑思维习惯。教师一要抓设计对象的关键部位,二要抓设计对象易出问题的“瓶颈”环节,三要抓善于归纳最优方案,即要求学生开发数理逻辑智能,争取利用最少的时间和最简捷的方法设计出结构完善的、达到预期要求的装置。

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员应该具有相当强的视觉空间智能。教师在专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刻意锻炼学生空间想象的智能。从专业的角度看,视觉空间智能最基本的是物和像的互换能力。教师就是要通过专业设计提高学生视觉空间思维,强化学生精、准、快的物像互换智能。一方面教师要训练学生将自己构思的物件用平面图形完整而准确地表述出来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训练学生根据平面图形想象出所要表述物件的形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有学生画完平面图后不能正确地还原回去。教师要及时抓住问题的要害,帮助学生剖析什么位置多(或少)线,什么部位形状没表示清楚,应该如何改正,一定要指导学生利用平面图形将该物件的空间实形想象出来,激发学生视觉空间想象的兴趣。

专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装配图将事物的整体装置表达出来。一幅正确的装配图可以从中拆除任何一个零件,即学生可以从装配图中想象出任何一个零件的形状,各零件间的关系,整机的形状以及功能,否则装配图就是不完整的。教师应通过装配图的绘制使学生明白如何利用制图知识(剖视、局部视图、剖面等)将图完整地画出。

平面工程图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语言,是人们进行专业技术交流,完成设计任务的重要手段。人们正确运用这种手段是建立在很强的视觉空间智能的基础上的。因此,通过绘图和读图以提高学生视觉空间智能应当是专业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身体运动智能的培养

学生在进行专业交流时主要是利用专业语言,但有时这样并不足以清晰而准确地把问题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借助辅助的表达方法。辅助的沟通方法很多,例如通过图形说明问题,利用视觉空间智能来理解问题;又如通过身体运动智能、利用手势来说明问题。在交流中借助手势和体姿能迅速、形象地表达个人的思想,而且也能快速明了对方的意图。教师可以通过专业设计开发、激励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例如展开五指可以模拟齿轮,两手五指交叉可以模拟齿轮传动;将一只手的手指分别插入另一个展开五指的手中,第一只手指指头在第二只手指指根处,可以表示正常的滚子链链轮与链条的啮合,当第一只手指指头移向第二只手指指尖处,则表示链条磨损,链节距增大,链条向链轮齿顶爬行,链传动趋向于脱链失效的过程;可以把人体的关节比作运动副;可以把阶梯轴拟人化,将与轴上零件配合的轴段称为轴头,被轴承支撑的轴段称为轴颈,连接轴头和轴颈的轴段称为轴身,相邻两轴段的半径差称为轴肩等等。教师示范后让学生亲自体会,鼓励学生去引申、去联想,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

人具有社会属性,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类重要的智能之一。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培养个人的人际交往智能。除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人际交往智能外,专业领域的人际交往智能也非常重要。专业设计是培养学生专业领域人际交往智能的重要教学环节。

篇7: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思想品德》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该课程的学习理念是回归生活,倡导自主积极实践;课程内容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教学过程提倡教师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鼓励教师结合实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会运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这些体现了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三维目标更细致地要求到各个不同智能的内容。

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倡导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合更多的智能活动,发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全方位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可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两者相融的契合点。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把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在多元智能活动中自然而然提高学生学科能力。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科学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尝试。

1.耐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

向来政治课在大家心目中地位不高,属于“鸡肋”式弃之可惜的那一种,少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大唱独角戏。新编《思想品德》是一套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理论知识较少,探究活动较多,如果缺乏学生的配合参与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避免课堂教学陷入无互动的僵局,较好激发学生的智能活动状态,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养成借助导学提纲课前预习,完成自我思考,带问题、带材料、带感想入课堂的课前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课前学习习惯教师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指导学生取长补短,七八个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课前学习,学会进行责任分工。其次,设计导学提纲,每个单元的教学都事先给出提纲,包括单元学习目标,每课知识提纲,每课时可能涉及的活动设计、应掌握的知识和要准备的相关资料,方便学生自学。第三,设计学习记录登记表,指导学生组织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每个小组一张由学习组长完成填写。

这一环节的学习设计不管完成的效果如何,也不管与后来的课堂教学有没有出入,都可以撬开学生的葫芦嘴打破课堂上无话可说的僵局。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些预留性的问题,学生必然要经历动手查阅、收集资料、探究分析、发表意见、讨论交流等活动,在过程中获得了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智能进行学习的机会。当然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责任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建立积极的相关依赖关系。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求同存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备所有的.各种智能,但是并非所有的智能都能并且得到均衡的发展。事实上,人的一种或两种智能通常比其他智能要高,开发的也比较充分。这意味着人的智能表现有多种形式,即接受知识的方式因人而异,而不是唯一的。教师在进行多元智能教学设计时应当依据学生智能结构的不同特点而展开,既使其优势智能得以充分发展,又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

元智能理论被誉为“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它的妙处就在于运用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我们在一节课中可以同时融入八种智能策略进行教学,也可以选择一种智能为主展开教学,还可以自由组合你认为需要的智能综合教学,而不会束手束脚。它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可以从教学内容上体现智能,也可以从教学手段和资源应用方面去考虑。以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二框题“战胜挫折就要培养坚强的意志”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多元智能理论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化。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查阅小说“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结合课题思考钢铁指代什么?从怎样炼成到这样炼成这个过程你有什么体会?这个活动设计锻炼了学生言语/语言智能中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理解课题含义,较好唤醒学生智能思维。 课堂导入:动一动,赛一赛。让学生自愿上台进行体前屈比赛,以动作规范坚持时间最长者为胜。活动设计运用了身体/运动智能中用身体动作表达概念的意义以及对概念的理解,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钢铁意志,并在对比中反思自己的意志品质,自然过渡到新课教学活动:我的意志存折。

新课活动一:查一查我的意志存折。让学生对照意志银行的条款,结合上节课内容评价自己的意志现状和影响。这当中用到了自我认识智能,督促学生自我反思,教师再利用数轴总结了意志品质与个人成败的关系,水到渠成引出下一问题如何完善个人意志品质。

新课活动二:情境教学。围绕初中生明明锻炼坚强意志一波三折,巧设情境问题激发学生智能活动,掌握锻炼坚强意志品质四个基本方法。如高飞在订下目标后所做的事(自己起床、叠被、洗衣等)因太微小繁琐而放弃行动时,问“假如你是高飞的好朋友,你该如何劝说他呢?”劝人是一门艺术,看出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智能。又如高飞在得知夏令营军训又苦又累准备再次放弃时,问“高飞去好还是不去好?要是你,你会去吗?”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体验艰苦。此间一些情境问题由学习小组课前合作学习完成,各项智能在课堂中集中为语言智能。

结束活动:自我反省(音乐背景真心英雄)。在活动中学生结合本课学习反省自己最大的弱点、表现和影响,针对弱点找到解决方案,音乐歌词十分切题引人入境。

课后智能延伸: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建立目标———目标具体化———调整和实现目标的步骤,制定一个目标明确的意志锻炼计划。这一任务的目的是训练并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知智能。

这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锻炼坚强意志,每一个活动都努力实现相应的智能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各能找到自己理解掌握知识的方式,较好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来教,围绕多元智能来教的理念。同时由于前两方面准备工作的铺垫,课堂互动自然而不流于形式。

3.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智能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学习评价多局限于纸笔测试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学生的自我认识,打击了学生的信心,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要求能转变学生评价机制,进行多元评价,使学生各种智能都得以开发。以此结合《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评价应坚持三个原则:

(1)多元化原则。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可以采用谈话评价、问卷评价、作品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和活动表现性评价等,以使评价趋于科学化。通常笔者更爱使用描述性评语,即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行为等写成评语。这种评价方式既拉近师生距离,又直接激励学生不断自省。

(2)真实性原则。《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多元智能理论主张采取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通过创设丰富真实的类似生活的情景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个人认为真实性评价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他人同学评价、集体评价来获得,特别是同学评价很有分量,教师永远不要把评价当成自己的专利权威。

(3)发展性原则。学生的智能状态会随着他们对多元智能和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运用多元智能的深入了解而发生变化。对学生的观察应该是持续进行的,评价也应是动态的,只有适合学生特定发展阶段的评价才能使其获益。

二、结束语

一种新的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要得到多方认可接受,必然要经历长时间的磨合检验。多元智能教学活动涉猎范围较广,备课要求相当高,教师容易因自身素质限制难以突破而感到疲惫厌倦。但不论怎样,在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的大氛围中多元智能理论的确为思想品德课提供了有效了解学生潜质,充分发展学生潜能,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行依据。为此政治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认真学习、思考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不断尝试个性化教学,使我们的教学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方面做的更好些。

篇8:多元统计分析在经济中的应用论文

多元统计分析在经济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平台下的统计分析方法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我国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做出科学的决策,就必须严格落实多元统计分析法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剖析了其在经济中的应用,以期能为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经济;经济学角度

社会各组织机构离不开统计分析工作,其不仅能够让各个组织机构明确相关领域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状况,更能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判,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决策。经济领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国家在进行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时,往往以完整、准确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化的决策。而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方法的创新,对我国经济战略的制定和决策具有积极的作用。

1、多元统计分析的概述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智能化分析逐渐融为一体,且在新媒体上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过程中,从传统统计分析中衍生出来,并在大数据背景下继续发展,推动着统计分析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元统计分析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变量的问题和理论的,在经济领域中,经济统计所涉及的变量是多边的,而传统的统计分析是“一对一”的统计方式,这种统计分析方法不仅不能实现分析的时效性,更难以保证统计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多元统计分析便能弥补传统分析法的弊端,减少信息的'流失,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全面反映出数据的情况。

2、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中的应用

2.1多元回归分析的应用

为了能够客观地对经济规律进行分析,需要对经济变动形式进行计量模型的建立。多元回归法是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分析经济走势的,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通过数字方程进行模型的建立,通过模型进行数字方程的建立,且将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通过对经济计量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对经济的发展态势进行判定分析,进而全面的研究经济问题。例如,多元回归分析在我国通货膨胀问题中的应用。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整体的物价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已上涨的物价按照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各种影响因素作为统计分析中的自变量,在此基础上研究影响各个物价上涨的因素。通过两种因素的结合制定相应的多元回归方程,进而让整个通货膨胀率能以经济模型的形式呈现,使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得以更系统的形式体现。

2.2聚类分析的应用

聚类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方式,其所研究的领域较为宽泛,例如,在分类研究的问题上,从企业出发,可以将企业的发展类型进行分类、经营方式进行分类、收益模式进行分类。从国土资源出发,可以将国民的生活水平进行分类、土地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土地资源等级进行分类。例如,聚类分析法在企业经营效益分类的应用中,其能够通过对企业自身的指标进行整合,并以这些指标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量的整合。聚类分析法通过统计量的整合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将其他一些具有相似性的数据进行类比,以此将各个企业进行分类。最后,建立一个顺序排列系统,将不同类别的企业按实际情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此外,还能以时间轴为基础,对不同的资料进行时间上的排列,这种有序聚类亦是经济学中经常应用的方式。

2.3主成分分析应用

在经济学数据分析中,各项经济指标和经济要素较多。此外,经济学指标相互之间多数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导致部分数据与指标重复,通过主成分分析便能实现数据的“降维”,将主要数据进行提炼并加以整合,简化统计分析工作。例如,在评价经济效益的应用中,为了明确经济效益,就必须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而,经济指标的重叠让指标体系呈现多个指标。这给经济效益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主成分分析能够将指标体系中的多个指标进行“降维”,将重叠指标信息进行重组,防止了数据的叠加统计,进而使经济的综合评价更加准确、客观。

2.4判别分析的应用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判别分析旨在对不同经济数据与指标进行归类,这与文中的聚类分析不同,判别分析是在聚类分析基础下进行的,是将已知的数据进行合理归类,确定测试样品的属性范围。判别分析是通过分布函数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给定的多个个体数据和总体,对各个个体数据与指标相应所属的主题进行归类。例如,在经济指标归类中,可以依据判别分析法将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统计分析,将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优、良和差三个等级,当对一个新的企业进行等级分析时,可以通过其内部的经营数据与三个大类的企业数据进行对比,与之相似度最贴近的,即为同一类别企业。通过判别分析,能够明晰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以此来有针对性的制定发展策略,实现科学化发展。判别分析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常用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法。

3、结语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任何分析法之间都存在着关联性。各种方式共同揭示着我国经济现象的发展形式和规律,所以,在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时,若能充分进行定量与定性两种分析的结合,可以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刘君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20).

[2]姜丽琴.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江苏商论,(6).

[3]贾鹏鹏.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企业研究,(7).

篇9:浅析相似理论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相似理论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1 相似理论基础概念

相似准则是表示系统中的某一量, 这个量在不同系统单元中有不同的数值, 但当一个现象转换到与它相似的另一个系统时, 相似准则是不变的。相似常数值是系统中任一参量与其相似系统中对应同一参量在具体数值上的比值。相似第一定理(相似正定理):相似系统(相似现象)的相似指标等于1。相似第一定理是系统(现象)相似的必要条件, 它揭示相似系统(现象)的基本性质。相似第二定理(π定理或因次定理):一个物理系统有s个物理量和k个基本量纲, 则n个物理量可以表示为(s―k)个独立的相似判据π1 , π2 , … , πs―k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即f(π1 , π2 , π3 , … , πs―k)=0相似第三定理(相似逆定理):对于同一类物理现象, 如果单值条件相似, 而且由其单值量所组成的相似准则在数值上相等, 则现象相似。单值条件包括:几何条件、物理条件、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在相似准则的确定中多采用以下三种相似准则求解方法:定律分析法、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从理论上说, 三种方法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 只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来对物理现象做描述。

1)定律分析法:运用已知的物理定理来求解相似准则的方法, 称为定律分析法。这种方法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对所研究的对象和所包括的物理定理有明确的认知, 各个定理的主次关系要明确, 相互间的联系也要明确, 什么是可以忽略,什么是不可以忽略, 必须慎重考虑。有些定理间的关系还得通过试验来研究, 在确定关系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给解决问题带来许多不便。

2)方程分析法:当知道物理模型的数学模型即可运用已知的微分方程、积分方程或物理方程来求解相似准则, 称为方程分析法。常用的方程分析法有相似转换法和积分类比法。

3)量纲分析法:通过基本量度单位表示的导出量度单位的表达式称为量纲。量纲分析法是在研究现象相似性问题的过程中, 对各种物理量的量纲进行考察时产生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关于量纲齐次方程的数学理论。一般说来, 用于说明物理现象的方程, 都是齐次的,这也是定理得以通过量纲分析导出的基础。上述三种方法, 量纲分析法是解决近代工程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与方程分析法比较, 凡是能用量纲分析法的地方, 未必能用方程分析法;而在能用方程分析法的地方, 必定能用量纲分析法(只要参量选择得正确)。在相似分析中, 并不排除将各种方法结合使用的可能性。相似理论的其他概念和相似性的具体阐述。

2 相似理论的应用

相似工程学是随着对相似理论研究的深入提出的一种新理论, 相似工程学的'概念, 不仅仅表现在简单的文字意识上, 涉及到的相关领域很广泛。它不仅包括对自然界中相似性探索的科学研究工程, 而且还涉及到社会活动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简单举例如下。

1)对地球各级生态系统中的相似规律进行分析,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建设生态产业, 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2)进行相似设计工程, 相似制造工程, 相似管理工程的研究。3)进行相似工程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产品的研制, 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制造。4)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系统和经济生产模式之间的相似性, 进行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 以及科技、文化的交流。

相似工程学的应用简单地可以分为生态学、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三方面。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如工程系统相似设计、人机系统相似设计、相似虚拟制造、成组技术和机械系统相似设计, 特别是涉及到的成组技术, 已经得到很多研究人士的重视并得到很好的应用;相似模型主要用于相似模拟、系统仿真、相似分析和相似设计, 最终使模仿模型与被模仿模型构成相似系统, 取得被模仿系统的参数信息。因此, 工程技术系统间相似性分析是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着广泛意义。相似系统理论在实际应用中, 显得极为重要。

在相似系统设计的基础上, 将具有相似特性的机械产品及零/部件, 运用相似设计方法和相似工艺与装备, 对相似单元进行生产制造, 并对相似单元进行相似管理。TaesikHong等在文章中提出基于Brep特征表示方法, 从局部和整体两部分对部件进行对比, 找出相似处,把其已有的设计方法应用到新的设计中去。

机械设计的相似性设计可以分为如下四步。

1)系统分析。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 且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整体。由多个要素(构件)组成, 完成一定的动作并具有待定功能的机器是一个系统。一部机器通常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机构组成, 传动系统是其中之一。因此, 机械系统的相似性分析, 主要是指机器之间, 机构之间的相似。机械系统由不同的结构单元组成, 如传动单元,工作单元等。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个相似层次, 不同层次、单元都能组成不同的子相似系统。传动单元如果为齿轮传动, 那么在这一机械系统的相似设计中,传动单元就可作为一个子系统来考虑。在相似值的计算中有总体和部分之分, 但是方法是一样的, 数学公式也是一样的, 只是考虑的层次不同。S。Oliveira等详细阐述了在成组单元制造中, 机械系统和机械单元中的相似性分析方法, 并对相似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他与周美立教授提到的相似数值计算和相似度计算有相似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分析系统或相似部件之间的相似性, 从而将已存在的那个系统或那个部件的设计应用到新的设计中。

2)简化模型。在简化模型中关于参数的选择, 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有时候选择的参数可能对系统没什么影响, 而去掉的参数对系统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选取的参数进行系统影响度的分析, 是一个涉及到数据推理的过程, 而在数据推理过程中如何选择更好的推理方法, 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推理问题,其中包括文献介绍到的粗集理论。

3)模型建立与试验。通过参数相似数值计算, 参数分析得出简化模型后就要进行模拟试验。模拟试验分为实体模拟和虚拟模拟。20世纪的前60 年, 模型试验是主要的研究手段, 后40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CAD/CAM/CAE软件的推出, 动态仿真日益成为主要的方法。模型试验与计算机动态仿真模拟试验的结合将成为今后机械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计算机模拟试验和模型试验是相似设计理论研究和机械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虚拟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要尽量地保留主要参数, 而对系统影响几乎为零的参数要尽量简化, 以便达到更好的模拟效果。其中要多次对虚拟模型的结果参数进行比较和修正。

4)数据分析及结果处理。从计算机模拟得出的数据和实体模型试验得出的数据与设计预先定好的目标进行对比, 分析其可行性,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未达到要求, 则返回到系统分析或简化模型, 重新考虑参数, 更改模拟参数, 但最好是在计算机模拟中达到理想效果后再进行实体模型试验。因为实体模型试验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3 螺杆机械实例计算

在简化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有相似参数值和相似度量值的计算, 这里选取双螺杆机械中双螺杆磨浆机和双螺杆挤出机为分析对象来分析两系统的相似程度。每个特征对系统的比重系数认为是等同的, 即它们对系统相似度的影响相同, 也就是平权。取参数比重系数di=1, hi=1/5, K为系统A相似参数特征值个数, L为系统B相似参数特征值个数, i为系统A与系统B之间的相似特征参数个数, E为系统A的系统参数, F为系统B的系统参数, j为相似系统实双螺杆磨浆机和双螺杆挤出机在功能和几何结构上很相似, 通过相似参数值和相似度量值可以从理论上更进一步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似性。通过相似度量值Qj的对比, 发现实例3的相似度量值最大, 也就是双螺杆磨浆机与实例3这种双螺杆挤出机在整体上相似程度最大。通过每个特征的相似参数值对比, 发现实例3的相似参数值比其他实例在整体上更相似,所以得出实例3与60mm系列双螺杆磨浆机相似度最好。可以参考实例3 双螺杆挤出机的设计来进行60mm系列双螺杆磨浆机的设计开发, 反之也可以成立。

4 结语

相似理论作为一独立的学科, 其应用和发展有很大的空间。现在把相似理论很好地与具体实物相结合还有待深入研究。对于相似理论本身抽象概念的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用相似理论在机械工程中进行相似设计时, 实体模型试验和计算机模拟试验的结合将长期使用并得到提高。在试验前期和试验过程中有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1)模型及其数据“相似程度”分析和评价;2)相似参数的取舍分析;3)实践中由实验室到工厂生产之间转换的研究。相似理论应用过程中设计、制造、试验、生产和管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设计工程, 相似制造工程与相似管理工程三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 在设计、生产和管理的全部过程中都要考虑到相似问题,才能实现整个过程中结构有序、时间有序和功能有序, 使工程优化, 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篇10:浅谈基于多元智力理论下的中专数学教学教育论文

浅谈基于多元智力理论下的中专数学教学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专数学教学

论文摘要:针对中专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及同学们学习数学“老、大、难”的问题,作者根据同学们自身不同的特点,结合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上、课堂上、作业布置上等做出了相应的改进,让每个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并从中获得乐趣。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七种智力: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节奏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人际关系智力。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七种智力,每种智力在个人智力总和中所占比重又是有所不同的,即每个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主要是不同智力的不同组合。目前,中专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对于数学的学习都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难题。其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

(1)先天的条件所致,其智力因素不在数理智力上,例如努力学习数学的成仍然不理想,这类学生占总人数的50%以上。

(2)后天因素所导致,自身原本是喜欢数学学习的,但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遭受某次失败的数学考试,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所以我们就应该针对其问题对症下药,以获得良好的收益。

一、把数学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对形成人类理性思想、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以专业为依据、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把在理论上、方法上以及现代生产和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作为各专业的必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对其数学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有所侧重,符合各专业的特点。以服务专业为基本,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处理经济领域问题为根本目的教材内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课改精神。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处理好学科系统性与实用性的关系

学生常说:“学数学的用处不大,我们只要知道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好,复杂的和我们以后的生活联系不大。”这说明在教材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学生的专业倾向。在数学教材的选择上,我们既要保证传统的教学,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倾向对其内容作出一定的调整,充分将其与专业结合,即使数学课程与各专业的课程教学相结合。

2、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学生智力结构的特点相结合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到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即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思考能力、归纳能力、举一反三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上,需选择学生能够认知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掌握并会应用这些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基本的知识结合专业做一定的拓展。

例如:一张精彩的足球赛将要举行,五个球迷好不容易得到一张入场券,大家都想去,只好用抽签的方法决定。

学生A说:先抽的人被抽到的机会要大一些。

学生B说:大家不要争先恐后,一个个按顺序来,谁抽到入场券都是一样的。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每一个人能抽到入场券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怀疑学生B的正确性,在此例子的基础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

3、协调教学中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及教学内容的量与度

数学课教学应给学生留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提问和再深入理解的余地,应致力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体验性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因素,并使各种智力因素相互起作用,适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4、正视数学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关系

教材的改革要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根据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特点和各专业课程的特点,以改革的要求来调整、删减和增设教学内容。

二、后天因素造成对数学的影响

上述的内容主要就教材和老师等方面先天因素做出一定的改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那么,对于后天因素造成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改进这一部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一部分学生原本是喜爱数学学习的,就因为某一个的外界打击造成对数学学习的恐惧。这类学生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从而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学习。老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亦师亦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想听课、认真听课到喜欢数学,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来学习数学。

2、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利用内省智力、视觉智力、动觉智力促进数学的学习。教师需要创设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其问题主要指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教师应先将自己置于情境问题之中,进而由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同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对数学学习的喜爱。

例如:某对青年夫妇为买房向银行贷款30万元,月利率为0.00465,根据他们目前的收支,结合还款的情况,选定贷款期限为25年(300个月)。由利率表得这对夫妇每月要还61.887×30=1856.61元。

(1)一年后还应交多少钱?

(2)若计算中的月利率改为年利率计算,仍然实施每月

还款方式(即每月还款额为全年还款额的),银行和个人

哪个更愿意接受?

这类问题和生活十分贴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我们将数学学习教学结合多元智力理论,着力发展学生相对较强的智力因素,并且带动相对较弱的智力因素的发展。让数学教学在中专学生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化数学教学[J].文教论坛,

[2]谷晓红.在多元智力理论下促进中专数学教学[J].科教文汇,2007

[3]刘建成.对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福建中学教学,2007(4)

篇11:突变理论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论文

突变理论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愈发迫切,环境科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问题具有类型多、成因复杂、影响面积广、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同时影响某一种环境问题的因素较多,迫切需要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应用到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中。

自然界中的变化有两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是连续性的变化,即系统发生连续性的变化,存在着连续的增长或者下降,运用微积分的方法可以很好的研究和解释这种变化;另一种就是变化存在着不连续的突调和飞跃,从一个状态忽然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此类问题微积分学无法研究,而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金属的相变、水的沸腾、桥梁的忽然坍塌、细胞的分裂、人情绪的波动等,而系统状态从一种形式突然跳到另一种形式,就称为突变。

1突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突变理论,又称实变理论,是在1968年由法国数学家汤姆(ReneThom)创立的,理论创立后不久,就作为一支新兴的学科迅速发展起来。突变理论是数学中拓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动态系统中的不连续现象。近些年来,通过对突变理论的不断了解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突变论在理论及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2突变理论与突变级数法

在突变理论中,突变级数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综合评价方法。突变级数是一种多维模糊综合隶属函数。突变级数方法与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各指标的权重,仅要考虑同一突变单元中的'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减少了评价的主观性和复杂性。使得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同时计算过程较简便。通过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运用突变级数法与运用传统的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基本相同,但该方法所需数据量少、计算过程简便。突变级数法在计算多目标评价决策问题上应用更适宜和准确。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基本步骤有:

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综合评价的目的,将各个目标细化为若干个指标,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组,组合建立起树状目标层次结构,每个指标要进行分解成更加具体的指标,直到可以对某个子指标进行定量化描述为止。在同一个层次的各个指标中,要将相对重要的指标放在这一层的前面。由于一般初等突变中,状态变量不超过4个,所以应尽量将评价指标控制在4个以内,超过4个的应根据重要程度进行相应的取舍。

2.2确定各层次的突变系统类型

根据某一突变单元中控制变量的数目确定突变系统类型,如控制变量数自为2时,该突变单位则为尖点突变模型。

2.4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由于各评价指标的数值和单位不同,无法进行综合评价运算,所以,首先通过归一化的方式去掉量纲。

2.5利用归一化公式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各指标初始的数值,按归一化公式由下到上依次分别计算各控制变量的值,直至计算到评价的最高层,即总目标层,得出突变级数综合隶属度,即评价综合值。

3.突变理论

应用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判时,必须考虑两个原则:(1)“非互补性”原则:同一对象各控制变量不存在明显相互关联的作用,即为非互补性,在计算时来用最小值作为系统的值x=min|Z?,毛,总,毛1;(2)“互补性”原则:各控制变量存在相互关联3突变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突变理论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提分析

生态系统是一个涉及多个因素的复杂系统,时刻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目卩稳态状态,对于一定的干扰,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减小或消除对其产生的影响,并继续保持稳态状态,发挥自我恢复能力,最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依然可以保持。

但是,如果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达到一定程度,生态系统就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恢复到受干扰之前的状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造成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生态系统由一个连续状态突然变为一个间断状态,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突变过程,使生态系统从可以自我恢复到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那一点就是突变点。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的突变系统,可以运用突变理论对其进行研究。

3.2突变理论在生态系统中的简单应用

突变理论在生态系统中已有了简单的应用,人们在管理草场的草地生态系统、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时都可以通过应用突变理论,使管理更加科学。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确定放牧与草场的关系。对于一个草场来说,如果人们不进行放牧或放牧量过少,草场则会发生正向演替,向树木方向发展;而如果过度放牧,则会对草场造成破坏,使之发生逆向演替,向荒漠化方向发展,因此,确定一个合适的放牧量,既可以使牧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也可以使草场迅速得到恢复,使牧草资源可以持续利用。根据突变理论就可构造一个突变模型,状态变量为草场单位面积蓄积量,控制变量为降水量和单位面积牲畜数量。通过得出这个突变模型的突变点,人们就可以调节最佳的放牧量。

同理,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运用突变理论确定最佳捕鱼量,既能使捕鱼量最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能保证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通过突变理论确定最佳砍伐量,判断何时采伐能获得木材的稳定高产,且不致破坏种群恢复再生产的能力。

3.3突变理论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

突变理论在环境科学的具体研究中应用还不是很多,研究的并不深入。目前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应用较好的有:(1)研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即通过控制某一条件使生态系统维持在稳态状态中,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的恢复能力能够维持其健康和良性循环。(2)控制合理的环境污染水平,通过突变理论中突变点的控制作用,制定合理的污染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3)地下水、尾矿库、矿山等生态风险评估,运用突变理论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4)在环境模拟预测中应用突变理论,对分析环境状态演变及发展态势有独特之处。(5)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特别是对单因子污染评价方面的应用,将突变理论应用在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中,通过对污染因子次序的调换引起某地大气质量评价结果顺序的变化可以确定某地区的主要污染物类型,从而为当地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1°]。(6)生态系统的治理与恢复方面,例如:判断水生生态系统是缺水性还是污染行水生态危机,运用突变理论可以在水生态系统研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7)环境中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例如,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安全研究,运用突变理论具有计算简单、所需的数据量较少等明显优势。部分学者运用相同的基础数据,分别采用突变级数法和模糊理论综合评价法获得的结论大体相同,说明突变理论中的突变级数法的评价结果科学、可靠。

4结语

目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多发且复杂,迫切需要先进的理论方法应用到环境科学的研究中。突变理论能够很好的研究系统发生的不连续变化,非常符合环境问题发生不连续变化的特点。因此,随着人们对突变理论的认识、学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突变理论必将在未来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12: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阐述传统中医药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含义,并引用至现代教学中,以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为例,简要剖析“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教”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推动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传承。

关键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德育渗透;分层教学

中医药理论与传统的中国哲学密不可分。在教育行业中,很多教师、学者喜欢引用国内外教育界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并收获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对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在教育界的发掘、推广却研究甚少。故此,作为一名中医药专业的教师,以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为例,简要剖析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1“整体观念”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1“整体观念”的含义

“整体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的是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既包含了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也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1.2“整体观念”的课堂生态系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生态是教学环境与教学系统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教师、学生、课程这三要素构成了课堂生态的主体结构,而教学便是将教师、学生、课程有机串联起来的动态过程。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媒介,进行正向和反向交流,通过进行“物质”(教学内容)、“能量”(情感、态度、信念等)转换和交流等,从而实现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1]。教学中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体现出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是不可缺少的程序,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要备这些内容,更是要深入实践,备好实践环节,才能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例如,中药炮制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对一些常见中药材按照规范进行炮制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整体观念”来努力优化课堂生态系统。这一优化包含了微观教学环境———“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的优化以及宏观教学环境———学校环境(教室、实验室、实训中心)和社会环境(中药炮制饮片厂等实训基地)的优化。只有将微观教学环境和宏观教学环境均纳入到教学的整个环节中来,才能实现“天人合一”,教学的“整体观念”便充分体现出来,中药炮制学的课堂生态系统才能实现持续的良性动态平衡。

1.3以“整体观念”进行知识点的耦合与传导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教好学生的前提是自己的专业素养过硬,但掌握专业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够教好学生。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会分成各个章节,并包含了多个知识点,而每一次教学只能讲授很少的一部分。要把课讲好,不仅仅要备好每一章节的课,更要把整本教材进行通读,要把整本书甚至是延伸至教材外的许多知识点在脑中串联,以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反哺于学生,才能够将知识行之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种巧妙拼接知识点的耦合与传导的备课方法便是贯彻了“整体观念”。以中药炮制学为例,中药炮制方法按炮制顺序分为净制、切制和炮制三大类,教学过程中又按照总论和分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总论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贯穿在分论中的每一味药材的炮制过程中。除此之外,分论中的每一味药材的炮制方法也进行了归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共性”炮制方法的教学,然后再对每一味药材的“个性”特点进行讲述,将学习的思路串联起来,从而便于学生找出共性部分和个性部分,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来。以白矾、石膏炮制方法为例,详见表1。

1.4“整体观念”的教学是实现德育渗透的有效手段

评判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可分为三等:下等唯材施教,纯属纸上谈兵;中等教用结合,传授一技之长;上等教书育人,方显德才兼授。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营造氛围、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的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德育渗透本身就包含了“整体观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学科教学中丰富的素材、直观的场景,向学生展示道德和价值准则,与德育灌输相比而言,德育渗透更顺乎自然,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2]。在传统中医药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有“整体观念”,将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并重,采用德育渗透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将德育的理念有机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味药材的教学,穿插一些古代医学家和中草药的故事,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德育。

2“辨证论治”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1“辨证论治”的含义及“辨证论教”的提出

“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又一基本观点。古人在大量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吸纳当时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数学等知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并力求把观察到的复杂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辨证”即是认证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经历代医家的发展和演绎形成了一个有着浓厚哲学思想和民族文化背景的中医药理论体系[3]。在此,将“辨证论治”引入到教学中来,便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可以称之为“辨证论教”,即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2“辨证论教”即实现现代教学概念中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首先,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其对本专业的认知还是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是认知教学,学校开设的“教学认知周”便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认知周”,就是指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一周时间,通过带领本专业的学生去以后将会从事的岗位熟悉工作,从而使得新生能够对本专业迅速产生一种认识和认同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譬如像药学专业的学生将会被带至药厂、药店、医院药房、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等一线实训基地去参与整个生产、销售活动。而对于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学生来说,即可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设定模块化方向,既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传承性,又满足了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其次,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采用对证处理、分层教学的方式。譬如,在中药炮制学的实训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对于“炒法”这个简单的操作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那些曾经在厨房有过烹饪经验的学生,铲刀运用得娴熟,知识点传授起来比较快,教学时只需要纠正其错误方式方法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从未运用过铲子的学生来讲,“炒法”这一个动作便需要不厌其烦指导,并让学生不停地反复练习,经过几次的实训课才能够达到与前者相同的教学效果。

2.3“辨证论教”即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变通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像理论知识可以采用讲授法、类比法等教学;而实验实训便需要采用示教法、任务驱动法等。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同样如此,理论教学的讲授和实验实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实验实训课程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医药传统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积淀,依旧璀璨夺目,对当今的各行各业均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阐述了中医药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显示了中医药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将进一步探索,以使得中医药理论古为今用,推动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筑生.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

[2]高侠.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种“无灌输”的道德教育[J].文教资料,(30):182-183.

[3]朱盛山.中医药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优势[J].中国医药学报,,19(4):225-227.

篇13:对话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对话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我国普遍采用的讲授式教学法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不适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对话式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进而把学生构建成完整的人。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人文关怀;对话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即老师讲解知识而学生机械记忆所听到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著名的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来雷称此类教学为“灌输教育”,认为这是像银行一样实施的教育,教师只是知识的储户,学生则成为存储的机器。他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受教育者的批判意识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他认为教育应走向人文关怀,即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最终获得解放。

而教育走向人文关怀的途径在于教师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采用“对话式教学”取代传统的“讲解式教学”。

教学交往理论则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改造,二是受教育者在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中改变自身,从而实现主体的自我建构与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是一种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和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

由于旧有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新的教学方式更突显出存在的意义。而所谓的“对话式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和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对话型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对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教学中的对话呢?教学中的对话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也不是形式上的讨论,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行为。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有效对话,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师生之间实现平等对话叶澜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而教师的价值则在于把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教育作为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平等对话条件下才能实现。

在对话中老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通过对话启发学生理解生活、世界及其自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充分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对作品进行初步的感知,而教师要做的是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知觉和感觉去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去感受作者的心情。

如在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学生初次阅读课文后会觉得里面的别里科夫所作所为很可笑,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别里科夫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让其想象如果自己是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别里科夫又会选择如何去做。对契诃夫的创作有阅读兴趣的同学,教师则可以推荐其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进一步去感受契诃夫“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义”。在此种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再公共探讨话题,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进行精神对话和共同成长的乐园,而学生也在此过程中把作品中感受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和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古人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由于学生在人生经历和阅读体验上的局限性,他们在看问题时则不一定是全面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索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完课本后互相讨论自己如何看待项羽和刘邦,但所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有依据。在交流探讨后保留自己的观点,哪怕是观点间有冲突也没有关系。接着布置新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史记》中的相关情节,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阅读新材料后可以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但在新一轮讨论中必须互相探讨和陈述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善自我建构。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学习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朱自清的《春》和《背影》,进而让学生去体会朱自清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可以让学生设想如果玛蒂尔德开始就知道项链是假的,那么事情的发展和结尾是否会和原来一样,为什么?通过设置对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种文化传统的相关问题,不断地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学会对文本内容是什么、怎么样进行判断后,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四、结语

学生在与教师、文本及他人的对话中,逐步学会了倾听、诉说、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与交往激发了自身的潜能,提高了理解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建构与完善,而这正是对话型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即“建构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黄志成,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姜向超,男,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篇14: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引入与践行激励理论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教学管理陈旧与落后的理念呼唤激励理论的介入。管理理念在整个高校的管理过程中起着支配与主导的作用,决定着管理的效果与质量的好坏。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慢慢地成为了管理领域主要的管理方式,被很多管理者所认同和采用。但是,由于高校的管理长期受到传统的管理理念———经验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的影响,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界限分明,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共赢局面。对于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落后所造成的不足,激励理论具有天然的修补性。它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条件下诞生和发展的,能够妥善应对信息时代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的各种挑战。激励理论名为“激励”,暗含其是一种能够调动主体积极性的理论。而当下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激励理论作为一种对个人主体性尊重的理论,作为一种弘扬人性的理论,能够充分调动人们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进而为解决当前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提供保障。其次,过于注重行政化管理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呼唤激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一些高校教学管理的行政化色彩浓厚。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行政指令过强,教师参与管理的程度低;在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管理上,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缺乏灵活性;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采用从上而下的监管方式,而对激发教师内在动力的激励与奖励措施则较轻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浓厚的行政化色彩,不利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使高校广大教师的高效教学大打折扣。而激励理论作为一种彰显个人权益、倡导满足个CHINAADULTEDUCATION/8中国成人教育人需求的理论,对于调动人们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服务工作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激励理论可以解决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考核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考核内容的选择、方式方法的选择、学术与教学的平衡等。其中,最后一点尤为严重。部分高校教学管理过程对行政的管理重于对学术科研的管理,这是高校管理的失衡体现。这种失衡导致教学受轻视,科研成绩被过于强调夸大。在政策的不合理倾斜下,很多高校教师为了完成科研而忽视了教学,同时,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过于简单容易,高校学生普遍“入口困难出口容易”的危象不仅让摆托高考压力的大学生过于放松,也导致教师没有教学的压力,疏于对教学任务以及重难点的钻研。作为一种以倡导满足个人更高层次需要为基础的理论,激励理论对于平衡教学管理工作、引导教师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激励理论指导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以人为本:树立现代化的高校教学与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是一种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思想,它的核心是强调人的重要性,以人为中心,以科学的激励机制为基础,充分激励和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达到工作目标。首先,高校教学管理应有一个最高理想与最高理念,那就是教职员工第一。把“人”即“教职员工”的`地位提高到组织活动以及决定高校存亡的重要战略地位上。这种思想与学生至上的管理理念相反,它超越了学生至上的管理思想。在激励理论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高校教学管理具有前瞻性,激励教职员工通过学习和自身的内在需求的外化,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实现学生至上。其次,激励原则是高校教学管理人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在经济时代要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工作动能,必须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也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主要管理方式。最后,对教职员工需求的满足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出发点与归宿。一方面要关心教职员工对于物质的需求,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教职员工的收入;另一方面要关心教职员工的精神需求以及身心健康情况,尊重教职员工,与教职员工平等交流,在管理中以实现和满足教职员工的一切要求为出发点和目标。高校教学管理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过程中,应该以促进和满足教师的需求、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将教师放在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要树立这样的思想:要使学生得到发展与成长,应该让教师得到发展与提高;要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与智慧,要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与智慧。高校应该转化管理的对象与重点,将管理事务转化为管理人,学校的任何政策制度以及措施的制定都应该以人本管理为主导思想,而且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过程中应该在高校从上至下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人本情怀。

(二)刚柔相济:建立柔性与刚性结合的教学管理机制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控制”。这种控制是以满足和顺应人的心理为基础的,引导教职员工从内向外地自发积极主动工作,而不是通过硬性的制度与政策来实现目标。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对事物有着成熟与独到的见解,他们思维活跃,对管理更倾向于以理服人,柔性管理的理念与高校教师的心理以及劳动特点相吻合。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教师柔性化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中融进关爱之情。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走长远发展的管理之路。

(三)“教”“研”平衡:处理好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首先,高校应该坚持教学为主导,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原则。科研要完成效益转化,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用科研完成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科研,将科学研究的过程搬到课堂,将二者有效结合,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师生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展开科研;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要善于将科研的思维与态度运用在教学中,使课堂充满探索与发现的特征,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的发展与进步。

(四)全面科学:建立和健全教学工作的考核与评价体制

对教学工作的考核包括对教学结果的考核、对教学行为的考核以及对教学质量的考核三个方面。首先,对教学结果的考核,应该与教师的考核绩效挂钩,包括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计划制定、对教学方法的设计与使用等。其次,对教学行为的考核,主要是对教师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的考核。目前没有绝对科学的考核方法,但是,目前主要采用这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听课、学生的反馈,对教师的工作行为直接给予评价与评估;二是通过教师的备课本、学生的作业本或者出勤等情况进行考核,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适当的评估。最后,对教学工作质量的考核。一是对考核的对象要有全面的把握,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客观地进行评估;二是对考核内容的选择要恰当与合理,考核的内容应该是教师教学内容的浓缩与重点,考核要抓住教学工作的本质准确评价;三是考核的手段应该多样化,秉承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原则;四是考核体系在考核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完善,提高考核体系的可操纵性、信度以及效度。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校情,设立合理的激励制度。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公平有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按需激励、差异性、制度与人性化相结合等原则。激励制度的实施以高校教师的需求为基础,在科学原则下进行实施激励行为,能更好地去满足教师的需求。

篇15: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论文

摘要: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计划策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时各方面达到最优效果。大型商厦伴生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是城市功能的重要体现,其经营管理始终遵循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迎合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但如何节约成本和如何合理配置内部结构始终都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最优化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大型商厦的经济效益,也巩固了大型商厦的经济基础。

篇16: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论文

最优化理论在最初提出时,其内容不仅包含社会经济产品的生产,也包含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而大型商厦作为现代化特征明显的现代企业,其经营目的是为了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其管理目的是强化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体现大型商厦的社会功能。但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都需要大型商厦管理者找到切实可行的革新方法,最优化理论就是能够促进企业良性进步的有效指导,因此,企业必须掌握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将最优化理论践行于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环节。

一、最优化理论基本概述

1.概念

最优化理论诞生于以生产活动和生产经济为主的传统社会经济配置时代,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了理论指导,甚至可以细化到生产过程中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环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得到了根本上的重组,已经不再以生产经济和生产活动为主,而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为保证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内容。但与以生产为主的社会结构相同的是,最优化理论的根本思路未曾改变,仍然适合应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具体内容中,而且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目的更加明确,使得最优化理论能够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发挥出更大更稳定的思想优势,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我国企业类型丰富多样,各个类型企业的管理理念也不尽相同,然而其发展目标却是极其相似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企业的自身管理,稳定企业的社会地位,体现企业的社会功能。而拥有最优化理论指导的`企业可以在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遵循正确合理,具有很强科学性的设计计划,有条不紊的发展自身经济,占有市场经济的竞争力的制高点。因此,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指导企业发展过程的具体思路。

2.意义

从意义上来看,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思路虽然多年来未曾改变,但却始终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无论是生产为主的企业经济时代,还是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最优化理论都能够从根本上指导企业进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和管理者的结构和决策,离不开经营管理的目标设定和计划实施,更加离不开企业之间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与成本和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而最优化理论的使用分别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首先促进管理者结构最优化,保证决策层面的决策合理性;其次优化经营管理的目标计划,确保经营管理过程效率稳定提升;最后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和成本质量控制进行优化,降低了企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促进了部门配置的合理性逐渐提升,使得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过程全面优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其指导意义不容小觑。

二、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领导管理结构统一阶段

企业运营中,最关键的管理部分就是企业领导的管理结构,领导管理层是企业的核心,起到对经营管理的决策和支配作用,是企业的“头脑”。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领导管理结构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设定、决策、实施、人员配比和成本以及质量各方面得到优化。因此,最优化理论所指导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优化领导管理系统的配置,促进企业领导管理结构的有机统一,促使领导决策更加全面有效。大型商厦的社会功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消费享受,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快速,消费目的更加明确。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型商厦的经营管理已经逐渐落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大型商厦已经难以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服务。居民的消费欲望逐渐降低,转向其他城市甚至国外,对大型商厦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十分不利,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这种消费趋势的改变表面上看起来是运营手段的滞后,但追根究底来讲,运营手段是由大型商厦的领导管理层面决定的,各个部门只是根据决策进行经营与管理。想要从根本上拉回人民群众的消费关注点,首先就要进行对领导管理结构的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最优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对管理层面人员的培训,发挥管理人员的引导作用,强化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管理人员的计划安排与决策与各地实际消费情况挂钩,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也就是领导管理人员的思想以及结构优化。

2.经营管理目标设定阶段

在优化管理层面结构,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基础之上,就是要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设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一种灯塔一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是引导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大型商厦来说,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不能宽泛而谈,而是要具体到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实际消费情况中考虑。由于人们的消费水平不同,大型商厦首先要考虑的目标制定因素就是消费者的经济情况,找准自身的经营层次定位,避免制定过高的经营目标,造成消费者群体的流失;其次就是要考虑管理内容,大型商厦的经营内容各有差异,加之定位不同,其管理内容也会存在差别,这就需要运用最优化理论的指导,依据经营内容和层次定位设置科学的管理目标,切忌将目标制定的过高过远,尽量以多个短期的目标作为经营管理的优化过程,再根据企业每个时期不同的发展情况灵活设置长远目标,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目标环节保证最优化效果,促进接下来经营和管理计划实施过程更加顺利,达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经营管理计划实施阶段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计划的实施,一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各大企业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一些企业认为,经营与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不过是获得经济收益的过程,只要将利润放在实施过程的表面优先考虑,就能保证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另一些企业认为,想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将社会地位的提升作为经营管理计划实施的重点,一切都要以提升社会地位和品牌认知度为主,才能促进经营管理计划实施的进程加快,早日达到经营管理的目标。然而实际上经营管理计划实施的成功与否并不能依靠单一的经济效益或社会地位决定,而是要将二者结合,以综合的眼光看待经营计划的实施。在这一方面,大型商厦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贯穿最优化理论,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加强人员配置的合理性,从计划实施的经营内容和管理内容中分别入手,结合大型商厦经营地区的实际消费水平和经济状况确定以经济效益为主还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另外,在经营管理计划的实施中,要注意各个基本环节的细节控制,进行良好的成本控制,避免因细小环节的把控不当而造成资金的浪费,颁布施行监督管理办法条例,完善对经营管理过程的监督机制,减小大型商厦运营期间的损失,提高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从而达成经营管理计划的最优化实施。

三、结论

对于大型商厦的经营与管理来说,最优化理论无疑是最科学合理的使用型理论指导,不仅适合当今社会的经济结构变动,符合时代发展的一般特征,也能够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细节中入手,结合各个地区大型商厦所处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制定,有效降低大型商厦的各方面能源资源消耗,优化成本配置,促进品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非常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君.浅谈运筹学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3(18)

[2]孙承波.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相关方利益最优化[J].上海企业,2009(1)

[3]杨冬英,高玉斌.最优化理论在经济决策模型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07(2)

[4]胡斌.浅谈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9(2)

[5]郑海洋.金融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商业,2015(6)

[6]蒋新宁.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观察,2014(9)

相关专题 教学改革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