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思考的论文

心跟爱一起飞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心跟爱一起飞”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思考的论文(共15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思考的论文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思考的论文

摘要:结合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现状,在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模式下,笔者提出课程体系扩展教学的方式,并举例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具体要点,从而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体系扩展教学

作者简介:杨宇(1976-),女,工程硕士,上海电机学院通信工程系讲师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对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时压缩、学生基础薄弱、技术技能要求高等矛盾,笔者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课程体系扩展教学

通信电子线路不仅是电子信息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而且与学科中众多课程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比如,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为通信电子线路提供了电路分析的知识基础,信号与系统课程为其提供了信号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通信电子线路又是通信原理课程的基础。此外,通信电子线路还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磁场与天线等课程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相关基础课程没有掌握,学习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就一定困难重重。应用型本科教学对理论教学没有传统的本科教育的要求高,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只在该课程的立场上理解问题,这导致学生在学习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时感觉压力很大。课程体系扩展教学就是在讲课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以一个学科体系为背景,让学生建立课程的知识架构,理解学习内容。在进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中,适时对基础知识回溯教学,引导学生用已学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电路问题。同时,在通信电子线路教学中,讲述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展望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通信电路的认识和实用掌握。在教学中,提出课程体系的概念,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未来的方向,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二、具体措施

1.精炼基础,引导引入

由于学生课程基础不牢,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用精炼有效的描述带学生复习回顾基础知识,并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理解分析通信电子电路的知识点。比如,在笔者讲述谐振回路的过程中,对于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电感的参数等,从其高频应用的模型进行介绍,并结合电路分析课程中三者的特性;在讲解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时,先复习模电中基本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分析方法,总结知识要点,展示其与高频放大器之间的相同之处,引出高频放大电路的学习知识点,使学生可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引问题,重结论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知识点分散,理论性强,又对基础要求高,对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学生来说,一直是难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先缓解学生心中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有趣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冗长的`公式推导,重要的是问题的结论,要能形象地描述出结论,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怎么理解LC回路的谐振状态?LC回路失谐是呈现什么特性?在讲解时,公式的推导很多,学生懒得看或深究,实际谐振状态就是回路输出参量最大时的状态,可以结合小学自然课上桥梁共振的现象,帮助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谐振的结论。讲失谐时回路是容性还是感性,由于学生基础不扎实,容易混淆,可以并联回路为例,讨论电容、谐振电阻、电感三条之路并联,可以理解为不同的频率信号选择不同的三条路,频率较低的选择电感,频率较高的选择电容,频率适当的(谐振频率)选择电阻通道,这样学生就较易理解这部分的结论。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计算机仿真技术迅猛发展,对于电路设计领域具有开拓意义。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此技术,在课堂上展示通信系统模块电路的运行和结果,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通信电子线路作为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地位毋庸置疑。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希望对课程改革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改革探索[J].科技与企业.

[2]于效宇,刘艳.高频电子线路广义教学法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价版).

[3]廖永忠.《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上旬刊,

篇2:对《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对《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主要就《电子线路实验》课教学如何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电子线路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它对于搞好《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对此,部队院校也在就如何培养在校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近年来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亲赴地方高校进行了深入调研,借鉴地方高校办学经验,笔者主要就《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愿与同事们共商。

一、目前我院《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是我院生长干部大专班学员“军事电子技术”的基础课。该课程属于实践性教学。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为学员学习相应的理论提供必要的实践基础并使其初步掌握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

目前,我院生长干部大专班《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只能在学院现有的电子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模拟电子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电子线路高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低频放大器、振荡器、变频器、功率放大器、频率变换、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等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实践性内容。由于《电子线路实验》课时少,可供实验的设备少,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难以真正适应未来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关于《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根据目前我院《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际,结合地方高校的成熟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院生长干部大专班《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应切实从以下方面加大教学改革:

(一)从教学理念上进行教学改革。学院应从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真正确立起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院校就培养的什么样人才。要将学院的教学理念由重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逐步向注重学员实际动手能力上转变,要注重提高学员利用所有知识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地方高校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做了不少创新,值得我们加以移植和借鉴。

(二)从实验设备上进行改革。目前,我院的电子线路实验设备比较陈旧、功能不够齐全,而且数量也比较有限。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EDA技术已成为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的宠儿,并已成为提高电子线路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采用计算机模拟进行电子线路实验,可以大大节省实验经费,又能开展传统实践课中所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传统实验方法需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并可以方便地进行多种实验方案的比较、优化和筛选,从而选择出最佳的实验方案,为实际电路的实验设计与制作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采用模拟手段,可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多样化、图文并茂,能有效提高学员实验的兴趣,以便拓展学员的视野,充实学员的知识结构,让学员把更多的精力投人到创造性实验中。目前,由Interactive Lnage Technologi公司推出的电子工作台EW13具有界面友好、形象直观、操作简便和采用图形方式创建电路的特点,对元器件既提供了理想模型和实际模型,又可以对它设置不同的故障,所用仪器的外型和操作方法与实际仪器相似,非常适合做测量方法的学习工具。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电子实验室建设,积极引进PLC实验室、计算机及其应用设备,高性能电工电子实验装置,数电、模电电气控制综合实验设备,电子线路实验箱等作为电子线路模拟实验平台,使我院的电子线路实验设备得到质的提高。

(三)从实验内容上进行改革。通信指挥教研室在加强电子线路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大家知道,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器件的不断更新,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从晶体管到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可编程逻辑器件乃至数模混成电路等,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没有变。学员在院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所学知识应是部队信息化建设急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把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处于一种被动的跟踪,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思想。电子线路中放大、振荡、频率变换、逻辑函数、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等都是基本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基本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应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要结合理论教学,让学员多用一些由功能单元构成的通用器件进行实验。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员巩固和加强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学以致用,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学员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学员到部队后能随时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从实验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员应依据学员的知识水平,搞好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给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及时给他们提供一些选做内容。如:数字钟的设计,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1小时计数、24小时计数的数字钟等。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员,要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教练;也可让其编入动手能力强的学员小组内,实现以强带弱的功效;也可以单独组织他们,让他们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电路设计,使每个学员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使其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员对《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从实验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一是可以探索让学员自拟电子系统设计题目,开展创新实验活动。学员通过基础理论课的系统学习,具有一定的动手创造欲望。因此,采取自拟题目设计,让学员自己查阅资料,选定设计方案,实验器材,独立完成装配调试,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教员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仅对实验原理把关,提供参考资料,引导排除故障,最后统一验收学员的设计电路。而后教员组织实验结果讲评。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的种种弊端,进而能有效提高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将实验内容专题化。所谓专题化,就是将基础实验内容专题化,例如,低频电子线路基础实验内容专题化,是将基本实验内容划分为:RC阻容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运放的线性应用、非线性应用等若干个专题。但由于实验学时的限制,学员不可能对每个专题内容都样样做到,因而,可以将专题内容分为学员选做内容和必做内容。

必做内容,应以训练学员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如RC阻容放大器应为必做专题,因为对于初次接触电子线路的学员来说,可能有些学员从未拿过烙铁,对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器件还不太认识和熟悉。所以,RC阻容放大器实验是一个最基本的实验环节,学员首先应通过这个实验来熟悉、识别各种元件的特点,熟悉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选做内容是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专题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调试,并由教师进行验收,最后由学员写出实验报告。

参考文献:

1。王澄非主编,《电路与数字逻辑设计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

2。马克联主编,《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

3。吴新开、于立言主编,《电工电子实践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4。艾兰、田文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篇3:航空雷达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论文

航空雷达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论文

针对“航空雷达和通信原理”课程特色,面向学员的任职岗位,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设计。实践证明,正确的教学思路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新装备的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所用理论的丰富,对维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专业课程培训的学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更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应用能力。目前学员在校学习的理论课时减少,实践课时增多,特别是专业课的学习,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之以前更多的理论及维护知识,这势必要求课堂上理论课信息量要大,效果要好,同时要教给学员信息获取、筛选的方法。在此情况下,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教员要对课程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搞好课程教学设计?不同课程、不同对象、不同教员有不同的方法。结合“航空雷达和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我试谈谈如何搞好教学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员通过课程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预期效果。由于“航空雷达和通信原理”是一门关于航空雷达和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大学专科士官相关专业的一门任职岗位课程,因此教学目标就是了解航空雷达和通信的基本概念、雷达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雷达和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练掌握雷达对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速度的测量原理、实现方法及各分系统的工作特性;熟练掌握各种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实现方法及特点;初步掌握航空雷达和通信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作战使用方法;初步涉入雷达对抗和通信对抗作战基本知识;牢固树立信息化战争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进入部队后能胜任本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组教学内容,突出主线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分轻重地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那么只能是囫囵吞枣。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必须突出重点,让学员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遵循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两大模块、两条主线”。

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设计,划分为航空雷达模块和航空通信模块。其中以雷达概述、雷达的组成和雷达对目标参数的测量构成航空雷达模块,以通信概述、军事通信及信道技术、模拟调制系统、数字调制系统和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构成航空通信模块。

航空雷达模块以“雷达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基本工作过程—对具体参数的测量”为主线,航空通信模块以“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基本工作过程—调制与解调”为主线。两条主线由浅入深,侧重学员对雷达参数测量及通信系统调制与解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精心收集航空雷达和通信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战使用案例,力求把基本理论与装备紧密结合起来,丰富主线内容,深化学员对航空雷达与通信装备作战使用能力的理解与掌握。

三、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和专题研究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装备和专业网站开展教学,具体思路如下:

(一)在教学方法上,以研讨式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课程教学应广泛开展研讨式教学,强调教学、学学互动,将案例教学、讨论教学、问题教学、启发教学等优秀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将雷达与通信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学术前沿理论穿插于教学内容之中。通过教学互动,激发学员分析和思考问题,将创新思维及信息化作战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二)面向学员任职岗位开展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以岗位任职需求为导向,以专题为形式,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教员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专题研究活动,帮助学员转变观念、获取知识、深化理解、掌握科学研究技能的现代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引导学员针对航空雷达和通信装备使用及如何增强装备的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既培养了学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又为提高学员电子对抗装备作战使用能力奠定了基础。其实施的过程包括确定研究题目、撰写研究报告、汇报交流讨论等基本环节。

(三)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加深对抽象内容的理解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讲授课程,教学内容抽象且不易理解。为了加深学员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装备和信息资源,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模拟仿真、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每次课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合理选用具体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开展研讨式教学,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增加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利用虚拟电子对抗作战实验仿真等手段,开展对雷达的工作过程及结果显示、通信过程及调制与解调的实现等部分内容的观摩实验教学,以加深学员对这些抽象内容的理解。

(四)充分发掘信息资源,着重信息技术的利用

信息化教学的课堂设计,教员要充分发掘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适时地介绍信息处理方法,以扩大学员的知识面,增强信息处理的能力,强化教学效果。同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扩大学员的知识面,拓宽其思路,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为其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在课堂设计中,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信息发布形式和信息技术手段,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过程的不同与抽象,我们利用了多种信息发布形式和信息技术手段,有音频、图片、视频录像、动画、MATLAB仿真等。例如:视频录像、频谱分析图像是学员自主探索学习的认知工具;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是帮助学员理解问题、理清思路的有效手段。教学过程中,在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还注重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上适时地介绍了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选择与评价等一系列信息处理的方法,使学员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4:中职电子线路课堂教学论文

关于中职电子线路课堂教学论文

一、中职电子线路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观念对电子线路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育观念下,中职课堂教学多为“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模式。换而言之,老师针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课传授,而学生则被动的通过老师的讲授了爱听去那些极为抽象的电路原理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于由老师灌输知识,从而导致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缺失学习兴趣,并且在课堂中做出违反纪律的事情。而且学生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电阻、电容、二极管以及三极管等的形状和性能根本不能够熟练掌握。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的学生,根本无法熟练的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而且这种学习氛围跟本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习中,学生非但没有培养出成就感,而且日积月累会产生自卑和厌学的情绪。

(二)中职电子线路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由上述可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重大,但现实中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匹配,学生学习主要受到“无所收获或收获甚小”与“无所收获的学习结果”两个情况的影响。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兴趣,同样也使得在教学中起到主体作用的教师也倍感疲倦,教师从教学中无法寻找到教学成功的乐趣,从而极容易对教学工作失去信心。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改变教学观念,那么极容易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的现象,教师教学失败到学生的学习失败,又到教师承受着教学失败的大家,最后教师厌教育学生厌学。由此,必须立足当前中职学生的特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和研究具有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最终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新课程理念的特征

以学生为中心,为新课程理论所强调的主要特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理论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和被灌输对象,向信息加工的主题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转变,同样也要求老师有知识的`传授者和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转变。由此,也就预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影响下,中职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的转变:

(1)教学中,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2)由以教师教作为中心向以学生作为中心转变;

(3)由注重教学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转变;

(4)由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转变;

(5)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转变。这是与新课程理论结合情况下,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所应该具备的五个方面的转向。

三、中职电子线路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累专业中,《电子线路》属于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中职电子线路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掌握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及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电子线路教学旨在为学生穿行能力和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传授,保证学生熟练的掌握电子线路中相关电路的工作原理、功能、性能及实用案例。熟练的使用常用电子仪、具有应用常见电子线路与数字电路的能力。

四、新课程理念影响下,中职电子线路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知获取型:情境创设式

教学情境属于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为老师为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在创设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将老师与学生的感情、求知探索精神实现高度统一,形成一种步调融洽的学习氛围。情境创设是教学模式一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思想,在教学观念上注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前提下,重点突出老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要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创设情境,诱发教学动机;探究情境,以知激情;模仿情境,联想体验;最后强化情境,情感升华。最终情境教学模式应该做到以景激情,实现情景交融,以景激趣,引人入胜,以景激起疑问,引人深思。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激情,还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起到激发,同样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知识综合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流程,主要为讲解、演示、基本训练、功能扩展引导、综合技能训练、技能考核等。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训练,一边又启发学生,从而最终形成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更多的观察与思考,老师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并且通过单兵考试等形式来规范学生,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动手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新新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完全打破,将课堂半斤了实验室,将理论与实践完全的分离开来,着完全顺应和满足职业教育的潮流。同时,教师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注重因材施教。

(三)案例导入式

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同时,针对每节课内容可以编制成合适的案例,并导入到教学中应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流程包括:案例自学、案例导入、精讲点拨、迁移运用、反馈总结以及拓展创新等。案例导入式教学模式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的习惯。

五、结论

新课程理论下,课堂教学作为核心部分,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而且一切教学活动都将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那么中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新课程理念在现代教学中倍受重视。本文通过对电子线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的解说,指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电子线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篇5:我国通信技术创新发展思考论文

2.1我国通信技术的创新体制架构

从全球所有国家通信技术发展和创新的经历来看,可以从中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经验。首先,制定国家ICT顶层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其次,紧密的把握住技术更新换代的重要机遇期,选取战略目标;然后,政府带头组织重要项目,完成重要信息通信技术的突破;再然后,把应用放在首要关注的位置,通过市场做导向推动科技的进步;再然后,利用知识产权与技术规范达到通信科技的优势;最后,相当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工作。大致的架构如图1所示。

2.2增强企业在通信技术创新中的主要作用

国家要加大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营造积极的政策鼓励氛围。企业需要加强在科技研发方面的相关投入,不停的提升自主创新水平。运营商在通信业务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发货出关键作用,在通信技术创新中完全的发挥应有指引与互联网验证示范作用。制造商在通信业务创新过程中负责带来技术上的支持,同时把业务创新当作指引,在通信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中形成关键性的效应。科研组织在通信技术创新过程中要起示范与公众服务的作用。高等院校则负责产生根本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2.3增强政府在通信技术创新中的指引作用

主要包含了政府制定与施行通信行业发展政策、技术发展政策、通信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制定与发行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详单,组织施行规范和知识产权战略,对重要的通信技术创新施行战略性的政府投资,创建与完善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购买制度与企业购买支持制度。利用增强政府主导,加速推进产业应用,完成通信技术创新的要求,指引创新的方向。新和互联网应用当作首要出发点,加强运营商和制造商的密切关联,激发且统一生产学校研究的技术创新资源信息,根据市场化效益分享体制进行共同合作的技术研发,组织技术试验和互联网示例。打破核心科技、探讨制定的标准,完成知识产权,构造产业联盟与技术联盟,完整产业链的构建,一步一步的完成政策的指引、市场化运转、生产学校研究的高效合作的通信技术创新利益整体。

2.4加强我国通信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我国通信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要进一步的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要继续推动科技创新的体系与制度的改革,利益改革来改善技术资源的调配,完全表现出政府在创新中的指引作用,增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动地位,协调统一创新的资源,创建一个以企业为核心、市场做指引、生产与学校研究想结合的计算创新体制,达成通信科技创新效益结合体。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通信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任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为此必须认真探讨出通信技术创新的方法,包括政府与企业自身做出改进,从而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

篇6:我国通信技术创新发展思考论文

1.1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核心技术不足与知识产权壁垒制约

伴随着我国通信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逐渐增加与国产设备开始走向全球竞争市场,核心技术不足与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变成了阻碍我国通信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冲突。伴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加大的情况,遭遇的知识产权壁垒现象逐渐增加,为此得付出更多的相关知识产权费用。同时也引发了产品附件费用并不高的现象。在“十五”期间,我国手机生产的年均增长速率达到了42%,手机生产数值是三亿部,然而因为缺少关键技术与自主研发的能力,导致手机的芯片等核心部件都得依赖于进口,从而让产品的附件值往往较低。

1.2我国的通信网络设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

一定的差距我国的.网络与通信设施跟世界先进水平进行比较,会发现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产业链的总体竞争水平上,这些在我国完成起始创新的时候呈现的更加突出,阻碍了技术创新的效率与质量。我国的通信技术创新还停留在集成创新与引进理解借鉴再创新的基础上。通信产品的全球竞争不再简单的是设施本身的竞争,更是包括了系统、芯片、器件等在内的总体产业链的竞争。

篇7:浅谈职高《电子线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电子线路是学习电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听,会使不少学生把刚开始的学习兴趣变成了厌烦、逃避,甚至和老师对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会越来越差,学生学完了相关课程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仍然无从着手。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在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适应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要求。

一、确立目标,树立信心

职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动机的培养贯穿始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仅从专业课的产生、前景、发展、当前在生产、科研应用等方面入手,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学习专业技术的必要性,然后明白其所学专业的内容。在《电子线路》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技能培训和考取技能合格证书,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为社区修理电子产品,组织多种模拟实践等,通过实践,学生掌握了技术,反过来会鼓励他们把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好。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实践能力“黑板加粉笔,是培养不出技能人才的。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与根本优势就在于培养学生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历,比较过硬的操作能力。单单靠理论教学,是无法形成职高类学生有利的就业能力的。

因此在电子线路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一)加强实验室师资建设

目前我校的实验室状况是:实验实训管理人员只负责实验器材准备工作,而真正带学生实验实训的却只是一线教师。笔者不仅要完成平均一周14 课时的教学任务,又要做好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有限的时间与个人精力,让本人很难对课程实验内容精益求精。

此外各班级学生人数一般在30 人上下,每次实验时的`工作量很大,加上实验元器件易受环境湿度、温度等因素影响导致调试问题较多,很难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导致笔者在实验课上往往疲于为学生解决调试问题,而无法顾及平时实验考核。

针对这一现象,如果让实验室管理人员适当参与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课的管理与指导等实践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技术的提高,也能让一线任课老师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完善实验内容,增强实验效果本着“实验联系理论,实验巩固理论”的目的,实验内容紧扣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各个实验项目。如在开展第一次实验《单管放大器实验》前,先安排一次有关示波器使用的预备实验,使得后续实验能够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自主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还精心设计符合本校学生基础的实验实训内容,每次实验课先简要讲解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便于学生顺利开展自主实验。

三、将汽车电子线路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之中

(一)提出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课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总结出在日常生活中汽车的电子线路会存在哪些问题,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再由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汽车电子线路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a. 元件击穿。击穿包括过电压击穿或过流、过热引起的热击穿等。击穿有时表现为短路形式,有时表现为断路形式。由于电路故障引起的过压、过流击穿常常是不可恢复的。b. 元件老化或性能退化。这包括许多方面,如电容器的容量减小、绝缘电阻下降、晶体管的漏电增加、电阻的阻值变化、可调电阻的阻值不能连续变化、继电器触点烧蚀等。像继电器这类元件,往往还存在由于绝缘老化、线圈烧断、匝间短路、触点抖动,甚至无法调整初始动作电流的故障。c. 线路故障。这类故障包括接线松脱、接触不良、潮湿、腐蚀等导致的绝缘不良、短路、旁路等。这类故障一般与元器件无关。

这些问题的提出更有利于学生对电子线路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思考,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是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每一个小组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汽车电子线路故障进行探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最后由教师来补充可能会被学生所遗漏的方式。

现在我们可以针对上面的问题来提出科学的检修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a. 要分析电路原理、弄清总体电路及联系。一旦碰到不熟悉的车型和线路,常常要自己动手,分析电路原理,甚至测绘必要的电路图。

b. 先外后内逐一排除,最后确定其技术状况。汽车上许多电子电路,出于性能要求和技术保护等多种原因,往往采用不可拆卸封装,如厚膜封装调节器、固封点火电路等。

c. 注意元件替代的可行性。

如一些进口汽车上的电子电路,虽然可以拆卸,但往往缺少同型号分立元件代换,故往往需要设法以国产或其它进口元件替代。这涉及到元件替换的可行性问题。

d. 不允许采用“试火”的办法判明故障部位与原因。在检修方法上,传统汽车电器故障,往往可用“试火”的办法逐一判明故障部位与原因。尽管这种方法并不是十分的安全可靠,且对蓄电池有一定的危害,但在传统检修方法还是可行的。在装有电子线路的进口汽车上,则不允许使用这种方法。

e. 防止电流过载。不允许使用欧姆表及万用表的Rx100 以下低阻欧姆档检测小功率晶体管,以免使之电流过载而损坏。

f. 当心静电击穿三极管。更换三极管时,应首先接入基极;拆卸时,则应最后拆卸基极。

对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则应当心静电击穿。焊接时,应从电源上拔下烙铁插头。防止烙铁烫坏元件。拆卸和安装元件时,应切断电源。如无特殊说明,元件引脚距焊点应在10mm 以上,以免烙铁烫坏元件,应使用恒温或功率小于75W 的电烙铁。

相信以这样的方式所开展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知识的积累会更有帮助,同时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会得到同步的提高。

总结

对职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的是应用能力、操作能力,课程内容要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应用性,讨论的汽车电子线路教学改革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在我校汽车电子线路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获得了较好的反馈,学生对汽车电子线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了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战国. 电子技术课引入“项目教学法”初探[J]. 中国科技信息,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篇8:物理教学思考论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及实施,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愈加凸显。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物理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有以下思考。

1.学生因素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科技息息相关,知识点繁杂,说理严密,换算单位严谨。对于刚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抽象晦涩的学科。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科技成果较少,亲身体验感受的更少,对许多概念很难形象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物理学科的题目大都来自城市建设,城市生活,以及能源创新。农村学生接触到的文化环境较少,信息渠道闭塞,对物理知识点并不能真正融会贯通。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渐渐降低,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进而导致学生上课紧张害怕,不喜欢物理课,甚至连物理老师也不喜欢,消极应付物理作业及考试,互相抄袭。这样厌学的情绪会影响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最后出现翘课,逃学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一些起初对物理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来说,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透彻,也会影响到物理学科的学习。通过对我校九年级13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有4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物理成绩在九年级上学期时开始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理解能力差,听不懂等等。第三,农村中学中也不乏物理成绩一直保持良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只能在本学校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却没有信心参加与物理知识相关各种的比赛,导致学生有坐井观天的思想观念。

2.物理教师因素

众所周知,在乡镇及乡村,教师资源匮乏。很多物理教师带不止一门课。这样一来,物理教师面临着备课量大,作业批改量大等实质性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物理课堂的质量。近几年,国家颁布了许多激励大学生下基层的措施,不断有物理教师被引进。但是,这些年轻的物理教师并不能完全扎根于农村中学,因而导致物理教师流动性大,在教学管理上很难实施长久、长远的工作目标。物理教师如果无法安心、静心地在农村中学扎根,那么物理课程的讲授也是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与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目标渐行渐远。由于地域性的因素影响,教师很难及时或许最新的物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及资料,所以在与时俱进方面也难实施。

3.客观因素

首先,在农村,物理教学受到特殊地域性的影响。学生上学路途遥远,极少有午休时间,有些学生放学后还要帮家里做农活,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的实施。另外,学校也没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可以获取信息的来源,这就阻碍了学生与外界的知识沟通。物理教材内容有限,物理习题训练也相对较少,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见闻,生活中、科技中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就很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给物理教学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其次,农村中学的学校设施也是困扰物理教学的一大难题。学校人数不多,但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却举步维艰。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学校没有实验室,鉴于课程内容的设计,物理教师只能在教室演示实验,学生只能坐着看老师讲解演示,能亲自体验实验过程的学生为数不多。特别是一些实验器材体积小,精度高,例如千分尺,在实验演示中很多同学只能靠老师描述的想象,然后强行背诵记忆。有些实验器材已坏,无法精准地向学生展现实验结果。实验器材也有短缺现象。严格来说,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失败的。

4.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目标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由于学生接触的生活现象、科技实物太少,所以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够。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方面,学生只能由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引导,课后通过练习加强巩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另一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于农村中学物理实验设备的欠缺,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还远远不够;由于地域性因素,学生搜集和处理物理现象等方面的能力也与城市学生相差甚远;另外,农村学生在物理课后的习题训练也甚少,对知识点的理解也难以透彻。对物理知识点一知半解的现象在学生中占不少比例。鉴于学生因素,教师资源因素,客观因素等,在农村中学实施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并不代表农村的物理教学无法做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农村初中物理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多关心、鼓励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上做出更大努力,这样才会渐渐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靠近。

篇9:物理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在现阶段的理工科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本文着重就目前各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结合目前理工类学生对于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想法,从而提高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和应用大学物理知识及思想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学习现状;差异性教学

一、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理学是所有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它揭示了物质的运动规律。而大学物理教学就是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传授给学生,使之对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及其相互联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另外,通过大学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目前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大学物理教学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的兴趣普遍不高。大学物理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同时需要较高水准的高数知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上课时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进行深入探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变得消极、懈怠。

(二)大学物理课程不断压缩减少

对于理工科院校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物理只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并不会像其它专业课一样被重视,所以大学物理的课程不断地被压缩。而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却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增加了一些现代物理与高新技术的内容。这就致使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只是对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浅显的描述性的讲解,而对物理问题的本质以及其它相关知识的应用却很少有时间来进行详尽的分析。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良好的物理知识结构,学生们学习物理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并且由于课程时间较少,教师们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严重脱节。

二、理工科学生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也非常不明确。这些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这门课程仅仅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态度更是处于无所谓的状态。这些学生是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最让老师头疼的,他们可能连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都不知道,甚至可以说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没有能力通过大学物理考试的。对于这些学生,我认为老师们首先要让学生们对大学物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敷衍应付考试。只有学生们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了,才会去用心学习这门课程。另外,老师们对于学生这种散漫的学习态度也不能听之任之,应该严格课堂纪律,让学生们用心学习。

(二)学生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普遍不足

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重视基本知识的教授,却不够重视学生们的能力培养。因此,学生们普遍存在着自学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通过自学能看懂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进行部分讲解,然后以思考题的方式列出要点,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们通过自学完成学习,以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

大学课程和初中课程以及高中课程相比较而言,有着更强的学习难度,知识内容也更加的抽象。在这种情况下,以往传统单一、被动学习的方式,也就逐渐转变为更加多维化、自主化的学习。大学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学生们就必须要充分的借助课下时间来进行学习,并树立更加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学习。一般来说,大学物理的教学时间大多是设置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最迟是大二的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当中,很多学生正处于适应期,再加上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的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们单纯去被动听课、上课的话,那么必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树立良好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信心是建立在对大学物理学习具有正确的认知基础之上的。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大学物理是非常难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大学物理只是一门选修课而已,并没有多大用处。不得不说,这样错误的认知,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进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并没有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都显得非常被动,最终所获得的学习效果也必定不尽人意。

(四)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并解释事物内在联系的一门科学。因此,物理学习也就需要学生们积极的通过演绎、分析、归纳的方式,科学合理的进行推理判断,以此来揭示出事物和现象两者之间所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及物理规律。在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当中,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力、热、光、电以及原子物理等内容,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结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全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然后将所掌握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到接下来的实际学习当中,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往往有很多学生觉得大学物理学习只是学习一些物理概念而已,只需要记住物理公式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过于关注局部事物以及事物的感觉体验,并没有充分的掌握问题的背景,更无法对相关问题记性推理判断,不得不说,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对于“力”都有着自己的概念,但是如果从“推、拉、提、压”等众多的动作当中概括出一些抽象的“作用”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充分的掌握在物体运动背后,都有一个“力”的支撑,在整个推理判断的过程当中,需要具备较强的归纳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只有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下,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现象和本质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因果关系。

三、关于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现代学习理论指出,在学习高层次领域知内容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智能的有效参与,同时也需要相关学习人员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毅力。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很多大学老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贯彻落实实施“以方法为本,以能力为重”的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大学物理这一门课程,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所在,进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在有效改善学习状况的同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注重交流和引导,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加强学生和老师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形成一个更加融洽的学习环境,这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并且还能够优化教学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之前,首先就应科学合理的安排设置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继而使其更加充分的了解大学物理这一门课程,在消除错误认知的同时,树立积极的信心,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2)介绍成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在具备良好的学习信心之外,要想学好大学物理,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教师应引导树立课前预习、做好课前知识准备的良好习惯;同时应树立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的好习惯。然后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问题背景的基础之上,形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强研究分析,学会举一反三,更好解决类似问题。(3)突出学习的能力目标。在大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做人、做事、以及社会生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当中,老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弱化专业与非专业课程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区别,并确保学生能够将每一道物理题目当成实际问题来进行解决。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对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以及生活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只有学生赋予大学物理学习新的内涵,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在大学教学的过程中,应以有意义的接受系统知识为核心,并将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有效的重组。只有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的时候,才会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学生的这一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认知结构重组的速度及效能。对于非物理学专业的学习来说,只有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的内容和自身专业知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联的时候,才会对学习赋予自己的意义,进而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兴趣,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度分化、重组的认知结构的。举个例子来说,简绍数学与物理的联系时,我们就可以充分的借助在物理学领域当中所做出的一系列巨大贡献的数学家的故事,进而激发出学生将物理和数学两者进行有机融合的学习热情。例如: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其实还有一个身份是数学家。牛顿不仅创造了我们所熟知的经典力学,同时也建立了微积分。再例如:德国数学王子高斯,通过自身对曲面的研究分析,然后结合电磁场当中的电场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的物理属性,进而建立了电场和磁场中的高斯定理,这也为我们揭示出了稳恒电场以及磁场的基本性质。通过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的方式,充分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

(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性教学

差异性教学指的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立足并尊重于学生个体和群体各种的差异性,实施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案。差异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为学生学习各自专业实践课奠定坚实的基础。类似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大学物理知识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服务。

(四)转变大学物理的教学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探讨其合理性,只要教学目标是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那么教学活动就会产生有利的效果。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只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引领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教学。

(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合理的处理教材

由于不同的专业对于大学物理知识的需求不同,在内容和要求的掌握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合理的处理教材。只有全方位地认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特点,及时地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巩固大学物理基础课的地位,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目前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变得日益多元化。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学习方式。多元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将启发式教学融于讲授之中,让学生们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语

大学物理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理工科学生对于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现状十分引人堪忧,因此,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篇10:物理教学思考论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思考

物理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内容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并且对理解和分析以及运算等各项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实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不断改革,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增强。

一、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过去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相对较为保守,教师通常在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通过记笔记来进行学习。这种教学过程也表现出教学理念没有更新,教学的方式不够创新,造成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趣味性不足,学生难以真正投入其中,学习效率不高。其次,物理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整体的素质还不够高。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在没有进行有效培训的状况下就开始进行授课,并且也无法进行观摩学习,导致教学的经验不足,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对教学手段的更新,一般使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思路和方式,导致自身工作的负担比较大,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师没有对物理的基础知识进行比较全面地掌握,使得学生思维能力也受到限制,对于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科学的互动。师生两者的科学互动是物理课堂学习氛围构建的重要因素,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有效提升物理课堂的活跃度,学生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会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造成物理教学过程枯燥无聊,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物理的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升。

二、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1.更新教学理念

人类的各项活动都是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教育改革也是一样,所以在进行改革之前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过去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处在课堂的主要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指挥者与组织者,把控着教学的节奏与过程。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教和学应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而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使得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并且应用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才可以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和谐的环境下完成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只有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让学生真正对知识感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的质量。

2.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方式,推动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的突破,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按照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情境,有效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推动学生对难点与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逐渐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增强物理学习效率。并且,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关键动力,因此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手段的同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以及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构建和谐轻松的物理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提升学习积极性,有效保证教学的质量。另外,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师还要加强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研究,强化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两者的联系,按照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使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最终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把握物理知识,提升学习质量。

三、强化对物理教学的投入

高中阶段物理在教学中对于教师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全面地掌握,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及时改进。另外学校还要重视对物理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过公开课或者外出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另外教师也要及时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总结,加强反思,找出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逐渐提升教学能力。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改革对于提升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关键的意义,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与手段,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1:初中生物教学思考论文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思考论文

一、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凸显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根本目的是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然后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内容时,我便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观察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显微镜的构造,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耐心仔细地听教师讲解,很快就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时,非常认真、细心,因为他们急于想弄清楚这些常吃的蔬菜在显微镜下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我还让学生结成小组,交换来观察,这样便形成了很好的生生互动。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了解了植物细胞的不同形态和基本结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做学生情绪的调节员

情绪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态度和听课效率,研究证明,学生情绪高涨时,各种感官都得以调动,对外界信息和教师所讲知识接受得就会非常迅速,甚至会超常发挥,相反,就会出现了不在状态和不知教师所云的现象。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调节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这样,学生就不会受不良情绪的影响,使思维完全能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例如,有一次上生物课,也许是下午的原因,学生情绪不高,有的还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那节课正好学习膝跳反射的内容,我灵机一动,便要求每个学生亲身来体验这“神奇”的膝跳反射,首先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这个要求让学生既兴奋又充满疑惑,学生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然后我故弄玄虚地要求学生膝半屈,小腿自由下垂,接下来,让学生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半屈膝盖下方的韧带。这时,学生的小腿做急速前踢的反应,学生哈哈大笑。面对学生兴奋又好奇的表情,我趁机为学生讲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看似枯燥,实则有趣,因为它研究的是植物、动物、细菌等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对人类来说,生物学非常重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呢?

(一)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讲课幽默的教师,在轻松诙谐的良好教学氛围里,学生心里不会感觉到有压力,心情会很舒畅,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遇到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就会扮演学生的角色,由学生提问,我回答,当我流利地把内容背诵出来时,学生就会充满钦佩。或者我和学生一起背诵,比比谁先会背,有时我故意背错,学生就会非常认真地指出我的“错误”所在。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更乐于做教师的“纠客”,久而久之,学生就对生物学科充满兴趣,特别喜欢上生物课。

(二)生物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

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针对这一特点,我上生物课时,常常联系生活实际,如生活中植物的叶子、花朵、根、茎,还有一些蝴蝶、蜜蜂等标本都可以作为课堂上活生生的道具。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道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和热情,唤起学生热爱生命、喜欢生物学科的意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再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压条、扦插、嫁接等方式,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把新上市的“苹果梨”带到了课堂上来,结合视频为学生讲解了嫁接的原理,在让学生感知自然界奇妙的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之,生物教学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情正确引导学生,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展现,才会为学生学好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2:通信技术中职教学的论文

通信技术中职教学的论文

1通信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在中考中失利,为了学习通信技术而报读该校的通信技术专业,但各个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较为保守,使教学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

1.2教师能力有限

教师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人,没有教师引导,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失去方向和目标,但现在的教师专业知识不足,且缺乏专业的教学素养,学校也未就其制订严格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态度不够认真,部分教师能力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的教学内容,学生常常觉得一堂课下来,自己并未学到知识。

1.3教学设备较为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该专业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完善教学实验设备,以使该专业教学能够顺应时代的脚步,满足教学需求,但大部分学校能力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学生无法通过实验设备进行学习。如果学校缺乏设备,就会导致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理论教学获取知识,这样的教学效率明显低下,阻碍了该专业教学的发展。

1.4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该专业只是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社会竞争压力过大,不少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找不到较好的就业单位或工作与自身所学专业不符,导致大多数对该专业没兴趣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2提高中职通信技术教学水平的策略

2.1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学校的通信技术教材中涉及了数字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多种通信教学内容,但并未对现代最新的通信技术原理、应用和发展进行讲解。由于现代通信技术中理工专业的知识较多,因此,需要在满足教学大纲可行性的`教学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选择与之相应的教材,教师在进行授课前需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专业确定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使用的教材应以计算机通信网为主,然后讲授数据通信、程控交换和用户接入网等方面的知识;测控或自动化类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应以基础通讯技术为主,将系统升级方面的相关知识作为重点,向学生讲授一些通信预备方面的知识。

2.2改善教学方式

当前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较广,但授课方式仍旧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应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利用专业通信软件或数学分析工具转化为直观的曲线分析图像,多鼓励学生在课后编辑程序。此外,还可利用设备或多媒体软件对一些技术进行演示,利用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为了真正发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填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空白和盲点,让更多学生开始热爱学习,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教师自身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还要紧跟社会最新研究的脚步,将最新的知识带入课堂。例如,对物联网和三网融合新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穿插一些传感器网络、电信网络和ID技术等相关知识。由于该科目的教材无法对新科技的理论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因此,需要教师考虑并决定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

2.4实验教学的改革

我国该课程的实验大多采用的是试验箱,但在实验课中,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和范围都较少,主要是因为实验设备的增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学校无力承担。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研究发明一些仿真软件来弥补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有效实现该课程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互结合的实验性教学,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Matlab和LabVIEW软件,在对卫星通信系统进行设计时,可在模板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其传输链路系统进行分解。课前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完成通讯系统的实验工作。该类仿真技术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价值,教师需合理运用该技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技术课程在中职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教师能力有限、教学设备较为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该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篇1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呢?本文从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分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多元化评价等方面来探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分层教学;多元化评价

当今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它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信息技术课程在这样的时代召唤下应运而生。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上好这门课是我们一直在思索和探究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来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要做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1.教师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明确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坚实且良好的基础。

2.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学习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整合,以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家庭环境以及学习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在步入初中之后,信息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极易造成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学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不良局面。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使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无法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具体操作如下:我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为学习基础比较好、电脑基础知识和操作熟练的优等生,第二层次的学生为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第三层次为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也相对较低的后进生。在备课过程中,我会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三、教师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智慧的火花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绚烂的光彩。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以倾向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但是在课外的时间里,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继续学习和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师要采用小组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减轻教师的辅导负担,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基本上都是在微机室里完成的。在具体的上机操作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刚刚开始进行操作学习的阶段,教师在微机室里忙来忙去,还是无法兼顾到全体学生,以至于部分学生因为无法得到教师的帮助,不能及时解决操作时遇到的问题而逐渐失去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想出了一个小组互助学习,用学生来辅导学生的办法。这个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解决了教师忙不过来的难题,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办法是这样的:在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观察哪些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然后我会大力地表扬这些学生,并且宣布让这些学生来充当教师的小帮手,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这些学生分别负责辅导一组学生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开展小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更是干劲十足。在学生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重点地辅导某些学生或者班内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一举多得。而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比师生的交流更容易,因此学生辅导学生的效果甚至比教师的讲解更好。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我们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避免传统教育的缺陷,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桂开.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实践与思考[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4).

[2]司清清.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导刊,(2).

[3]滕飞.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教学版,(18).

[4]李志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发展性评价的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5).

篇14: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试论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 视听 形式和内容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的近几年大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形式,如何用好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中的课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多媒体教学的心得作一总结。

自20xx年至今,本人一直使用多媒体讲授经济法、劳动法等课程。讲授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也有教训,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课件制作要精良

多媒体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手段,通过在课件中添加图片、音乐、视频等娱乐元素,声情并茂地展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相对于传统黑板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更大的信息量。

这就要求备课者付出更多的精力准备卜课素材。同时,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使用和操作技巧,精心设计课件的细节。使课件不再是黑白两色、令学生昏昏欲睡的模版,而是会跳、会动、会说话、会唱歌,有时甚至能幽默一把的人性化的“小精灵”。

比如,我在讲经济法这门课时,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商业秘密的概念,我在页面的动画方面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卡通孙悟空,播放课件时,它首先会跳出来跟大家问好,然后跟同学们说:“我老孙近日云游国内,发现人间官司还真不少,这不,有个人状告女子十二乐坊,说十二个女孩子组成传统民族音乐形式的乐坊,然后演奏现代流行音乐,达到了中西合璧的效果,名扬国内,可是他说啊,这个点子是他先想出来的,非要状告女子于二月坊侵犯了他的商业秘密,我老孙可搞不懂了,同学们,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有创意的好点子算不算商业秘密啊?”

通过这种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我接下来因势利导,把“女子十二乐坊”官司的来龙去脉向学生作一介绍,并进而解释“仅仅是一个点子,一个想法不足以成为法律上保护的商业秘密”。

应该说,这些活泼、有趣的形式,对于吸引学生是很有帮助的。毕竟学生还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童心较重,有时考虑问题不太全面,往往凭某个细节就能决定是否喜欢上某一门课程,所以利用一切手段来引导其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挥多媒体特长,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冲击

现在视频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我的课堂教学中重要一环,我甚至认为这是多媒体教学相比较传统教学最大的进步。通过录像、电影、新闻报道,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活生生的人和事,虽然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也能让学生了解某个案例的来龙去脉,毕竟有些苍白。

在经济法课程中,涉及到价格法当中的不执行国家定价和指导价,乱收费问题时,我在课件中插播了8分钟的案例片,给学生展示了哈尔滨第六人民医院是如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向病人家属收取500万元医疗费和住院费的荒唐事件,学生深感震惊,纷纷就价格体制改革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再如,在劳动法课程中,讲到劳动合同时,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插播了农民工因没有和资方签订劳动合同,最终没法认定其为劳动关系,从而无法追回拖欠工资的案例。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这些案例,都使学生沉浸其中,有时为当事人的命运而担忧、不平,有时又为案例中的荒唐、可笑的情形而哄堂大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渴望通过自己所学为社会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对书本上的白纸、黑字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因为社会现实是很复杂的,案例中涉及到的法律关系往往不止一个,错综复杂,学生只有综合运用所学,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从而使其知识结构的体系趋于完善。

通过近几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一个“疲惫期”。连续授课超过一个小时以后,学生的精神注意力开始下降,开小差、打呵欠明显增多。我一般把视频教学安排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效果很好,重新唤回了学生的精神状态。

还有一个视频案例来源如何取得的问题。很多老师为此也颇费脑筋。找不到合适的案例,恐怕是视频案例教学中最大的难题。作为法学教学,主要涉及到法律案件较多,渠道还是有的。中央电视台法治类节目,是我近几年案例视频的最大来源。经济与法、今日说法、庭审现场、法治在线等节目,都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实效性,是案例视频的好素材。有的老师在电脑上安装了有线电视接人和视频捕捉系统,把这些节目录下整理后作为案例使用。这样固然不错,但是花费大精力,定点定时守候、制作,不可取。我一般从网上下载,最近我发现了一款名为“顶悦视听盒”的免费软件,可以订阅国内、港台、国外数十个电视台的节目,下载到本地硬盘使用,其采取bt下载方式,无人值守可方便得到各种资源。现我已累积法学视频资源库达200g容量,节目近千个,成为了课堂案例教学的珍贵宝库。

三、形式和内容要统一

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变的形式,带有娱乐性的视听效果,同时还能给学生大信息量,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但是我们必须强调,不能因为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课件精美、手段丰富只是形式问题,衡量一堂课的价值,关键还要看学生有没有受益,受益多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也不能丢掉祖训。

这要求我们,结合多媒体的丰富多彩手段,把课程内容讲精、讲透、讲深。而不能浮华于声色的表面。这不是多花几个小时备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日常积累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丰富内涵,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要有深度。这些都能反映到课堂教学中。

四、小结

多媒体给我们提供了把课上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率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同时,提高个人素质,加强理论修养,不负老师之称号.是每一个为人师者之追求!

篇15:经济学教学思考和建议论文

经济学教学思考和建议论文

摘要:经济学自从十五、十六世纪在欧洲萌芽以来,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逐渐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我国的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经济学这门学科。原本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如人意,高校教师在经济学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从目前我国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提高经济学教学效果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高校

1我国目前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环节设置上

关于经济学在教学环节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时太少的问题,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一般高校中关于经济学学科的设置分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和宏观经济学部分,课时48小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济学涵盖的范围太广,既要研究不同阶级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不同阶段内的经济活动和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又要研究从整体上来看经济学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包含的内容十分的复杂和繁琐,即使高校中关于经济学的课程只教授初等经济学的基础内容和中级经济学的部分内容,还是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内容的详细教学,这就导致了高校老师在教学时只能对教学内容有重点、选择性的去教授,但是这样选择性的授课容易造成两个章节之间的断层,学生们无法做到深入的理解学习内容,导致了教学效果较差。

1.2教学方法上

高校教师在经济学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导致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普遍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老师作为课堂主体,以讲解式的教学为主,老师在课堂上把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自己理解和吸收的时间,大量的信息输送给学生,使得课堂上的气氛不活跃,学生们没有对知识进行讨论和实践的机会,这些理论知识只在进行考试的时候能排上用场,学生们很难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具体问题。另外是从经济学本身来说,经济学的理论萌芽于西欧,成长阶段也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因此很多理论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来经济发展规律的概括和研究,这些理论跟我国的国情、历史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别,本身经济学就是对于抽象规律的研究,再加上与我国的这些差距,造成了学生在理解上更加的困难,学生很难把经济学内容与我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不能学以致用,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全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对教学效果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1.3教学考核上

目前我们对于学生经济学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是以卷面考试成绩为主,平时上课出勤和课外作业为辅。这种以卷面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考核方式,就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出现。学生对于课堂上所讲的经济学知识并没有完全的理解和吸收,但是在考试之前通过对名词解释、计算、论述等内容的死记硬背,基本上都能在考试时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卷面上的高分成绩并不是我们进行经济学教学的目的,我们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吸收经济学知识,理解经济学中所讲到的各种规律,并且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去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这才能体现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2提高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2.1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模式

前文中已经提到,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灌输式教学,上课时主要是老师在给同学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吸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高校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封闭被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中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单纯的教师进行讲解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进行讨论和吸收理解知识的时间,对于那些具有开拓创新思维的同学来说是一种天性的扼杀,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高校教师逐渐的意识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适应目前的教育形式,必须要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创造气氛良好的课堂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的交流保持平等客观的态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对课堂教学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树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目前经济学中大多数的知识理论都是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年的经济发展规律总结和概括出来的,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与我国的发展历史截然不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经济学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做到的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再像之前的教学模式打造出一批批高分低能的学生,而是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的创新能力。其次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兴趣,以兴趣作为老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热爱学习。最后要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考试时的高分成绩,而是学生能够通过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的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经济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苏亚日勒,那仁满达,滕英霞.关于经济学原理教学的几点思考——以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4):68-69.

[2]胡雪梅,范陈玉.关于经济学的教与学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6):42+60.

相关专题 通信电子线路